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鲁西隆起区太古宙地层、中生代岩体以及不同时代金矿化学组成的研究,探索了成矿组分的可能来源、深化和聚集趋势,提出了矿源层(岩)中元素成矿活度的概念及定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在鲁西隆起区,金的初始矿源是太古宙绿岩带,金在其中具有双成分分布;(2)从太古宙至中生代,虽然成矿时代不同,成矿作用各异,但各类金矿床在成矿组分上对含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3)含矿建造中成矿组分超量点群与背景点群的比例以及超量点群中成矿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生热液矿床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2.
鲁西金矿成矿组分的聚集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 通过对鲁西隆起区太古宙地层、中生代岩体以及不同时代金矿床化学组成的研究, 探索了成矿组分的可能来源、演化和聚集趋势, 提出了矿源层(岩) 中元素成矿活度的概念及定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 (1) 在鲁西隆起区, 金的初始矿源是太古宙绿岩带, 金在其中具有双成分分布; (2) 从太古宙至中生代, 虽然成矿时代不同, 成矿作用各异, 但各类金矿床在成矿组分上对含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3) 含矿建造中成矿组分超量点群与其背景点群的比例以及超量点群中成矿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生热液矿床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3.
秦岭造山带金矿控矿条件及资源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元素的富集成矿,受控于源、流、储三要素。含金矿源岩在秦岭造山带中广泛分布于太古宙至古代地层中;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活动形成一系列叠瓦状推覆构造和岩浆活动,为金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动热再造环境;导致了一个巨型金矿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太古宙太华群地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鸥 《地质与资源》2014,23(4):339-342
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分支岩体,柏杖子岩体由地壳深部上侵的过程中萃取了建平群变质岩系中的成矿物质,沿北北东-北东方向上侵并在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层中形成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柏杖子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论述了地球、地幔和地壳中金丰度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世界某些太古宙绿岩带金丰度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华北地台太占宙变质岩的金丰度。国内外太古宙变质岩系的金丰度均比过去人们一般认为的金含量要低。华北地合除胶东群的金丰度可能高于克拉克值外,其它太古宙变质岩如大华群、迁西群、鞍山群、建平群等均低于克拉克值。金丰度的降低对于金矿化探、资源总量预测,矿源层乃至成矿理论的研究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航磁,重力异常及数据处理成果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清原地区深部构造,区域构造,花岗岩体及太古宙变质杂岩的展布特征与金矿成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该区金矿成矿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航磁、重力异常及数据处理成果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清原地区深部构造、区域构造、花岗岩体及太古宙变质杂岩的展布特征与金矿成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该区金矿成矿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显示了该区良好的资源潜力。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成矿过程复杂,太古宙太华群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金成矿温度属中低温热液矿床,围岩蚀变简单,成矿具有多阶段、多成因等复合型特征。矿床成因为动热再造多元热液型。通过对该区综合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初步显示开展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辽宁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的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往应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在原岩恢复、时空演化、矿床成因等基础地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该类矿床地层(矿体)中微量元素、卤族元素、汞元素、硫同位素及容矿岩石的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其对清原地区寻找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的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早元古代变质砾岩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台山早元古代沉积盆地分布于五台-花岗绿岩带穹隆南翼,沉积了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系,同位素年龄2306Ma(U-Pb),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可在该区寻找金-铀砾岩型金矿。随着五台花岗-绿岩带金矿找矿工作的不断进展,砾岩型金矿的寻找也有重大发现,已相继发现十余处矿床、矿(化)点。该类型金矿产在滹沱群的下部,即盆地较陡侧的冲积扇中部或底部,严格受层位控制。含砾变质砂岩为金矿的容矿岩石,自然金均为中粗粒,可能存在古砂矿,属太古宙绿岩带金矿的剥蚀搬运产物。金矿床受褶皱倒转和与之相关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是构造作用的变质热液活化、迁移和富集的结果,脆-韧性剪切带是其容矿构造。本文初步建立了砾岩型金矿的成矿构造模式。这种砾岩型金矿的新发现对我国早元古代砾岩型金矿的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地质体含金性的地质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胶东地区各地质体例 的金根率分布模型,金含量的分数维特征,金及相关元素的组合特征天南地北来评价胶来地区各地质体的含金性。