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自动逆转组和沙利度胺组。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用沙利度胺100mg/kg灌胃治疗。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肝功能、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13、TIMP-1、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内表达和分布,RT—PCR检测肝组织MMP-13、TIMP-1mRNA表达。结果与自动逆转组相比,沙利度胺可显著降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降低ALT、AST并升高前自蛋白(PA),降低羟脯氨酸含量,增加肝组织MMP-13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肝组织α—SMA蛋白、TIMP-1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沙利度胺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通过降低α-SMA表达的途径来调节MMP-13和TIMP-1的表达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蚯蚓提取物地龙2号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l)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Wistar大鼠52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龙2号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8 wk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l,MMP-13,TIMP-l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地龙2号大、小剂量组肝组织内TGF-β1及TIMPlmRNA(TGF-βl:0.68±0.16 ys 0.90±0.29,0.66±0.14vs 0.90±0.29,后者P<0.05;TIMP-l:1.0l±0.22 vs2.48±1.18,1.2l±0.38vs2.48±1.18,P<0.01)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TGF-βl:3.14±2.67vs8.22±2.99,3.00±1.90 vs 8.22±2.99,P<0.0l;TIMP-1:3.57±2.23 vs 7.56±3.40,3.30±2.67 vs 7.56±3.40,P<0.01),而MMP-13 mRNA(1.69±0.75 vs 0.62±0.21,1.82±0.71 vs 0.62±0.2l,P<0.01)及蛋白表达则明显高于模型组(7.7l±1.25vs4.67±2.45,P<0.01,8.50±2.88vs4.67±2.45,P<0.01).结论:地龙2号可下调TGF-βl,TIMP-l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上调MMP-13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或减轻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s和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正肝化瘀方组,对正肝化瘀方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当天即以正肝化瘀方溶液进行灌胃,6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α-SMA、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明胶酶图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α-SM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MP-2/9活性显著升高,正肝化瘀方组的MMP-2/9蛋白活性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弱,其TIMP-2蛋白表达减弱更为明显。结论:正肝化瘀方能显著下调α-SMA蛋白表达,降低MMP-2/9蛋白活性,下调MMP-2/9蛋白和TIMP-1/2蛋白的表达.促进ECM(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不同分级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变化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慢性肝病患者37例,依据病理变化分为0~4级,其中1级8例,2级9例,3级7例,4级13例;正常对照组6例.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α-SMA、MMP-1、TIMP-1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浆uPA、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并同时检测血透明质酸、血清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胆红素改变.[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肝组织α-SMA、MMP-1、TIMP-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uPA、PAI-1、TGF-β1水平逐渐增加.在肝纤维化3、4级α-SMA、TIMP-1蛋白表达、血浆PAI-1水平增加尤为明显,而血浆uPA水平、肝组织MM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现为uPA、MMP-1相对不足.在肝纤维化4级血浆TGF-β1与α-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α-SMA蛋白表达与PAI-1、TIM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肝组织TIMP-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PAI-1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TGF-β1的早期激活,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与PAI-1过度表达,适当增加MMP-1表达,可能有助于增加肝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对CCl4(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n=6)、造模组(n=36),造模6周后,造模组大鼠死亡2只,剩余大鼠分为模型组(n=12)、绞股蓝总皂苷组(n=11)、秋水仙碱组(n=11)。造模第7周开始给药(剂量按公斤体重绞股蓝总皂苷200mg.kg-1.d-1、秋水仙碱0.1mg.kg-1.d-1),给药3周。观察:①大鼠一般情况变化;②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③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④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⑤肝组织MMP-2、MMP-9活性:明胶酶谱实验;⑥肝组织TIMP-1、TIMP-2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结果:较之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脏纤维增生明显,肝组织α-SMA阳性表达及肝组织MMP-2、MMP-9活性和肝组织TIMP-1、TIMP-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绞股蓝总皂苷组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Hyp含量和纤维增生程度显著降低、α-SMA阳性表达减轻,MMP-2、MMP-9活性和TIMP-1、TIMP-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绞股蓝总皂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理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调节胶原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TGF-β1疫苗对这些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二甲基亚硝胺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予以TGF-β1疫苗干预.在实验6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HIF-1α、MMP-9和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进行Dunnet's T3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及TGF-β1疫苗干预组HIF-1α、MMP-9、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11、0.814、0.836,P<0.01);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TGF-β1疫苗干预组HIF-1α、MMP-9和TGF-β1表达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62、4.03、3.43,P<0.01).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HIF-1α促进了TGF-β1、MMP-9等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2只。其中,对照组不给药,观察组腹腔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给药量为5 mg/(kg·d),疗程均为6周。6周后,比较两组大鼠MMP-2、MMP-9、TIMP-1和TGF-βm 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MMP-2、MMP-9及TGF-β的m RNA表达均降低,而TIMP-1 m 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P-2、MMP-9及TGF-β的蛋白表达降低,TIMP-1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MMP-2、MMP-9及TGF-β表达均降低,TIMP-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MMP-2、MMP-9、TIMP-1及TGF-β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GF-β1、TIMP-1、MMP-1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以及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以正常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HBeAg阴性CHB分轻度、中度、重度组,依据抗病毒治疗48周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TGF-β1、TIMP-1、MMP-1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IMP-1、MMP-1表达.