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一段时间,一个名为“熊猫烧香”(Worm.Nimaya)的病毒在互联网上疯狂肆虐。该病毒采用“熊猫烧香”头像作为图标,诱使用户运行。该变种会感染用户计算机上的EXE可执行文件,被病毒感染的文件图标均变为“熊猫烧香”。同时,受感染的计算机还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该病毒会在中毒电脑中所有的网页文件尾部添加病毒代码。一些网站编辑人员的电脑如果被该病毒感染,上传网页到网站后,就会导致用户浏览这些网站时也被病毒感染。目前多家著名网站已经遭到此类攻击,而相继被植入病毒。清除该病毒并不是特别复杂,一些变种依靠手工的方法就可以清除。  相似文献   

2.
内外风险知多少 主持人:2006年国内发生的"熊猫烧香"病毒事件祸及了大量电脑.2007年,据统计有2000万台电脑变成了"肉机",被黑客在后台控制.  相似文献   

3.
对于很多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说,当若要以它们的正式学名来分辨,我们反倒会觉得有几分生僻。因此,比起Worm.Win32.Fujack、Virus.Win32.EvilPanda、Worm.WhBoy、Worm.Nimaya等专业称谓来,被喻为2006年病毒之首的“熊猫烧香”四个字相信大家会颇为耳熟。  相似文献   

4.
1引言近期疯狂肆虐互联网的“熊猫烧香”等蠕虫病毒让超过百万的网民深受其害,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广,其中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又成了各方争相讨论的焦点,网络安全的警钟也再一次被敲响。  相似文献   

5.
在浏览病毒相关新闻的时候,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字句:“近日,**全球反病毒监测网截获一个蠕虫病毒,并命名为‘尼姆亚(Worm.Nimaya)’”。病毒的中文名字“尼姆亚”谁都看得懂,后面那串英文却不见得被大家所熟悉。  相似文献   

6.
“熊猫烧香”病毒从去年12月发作至今,已经感染了超过百万台电脑“,熊猫烧香”一时成为互联网的热点词汇,搜索引擎上关于“熊猫烧香”的搜索每天达数万次,杀毒厂商关于“熊猫烧香”病毒的咨询和求助电话也是响个不停,电脑死机、局域网瘫痪、数据被破坏,受害者怨声载道。“熊猫烧香”成为2007年中国互联网面临的一场浩劫。  相似文献   

7.
《电脑迷》2007,(18)
近一段时间,一个名为"小浩"(Worm/Xiao Hao.a)的新蠕虫病毒正在互联网上传播。该病毒与"熊猫烧香"蠕虫病毒极为相似,可以感染*.exe可执行程序,并将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理论的更新和发展,硬件水平不断的提高,作为信息化主要载体的校园网络日趋数字化、高效化。由于黑客攻击,熊猫烧香等病毒的连续出现,校园网数据丢失、系统被修改或瘫痪的事情仍有发生,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各校园网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各所学校都对自己校园网络安全问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校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校园网络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病毒笔记本     
《电脑迷》2007,(8)
“熊猫烧香”变种DQ(Worm.WhBoy.dq)该病毒出现新变种,继续危害用户的电脑系统。这次的“熊猫烧香”会利用电脑上IE连接到指定有漏洞的站点,下载并运行新的变种病毒。跟之前的版本一样,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理论的更新和发展,硬件水平不断的提高,作为信息化主要载体的校园网络日趋数字化、高效化。由于黑客攻击,熊猫烧香等病毒的连续出现,校园网数据丢失、系统被修改或瘫痪的事情仍有发生,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各校园网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各所学校都对自己校园网络安全问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校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校园网络建设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集萃     
“熊猫烧香”病毒疯狂来袭,数十家企业局域网瘫痪12月27日,我国知名计算机反病毒厂商江民科技发布紧急病毒警报,一伪装成“熊猫烧香”图案的病毒正在疯狂作案,已有数十家企业局域网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12.
2007是不平静的一年,包括病毒在内的恶意代码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网络拥塞和系统瘫痪事件,但"熊猫烧香"、"艾妮"、"AV终结者"等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与网络》2007,(2):39-39
近日,“熊猫烧香”病毒泛滥成灾,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据悉,由于多家著名网站遭到此类病毒攻击而相继被植入病毒,而这些网站的浏览量非常大,致使此次“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广。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病毒、木马日益猖獗,各种病毒轮番上阵,熊猫烧香、威金、机器狗……病毒的泛滥也使得杀毒软件市场火爆起来,2007年,各种号称具备"主动防御功能"的安全工具也推出不少;另一方面,以在线杀毒、在线安全为主题的安全网站也相继火热.  相似文献   

15.
《现代计算机》2007,(3):126-126
“熊猫烧香”病毒在网上泛滥好长时间了,大量网友以“熊猫烧香”为内容进行恶搞,其中对的一些“诗词”令人捧腹。  相似文献   

16.
《微型机与应用》2007,26(6):127
前一段时间的"熊猫烧香"、"灰鸽子"等病毒大规模的爆发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病毒开始利用Web网页进行传播.有人感慨道:现在的病毒木马越来越难防了,随便浏览一个网页就有可能被病毒、木马感染,自己还会成为"肉鸡",把病毒木马传播到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上.  相似文献   

17.
解读     
“熊猫烧香”第一案在鄂破获网民安全意识仍有待提高湖北省公安厅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李俊等8名犯罪嫌疑人,这是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经查,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  相似文献   

18.
传说     
传《熊猫烧香》制造者出狱后开软件公司 “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我这—刀就是4年。”《熊猫烧香》病毒制造者李俊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帷幄 《个人电脑》2007,13(6):182-184
近一段时间.一个属于威金的最新变种蠕虫病毒——“熊猫烧香”在互联网上疯狂肆虐.这种病毒以“熊猫烧香”头像作为可执行程序的图标.诱骗用户双击执行。不幸中招后.计算机中的所有,EXE文件都会被自动感染病毒.而且被感染的程序图标统统变成“熊猫烧香”标志。许多杀毒软件根本杀不死该病毒,一旦中招多数人往往只能“忍痛割爱”地将硬盘中所有程序文件全部删除。  相似文献   

20.
“熊猫烧香”成为2006年度“毒王”。根据它的中毒特征和传播方式,技术专家总结出防范措施,帮助用户远离“熊猫烧香”病毒的骚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