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人体三阴三阳是运用阴阳理论于认识人体过程中,针对经脉提出来的。《素问·阴阳离合论》未必是它的定名之作,但该篇直书“名曰太阳”等,为《内经》其它文章所无,却与定名有关。故它虽以阴阳离合立论,伸明三阴三阳符合阴阳之道,实际上说明六经的定名。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据考证早于《内经》。若将《阴阳离合论》与帛书经脉部分两相对照,有三处相同。一、帛书《足臂十一灸经》诸脉起于四肢,作向心性循行;《阴阳离合论》所述诸脉“根起”于肢端,依马莳所说“脉气所起为根,所归为结’,则也作向心性循行。二、帛书《阴阳十一灸经》有肩脉  相似文献   

2.
田嵘榛  梁静涛  谢利  付雨 《陕西中医》2010,31(3):359-359,F0003
《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及《灵枢·根结篇》。《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阉,少阴为枢。”《灵枢·根结篇》谓之:关阖枢。三阳开阖枢主要影响阳气的升发和收敛,三阴开合枢则主要影响阳气的潜藏和释放。阴阳开阖枢之间是一个协同合作、相互制约的整体,阳气有序的升降出入,关乎三阴三阳的每一个环节。阳气升已则降,即阳入阴;降已而生发,即阳出阴,寤寐由此形成嘲。  相似文献   

3.
从空间角度看,《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是对人体空间区域的划分,该划分与十二经脉的命名密切相关。三阴三阳的位置是以观察者即"圣人"自身的角度来确定的,有南面而立和仰卧朝上两种姿势,根据经脉的循行位置可理解《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对三阴三阳位置的描述。通过建立准极坐标系及由半笛卡尔坐标系和半极坐标系构成的"圣人坐标系"对三阴三阳的位置进行数学描述,后者更符合《黄帝内经》的本意。借助上述坐标系可理解《灵枢·经水》中代表经脉的人体十二经水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4.
《素问·阴阳离合论》是阴阳学说的重要文献,为了更好探讨此篇文献教学方法,本文从阴阳的推演、篇名的含义、三阴三阳理论及其在经络学说的应用等方面详细了讲述了作者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在那些方面发展了《素问·热论》的理论?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伤寒论》的学术渊源本于内、难。尤其受《内经》理论的影响更深。论中六经名词(三阴三  相似文献   

6.
中医理论之魂——论三阴三阳与开阖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勇 《光明中医》2015,30(1):12-14
<正>1《黄帝内经》(以下简写为《内经》)三阴三阳《内经》中的三阴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在中医古籍里有29种序次不同的三阴三阳[1],《内经》中的三阴三阳主要有10种不同的说法,其理论核心主要是天之六气的三阴三阳和人体之三阴三阳。1.1天之六气的三阴三阳《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  相似文献   

7.
《类证活人书》的"足六经",即"足六经脉",却误为"经络",后人对"六经"的争论,与单用简称的"经"也有关系,如果用固有全称"经脉"概念,"六经"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素问·热论》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省掉了后面的经脉,导致"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的误解。《素问·热论》是外感热病的六经脉分证,未形成系统辨证论治理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辨证论治是系统理论,是在《素问·热论》六经脉分证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1.《内经》中的"开"与"关"《内经》中对于开、阖、枢的记述,可从《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中,知其梗概.《素问·阴阳离合论》曰:"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命曰一阳.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命曰一阴."明白说明:以"太"为开,以"明、厥"为阖,以"少"为枢.  相似文献   

