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1000例临床怀疑或者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处理行MIP、MPR及VRT重建,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冠状动脉伪影进行评估。结果1000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3470段,其中存在伪影的有1920段,占14.25%,大部分为轻度伪影,发生率为13.65%,中重度伪影发生率为0.60%。产生伪影的原因中最常见的为呼吸运动,占总伪影发生率的70.77%,其次为心率,占总伪影发生率的10.77%。结论冠状动脉伪影产生的原因如下:呼吸运动、心率、心律变化、造影剂浓度、重建时相等。控制呼吸运动及心律不齐、降低心率、多时相重建等可以减少伪影产生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696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696例中有645例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达到影像学评价标准,成功率92.7%,其中有31例(4.5%)因检查过程中过分紧张造成屏气不佳出现呼吸伪影而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另20例经含服倍他乐克25—50mg,平均心率仍〉100次/min而放弃检查。本组碘过敏试验均为阴性,679例均能一次性成功注射对比剂,虽有2例出现轻微造影剂渗漏,但不影响检查结果,无1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严格、有效的护理操作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CT图像伪影的病例,并把它们分别整理归类;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CT质控模体进行扫描,分别改变层厚、螺距、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对阶梯状伪影进行分析。结果阶梯状伪影的大小与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有关,不仅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大,也随螺距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T伪影种类繁多,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和参数,对于避免伪影的产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CT图像伪影的病例,并把它们分别整理归类;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CT质控模体进行扫描,分别改变层厚、螺距、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对阶梯状伪影进行分析。结果阶梯状伪影的大小与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有关,不仅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大,也随螺距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T伪影种类繁多,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和参数,对于避免伪影的产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冠状动脉13个节段的影像分析,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98例中,共有5 038个节段显影,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 399个节段,649段因运动或钙化、完全闭塞未进行血管评价;30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LAD(Left Anterior Descendy Artery)有病变276例,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有病变163例,RCA(Right Coronary Artery)有病变154例;20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钙化积分<400有158例,400~1 000之间有42例,>1 000有8例;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82.40%,阴性预测值为97.94%;支架术后63例,共142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7例,共17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准确性及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方法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患者结果。结果65例患者455个冠状动脉节段,64排螺旋CT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达54.6%、95.1%、85.5%,分近、中远段比较,64排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近段符合率高于远段。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696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及细致的心理护理696例中有645例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达到影像学评价标准,成功率92.7%,其中有31例(4.5%)因检查过程中过分紧张造成屏气不佳出现呼吸伪影而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另20例经含服倍他乐克25~50 mg,平均心率仍>100次/min而放弃检查。本组碘过敏试验均为阴性,679例均能一次性成功注射对比剂,虽有2例出现轻微造影剂渗漏,但不影响检查结果,无1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严格、有效的护理操作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64层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8例16层螺旋CT和19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血管成像资料。结果64层螺旋CT对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血管的可评价率分别为100%、100%、90.2%和93.9%,而16层螺旋CT则分别为92.3%、95.2%、90.0%和90.0%。64层螺旋CT评价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66.7%、70.0%、71.7%和70.0%,而16层螺旋CT则分别为83.3%、85.0%、83.3%和8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效果优于16层螺旋CT,可做为一种无创手段用于临床搭桥血管的术后随诊。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64层螺旋CT获得可靠冠状血管影像的护理。方法:患者62例,行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利用64层螺旋CT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59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有3例失败,其中2例未能屏住气,另1例是扫描过程中心率未控制好,波动明显。以上3例均重新检查,获得较佳图像,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64层螺旋CT行MSCTCA检查,能多角度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大的分支,费用相对较低、安全、无创,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护理操作贯穿检查的每一步,有效的护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护理工作要变被动为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10.
