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肠外营养,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2.
应荣培 《中国肿瘤》2007,16(6):478-47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方法]将71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32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39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予营养支持,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EN+PN组略短(P〉0.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TEN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耿勇  周波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27-21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每天热卡为30kcal/kg.EN组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安素500ml,术后第二天1,000ml,术后第三天直至第7天口服1,50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优于PN组(P<0.05),EN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7%,PN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较术前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可降低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用中药汤剂是否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方法:将67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中药汤剂组(EN+中药组),观察在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胀、呕吐、腹泻等临床指标、营养指标和肝功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要长于EN+中药组,前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以及腹胀、呕吐发生的例数均要多于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比营养、肝功指标的变化发现EN组的患者术后早期纠正负氮平衡的能力明显弱于EN+中药组(P〈0.05),并且前组患者血浆PALB以及ALB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后组患者(P〈0.05),体重下降值、HGB浓度、ALT、AST等其他指标的变化方面,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用一定量的中药汤剂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将6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所有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1、5、8 天各进行血清生化和免疫水平检查。临床观察营养状况、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提示治疗8 d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均有增高。EN组免疫水平明显高于PN组,t=2. 12,P<0. 05,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均显著缩短,t=2. 36,P<0.05,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较肠外营养更有效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全肠外营养进行比较。方法 102例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51例,全肠外营养组(TPN组)51例,术前、术后第8天测定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肝功能,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后行EEN对肝功能影响小,在改善营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结论术后EEN可成为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 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含谷氨酰胺和中链甘油三酯肠内营养(GMEN)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其中EN组选用含谷氨酰胺和中链甘油三酯的肠内营养液,实施早期营养.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营养评定指标体重、血清白蛋白(A1b)、血红蛋白(Hb)和氮平衡,免疫评定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CC)、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前列腺素E-2(PGE-2)和C反映蛋白(CRP).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在体重、血红蛋白的恢复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305,P=0.057),但EN组的白蛋白及氮平衡恢复较PN组为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0).反映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IgA、IgG、CD4、CD4/CD8在术后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术后CRP在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N组为46.7%,EN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肛门恢复排气时间EN组为(2.46±0.56)天,PN组为(3.66±0.8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应用GMEN可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实用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24h开始应用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PN),分别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分别提前12h、16h,恢复饮食时间提前17h。生化指标ALB、K 、Na2 、Ca2 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尽早恢复饮食,及时改善营养状况,是术后简便、有效、安全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