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共6次对苏州河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设4个采样点.每两个月在4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同时测定了水体部分理化指标.采用生物指示法、香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苏州河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通过整治和自然恢复,水质从生物多样性极低的、劣于Ⅴ类的黑臭水体Ⅳ类水转化.依据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判定:苏州河处于有机物污染的中度-乙型(β-中污)阶段.其指示浮游植物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及其变种和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及其变种.  相似文献   

2.
3.
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1999年10月~2001年7月,对苏州河上游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底泥疏浚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软体动物和寡毛类为主,疏浚前黄渡软体动物为6种,寡毛类为3种.水蛭1种,华漕软体动物为1种,寡毛类为4种,疏浚以后两个断面的种类数增加,黄渡增加1种,华漕增加了4种,华漕恢复的迹象叫明显;疏浚后两个断面的生物量和密度均低于疏浚前,但在疏浚后,的一年内,密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疏浚后华漕的多样性指数一直高于疏浚前同期,黄渡在疏浚半年后逐渐恢复并且超过疏浚前水平.说明苏州河上游底泥疏浚有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干流防洪水位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维河网模型系统MIKE11建立苏州河水系水文模型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模型率定结果表明,干流模拟水位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所建模型可以准确反映苏州河水系的水动力条件.考虑上游洪水位、区间暴雨和下游高潮位遭遇的不利组合,进行苏州河干流最高防洪水位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可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防汛墙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于2007年1、4、7、10月在苏州河、黄浦江4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分析了颗粒态氨基酸(Particulate Amino Acids,PAA)的组成及含量;并对比分析了北新泾、河南路桥、十六铺和嫩江码头4个站点氨基酸的季节变化特征;结合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及颗粒态氨基酸的构型特征(D和L型)等参数,探讨了该区域颗粒有机氮的来源和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苏州河氨基酸季节变化比黄浦江大;氨基酸降解系数(DI)分析表明研究区域的氨基酸主要来自现场过程和细菌贡献,其中7月份氨基酸最为新鲜;氨基酸降解系数DI和D构型氨基酸成负相关性关系,表明自然细菌来源的D-氨基酸在降解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底泥疏浚对围隔中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底泥疏浚的围隔试验,对疏浚前后水质状况、浮游生物、微生物数量以及水体对生物的毒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疏浚使水质有所改善,水体中重金属浓度基本处于稳定;对微生物的数量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且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疏浚后水体的生物毒性降低,表现在疏浚后河水对发光细菌的毒性降低,试验动物死亡率下降,肝体比下降,精子异常发生率下降.因此,苏州河合理的底泥疏浚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群落监测是生物监测的方法之一 .由于群落监测是利用直接取自环境中的生物信息 ,反映长期污染对生态系统的伤害情况以及变化状况 .近年来 ,利用水生生物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的研究工作进展较快[1— 7] ,但有关着生生物群落与水质监测的相互联系的研究报道不太多 .本研究主要对上海市苏州河的着生生物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分析 ,拟找出群落变化与水质监测的相互联系 .1 方法及材料1 .1 采样点布设及研究方法在苏州河选取三个断面 ,即上游的黄渡 ,中下游的长寿路桥 ,下游的浙江路桥 ,每个断面设两个点 ,以载玻片作人工…  相似文献   

8.
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生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发光细菌、鱼类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苏州河各河段底泥和河水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 (Vibrio qinghaiensis Q67)呈现出程度不等的急性毒性,其中市区河段毒性高于市郊河段,夏季毒性高于冬季,底泥毒性高于河水;野外现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苏州河市区河段(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河段)水体对卿鱼具有较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存在一定的急性毒性;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和河水可能对动物存在肝毒性.上述结果提示,目前苏州河尤其是市区河段水体总体上不利于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9.
该文依据1995年3月-1996年1月间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同期水温和营养盐的资料变化。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的变化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都有一定影响,秋季和冬季优势种交替明显;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明显。根据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改变状况,并结合历史资料对比发现,胶州湾网采浮游植物的物种数和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优势种类趋单一化;但初级生产力并未下降,可能与微型浮游植物所占份额增大相关。  相似文献   

10.
考察野外腐化的黄花鸢尾生物质炭在黄花鸢尾模拟湿地系统中维持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当湿地基质中生物质炭施加质量比为5 g/kg时, 生物质炭可通过吸附 解析作用维持模拟湿地系统水相中酮类物质质量浓度的稳定; 该稳定作用可使浮游植物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化感物质胁迫强度下, 进而使群落小演替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1.
苏州河底泥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关于苏州河底泥的处理处置,因为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出现了疏浚底泥和不疏浚底泥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底泥研究的亲身体会,对底泥的是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两种观点的差异,得出应当疏浚的结论并对底泥疏浚后的出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着生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苏州河8个断面着生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着生生物种类数以夏季最多,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最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藻类密度和总生物量四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CODcr、BOD5与四项生物指标均无相关性.各断面污染程度为上游赵屯、黄渡断面污染最轻,武宁路桥、北新泾断面污染最重,反映在群落结构上是上游以自养性藻类为主,中、下游以异养性动物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苏州河底泥对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SOD和Cat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在苏州河不同样点现场放养大型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研究放养个体内脏团中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在环境影响下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织中,抗氧化系统的SOD、Cat活性是指示污染的敏感指标。Cat活性在苏州河污染环境中被抑制,且在临界范围内随着污染毒性作用的加强,抑制作用也加强。SOD的变化不稳定,它在30天暴露后的降低表明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继续这种试验,以确定它是否是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河流生境评价作为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回顾国外河流生境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引入较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美国快速生物评估协议(RBPs)——生境部分,并尝试以上海苏州河水系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苏州河水系生境条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强烈,生境质量多处于“较好”~“差”级别;苏州河干、支流生境状况较为接近,上游河流生境优于中下游,农田地区河流生境优于城镇地区;RBPs应用于国内河流生境评价存在一定的适用性问题,但对于发展和完善其评价方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水质模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先用WASP模型软件开发了苏州河水质模型,使用数据来自1999年苏州河第3次调水试验的同步监测资料、全市污染源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用此模型,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有关工程和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一期工程进行了调整.通过苏州河一期工程的实施,苏州河干流在2000年底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干流水质主要指标年均值基本达到国家景观水标准,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苏州河微生物功能群落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苏州河水体及底泥中微生物功能群落的数量分布以及与主要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泥中微生物的功能群落数量从上游赵屯到下游浙江路桥,随污染程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与营养盐的含量密切相关,其中总异养菌与BOD5的相关性r为0.737,磷细菌与TP的相关性r为0.914,氨化菌与TN,NH3-N的相关性r分别为0.862,0.871,反硝化菌与NO3-N,NO2-N的相关性r分别为-0.242,-0.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