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全程冲洗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给予全程0.90%氯化钠溶液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9 3,P>0.05);观察组治疗痊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1 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治疗外观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冲洗及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用于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提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预防严重污染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Ⅲ类切口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82例):研究组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切口.结果 研究组仅3例(1.6%,3/182)切口感染,而对照组14例(17.5%,14/80)切口感染,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引流预防切口感染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与传统切开引流方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和分析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的优势,为临床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加以指导。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1月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广泛切口引流术,观察组行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对两组的引流量、治疗效果以及创口愈合效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2、3、4天引流量分别为(56.63±4.65)、(33.45±4.26)、(24.56±3.25)、(10.25±1.35)ml,观察组分别为(55.24±5.74)、(27.45±4.12)、(13.48±2.36)、(4.87±0.95)ml,两组患者引流量均随时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趋势更明显;两组引流量在第2、3和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能够使腹部切口感染更迅速的好转,并使愈合后遗留的疤痕减小;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作为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快、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降低了住院费用,建议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优先选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5.
应用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朱虹自1990年以来,我们在临床观察了大量病例不用任何抗菌素,单纯选用氦氖激光作穴位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共269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其中男1...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疼痛及多间隙感染是一种面部常见疾病,病情进展较快,若耽误治疗时机或治疗措施不当,易引起脓肿或弥散性蜂窝组织炎,经血管神经扩散作用,导致败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纵隔脓肿等较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1]。因此,累及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难治性骨感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5月40例难治性骨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时间等指标,并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6.00%及4.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及2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创面闭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1±1.12)周、(7.96±1.25)d、(3.58±0.77)次、(3.14±1.63)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7±1.38)周、(17.62±3.85)d、(11.16±1.59)次、(5.84±2.44)周,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治性骨感染效果确切且控制感染速度快,利于创面闭合,复发率低,优于传统感染控制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现状以及预防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85名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治疗。结果8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均由继发性引起,并且大部分为牙源性感染。结论颌面间隙感染与感染源有密切关系,只要及时治疗,采用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制止感染继续扩散和恶化,并多能够在短时间内治愈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9.
王焱  王青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904-1905
目的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应用全身治疗+局部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入我院治疗的颌面部间隙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实验组患者应用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局部治疗方法,以患者恢复情况为疗效标准,观察联合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完全治愈率(65.12%)远高于对照组的完全治愈率(28.57%),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97.70%)远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66.66%)。结论应用全身治疗+局部治疗的方法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显著,治愈率与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密封引流(VSD)与普通清创换药在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4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41例,采用随机分组,其中采用VSD治疗的患者(VSD治疗组)21例,采用普通清创换药的患者(普通换药组)20例;通过记录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切口愈合分级、感染的并发症、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结果 VSD组切口清洁时间为(5±1)d,切口愈合时间为(10±1)d,普通换药组分别为(8±2)d、(1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愈合分级VSD组甲级95.6%、乙级4.4%,普通换药组甲级81.5%、乙级10.4%、丙级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与普通换药组比较,感染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SD治疗组有1例出现术后大量出血,为负压吸引导致血管吻合口破裂所致;VSD组术前和术后VSA疼痛评分差值为(4.86±0.67)分、满意度为(9.85±0.99)分,而普通换药组分别为(2.24±0.77)、(7.21±1.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负压密封引流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普通换药相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小儿感染性创面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真皮结合常规换药及清洁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植皮后的临床疗效、二次手术率、用药次数、治疗所需时间以及治疗期间的总费用、感染性创面的愈合率。结果治疗效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1.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二次手术率对照组为35.7%,观察组为13.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换药次数、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3周后感染性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能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二次手术率,降低患儿的用药次数、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改善患儿创面的愈合率,可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2月于医院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的66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66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时间及治疗前、治疗后1、3d的血清CRP、PCT含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93.94%,观察组显效时间为(6.8±1.6)d,对照组为(10.5±1.9)d,治疗后1、3d的血清CRP、PCT含量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腹腔多通道穿刺引流联合后期微创坏死组织清创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将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67例),A组进行经腹腔多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经腹腔多通道穿刺引流联合后期微创坏死组织清创治疗,并观察患者压痛症状消失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B组的治愈病例数(59例)较A组治愈病例数(45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相关的压痛症状消失时间(A组5.5±0.7 d,B组2.9±0.8 d)、腹痛症状消失时间(A组68.3±14.2 h,B组21.4±9.3 h)、住院时间(A组37.3±24.3 d,B组26.3±15.2 d)以及并发症(A组16例,B组7例)等的差异相比,B组较A组的效果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微创清创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转归和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治疗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72例脑出血行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6例行全身给药+腰穿后鞘内注射为A组,25例行全身给药+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为B组,11例行全身给药+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为C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差异,治疗期间不同时点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脑脊液各项指标平均值恢复正常,颅内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1,P<0.05),C组氯化钠含量较A、B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1,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均为最高,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中B组时间最短,C组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鞘内抗菌药物注射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治疗颅内感染,其中腰大池置管引流比多次腰穿更能保证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小切口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5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两组,运用锁定钢板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12例,运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1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出血量上观察组平均出血量(177.50±88.42)mL,对照组平均出血量(357.70±253.32)m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18.33±3.2)周,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1.62±3.45)周,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功能恢复上,观察组平均评分(90.91±4.72)分,对照组(84.77±8.74)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锁定钢板能有效稳定骨折断端,有利于早期功能训练,提高术后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析临床特点,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治疗方法。结果致病原因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达55.88%,其次分别为腺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分别占23.53%、10.29%、7.35%,2.95%;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排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2.65%、26.47%、22.06%;68例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其中27例显效,3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7.06%;术后出现5例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35%,经治疗后得到明显的改善,无败血症、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单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较短,平均为5.1d,多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平均8.9d。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牙源性感染,病情较急,易造成严重危害,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全身抗炎治疗、局部病变治疗和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自发性气胸及其原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诊治的100例自发性气胸的经验体会,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微创引流、胸腔注药.结果 保守治疗6例,均治愈 经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微创置管引流结合腔内注药治疗94例,其中80例2周后治愈,1例82岁男性患者闭式引流3 d后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 经上述治疗方法未愈的13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自发性气胸采用微创治疗,其特点是痛苦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容易接受,对于复发患者尤其是青壮年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复杂感染创面应用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在医院骨科住院的48例复杂感染创面的病例,予以VSD技术辅助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在围手术期予以综合护理.结果 48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人工皮”全部成活,其中17例持续负压引流约7d,创面植皮愈合,12例在持续负压引流7~10 d后更换VSD材料,经植皮或二期缝合后愈合,该组病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VSD 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护理重点是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和加强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切口病灶清除手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腰椎术后间隙感染提供一定借鉴。方法对比分析与回顾性分析相结合,调查2006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腰椎术后间隙感染患者治疗资料,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12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输液及卧床休息保守治疗方法为A组;16例患者采用切口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为B组,对A、B两组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消失、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13、10周,多于B组患者的7、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转阴时间分别为11、9.5周,多于B组患者的6.5、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3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花费分别为2.77万元,略少于B组患者的3.44万元。结论切口病灶切除手术疗效好、病程短,能够彻底清除病变部位的炎性组织、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临床可推广该方法进行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50例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采用微创穿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传统内科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呈好转趋势,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在治疗大量脑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内科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