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马铃薯储藏害虫及其特征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发现云南储存马铃薯中的3种储藏害虫,经鉴定分别是马铃薯块茎蛾Gnorimoschema operculella,康氏粉介Pseudococcus comstocki和食酪螨Tyrophagus sp.,并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害虫主要危害马铃薯的芽,3月达到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从一个细胞所培养出来的Pectobacteriumphytophthorum某些菌落,并鉴定了不同毒力类型.在马铃薯块茎中细菌的无毒为类型是长期存在的.P.phytophorum潜育感染性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菌株的毒力.感染黑胫病块茎在冬春天贮藏期间,按毒力性产生了分离.在马铃薯的抗性品种块茎中低毒力菌株潜育类型感染往往能导致很大危害性.在高湿度和低温(2~5℃)的条件中,非抗性品种块茎中弱毒为类型的积累过程进行得特别有效.在冬春贮藏期间,非感病品种块茎中的潜育类型感染性能导致病程有效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湿条件下,在抗性品种的块茎中,病程发展速度很慢.  相似文献   

3.
我社地处山区,马铃薯是主要春粮作物之一。在马铃薯生产中,常因“早生块茎”而造成缺苗,影响产量。“早生块茎”就是马铃薯种薯在贮藏期间和播种后出苗前形成的块茎。马铃薯产生“早生块茎”后,将种薯的养料输送到新生的块茎上,促进了新块茎的大量产生、增大,严重的抑制了茎的生长,凡有“早生块茎”的85%以上不出苗,造成缺苗。过去“早生块茎”发生量少,没有严重地影响产量。今春在连续阴雨的情况下,“早生块茎”大量发生,一般“早生块茎”达40~50%,严重的达70%以上,庞山大队第七生产队马铃薯“早生块茎”达81.54%,每个种薯有“早生块茎”5~7个,多的达20余个。为了解“早生块茎”形成的因子和研究防治对策,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对比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抑制作用最强;预先处理马铃薯块茎后,复配发酵液的防效(病情指数44.44%)也明显优于单独发酵液.复配发酵液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从一个细胞所培养出来的Pectobacterium phytophthorum某些菌落,并鉴定了不同毒力类型。在马铃薯块茎中细菌的无毒力类型是长期存在的。P.phytophorum潜育感染性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菌株的毒力。感染黑胫病块茎在冬春天贮藏期间,按毒力性产生了分离。在马铃薯的抗性品种块茎中低毒力菌株潜育类型感染往往能导致很大危害性。在马铃薯的抗性品种块茎中低毒力菌株潜育类型感染往  相似文献   

6.
PSTV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应用往返电泳和银染色测定了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在马铃薯块茎中的分布。结果发现在休眠块茎的顶部、髓部和脐部均含有PSTV。试验表明同一植株的不同块茎以及同一块茎的不同部位中PSTV的浓度是不同的。打破休眠期后,PSTV浓度明显增加。试验证明通过往返电泳和银染色能够迅速和准确地测定块茎不同部位中存在的低浓度PSTV。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诊断马铃薯块茎中的PSTV一种常规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冀东地区马铃薯(克新1号)在地膜覆盖栽培、块茎产量38718kg/hm^2条件下的植株生长动态。结果表明:植株鲜重、干重随生长进程而增加.5月17日~5月31日,是马铃薯茎枝鲜重、干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分别占各自总增长量的44.36%,34.35%。4月16日~5月16日,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中、茎枝次之、块茎最少;此后,干物质向块茎分配的比率则明显上升,收获时,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贮存在块茎中,占植株总干重的74.43%。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马铃薯脱毒种薯与未脱毒种薯相比较增产的主要原因,本文对两者晚疫病的发生情况、物候期情况、地下块茎重量、结薯数情况进行了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晚疫病发生轻;大薯中薯块茎增加、小薯块茎减少;马铃薯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提前、块茎膨大早、膨大期长;植株的株高茎粗提高叶片增大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强;最后促成马铃薯的产量加。  相似文献   

