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工作至今已有70年的历程,历经准备、群众性防治、巩固推进、群体化疗、传染源控制等5个阶段。血吸虫病患者数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7年)的949万下降至2018年的3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党政领导、综合治理、科学防治、专业队伍。中国消除血吸虫病必须依靠党政领导,在健全血防机制、强化领导意识的基础上,尊重疾病规律,科学制定规划,完善监测体系,突出预防理念,优化科学管理,推行精准防控,才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曾是我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份之一。经过几代血防人近70年的努力,2019年在湖区5省率先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除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因素外,以“敬业奉献、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为主要精神内涵的文化建设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江苏血防人在誓送“瘟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水利血防是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利用水利工程结合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发挥控制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等防治作用,从而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一种防治策略。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水利血防的历史沿革,以及水利血防在推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当前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在向传播阻断和消除阶段推进的新时期,水利血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利血防对策建议:开展水利血防新策略研究;加强水利血防新技术研究,提高水利血防工程的效率和适用性;加强水利血防工程技术指导,完善工程评估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经半个多世纪征程,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不只是一个疾病控制活动的成功,也是一项伟大的和成功的社会实践,是具有自己鲜明特征文化的一个特殊的社会活动实践。尽管已有大量有关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经验的总结与论述见诸报刊,仍需要将这些防治经验的总结与论述提炼和升华到"文化"层面认知,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血防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防治策略、手段与技术可与时俱进,但历尽艰辛、积累沉淀而来的血防文化精髓却必然深深地留下"上下求索"的烙印,将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今后的征程中起到"行稳致远"的作用。本文梳理了"血防文化"内涵:它始终是"以人为本"为其理想信念的人本文化;它始终是以"政府主导"为支柱的传染病有效控制的组织文化;它始终是尊重科学的文化;它始终是彰显"群从群力"无限威力的疾病控制实践的文化;它始终是既积极融入世界、又坚持按国情办事的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为宣传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流行区的防治成果、建设新貌、自然风貌以及防治工作者的精神面貌,推动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发表著名的《送瘟神.诗二首》60周年,中国地方病协会组织举办了"绿水青山疫区新貌"血防主题摄影大赛。《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承办了该项主题摄影大赛活动。摄影大赛自2017年7月启动以来,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及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于2006年5月14日在芜湖市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召开。来自省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省血防研究所以及部分地市血防部门的18名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袁文宗同志主持,宣读了省卫生厅关于成立安徽省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决定和汪天平等18人组成的安徽省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本届专家咨询委员会体现了多学科、多部门参与,科研、  相似文献   

7.
昆山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成立于1951年7月,是江苏省最早成立的血防专业机构之一.随着血防卫生工作的进展,1982年,成立昆山县卫生防疫站,与血防站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4年,昆山撤县建市,改称为昆山市血吸虫病防治站.现设置15个科室,职工94人,其中血防科和血吸虫病医院工作人员有33人.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史上占据了特殊地位,不但是我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也是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同阶段出成绩、出经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持续推进家畜传染源控制、人群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及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四大工程",取得了显著血防效益,实现了防治与科研结合、科研为现场服务的理念,从防治实践中创造了一批血防模式,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了"湖南经验"。今后仍需贯彻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原则,坚持科学防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继续强化以"以传染源控制为主、钉螺控制并重"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保障经费投入、提高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医防结合新模式,早日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自 1 992年执行世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以来 ,血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据我省血防专家预测 ,我省现有主要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将缓慢上升 ,病人数将逐渐增加 ,全省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和病牛数将呈反复波动趋势 ,有螺面积将逐年小幅下降 ,因此要消灭血吸虫病还要作极大的努力。而血吸虫病与个人行为密切相关 ,多年来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血防健康教育 ,值得我们思考。1 血防健教广泛性与重点相结合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血防健教工作的领导 ,将血防健教工作纳…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湖区五省血防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血防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关心人民疾苦,曾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作过一系列重要指示。一九五五年成立了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国务院专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成功典范,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和经验已被纳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工作中。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展偕同共进,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指导下、在党和政府关心下,整合各方面力量取得了重大成功。改革开放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确认识现实情况,抓住一切机遇,解决所面临的问题,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控制标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卫生合作项目中,为全球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并对各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最后阶段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对这一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并对各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最后阶段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对这一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江西省余江县历史上曾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余江县于1958年在全国率先以县为单位消灭了血吸虫病。《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为题,报道了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与经验,毛泽东主席为此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光辉诗篇,从此激励着几代血防人前仆后继,不断推进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2016年,余江县又成为江西省第一个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县(市、区)。本文全面回顾了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历程,系统总结了余江县消除血吸虫病的成功经验,阐述了余江县血防经验的内涵、意义及启示。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病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该病在洞庭湖区流行至少有2 100年的历史。20世纪初期在洞庭湖区发现并报告我国首例血吸虫病病例,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启动在洞庭湖区开展大规模防治工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防治工作者,与血吸虫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消灭钉螺为主、人畜同步化疗为主、控制传染源为主3个防治阶段,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本文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的发现和防治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当前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未来防治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范琳  熊坤龙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1):1145-1148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人类与其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对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历史进程值得回顾与总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建国70年来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第一代抗结核化学治疗药物及化学治疗方案的问世,到如今的抗结核新药的研发、问世,以及具有全新机制的化疗药物及治疗方案(包括预防性治疗)的探索、改进、完善,建国70年来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进展无不印证着人类彻底控制结核病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曾是全球血吸虫病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经过6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迈进。2018年是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全国开展了一系列血吸虫病防治成就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凝练我国新时期血防精神。经过专家研讨、广泛征集和筛选提炼,最终凝练出“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甘于奉献,誓送‘瘟神’”的我国新时期血防精神。群策群力是对我国血防工作行政决策与民众参与的概括,科学防治是对我国血防策略因时因地制定与实施的提炼,甘于奉献是新时代我国血防专业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誓送“瘟神”是新时代赋予我国血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新时期血防精神将进一步坚定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分布范围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消除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如期实现消除目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了因地制宜的综合性防治血吸虫病策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至2008年底,全国有血吸虫病流行的12个省(市、区)中5个已阻断传播,454个流行县(市、区)中有265个已阻断传播,97个已控制传播;全国血吸虫病病例数由防治初期的1 000余万例降至41.3万例。目前,尚未控制传播的92个县(市、区)均分布在湖沼和高原山区,防治工作难度很大。由于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综合性防治策略无法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策略虽可迅速降低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但由于钉螺分布广泛,传染源种类众多,难以控制再感染。应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防治模式,坚持以社会措施为主导的综合防治策略,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逐步减少血吸虫病感染的机会,以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直至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只有这样,血吸虫病防治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抗蠕虫药物,包括抗线虫、吸虫和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并就在抗蠕虫药物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