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GF-β1、TI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MMP-1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慢性肝炎轻度-重度逐渐发展,血清TGF-β1、TIMP-1的水平逐渐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蛋白在肝纤维化组织的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呈正相关(rs=0.618,P=0.002);MMP-1蛋白在肝纤维化组织的阳性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rs=0.077,P=0.732).抗病毒治疗48周后有效组血清TGF-β1、TIMP-1的含量明显下降,MMP-1水平上升(P<0.01).无效组血清TGF-β1、TIMP-1、MMP-1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联合检测TGF-β1、TIMP-1、MMP-1是判断慢性肝病患者有无纤维组织增生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对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度有着重要价值,同时也为临床疗效的判断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TGF-β1、α-SMA、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Wistar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β-榄香烯0.1 mL/100 g剂量每天腹腔注射8 wk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酶动力法检测肝功能,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变化,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8 wk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2%±0.24%,7.47%±0.81%,5.57%±0.78%,4.33%±0.4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较模型组逐渐好转,胶原纤维所占面积显著缩小;在肝组织中测得的Col-Ⅰ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022%±0.553%,9.998%±1.431%,7.554%±0.914%,4.587%±1.00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α-SMA和TGF-β1在治疗组和模型组肝组织中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3.172%±0.542% vs 5.605%±1.315%,P<0.01;2.868%±0.554% vs 5.653%±0.9%,P<0.01).结论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降低TGF-β1,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α-SMA、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_4皮下注射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β-榄香烯0.1 mL/100g剂量每天腹腔注射8 wk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酶动力法检测肝功能.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变化,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8 wk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22%±0.24%,7.47%±0.81%,5.57%±0.78%,4.33%±0.4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较模型组逐渐好转,胶原纤维所占面积显著缩小;在肝组织中测得的Col-Ⅰ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022%±0.553%,9.998%±1.431%,7.554%±0.914%,4.587%±1.008%,治疗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α-SMA和TGF-β_1在治疗组和模型组肝组织中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3.172%±0.542% vs 5.605%±1.315%,P<0.01;2.868%±0.554% vs 5.653%±0.9%,P<0.01).结论:β-榄香烯对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降低TGF-β_1,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沉积,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α-SMA、TGF-β1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40?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柴胡疏肝散干预,测定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α-SMA、TGF-β1表达,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柴胡疏肝散组较模型组: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HA及LN显著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α-SMA及TGF-β1表达减少。结论柴胡疏肝散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熊果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和α-SMA表达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织TGF-β1基因与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UA低剂量组(U1组)、UA中剂量组(U2组)、UA高剂量组(U3组)及秋水仙碱组(C组), 每组16只. 除N组外, 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肝纤维化4 wk, 分别给予安慰剂、不同剂量的U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 治疗4 wk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HE染色及VG染色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和α-SMA蛋白的表达; 采用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U2和U3组肝细胞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轻; M组TGF-β1蛋白、TGF-β1 mRNA及α-SMA蛋白较N组的表达明显增加(8.76±1.47 vs 1.48±0.24; 0.60±0.11 vs 0.05±0.02;0.51±0.10 vs 0.09±0.02, 均P<0.01). U1组和C组TGF-β1蛋白的表达较M组降低( P<0.05),U2和U3组TGF-β1蛋白的表达较M组明显降低(5.32±1.63, 3.98±0.67 vs 8.76±1.47,均P<0.01), 且低于C组的表达(7.14±1.29,P<0.05或0.01). U2和U3组的TGF-β1 mRNA的表达也明显低于M组(0.36±0.07, 0.25±0.06 vs 0.60±0.11, 均P<0.01)和C组(0.47±0.10, P<0.05或0.01). U1-U3组较M组α-SMA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0.36±0.08, 0.23±0.02,0.15±0.03 vs 0.51±0.10, 均P<0.01); U2和U3组α-SMA蛋白的表达也显著低于C组(0.43±0.05, 均P<0.01).结论: UA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组织结构, 减轻肝纤维化; 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表达, 抑制HSC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TGFβ1、α-SMA表达的研究.方法 本实验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喂服灯盏花素.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灯盏花素中剂量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用药4w后,测定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灯盏花素高、中、低剂量组ALT、AST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α-SMA mRNA及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1);灯盏花素不同剂量组均能使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TGFβ1 mRNA及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1),灯盏花素不同剂量组均能使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光镜显示:灯盏花素各剂量组的肝脏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①灯盏花素能保护肝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降低转氨酶,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②灯盏花素可以降低α-SMA、TGFβ1表达,抑制星状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14.
