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评分为Ⅰ~Ⅱ级患者1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B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麻醉术中维持均采用维库溴铵、瑞芬太尼和异丙酚。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h)-1,A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二氧化碳气腹时间;记录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和术后24 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情况;记录术后0~2 h、2~12 h和12~24 h的患者恶心和呕吐病患者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二氧化碳气腹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的MAP、HR和Sp O2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0~2 h、2~12 h和12~24 h这3个时间段内,B组发生恶心和呕吐的患者少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改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气腹对肝硬变大鼠肝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肝硬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理.方法制作大鼠肝硬变模型,闭合法建立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的气腹,于术前、术后1d、7d采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采取门静脉血测内毒素含量.取肝组织匀浆测自由基、NO、NOS的含量.HE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肝组织学变化.结果(1)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ALT、AST则越高,1.33kPa(10mmHg),2h、1d组分别为135.75±19.79iU/L、370.50±44.70 iU/L,显著高于术前及假气腹组(P<0.01);白蛋白在第7d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2)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内毒素水平越高,最高可达5.11±0.26 EU/ml,显著高于术前及假气腹组(P<0.01).(3)MDA、NO、NOS水平随压力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O、NOS的变化与内毒素变化成正相关(r=0.561、0.572,P<0.05);ALT、AST的变化与内毒素变化成正相关(r=0.406、0.441,P<0.05).(4)HE及免疫组化观察显示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iNOS表达越多,肝组织损害越重.结论肝硬变条件下,CO2气腹对肝功能的损害与内毒素、NO的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血清TBIL、ALT、AST升高原因。方法:1999-09-10我院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2例,C组31例。A组患者LC术中CO2气腹压设置在1.3kPa,单极电刀切除胆囊,胆囊床普遍电凝处理,B组患者LC术中CO2气腹压同A组,弯剪刀切除胆囊,钛夹钳闭止血、常规置放腹腔引流,C组患者LC术中CO2气腹压设置在2kPa,切除胆囊方法同B组。术后1、3、5、7d抽外周静脉血送实验室测定TBIL、ALT、AST含量。结果:术后1d血清TBIL、ALT、AST含量A组患者明显升高,B、C组患者无升高,三组相比(F检验),A组有显著性临床意义(P<0.01)。结论:LC术中电刀对肝外胆管热效应和对局部肝组织热损伤是术后血清TBIL、ALT、AST升高的主要原因,近期可恢复正常,远期对肝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用小潮气量高频率手控呼吸诱导预防术后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ⅡLC病人120例,排除心、肺、脑、肾和精神疾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麻醉诱导静脉滴注阿扎司琼,采用常规潮气量、常规呼吸频率;B组40例,静脉滴注阿扎司琼+小潮气量高频率手控呼吸诱导;C组40例,未用止吐药,常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比较各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和不同时间点MAP、HR、SPO2%、PETCO2的情况,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各组的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20min、30min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0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0%,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高频率手控呼吸诱导可减少气体进入胃内,降低胃内压力,防止CO2滞留,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保障了LC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组(观察组)、丙泊酚组(对照1组)和依托咪酯组(对照2组)各40例。记录麻醉前(T0)、给药后(T1)、置入胃镜后(T2)、检查结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苏醒时间;注射痛、肌肉痉挛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对照1组T1-T3时MAP明显降低(P<0.05),T1-T2时SpO2明显降低(P<0.05);组间SpO2比较:对照1组T1-T3时MAP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T1-T2时SpO2明显降低(P<0.05),注射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2组肌肉痉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肝撞击伤后气腹对肾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撞击伤后气腹状态下肾血流量以及血尿素氮的变化.方法 建立兔肝撞击伤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其随机分为6组(Ⅰ~Ⅵ).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的左肾血流量变化,并检测气腹前后血尿素氮浓度的变化.结果 当气腹5mmHg,失血6ml/kg时肾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出现显著下降(P<0.05),撤去气腹后30分钟内恢复不明显;气腹5mmHg,失血12ml/kg时肾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时才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在撤去气腹后这种差异并未缩小;气腹10mmHg,失血6ml/kg以及气腹达15mmHg时,所有实验组的肾血流量均在气腹30分钟即出现显著下降(P<0.05).当失血量均为6ml/kg,气腹15mmHg,气腹30分钟时,肾血流量较气腹10mmHg及5mmHg两组显著减少(P<0.05);气腹10mmHg时,肾血流量要在气腹2小时时才会显著少于5mmHg组(P<0.05).当失血量达12ml/kg,气腹15mmHg,气腹30分钟时,肾血流量较气腹10mmHg及5mmHg两组显著减少(P<0.05).6组实验动物除Ⅰ组外血尿素氮在气腹后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肝撞击伤后气腹状态可导致肾血流量下降,但其变化程度受失血量、气腹压力以及气腹持续时间3个因素的影响较大.肾血流量显著下降使肾脏对尿素氮的清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兔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8只雌性健康家兔按气腹压力随机均分为3组:0mmHg组(Ⅰ组)、10mmHg组(Ⅱ组)和15mmHg组(Ⅲ组)。3组均在设定的压力下气腹1h,监测兔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记录CO2气腹前5min(T0)、CO2气腹后30min(T1)、CO2气腹后60min(T2)的上述参数值。