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髌骨骨折应用镍钛聚髌器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是一种有效、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陆俊  汪玉辉 《黑龙江医药》2011,24(3):460-460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克氏针+"8"字形张力带钢丝、拉力螺钉、运用镍钛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分析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治疗费用差异。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部治疗后,张力带及拉力螺钉治疗组膝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治疗费用低,运用镍钛聚髌器组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治疗费用高。结论:对于髌骨骨折跟具体类型及经济能力等综合情况,选择最佳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82例,并与钢丝环扎固定术20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38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和分析。结果钢丝环扎固定术组(A组20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组(B组38例)、NT-PC固定术组(C组82例)优良率分别为80.0%、89.5%、96.3%。3组之间优良率比较,NT-PC固定术组优于钢丝环扎固定术组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完全符合张力带原则,适用范围广,复位及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可作为髌骨骨折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镍钛聚髌器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3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镍钛聚髌器加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全部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周拆线,无手术切口感染及聚髌爪断裂,全部患者于术后4~6周达到临床复位;术后关节功能屈膝范围平均达到125°,术后优良率98.8%。结论镍钛聚髌器及可吸收线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创伤小、固定牢固等特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髌骨骨折,对粉碎性髌骨骨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镍钛聚髌器(NT-PC)与AO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与B组(42例),A组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B组采用AO张力带内固定,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价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1±2.1)周和(13.8±2.2)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87.5%和81.0%,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93.8%和8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C与AO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AO张力带操作相对复杂,NT-PC在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治疗表现出较多的优势,因此本文为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糜咏 《黑龙江医药》2012,25(6):857-859
目的:探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环形钢丝8字张力带及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收治的髌骨骨折98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横断型髌骨骨折组(横断组)和粉碎型髌骨骨折组(粉碎组)。横断组中分别采用了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和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法;而粉碎组中分别采用了环形钢丝8字张力带和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法。组内分别在合并并发症,术后锻炼Oswestry疼痛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Lysholm评分系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横断组中,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法和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粉碎组中,环形钢丝8字张力带内固定法和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组和其他两种内固定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13
目的:运用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髌骨骨折,对比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对74例成人髌骨骨折,分别采取改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钢丝、镍钛聚髌器3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结果:74例获访72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分别于术后3、6个月对获访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测评,发现远期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成人髌骨骨折,依据受伤原因、骨折移位情况、髌前皮肤损伤情况分别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均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钢丝环抱缝合、张力带及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对比.方法 将81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各27例,分别行钢丝环抱缝合、张力带及镍钛-聚髌器三种术式治疗,分析三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6~ 24个月的随访,钢丝环抱缝合、张力带及镍钛-聚髌器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48%、88.89%和92.59%.结论 钢丝环抱缝合、张力带及镍钛-聚髌器三种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各有利弊,应根据临床实际灵活选择;其中张力带及镍钛-聚髌器法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可根据病人经济情况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NT-PC)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NT-PC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45例,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45例均获骨性愈合,优良率为93.3%,除1例特殊情况外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NT-PC操作简单,复位固定兼备,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尤其适用于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镍钛聚髌器及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就诊的107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55膝),应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52例(52膝),采用钢丝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治疗,随访12-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4%,对照组优良率为71.2%,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可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功能锻炼方法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进行髌骨骨折术后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29例术后早期采取被动锻炼及自主活动,对照组29例术后早期进行常规功能锻炼,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综合组优良率为96.6%,对照组为62.1%,综合组优良率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其中尤以综合锻炼组能够有效防止术后关节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此综合锻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共计86例,术中透视观察髌骨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固定的牢固程度、关节面平整程度、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术中见所有病例的髌骨关节面均明显恢复,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为82~93分,平均为88分,按膝关节疗效判断标准其术后优良率达89.5%。经统计学分析,髌骨关节面恢复情况、HSS评分、疗效判断标准优良率,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针+Polysorb可吸收线缝扎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复位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膝前框形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钢丝环扎 膝前方框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髌骨骨折应用此方法治疗,基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30例获得3~24个月随访.结果优19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7%.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无伤口感染.愈合时间6~12周.结论该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操作简便,适应证广,能早期关节活动,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行钢丝环抱缝合22例,设立为A组;行张力带内固定26例,设立为B组;行聚髌器内固定32例,设立为C组。结果各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住院时间最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最高(31.8%),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均有一定优越性,需要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且术后均需要早期的锻炼,才能有效地避免并发症,使手术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小切口直视下缝合法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10年11月,对15例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患者(Ⅱ型8例、Ⅲ型7例)行关节镜下探查。膝前小切口骨折复位,以5号爱惜邦双缝线贯穿缝合固定。结果上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无膝关节前向不稳定、骨不连及伸膝功能障碍等发生。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1.5±2.0)分,术后6个月为(94.5±2.0)分。结论关节镜结合小切口直视下缝合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使骨折复位更为直接,简化手术操作过程,固定更为牢靠,并不增加膝关节创伤,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导向器引导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与经典的切开复位克氏 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利用自行研制的髌骨闭合复位 导向器,完成关节镜辅助髌骨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30例(关节镜闭合复位组),另选取2015年3月— 2017年5月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病例3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 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评价其疗效。结果 2组均随访12~18个月,骨折均 愈合,愈合率100%。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导向器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 评分指标均优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 使用自行研制的闭合复位导向器进行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空心钉内 固定术,相比较经典的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具有微创和精准的优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第7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及膝关节韧带损伤评估(HSS),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 0.01、P 〈 0.05),但观察组HSS提高更显著(P 〈 0.05).结论 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跟腱内侧小切口,显露并对合断端,使用克氏针、钢丝自制矩形框架,远离断端经皮固定,稀疏、平顺缝合断端,术后踝关节休息位制动6周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获得随访的39例,采用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34例(占87.18%),良5例(12.82%),未发生术后再断裂、皮肤及肌腱坏死、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矩形框架,微创无张力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辅以术后休息位制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