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120名三年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学生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实践,研究循证医学在影像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入选学生随机分为EBM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EBM组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循证医学教学法。结果显示对照组平均成绩为(66.82±7.62)分,EBM组平均成绩为(70.95±7.3)分,其中,读片得分为:EBM组为(13.73±3.87)分,对照组为(11.81±3.66)分,通过t检验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发现EBM组理论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理念与抛锚式教学法(Anchored Approach,AA)联合运用于医学生药理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60名药理学医学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指导临床实践,实验组采用EBM理念与AA相结合模式指导实践,并通过理论考试、技能测试等予以对比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能够取得更满意的教学效果,其理论考试成绩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261、6.37,P<0.05)。结论将EBM理念与AA融入医学生药理学临床实践中,并结合实际案例的考核标准,较传统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分析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选择本校212例即将开始临床实习的医学专业学生实施循证医学教学研究活动,随机分为循证医学教学试验组(EBM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每组106例学生,经过1年的教学实践对比,EBM组经过测试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书写病历、分析典型病例及教师、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在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强化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赵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373-37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四年内的临床实习生按照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结果理论考核成绩比较(t=-4.963,P=0.000)差异显著,实践总分、问诊、查体、病例书写规范、病例分析、腰穿差异显著。结论循证医学EBM应用于临床教学,具有提高临床教学质量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结合循证医学模式在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的70名就读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的大三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抽号法将所有学生分为研究组(35名)和常规组(35名)。研究组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循证医学(EBM)模式进行耳鼻喉科临床教学,常规组实施PBL模式进行耳鼻喉科临床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学生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专业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疗方案制定等临床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耳鼻喉科临床教学时,实施PBL结合EBM模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等方面的考核成绩,改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宋平  赵琼  陈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31-303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循证医学(Eidence-based medicine,EBM)作为临床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引入我国.其核心思想是所有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最佳证据基础之上.在医学生本科基础阶段,国内多数高等院校都是以EBM理论教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掌握EBM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后期参与科研活动,促进他们深入学习和掌握所感兴趣的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并培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我院从2001年起在本科生中开展了EBM理论课程教学,将其作为学生实习返校以后的提高课与<医学科研方法导论>课程进行前后衔接,2008年起我院本科实施学分制教育以后,EBM课程已经作为一门A类选修课程在大三部分专业学生中开展.  相似文献   

7.
在内科学PBL教学中培养循证医学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过分偏重知识及技术的传授,虽然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对学生临床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力所不逮。近年来兴起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法和EBM(evidencebasedmedicine,循证医学)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在内科PBL教学实践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河南省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循证医学观念及实践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循证医学继续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对该省10余所县级医院的医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了解和应用程度不足。工作太忙、应用循证医学(EBM)费事(31.6%),对EBM认识不够(24.3%),受单位条件限制(19.9%)成为阻碍EMB在临床中应用主要影响因素,另外英语、计算机水平也制约了EBM的应用。结论 EBM继续教育任重道远,医学继续教育政策可根据EBM水平高低制订不同的学习策略,培养临床医生运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卫生决策和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医生是临床证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学习用方法学原则来规范自己的临床科研行为,以确保自己所提供的证据是科学可靠的证据;同样也该学会如何去评价证据,如何评价临床研究报告的质量。1.循证医学的概念1992年DavidSackett正式提出EBM的概念,EBM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临床医学的模式,它是相对经验医学而言的犤1犦。经验医学以个人经验,理论推理为主。在经验…  相似文献   

10.
徐双年  陈洁平 《安徽医药》2013,17(1):179-180
临床实习医生的培养是为医学事业培养后备人才,是医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已经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并且逐渐拓展到临床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BL教学结合在线学习方法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PBL教学结合在线学习)和对照组(在线学习),采取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分的方式对教学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PBL教学结合在线学习方法得到更多学生认同,且实验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结合在线学习的方法教学效果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案例教学法与基于问题教学法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名临床专业学生,随机分成案例教学法组(对照组)以及基于问题教学法组(观察组),每组各50名。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后的考察,考察为不记名闭卷形式。观察两组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考核后观察组在理论与实践得分上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基于问题教学法在胸外科教学中,能够强化学生自主临床思维,提高学刁积极性,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在消化内科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60例在我院实习护生的资料,按照护生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年7月-2013年6月)及对照组(2011年7月~2012年6月),各30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带教结束后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进行评价,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出科专业理论考试及整体护理综合考核。结果观察组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小科专业理论考试及整体护理综合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专业理论及专业实践能力,是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梁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55-157
目的 探讨产前检查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校2011级三年制普通护理中专生2个班共100名学生根据产前检查实践护理操作项目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分别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成绩分析,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P<0.05),操作及综合能力(P<0.01)优于对照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情景模拟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P<0.05).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BL)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80名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T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通过调查问卷和课堂测试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TBL教学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评分有明显的提高,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T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60±3.10)和(72.90±4.68)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L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在临床麻醉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麻醉护理本科实习生60名作为带教研究对象,随机将60名实习生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名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30名采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比较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出科理论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并通过考核量化表及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36.5±3.2)、操作成绩(55.5±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3±4.7、48.6±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适应时间合格率、病情评估能力合格率、医患沟通能力合格率及独立工作能力合格率(90.0%、93.3%、96.7%、83.3%)均高于对照组(66.7%、70.0%、73.3%、56.7%),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在临床麻醉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能够减少学生适应时间,提高考试成绩,增强病情评估、医患沟通及独立工作能力,应在临床带教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结对带教模式实施手术室80后新护士个性化指导,提高带教效果。方法将手术室80后新护士24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试验组采用结对带教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带教结束后比较2组的护理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并对试验组发放问卷,调查对结对带教模式临床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的理论和实践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90.78±4.30)分和(93.40±4.68)分,高于对照组的(81.06±3.24)分和(82.65±5.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大多数护士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结论采用结对带教模式实施对护士个性化指导,能满足个性需求,提高带教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的病例为引导(CBS)联合使用问题-讨论-指导(PDG)教学方法在内分泌科见习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观察在本院内分泌科进行临床见习的本院2004级临床医学系学生共113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CBS教学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实施CBS+PDG教学法。两组学生在2周见习结束时进行操作、理论出科考试进行对比,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主观效果评价。结果从理论及操作出科考试成绩来看,CBS+PDG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的CBS教学法(P〈0.01);实验组各项主观评分均超过对照组,提示学生们对CBS+PDG教学法的主观评价明显优于传统的CBS教学法(P〈0.01)。结论CBS+PDG教学方法对提高见习学生临床能力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运用循证护理在产科对实习护生进行临床带教并评价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产科实习的9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教学评价,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考核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分分别是(91.4±2.45)分、(92.3±2.64)分,而对照组的得分是(84.7±3.16)分、(85.5±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教学评价的满意度实验组达到了84.4%,高于对照组的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教育更科学、更规范,有助于实习护生护理技能的提高,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整体护理水平亦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操作、实践三维无缝隙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综合急救能力教学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2所院校2008级本科4个班护生196名,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2所院校各1个班共2个班96名护生,应用《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理论、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三维无缝隙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为2所院校另1个班共2个班100名护生,应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两组《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考核、综合应急能力考核及团队合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操作、实践三维无缝隙教学模式评价在提高学习兴趣(2项)、团队合作(1项)方面和及时应用急救护理知识、能够应用救护程序对病人实施救护2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理论、操作、实践”三维无缝隙教学模式不仅可提高考核成绩,而且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及团队合作能力,重要的是还能显著提高其综合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