9.
合适的启动子有利于基因的高效表达.本研究从鄂马铃薯-3中克隆了低温诱导的启动子(CIP),并调控转化酶抑制子基因转化马铃薯植株,以抑制马铃薯块茎发生的“低温糖化”.实验结果表明,克隆的CIP与报道的低温诱导的启动子序列同源性达98.9%,含有启动子的典型结构.构建CIP与转化酶抑制子(St-VIF)基因的载体成功转化马铃薯并获得转基因株系.转基因株系收获块茎在4℃和20℃贮藏lm,Nothern杂交显示St-VIF基因在4℃大量表达,检测转化酶活性表明,与对照比较液泡转化酶活性大大降低,说明通过低温诱导CIP调控St-VIF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郭江涛  杨彩玲  王元元  王效瑜 《科技信息》2012,(19):456-456,430
马铃薯淀粉含量指标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品质之一。本研究依马铃薯块茎重量、分段取样测量淀粉含量,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对马铃薯块茎重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结果表明:①无论是早熟品种、中熟品种、还是晚熟品种,其块茎重量与淀粉含量协变关系的趋势极其相似;②依块茎重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协变关系,可将其分为协变趋势明显不同的两个区段;③当块茎重量在125g以下时,块茎重量与淀粉含量存在程度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块茎的增大增重,淀粉含量亦随之增加,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7.47+0.0332X(早熟品种),Y=12.5+0.0244X(中熟品种),Y=7.87+0.056X(晚熟品种);④当块茎大小在125g以上时,淀粉含量不随块茎重量而变化,仅由品种特征特性而决定,通常来说,马铃薯淀粉含量的高低决定于品种的特征特性。就同一品种来说,人们通常认为,块茎愈大愈重,淀粉含量愈高,然而,这种观念是否正确?马铃薯块茎重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The 10 ku zein gene of maize was under control of patatin class I promoter of potato and transferred into potato genome by the leaf-disc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10 ku zein was determined in the tuber of transgenic plants by RT-PCR. Furthermore, the sulphur-containing amino acids in transgenic tuber increase remarkably.  相似文献   

12.
非生物因子诱导马铃薯块茎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些非生物因子诱导马铃薯块茎抗立枯丝核菌病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温度35 ℃保持4 h;紫外线(λ=230~265 cm)垂直高度为30 cm时,照射15 min;pH 5缓冲溶液20 min;质量分数为0.01%氯化钾120 min;48 h连续黑暗等非生物因子单独处理后,均可显著增强马铃薯块茎对立枯丝核菌侵染的抵抗能力,且能够同时抵抗其他几种供试病原真菌的侵染,使这些非生物因子处理后的马铃薯块茎具有一定的广谱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州气雾栽培法生产微型马铃薯营养液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原原种气雾栽培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相较传统栽培方式,具有较多优势。调控营养液营养元素是获得马铃薯原原种高产的关键技术。以马铃薯"米拉(Mira)"品种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在水培壮苗培养阶段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改良霍格兰营养液中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的比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即优化霍格兰)的营养液中三者的比例为:硝酸钾645 mg/L、磷酸二氢钾230 mg/L、硝酸铵120 mg/L,采用此营养液用于后续的原原种气雾栽培试验。优化霍格兰在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阶段与改良霍格兰和荷兰配方相比,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但是匍匐茎数和匍匐茎分枝数低于后两者。在雾培马铃薯结薯期,与营养液中采用230 mg/L磷酸二氢钾喷雾相比,330 mg/L磷酸二氢钾喷雾可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530 mg/L的磷酸二氢钾喷雾可显著增加单粒重和最大单薯重。雾培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可采用不同的营养液,但需要加以验证才能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定西市主要栽培马铃薯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西市广为种植的7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测定分析的8个农艺性状中,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块茎形状、皮色、肉色,熟性和生育日数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在芽眼深浅和芽眼多少等方面的差异较小;在测定分析的5个营养成分中,不同的品种所含营养成分的比重各不相同,依其所含营养成分的不同,可将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分为菜用型、淀粉加工型、薯条炸片加工型等不同的用途.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晚疫病严重年份,田间抗病性最强的马铃薯品种为同薯8号、克新1号和克新4号,其次为宁薯6号.抗病机理制是茎叶和块室组织抗Phytophthorainfestans传播.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春季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石纯和北景缚的万塘,百洞进行进行日本马铃薯品种:97001、97002、97003引种试验。结果是3个品种在3个不同生态条件产能成活,无病虫害发生,都有开花习怀。品种97003平均株高50.3cm,分枝2-3个,比其余2个品种长势好。播种至出苗时间需要25d-27d;营养生长时期;品种97002,27.6d,品种97001,26d,品种97003,24d;生殖生长时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施肥量和密度组合处理条件下,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前期大于后期。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施肥量达到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氮、磷、钾、密度对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各个因素组合的选优与总叶绿素相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为1.85 mg/g,相应的最优肥料密度组合的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为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密度:6万株/公顷。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盛花期、终花期的叶绿素总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差异,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并与理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