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CHD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和RBP4水平,并分析CHD患者血清hs-CRP、IL-6和RBP4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IL-6、BR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IL-6、BRP4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随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L-6、BRP4水平逐渐升高,不同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L-6、BRP4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D组患者的血清RBP4与hs-CRP、IL-6表达呈正相关(r=0.476,0.584,P0.05);血清RBP4、hs-CRP、IL-6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2,0.574,0.465,P0.05)。结论血清RBP4、hs-CRP、IL-6水平升高可以反应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D-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性因子的联系。方法老年CHD患者1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7例,同时选取体检的健康人33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PD-L2、hs-CRP、IL-6以及IL-8表达水平。结果 AMI组PD-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对照组最低;AMI组血清hs-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SAP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2表达水平与hs-CRP、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IL-8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血清hs-CRP、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炎性反应的关系,以及炎性反应蛋白和炎性因子在合并糖尿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和门诊CHD患者60例,分为CHD组(28例)和CHD合并T2DM组(32例)。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Omentin-1、IL-6和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CHD合并T2DM组血浆Omentin-1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CHD合并T2DM组血浆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CHD组,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CHD组。CHD合并T2DM组外周血Omentin-1水平与IL-6、hs-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53,P〈0.05;r=-0.581,P〈0.01);hs-CRP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279,P〈0.05)。结论 CHD患者体内存在Omentin-1和IL-6,hs-CRP的异常表达,合并T2DM患者更为显著,且三者具有显著相关性。Omentin-1及IL-6、hs-CRP可能参与了CHD合并T2DM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CHD合并T2DM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不同性质斑块的关系。方法 14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8例;另取健康志愿者6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冠脉内超声检查患者冠脉斑块情况。结果 SAP组和UAP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UAP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高于SAP组(P均<0.05);UAP组发生易损斑块比例高于SAP组(P<0.01);IL-6与脂质斑块呈正相关(r=0.23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脂质斑块密切相关,可作为脂质斑块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前期与炎症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67例老年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对照组(血压正常组)55例、高血压前期组54例、高血压组58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hs-CRP、IL-6、IL-10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老年高血压前期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又高于高血压前期组(P<0.05).hs-CRP、IL-6水平与24 h平均收缩压及24 h平均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体内存在较高的IL-6和hs-CRP水平,IL-6及hs-CRP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156例患者,男82例,女74例,年龄30~72岁〔平均(55.28±8.91)〕岁,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1支、2支和3支血管病变,通过记录各组患者血浆Hcy、hs-CRP、IL-10水平,分析Hcy、hs-CRP、IL-10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CHD)组Hcy、hs-CRP、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且三者的血浆水平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Hcy、hs-CRP、IL-10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炎症因子对老年冠心病(CHD)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CHD伴T2DM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老年CHD伴T2DM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常规组。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干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观察组口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片,对照组口服低剂量瑞舒伐他汀片。分析研究组及常规组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析Hcy、hs-CRP、IL-6、TNF-α对老年CHD伴T2DM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前、后1、3、6个月Hcy、纤维蛋白原(F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血脂水平、血液黏度及颈动脉斑块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较常规组Hcy、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更高(P<0.05);Hcy、hs-CRP、IL-6、TNF-α对老年CHD伴T2DM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显著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血尿酸在CH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CHD患者90例为CHD组,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HD组血尿酸、hs-CRP、TNF-α、IL-6、IL-18水平明显升高(P0. 05),CHD组血尿酸水平与hs-CRP、TNF-α、IL-6、IL-18等炎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 05)。结论 CHD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与炎性因子显著相关,血尿酸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在CHD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给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能够促进CHD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指标的改善,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CD14启动子C(-260)T基因点突变情况及血浆IL-6含量变化与CHD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15例CHD病人和60例健康人抗凝血,用PCR-RFLP法测定CD14启动子C(-260)T基因点突变情况,ELISA法检测血浆IL-6含量。结果CHD组CD14启动子C(-260)T基因点突变频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χ2=2.644,P=0.267);CHD组血浆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3.553,P<0.01);CHD病人不同基因型组血浆IL-6含量无统计学差异(F=0.294,P=0.749)。结论CD14启动子C(-260)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CHD的基因决定性危险因子,但作为炎性因子的IL-6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并分析抑郁情绪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肝硬化患者84例,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的严重程度,并分为抑郁组(n=53)和无抑郁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34例、B级26例和C级2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并分析HAMD评分与血清炎症因子和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84例肝硬化患者中,53例(63.1%)有抑郁情绪。Child-Pugh C级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A级(P0.05)。