水蛭桃仁汤对肝纤维化大鼠HSC活化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水蛭桃仁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肝纤维化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水蛭桃仁汤灌胃治疗.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的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TGF-β1,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经图像分析,药物防治组α-SMA和TGF-β1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均为P<0.01);结论:水蛭桃仁汤对DMN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屈菜红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GF-β1和α-SM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白屈菜红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 同时联合营养控制和饮用100 mL/L乙醇复合法制备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实验第4周末, 肝纤维化模型建立(2期肝纤维化形成), 然后用低、中、高剂量白屈菜红碱(0.2、0.6、2.0 g/L)治疗, 同时实验设立病理模型组、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INF-γ)组. 给药8 wk后,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结果:各剂量白屈菜红碱组肝脏TGF-β1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病理模型组(TGF-β1:6.08±2.35, 4.31±2.10, 4.7±1.70 vs 9.33±3.08; α-SMA:3.75±1.76, 3.23±1.42, 3.20±1.17 vs 6.67±2.29, 均P <0.01), 而与INF-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23±2.24, 3.38±1.39, 均P >0.05).结论:白屈菜红碱能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  相似文献   

16.
徐明  孙申  冯盼盼  刘静  周洁 《山东医药》2010,50(47):38-3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将24只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不干预,药物组予辛伐他汀5mg/(kg·d)灌胃13周;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3周后取大鼠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Ⅳ型胶原(Ⅳ—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炎症明显、Ⅳ-C表达与沉积增加,TIMP-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MMP-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药物组肝脏炎症较轻,相对模型组Ⅳ—C显著减少,MMP-2蛋白表达增多,TIMP-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IMP-2表达、增加MMP-2表达、促进Ⅳ-C降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酚酸B盐(salvianolic acid B,SA-B)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SA-B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治疗组,以5 mL/L的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在造模4 wk后给予SA-B治疗4 wk.应用HE,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和Alb,放免法检测HA和LN,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MMP-2和TIMP-2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A-B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结构,治疗组血清ALT、AST、HA和LN水平明显减低(87.0±28.7 U/L vs 190.4±27.4 U/L.85.6±25.3 U/L vs 178.2±15.9 U/L,179.7±32.8 mg/L vs 433.3±86.1 mg/L,135.6±21.1 mg/L vs 224.7±29.2 mg/L,均P<0.01),经SA-B干预后TGF-β1和TIMP-2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8.53±2.54 vs 12.78±2.65,21.88±3.83 vs 14.69±4.51,均P<0.01),而MMP-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SA-B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结构,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和TIMP-2表达而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大鼠纤维化肝脏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备四氯化碳(CCL_4)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给予苦参素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组织TIMP-1和α-SMA的表达,并作网状纤维及HE染色,观察肝脏胶原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苦参素干预组的肝脏胶原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干预组的TIMP-1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的α-SMA表达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苦参素可以抑制大鼠CCL_4性慢性肝损伤所致的胶原合成而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IMP-1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β-雌二醇纳米化前、后对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脏纤维化的疗效及雌二醇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纳米粒组和空白纳米粒组,每组10只,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次,2次/周).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纳米粒组和空白纳米粒组在第9周给予腹腔注射相应的干预药物,每周2次;在12周末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RT-PCR检测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酶(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mRNA的表达.结果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脏组织的Ⅰ、Ⅲ型胶原、TGF-β1、CTGF和TIMP-1 mRNA的表达在雌二醇纳米粒治疗组和雌二醇治疗组均有明显减少,MMP-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雌二醇治疗组和雌二醇纳米粒组的T-AOC、NO、NOS、GSH活性均有提高,与模型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雌二醇治疗组和雌二醇纳米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雌二醇通过抗氧化、降低Ⅰ、Ⅲ型胶原产生,抑制与肝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TGF-β1及其下游信号CTGF的表达,促进MMP-1表达但抑制TIMP-1的表达等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纳米化β-雌二醇的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比无纳米化β-雌二醇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TβRI)反义RNA联合TIMP-1反义RNA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构建TβRI和TIMP-1反义RNA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共同导入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体内;应用免疫印记技术检测实验大鼠肝组织TIMP-1、TβRI和MMP-1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反义TβRI组、反义TIMP-1组、联合治疗组、空质粒组和模型组动物肝组织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6±2.8)、(57.96±3.8)、(62.3±2.8)、(34.2±2.8)、(279.2±29.8)和(287.3±23.7),TβRI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6.2±2.7)、(70.5.±1.8)、(77.0±1.7)、(60.6±2.2)、(232.0±19.4)和(241.0±18.3),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84±2.3)、(36.2±3.7)、(41.3±2.4)、(28.6±2.0),(127.3±1.2)和(118.5±2.5),与正常对照组及空质粒组比,反义TβRI组、联合治疗组和反义TIMP-1组TβRI、TIMP-1和MMP-1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空质粒组与模型组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βRI和TIMP-1反义RNA能有效抑制TβRI、TIMP-1和MMP-13蛋白表达,两者联合应用可产生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