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各地动态     
《小城镇建设》2015,(1):7-11
<正>河北保定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市区承载力近日,保定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务虚会。会上,市城镇化办公室负责人就保定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以及2015年重点工作谋划进行了专项汇报。其中,重点提出"一核三群"城市群空间布局。"一核"包括保定市城区、清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绿色城镇化。在城镇化进程受资源与环境约束并不断严重的背景下,城乡发展模式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应是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使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因此城乡规划建设必须深度融合集约、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对此,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4月发布了《"十二五"  相似文献   

3.
正以"新常态新动力"为主题的"2016中国新型城镇化论坛"1月23日在北京召开。参会领导与专家就如何看待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如何正确解读、理解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如何进行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主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会长蒋正  相似文献   

4.
范宏甫 《建筑》2014,(2):23-24
<正>面对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的外部环境变化,作为建筑企业无疑须尽快适应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对企业经营战略进行必要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在2013年的"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曾建议:"在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期内,应大力促进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专家研究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高度相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工业化(包括农业现代化)的相伴产物;推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实现金融业与城镇化发展的良好互动,发挥金融业的资源配置作用,对加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关键性作用。目前我国二元特征的金融供给体系无法满足农村小额信贷用户的需求,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小微金融机构具有独特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应成为农村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核心区域,新疆地区加快推进金融服务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金融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金融服务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加大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清理力度;加快金融体系建设,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开展具有新疆特色的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信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建筑节能提出新的要求。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应是绿色、低碳的城镇化,这为我国绿色建筑产业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仍然偏低,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军表示,大力推广和发展绿色人居、节能建筑,建设宜居低碳的和谐城市,才能建成"美丽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预示着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4)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原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在县域地区的金融服务作用,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潜在机遇。  相似文献   

9.
<正>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将城镇化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新型城镇化成了一个全民议题。同时,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正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是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今年也不例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来描述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他同时指出了城镇化的重要性,"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8)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作出了"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明确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议题之一。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要重视规划建设、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30年来的城市(镇)化过程可以说是喜忧参半,针对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记述了诸大建、伍江和唐子来三位教授的谈话,探讨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转变的原因,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并聚焦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人口和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应是集空间、机制、路径于一体的系统性创新型城镇化。通过进一步剖析“全域城市化”概念的实践与理论意义,进而优化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本文提出全域城市化有潜力成为一种基于我国特定国情,在完整城市行政区域内统筹区域、城乡、城市化的传统性与当代性以及城市化的目标与机制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之后,本文针对优化后的内涵建立了相应的评估体系,并针对大连进行了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转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率目前已经超过50%,在取得显著成果和避免其他国家出现过的弊端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需求,文章详细论述了新型城镇化应侧重的六个方面的突破,并指出这六个方面的转型既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样式设计到过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谦 《新建筑》2001,(5):68-69
针对时下我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传统聚落的更新保护中,偏重于形式、样式设计的倾向,提出应从“样式设计”的简单方法转向更新改造的“过程设计”,这是设计方法的方法,有其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尹明 《工业建筑》2014,(8):167-17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提出了"三规合一"的概念,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了推进"三规合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类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第三个世纪,并经历着第二次转型.从全球来看,以人口定居城市为主要鉴别标准的城市化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各类有关城市发展的新认识、新观念也在持续形成并扩散.在此背景下的中国,最高决策层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命题,成为上下呼应的关注焦点.文章从梳理全球城市化的历程出发,经过对城市化形式与内涵变迁的分析以及对当今国际社会关于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共识的归纳,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重点以及深远意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杨宇振 《建筑师》2014,(4):39-47
新型城镇化不是全新的转变。作为国家政策的"新型城镇化"是对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和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旧问题和潜在危机的必然和一揽子的回应。新型城镇化必须通过包括对"国际-国内"、"中央-地方"、"城市-乡村""公-私"等空间间性的调整、通过对个人实践的控制回应资本积累的危机及其带来的公平、正义、环境困境、日常生活状态等一系列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包括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内的物质空间实践将生存在推进社会极化与抵抗社会极化的共同构成的尖锐矛盾之中,是各种矛盾冲突及其应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Book reviews     
Mathematical Location and Land Use Theor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Tönu Puu.
European Regional Growth. Bernard Fingleton (ed.).
New Forms of Urbanization: Beyond the Urban-Rural Dichotomy. Tony Champion and Graeme Hugo (eds.)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ling: A Regional Science Context. John R.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推进阶段,产业经济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 带来了城镇空间的持续拓展和城镇人口规模 的不断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产城融合”成 为了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 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解析“产城融合”的内 涵,然后结合西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案例,探讨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新型城镇 化及产业社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区域规划类型,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城镇化的阶段特征以及国家城镇化战略的转型密不可分。省级单元的稳定性、差异性与省级政府的承上启下地位决定了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特殊价值、构成形式与主要内容。在构成形式方面,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兼具目标清晰的战略规划、内容集成的综合规划和务实创新的政策规划的复合特征。在主要内容方面,省域新型城镇化规划一方面要整体呼应、深化、细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与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省域独特的发展基础、条件和诉求进行重点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