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高频探头5.0MHz,经腹壁对不同程度的腹痛患儿61例进行超声检查。结果56例(占91.8%)腹痛患儿超声检查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皆为多发。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主要病因,使用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向莉 《实用医技杂志》2012,(11):1153-1154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既往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引起的腹痛常常被忽视,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全面的影像学资料。本研究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0例腹痛患儿并行超声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亦凡  王晓莉  石梅 《新疆医学》2010,40(5):50-52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临床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有了显著的进展。我院自2006年2月~2009年7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58例以腹痛为主诉,临床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了超声检查,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而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是引起小儿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超声设备的发展及技术的提高,尤其是高频超声探头的广泛应用,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我院自2004年5月-2006年2月,应用高频超声对腹痛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共4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以腹痛为主诉的门诊患儿及40例健康幼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腹痛为主诉的患儿中92%出现多个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CDFI示血流信号增多;正常组幼儿仅5%出现3个以下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超声能快速明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以急性淋巴结炎为主的感染性疾病,是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典型临床症状为腹痛、发热、呕吐。腹痛位置不固定,以右中下腹痛为主,为隐痛或痉挛性痛,过去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我们对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并经临床抗炎治疗、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6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例肠系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小儿多见,年龄段在4-13岁;②高频超声检查显示肿大的淋巴结常沿肠系膜分布,多位于脐周围,以回盲段肠系膜根部多见;③绝大数肿大的淋巴结在治疗后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④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肠套叠等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结论:高频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儿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811例超声鉴别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腹痛超声鉴别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811例的结果,评价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腹痛鉴别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优越性。方法收集自2005年7月-2008年7月门诊3岁~7岁小儿腹痛患者811例,均运用高频超声方式检查脐周及右下腹。结果诊断结果811例中怀疑阑尾炎275例,超声诊断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139例,其中4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其余93例经治疗及随访证实;怀疑肠系膜淋巴结炎536例,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497例,经治疗复查及随访证实;诊断其他疾病175例。结论3岁~7岁小儿腹痛患者通过高频超声容易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在此年龄段中小儿腹痛多由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为以后的门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方向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拟诊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8例,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检查,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以及分布部位、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78例患儿中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72例,排除6例;经临床治疗后,72例中超声复查淋巴结完全消失65例,淋巴结减小7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方法简便,诊断率高,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以腹痛为主诉的门诊患儿及40例健康幼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腹痛为主诉的患儿中92%出现多个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CDFI示血流信号增多;正常组幼儿仅5%出现3个以下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超声能快速明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以反复脐周疼痛或急性腹痛而就诊.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使肠系膜淋巴结能清晰显示.我院2004年10 月-2008年4 月对 52 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行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应用高频超声对86例临床可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检查。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62例,肠套叠1例,急性阑尾炎4例,超声无异常19例。62例均经抗菌药物后治愈。1例肠套叠及4例急性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无异常的19例患儿中2例脑电图证实为癫痫,余17例临床考虑功能性腹痛,多由单存胃肠痉挛引起,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准确性高,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且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关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的报道较少见 ,临床上患该病的患儿却很多见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 1 998年 9月~ 2 0 0 0年 1 2月 1 48例住院及门诊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表现 ,以期获得较好的超声诊断标准 ,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超声诊断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48例患儿中男 84例 ,女 64例。年龄 2~ 1 4岁。平均 5 2岁。临床主要症状 :腹痛 (无固定压痛点 ) ,或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1 2 仪器及方法 :采有HPSONOS - 5 5 0 0型 ,超9-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5 -1 0MHZ。…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辅助诊断价值,以期能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儿科门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拟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儿童79例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原则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正常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情况。结果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有74例患儿有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组),3例患儿为急性阑尾炎,2例为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炎检出率为93.67%;肠系膜淋巴结炎组淋巴结L/S比值>2者53例,占71.62%,淋巴结长径>10 mm者占95.5%,两组在淋巴结长径、同一区域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血流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肠系膜淋巴结炎组经治疗后淋巴结长径、淋巴结数目、点状及线状血流信号明显较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通过观察肠系膜淋巴结数目、血流信号表现等能为临床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有腹痛且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00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与同等人数无腹痛小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后发现约91.0%(91/100)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经临床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超声复查淋巴结显著缩小(短径〈7mm)或消失,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83例,占腹痛儿的91.70%。结论 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方法,且将肠系膜淋巴结短径≥7mm,长/短径之比≥2作为诊断标准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5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月后复查症状均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简便、迅速、无痛苦、诊断率高,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诊断、鉴别诊断的影像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何兴芳 《大家健康》2014,(9):160-160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针对4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有42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表现,且肿大部位集中于左侧和右侧腹部以及肚脐周围,本组患儿中无单发淋巴结肿大,均为多发性。结论: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彩色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较高,操作简单方便,获得图像质量较高,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诊断资料,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72例,并在抗炎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观察疗效,判断诊断准确率。结果:72例中65例经过抗炎治疗痊愈,误诊7例,诊断符合率为90.3%。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彭婕 《当代医学》2016,(24):46-47
目的 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73例疑患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腹痛儿童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正常的同龄儿童73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行腹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超声表现及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组淋巴结长径,同区域淋巴结个数、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超声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为87.67%;确诊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结长径,同区域淋巴结个数、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准确性较高,同时还可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症状体征多不典型,表现多样,难以与阑尾炎、胃肠炎、肠痉挛等鉴别,且易误诊误治,延误病情。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使得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为此将我院自2006年7月-2008年5月期间,临床上以小儿腹痛就诊并经高频超声明确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2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超声所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