结果气腹后30、60min,Ⅱ组与Ⅰ组比较,HR、MAP、CVP显著增加(P〈0.05),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显著下降(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家兔CO2气腹后HR、MAP、CVP增加,但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PHC介入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9%,与对照组的56.86%相比显著上升(P < 0.05)。两组术后3、7 d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 < 0.05);且以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 < 0.05)。观察组肝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3 d时血清ALT、AST、TBIL、CRP、TNF-α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 < 0.05),术后7 d时则均较本组术后3 d时显著降低(P < 0.05);且观察组术后3、7 d时血清ALT、AST、TBIL、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 < 0.05)。两组术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术后7 d相比观察组显著更低(P < 0.05)。所有受试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PHC介入术后综合征能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与VEGF表达,减轻肝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脾损伤后非气腹和气腹压力对兔心肌肌钙蛋白T( cTnT)、肌红蛋白( Mb)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8只(体重2.0~3.1kg),制作肝、脾联合伤兔模型,用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观察建模后0.5、1、2.5、3h 4个时间点心肌肌钙蛋白T( cTnT)、肌红蛋白( Mb)的变化。结果非气腹状态下相对于气腹下Ⅲ级肝损伤组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不显著(P>0.05),气腹状态下仅在严重创伤(Ⅲ级肝损伤时)气腹时间较长(>2h)时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上升显著(P<0.05);非气腹状态和各种气腹压力下肌红蛋白( Mb)无法检测出差别。结论肝脾严重创伤时非气腹状态比气腹状态对心肌影响小,低压气腹比高压气腹对心肌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改进腹腔镜手术技术。方法2003年3~8月,对65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切除术(Lc),按手术时采用的气腹压力不同分为常规气腹压Lc组(C组,n=300)和低气腹压LC组(L组,n=350)。C组腹压14—15mmHg,L组气腹压5—6mmHg。手术前和手术后第24、72h检测两组血气、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L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相近;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血浆高CO2水平及肾功能改变明显减轻。结论进行低气腹压LC安全可行;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实施低气腹压腹腔镜胆囊切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曲马多切口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83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Ⅰ或Ⅱ级的患者,随机双盲分成4组,在缝皮前均进行切口局部浸润。N组:生理盐水;T组:曲马多2mg/kg;B组:0.25%布比卡因;TB组:曲马多2mg/kg+0.25%布比卡因,各组均稀释至5ml。记录术后0、5min和2、6、24h的VAS、BCS评分,离床时间、排气时间、肩背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T、B、TB组VAS、BCS评分明显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离床时间T组最短,排气时间B组短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kg曲马多切口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与0.25%布比卡因作用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术后 2 4h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LC手术患者 60例随机分为三组 ,Ⅰ组 (n =2 0 )高乌甲素 4mg肌注 ,Ⅱ组 (n =2 0 )高乌甲素 8mg肌注 ,Ⅲ (n =2 0 )对照组。Ⅰ ,Ⅱ组均于手术结束前 2 0min给药 ,Ⅲ组不做镇痛处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分别对三组术后 2 ,6,12 ,2 4h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下床活动时间 ,病人满意率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 术后2 4h内Ⅰ ,Ⅱ组VAS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Ⅰ ,Ⅱ组比对照组下床活动早、满意率高也不增加瘙痒、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论 应用高乌甲素 4~ 8mg对LC术后镇痛有良好效果 ,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腹腔镜手术中CO_2气腹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海拔(>3 000 m,PO2<75%)地区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循环功能影响,为高海拔地区安全施行腹腔镜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高原择期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气腹A组用硝酸甘油、硫酸镁、美托洛尔控制血压和心率;B组不予控制,观察气腹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B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肌氧耗指数(RPP)与麻醉前相比气腹5 m in时开始显著升高,并且持续到30,60 m in无统计学差异;A组气腹5、10 m in时DBP稍高,RPP气腹开始30 m in内显著升高;B组SBP、DBP、RPP在30m in内高于A组(P<0.05)。结论CO2气腹初期可引起循环功能的显著变化,气腹60 m in恢复到麻醉前水平,适当控制心率和血压可降低RPP,有利于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13-01至2013-12我院按单孔法手术适应证收治胆囊良性疾病68例,按患者意愿分组后分别行经脐单孔多通道法(n=36)和三孔法(n=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胆囊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切口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单孔法组有4例因胆囊三角解剖困难改行三孔法完成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手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食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指标方面,单孔法和三孔法手术时间分别为(50.7±25.4)min和(25.4±8.5)min,疼痛评分分别为 (1.2±0.5)分和(2.7±0.6)分,术后切口满意度分别为(4.4±0.6)分和(3.1±0.8)分,住院费用分别为(6998.9±489.7)元和(8013.4±229.6)元,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疼痛轻、美容效果确切、经济和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操作相对困难,需具备相当的技术条件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  相似文献   

15.