9.
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它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三阴三阳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源于《内经》阴阳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阴阳在人体的重要性。三阴三阳在《内经》里是用于命名人体的脏腑经络,是一个生理概念,而在《伤寒论》中则是一个病理概念。《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10.
厥阴一词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厥阴之表,名日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详细谈了厥阴司天时可能出现的疾病。《伤寒论》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详细谈了厥阴病的证状及治疗方法。然而厥阴只是三阴三阳(六经)中的一阴而已,因此要想准确理解厥阴的常态与病态就必须知道其在三阴三阳中的地位及作用,并明确三阴三阳的含义及作用。本论文以《内经》对厥阴及六经的定义入手,层层剥离,最终得出厥阴在六经中处于阳少阴多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让“神”的表现形式由寒转为风,也就是让处于高级状态的能量一阳气由收藏转升发。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风病治疗中的三对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风病发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病情,分析了闭证、脱证,缺血、出血,内风、外风之间的关系,认为闭证脱证常常兼见,治当开闭固脱与扶正固本兼顾,出血与缺血常有共同病理基础,可选三七、茜草等止血活血之剂,内风和外风可以分别采用柔息和疏解之法。临床上当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12.
刘军  苏佰芳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4):50+52-50,52
针灸在中医临床上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针灸在临床上的三个应用实例,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发展的"三大悖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梁华龙 《河南中医》2001,21(1):5-12
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背离现象,使中医学术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无明显的发展.通过表像和深层的观察分析,可将这些现象归纳为中医学发展的“三大悖论“,即“中医教育未入门;中医科研未上路;中医院被西医化“.中医教育未入门表现为:学制和招生制度的不科学,培养目标的不明确,课程体系重复繁琐,教材编写的无序性,中医高层次教育存在隐忧;中医科研未上路表现为:指导思想的背离,科研工作徘徊不前,新药研究停滞不前;中医院被西医化表现为:中医药人员知识结构的西医化,中医院医疗设备及技术的西医化.  相似文献   

14.
杨峰  朱玲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4):144-145
<内经>中有不少篇章运用三阴三阳的形式说明病候,如<素问·热论>、<素问·厥论>、<素问·刺腰痛>、<素问·刺疟>、<素问·诊要经终论>、<灵枢·终始>、<灵枢·根结>等.在这些篇章中,有的明确提出了足三阴足三阳的名称,有的虽然以三阴三阳统言之,但不难发现,它们的病候多与足六经病候相关.对于以上这些篇章的内容,国内已有学者指出其属于足六经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是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甚至多个脏器的复杂病症,“三证三法”是中医研究脓毒症总结出的经典证型,而肺在病程发展中是机体常见的受累器官,且肠道菌群多样,故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脓毒症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系。凉膈散是温病经典组方,以清上泻下解毒为功效,组方原则体现了肺肠关系,根据脓毒症各个证型阶段灵活用药,有助于拓展脓毒症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病案举例,介绍大承气汤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的使用技巧,说明大承气汤可以运用于出血性中风头痛、癫痫、失眠等多种脑病的治疗,疗效显著。大承气汤具有通腑泄热、祛邪外出的作用。对于六经辨证属阳明腑实证者,无论病种,皆可用大承气汤加味化裁。  相似文献   

17.
运用点按血海、三阴交治疗3例肝郁有寒、虚证并不明显的痛经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从痛经的病因病机、选穴思路、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思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关于Tourette综合征研究中三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锋 《中医药导报》2005,11(5):1-2,22
文章就Tourette综合征研究中存在的3个问题,即没有统一公认的汉语命名、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作了深入探讨,分析了相关的文献,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提出了TS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论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 《光明中医》2016,(19):2777-2781
阳不交阴,则夜不成寐。《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也。"其中阳明不能阖是失眠的重要原因,影响阳明不能阖的原因有太阳、太阴开机的不佳,少阳、少阴枢机的不利,厥阴、阳明的不能阖。现根据顾植山老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在临床治疗失眠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HPLC法同时测定百合、卷丹、细叶百合中3种甾体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kzonobel 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mL/min。结果 (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呋甾烷-5-烯-3β,22R,26-三羟基-3-O-α-L-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简称皂苷1)在2~12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25R)-螺甾烷-5-烯-3β-O-α-L-鼠李糖-(1→2)-O-[β-D-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简称皂苷2)在3.125~18.75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25R)-3β,17α-二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l→2)-O-[α-L-阿拉伯糖-(l→3)]-β-D-吡喃葡萄糖苷(简称皂苷3)在1.125~9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皂苷1、2、3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2%、99.27%、98.96%,RSD分别为1.96%、1.78%、1.31%。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用于百合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