陈力  萧伟懿  林琼申  陈军  周永生 《广东医学》2008,29(7):1156-1158
目的 通过对64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造影的节段对比分析,探讨MS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 同期行两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6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MS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⑴ 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MS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另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⑵ MSCT造影检测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左主干和左前降支(P<0.05或0.01),检测冠状动脉远段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段(P<0.05或0.01);⑶ 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4.6%、86.8%、91.7%和78.6%;按可评价节段计算,MS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MS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8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统计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的CT表现.结果 8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8例,检出率为0.9%.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3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冠状动脉瘤1例.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畸形的存在以及相互间的解剖关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的4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SCA作对照,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其中46例图像(93.88%,46/49)达到诊断标准,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50%、50%~75%、≥75%狭窄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54.88%、47.50%、93.15%,特异性分别为99.42%、95.68%、97.13%. 64层螺旋CT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1,P<0.01).结论 64层螺旋CTA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3.
心脏冠脉CTA的伪影问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冠脉CTA伪影的产生原理及其对临床检查价值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本院心脏冠脉CTA检查产生伪影的主要原因及对检查准确度的影响,总结两者的关系,并与DSA检查相对比。结果:心脏冠脉CTA检查中偏离客观现实的因素是固有的,然而却是成功的检查,这种影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心脏冠脉CTA也具有其比DSA特殊的优势。结论:由于心脏冠脉CTA存在固有的偏离客观现实的因素,所以它不能完全取代DSA在血管检查方面的诊断作用,但它不失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有很高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Pro32多层螺旋CT机,对12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对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共计511支冠状动脉,其中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485支;显示冠状动脉有狭窄的血管段共有167处,其中18个血管节段有单发软斑块,76个血管节段有单发钙化斑块,73个血管节段有多发斑块(包含钙化斑块)。结论32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微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成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图像质量。方法 32例患者行心电门控MSCTA检查,所得数据于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评价2mm以上冠脉树主耍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 总共有102个节段(79.7%)能满足管腔评价,而26个节段(20.3%)由于屏气不良(8个)、移动伪影(7个)、心律失常(6个)和严重钙化或金属影(5个)等无法满足管腔的评估。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和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良及严重钙化或金属支架是影响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和选择最佳重建图像相位可提高冠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整理2009年12月--2011年01月间,在我院做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共206例,CTA诊断心肌桥病例41例,其中22例行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与CAG对MB影像学表现,评估MCA的狭窄程度。结果 CTA诊断的41例心肌桥病变血管44支,深肌桥36支,浅肌桥8支,其中22例CAG检查MB,检出19例,病变血管19支,未检出3例(CTA表现为前降支浅肌桥);CTA诊断41例MB,MCA狭窄程度均小于50%,CAG诊断MB,MCA狭窄程度分别为:小于等于50%,9例,大于50%小于等于75%,6例,大于75%小于100%,4例。结论 64排128层CTA诊断MB-MCA即可以观察到MCA,也能观察到MB,同时可以观察到肌桥的厚度(即MCA的深度),但是所观察到的MCA狭窄程度与CAG观察到的有差异。CAG可在动态下观察到MCA的狭窄程度,对MCA的狭窄有准确的判断,但是CAG不能观察到MB。CTA和CAG诊断心肌桥是互补的,对心肌桥的诊断应为即能观察到MB,又能观察到MCA并准确判断其狭窄程度,才是最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同时接受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43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4.7%、准确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90%。结论 64层CT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别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灵敏性73.5%,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71.7%,阴性预测值93.0%,准确性88.4%。结论 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无创、经济、灵敏、特异、安全等优点,可以作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因怀疑存在冠心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5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着重分析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共纳入分析血管为600支,平均心率为69.20±8.80bmp,心率波动范围1-38bmp,平均心率变异性8.50±6.75%,共有94.3%(566/600)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与冠脉图像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平均心率越慢,心率波动范围越小,心率的变异性越小,冠脉的图像质量越高。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在较大的心率范围下提供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减低心率,减少心率的变异性将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诊断真实性及辐射剂量。方法选取我院6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以传统冠状动脉成像作为金标准,在VR、MPR、CPR重建的基础上分析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同时比较两项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64例患者共评价冠状动脉836个血管段,优良率为90.6%,可评价比例99.9%;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80.5%、98.1%、97.4%、85.0%、78.6%;CTCA组和CAG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1.5±8.10)mSv、(4.03±3.35)mSv,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00)。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筛查和复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