周妍  闫军 《武警医学》2019,30(6):484-487
 目的 探讨因胆囊结石而导致的轻症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ld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MABP)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01至2018-06收治的150例MABP患者。所选择病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根据患者住院后手术时间将MABP患者分为3组,A组为急诊手术组(10例,发病72 h内手术),B组为早期手术组(50例,手术时间72 h~2周完成),C组为延期手术组(90例,手术时间>2周)。比较各组术中的出血总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各项生化指标,如术前及术后3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水平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如切口感染),转归(如治愈率、复发率等)。结果 C组的住院时间[36(34,37)d]最长、住院费用[7.6(7.4,7.7)万元]最高,A组的住院时间[15(14,16)d]最短、住院费用[3.6(3.4,3.73)万元]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是[(48.08±7.52)min、(61.16±6.35)min和(74.86±8.68)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的术中总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术后AST、ALT、总胆红素、血淀粉酶、脂肪酶、血糖、白细胞等均低于术前,血钙高于术前,3组患者术后AST和AL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BP患者应该选择在发病72 h内行LC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辅助的腹腔扩容术(IAVI)治疗腹腔高压症(IAH)对肝脏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成年小型猪(广西巴马)经股动脉插管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50mmHg,持续1h),门静脉不全阻断后复苏,成功建立IAH模型8只,随机分为IAVI治疗组(IT组,n=4)及假手术对照组(SC组,n=4)。分别于休克前、IAH后2h、IAVI治疗后22h记录膀胱压(VP)、下腔静脉压(IVCP),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行增强CT扫描检查腹部前后径/横径比值及肝脏CT值。手术后26h处死动物,留取肝标本行病理组织学及湿干比检查。结果成功建立模型的8只实验动物VP为21.16±4.63mmHg,与休克前相比,IAH后2h腹部前后径/横径比值明显升高(1.22±1.41 vs 0.96±0.08,P<0.01),其中2只(25%)出现直肠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IAH后2h血AST、ALT(589.98±14.94、77.03±12.59U/L)明显高于休克前(36.43±2.10、37.86±3.48U/L,P<0.01),肝脏CT值(42.73±4.92HU)明显低于休克前(60.00±6.85HU,P<0.05)。IT组动物观察期内全部存活,SC组2只分别于IAH后18h及20h死亡。手术后22h,IT组VP和IVCP(10.38±0.99、10.40±1.14mmHg)明显低于SC组(32.00±2.82、31.65±3.04mmHg,P<0.01),AST、ALT(215.25±73.40,60.45±3.88U/L)亦明显低于SC组(661.30±14.00,118.25±3.30U/L,P<0.01)。IT组肝湿干比较SC组显著降低(2.32±0.25,5.14±0.71,P<0.01)。病理观察可见IT组肝组织出血、肝细胞空泡变性伴炎症细胞浸润较SC组减轻。结论本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失血性休克腹腔填塞及复苏后IAH伴随肝功能损害。IAVI有助于减轻IAH后的肝功能障碍,可能与降低腹腔内压力、减轻肝缺血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HepaSphere载药微球与碘化油乳化剂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129例,其中栓塞材料使用HepaSphere载药微球68例(微球组),碘化油乳化剂61例(碘油组),比较两组在TACE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疼痛、恶心呕吐)及肝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术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微球组的疼痛程度比碘油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疼痛、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等,与碘油组相比,微球组发热的程度和术后疼痛的程度均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方面,术前及术后3 d两组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7 d微球组的AST水平低于碘油组,说明微球组恢复的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比碘化油乳化剂,应用HepaSphere载药微球行TACE治疗大肝癌,其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CO2)持续吹入人工气胸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40例ASAⅡ~Ⅲ级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在中速充气(6~8 L/min)维持胸内压6~8 mmHg﹙1 mmHg=0.133kPa)的条件下,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气道压(Paw)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等呼吸、循环指标和血气指标,观察其在CO2充气前、后的变化,采集在4个时间节点的参数,分别为气管插管后20 min(T1)、人工气胸后20 min(T2)、人工气胸后60 min(T3)、人工气胸结束10 min(T4),同时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检测。结果 CO2吹入造成人工气胸后,CVP、Paw、PETCO2及PaCO2明显升高,动脉氧分压(PaO2)和血气pH值明显下降,MAP、HR和SpO2无明显变化。手术结束停止充气后,大多数指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腔气管插管CO2吹入人工气胸时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生理指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应用于食管癌根治等复杂且耗时的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