结果表明:胶东群,粉子山群,玲珑型花岗岩为金的矿源岩,郭家岭型花岗岩可能即为本区的金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又起到了“热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西金山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铅和硫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江西金山金矿床赋存于浅变质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 ,该建造明显富Au ,Au平均丰度达 2 5 5× 10 -9。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出现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 ,区域构造活动 成矿作用中存在着铅同位素的混合机制。大部分矿石铅Doe单阶段模式年龄与该矿床的Rb Sr年龄值十分接近 ,可能反映了区域变质的成矿意义。矿石铅 μ值介于 9 2 9~ 9 86之间 ,2 3 2 Th/ 2 3 8U比值变化于 3 88~ 4 0 9,揭示了成矿物质的壳源特征。Zartman图解和△γ △ β图解表明 ,双桥山群是矿石铅的主要源区。该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外围双桥山群上亚群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极为相似 ,成矿流体的硫主要来源于双桥山群含矿建造。对比研究表明 ,虽然不同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不尽相同 ,但金山金矿床的层控特征与江南金成矿带中其他金矿极为相似。金山金矿床的铅、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 ,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浅变质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含金建造 ,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为该矿床的后期富集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建之 《现代地质》2010,24(1):11-17
根据小秦岭地区太华群花岗-绿岩地体的形成和演化,通过太华群主要地层及岩浆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分析,对金的演化和成矿地球化学、物理化学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本区太华群是金的矿源层,与金矿空间关系密切的燕山期文峪花岗岩体是太华群及其以下壳幔物质重熔形成的,它控制本区金异常及金矿的分布,但是岩体仅作为驱动金富集成矿的热动力,而没有提供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小秦岭金矿床为热液型矿床,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混合天水成矿。成矿热液属于弱酸-弱碱性,成矿温度为中偏高温。  相似文献   

16.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Archean-Lower Proterozoic Jiaodong Group-the host rocks of the famous Jiaodong gold deposit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It is shown that the Jiaodong Group is an important Au-bearing formation containing 19.5 ppb Au on average, about 5 times as much the abun-dance in the crust.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in the strata is uneven and that plagioclase amphibolite is the prospective Au -bearing rock.In the processes of regional metamorphism, migmatization and fault -remelting ,gold in the source bed was remobilized and concentrated to from various types ofgold deposits in this province.  相似文献   

17.
试论胶东金成矿区成矿物质条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胶东群、粉子山群和蓬莱群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认为,胶东群是金的主要矿源层;粉子山群和煌斑岩脉也提供了部分金的来源。花岗质岩浆活动促使成矿物质转移。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东北部兴华渡口群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东北部五号桥地区的兴华渡口群属于早-中元古代层状变质岩系,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古老的地层,是金矿的初始矿源层,对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与前震旦纪混合花岗岩相比,兴华渡口群具有密度高、磁性强的特点。地质填图结果表明,兴华渡口群一般呈大小不等的块体产于前震旦纪混合花岗岩中。大兴安岭东北部重力场和磁场的高值异常,表明这一地区存在着规模较大的兴华渡口群。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并对其进行位场换算处理和综合地质解释,推断出兴华渡口群在本区的分布范围和分布形态,确定兴华渡口群基本隐伏在混合花岗岩下,局部地段呈块状沿东西、南北两个方向凸起。兴华渡口群的重磁异常特点及其地质特征为研究该区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圈定找矿靶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布鲁嘎里河砂金矿产于兴华渡口群下兴华组和晋宁期花岗岩分布区。研究区为低山丘陵,经长期风化剥蚀和堆积形成了一系列侵蚀堆积地貌。第四纪松散物覆盖在下兴华组地层和花岗岩之上。目前已圈定2条矿体。矿体连续性好,平面上呈条带状,多为粒状,板状,片状,NE,NW向断裂不但控制区内的地貌形态,也为砂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砂金分布区应该是原生金矿(化)的集中区,在普勘勘探砂金的同时更要注意寻找原生金矿,在兴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东南地区的新元古界下江群产大量的石英脉型金矿,有关金的矿源一直是争议的问题。通过对下江群逐层采样,进行微量、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金主要在变余砂岩中富集,特别是在变余砂岩透镜体或板岩封闭的变余砂岩顶部是含金石英脉形成的部位。Au与Mn、Sr、Cu等成正相关,特别是Au与Mn呈显著的正相关,可能是Mn胶体对金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Mn含量高的层位金含量高。而Au与Hg、Ba、W、As呈弱的负相关性,Ti、Co与Au呈负相关性,说明Au与陆源物质没有关系。下江群中稀土配分非常类似,表明地层被后期热液充分混合作用,金往往在稀土含量较低的层位富集,说明流体运移到砂岩内,而砂岩中的石英对稀土有稀释作用。富含金的pq-15样品具有与下江群完全不同的稀土配分,其表明金的成矿物质可能除来源于下江群外,还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