抑郁组患者的血清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IL-6、IL-1β、hs-CRP水平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 A级患者IL-6、IL-1β、hs-CRP水平显著低于B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IL-1β、hs-CRP分别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HAMD评分与肝硬化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38,P=0.002)。结论抑郁情绪可能加重肝硬化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血清hs-CRP、IL-1β、IL-6水平升高,抑郁情绪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不同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探讨IL-17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于解放军第254医院住院的拟诊CHD患者114例,并分成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1例)、稳定心绞痛组(SAP组,29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ACS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0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四组患者IL-17、IL-6、hs-CRP浓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析IL-17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SAP、UAP及AMI组,而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低于SAP、UAP及AMI组(P0.05)。ACS组血浆IL-17、IL-6、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AMI组血浆IL-17、IL-6、hs-CRP表达高于UAP组(P0.01);SAP组血浆IL-17、IL-6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SAP组血浆hs-CRP表达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IL-17、IL-6、hs-CRP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2、0.496、0.468(P0.05)。IL-17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1,P0.05)。结论 IL-17、IL-6、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血浆IL-17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可能是评价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IL-17、IL-6、hs-CRP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状联系,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CH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冠心病(CHD)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了55例老年CHD患者血清IL-6、IL-8的水平变化并与2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IL-6和IL-8之间呈正相关(γ=0.423,P<0.001),提示IL-6和IL-8的水平变化与CHD密切相关,IL-6和IL-8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监测其水平变化,对CHD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D83、白细胞介素(IL)-17、肺表面活性蛋白(SP-D)、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去乙酰化酶(HDAC) 2 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COPD患者,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观察两组CD83、IL-17、SP-D、HDAC2 mRNA水平及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差异,分析老年COPD患者CD83、IL-17、SP-D、HDAC2 mRNA水平与肺功能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CD83和HDAC2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7和SP-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8、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01); COPD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和呼气峰流速值(P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01); COPD组CD83和HDAC2 mRNA水平与IL-18、IL-6、hs-CRP水平负相关,与FVC、FEV1/FVC、MMEF和PEF正相关;COPD患者IL-17和SP-D水平与IL-18、IL-6、hs-CRP水平正相关,与FVC、FEV1/FVC、MMEF和PEF负相关(P<0. 05)。结论老年COPD患者CD83、HDAC2 mRNA水平较低,IL-17、SP-D较高,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夏农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59-206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8的影响。方法 98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9例,单纯应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的差别及血清hs-CRP、TNF-α和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和IL-18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老年患者,效果明显,且能有效降低hs-CRP、TNF-α和IL-18表达,有效调节内环境,临床治疗中可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彬  尹海林  张海防 《山东医药》2011,51(39):71-7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IL-8在颅脑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IL-6与IL-8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与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程第1、3、7天逐渐升高;病情为轻、中、重型者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结论 hs-CRP、IL-6及IL-8可能参与了颅脑损伤的发生及发性颅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并发衰弱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81例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表型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133例)和非衰弱组(24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IL-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CHD患者并发衰弱综合征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25(OH)D3、IL-6诊断老年CHD患者并发衰弱综合征的价值。结果 衰弱组年龄、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近1年内跌倒史、多重用药史、有营养不良风险、肌少症、焦虑、抑郁比例、血肌酐、IL-6、B型脑钠肽水平、CCI指数高于非衰弱组(P均<0.05),白蛋白、25(OH)D3水平低于非衰弱组(P均<0.05)。年龄高、近1年内跌倒史、CCI指数高、焦虑、肌少症、IL-6水平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92例老年CHD患者(CHD组)和7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6、HMGB1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CHD组IL-6、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组中IL-6、HMGB1水平在不同病变程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6、HMGB1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血清IL-6、HMGB1水平与老年冠心病之间存在联系,且IL-6、HMGB1水平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将136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52例),另选取在我院体检健康的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CD40L、IL-6、hs-CR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980.50±142.45) ng/L、(213.27±34.58) ng/L和(8.82±0.76) mg/L,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分别为(643.58±106.72) ng/L、(160.25 ±32.80) ng/L和(6.51±0.95) mg/L,对照组分别为(163.45±24.65)ng/L、(103.65±12.26) ng/L和(3.50±0.84) mg/L,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和hs-CRP与脑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变化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骨科老年脊柱手术患者100例,其中31例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组,69例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作为非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术前,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炎性指标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与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升高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hs-CRP水平升高,血清IL-1β、IL-6、TNF-α、hs-CRP升高幅度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