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寨卡病毒为有包膜的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的恒河猴中发现,此后主要在非洲、美洲、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散发流行.2015年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在中南美洲(主要是巴西)快速扩散,该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并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病毒RNA和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IgM.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防止蚊虫的叮咬.本文从流行病学、生物学、致病机制与检测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寨卡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这种新发病原体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WHO)本周预测寨卡病毒很有可能继续在亚洲传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母亲子宫内感染寨卡病毒的婴儿表现出一系列异常,不仅仅是小头畸形。一项发表于JAMA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在巴西对诊断为寨卡病毒感染的母亲们所生的11名婴儿进行长达6个月随访,发现除了头围变小,婴儿们有一系列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寨卡病毒为一种虫媒传播病毒,于1947年首次被人们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低热、关节痛或结膜炎.但该病毒也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小头畸形、吉兰-巴雷综合征、睾丸损伤及眼部病变等.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年11月宣布,将寨卡病毒疫情视为需要采取紧急行动的持续挑战.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上市,临床上主要采取休息、补液等对症治疗.疫苗为预防寨卡病毒感染及复燃的重要手段,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4.
寨卡病毒最初是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中发现的。该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员,被归类于“火炬病原体”,主要由伊蚊传播给人类。由于感染症状轻微,寨卡病毒开始很少被了解,2015年在巴西爆发以后,人们才意识到寨卡病毒的传播和疾病严重后果。寨卡病毒在母亲怀孕期间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的小头畸形。小头畸形是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第一个先天性异常。小头畸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胎儿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头部小于正常尺寸,通常伴随着认知和生理延迟。小头畸形是神经系统畸形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残疾的预测指标。然而,寨卡病毒垂直传播的机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疑联系是一个紧迫的全球健康问题。除了小头畸形,寨卡病毒也可引起格林-巴利等其他疾病。但是,目前并没有寨卡病毒疫苗,现在的治疗指南基于有限的证据,大部分是对症治疗,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寨卡病毒疫苗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发现与人类出生缺陷有关的重大传染病,世卫组织发出了全球性的警报,宣布了这个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综述描述了目前对寨卡病毒感染的起源、流行、传播,胎儿小头畸形,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和其他疾病的关系,以及寨卡病毒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寨卡病毒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Zika virus-associated Guillain-Barré syndrome,ZIKV-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疾病,是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并发的神经后遗症之一.虽然ZIKV-GBS的临床表现多遵循GBS的经典表现,但由于病原体不同导致其致病机制、病情严重程度及结局与经典型GBS存在较大差异.随着ZIKV在世界范围内的暴发流行,ZIKV-GBS的发病率也急剧增加.目前仍缺乏针对ZIKV的治疗性(抗病毒药)或预防性(疫苗)干预措施.因此,进一步了解ZIKV及ZIKV-GBS对于预防和治疗ZIKV-GBS至关重要.本文就ZIKV结构特点、ZIKV-GBS临床特点、动物模型研究及致病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提供新的见解和认知,同时为ZIKV-GBS的治疗和干预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8年广州市首例确诊寨卡病毒病病例的应急处置过程,为防控寨卡等输入性传染病病例提供现场处置经验.方法 对广州市2018年首例确诊寨卡病毒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家进行疫点消毒,采集病例血清、尿液和唾液等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10月19日病例血液与咽拭子标本结果均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  相似文献   

7.
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黄病毒,可引起寨卡病毒病(ZVD),首次发现于1947年.发现后的半个世纪以来,仅有少数散发病例的报道.但2007年以来,ZIKV在全球引发了数次不同规模的疫情,并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小头畸形、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特别是ZIKV可经性途径传播,影响男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我国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发生后,相关微博的数量变化规律、内容特点、博主特征以及微博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6年2月2月9日至2016年3月9日内与寨卡病毒相关的微博,对检索出的微博进行趋势分析并按发布日期进行分层抽样,对抽取的130条微博样本进行博主特征和博文内容的分析。以转发数界定微博影响力,通过对比影响力较大和影响力较低的微博特征,得到微博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病例发生后的次日,微博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波动并逐渐减少。博主特征方面,130位博主中个人有70个(53.8%),媒体有32个(24.6%),疾控或政府部门有17个(13.1%);个人认证有12个(10.0%),机构认证的有56个(43.1%),无认证的有61个(46.9%)。博文内容分为新闻事件58个(44.6%)、寨卡病毒传播和其关联疾病介绍23个(17.7%)、寨卡病毒防治措施介绍10个(7.7%)以及其他39个(30.0%);有63.1%的微博未表明信息来源。影响力较大的微博主要来源于主流媒体,博主较高的等级、较多的粉丝数、有认证以及较多的博文字数都是影响力的促进因素。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内容以相关新闻事件为主;主流媒体是重要的传播主体,具有较大影响力;卫生相关部门的影响力有待提高,须加强与主流媒体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寨卡病毒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 E)的非包被ELISA方法,检测被感染的细胞内E蛋白的表达情况,用于抗寨卡病毒药物筛选。方法将寨卡病毒感染的贴壁细胞固定在孔板上,加入抗体与之结合,并确定抗体浓度,建立E蛋白的非包被ELISA方法;用该方法检测木脂素类化合物C1的抗病毒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RT-PCR)验证这种非包被ELISA方法的准确性;并排除该方法对登革病毒的交叉反应。结果经过优化,未感染的细胞的背景OD450降低到0.20左右,采用该方法检测的抗病毒活性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且该方法对登革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结论建立了一种寨卡病毒E蛋白的非包被ELISA方法,可用于抗寨卡病毒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0.
寨卡病毒目前是世界上最紧急的病毒之一,属于黄病毒科病毒,主要依靠蚊媒传播。感染后症状与登革热类似,有自限性。成人感染病毒可能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孕早期妇女感染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寨卡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和血清免疫学检测,临床多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免疫学检测结合的方式。寨卡病毒的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临床上多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普通人群,防蚊灭蚊是最经济且有效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及哺乳动物高致死性出血热的病原体,2013~2014年已引起了严重的西非埃博拉出血热。快速检测确证病原对于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扩散至关重要。目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已经应用于EBOV的核酸快速检测,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及重组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有望成为EBOV新型核酸快速现场检测技术。本文对几种核酸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寨卡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于20世纪40年代首先被发现并命名。2015年5月,巴西爆发大规模寨卡病毒疫情。在此次疫情中,人们首次发现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及胚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相关,该病毒逐步成为国际医学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球感染人数已达3 300万人,造成100多万人死亡,给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基于实验室的标准化核酸检测方法周转时间长、成本高,因此急需开发便捷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实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快速测试以及时控制疫情。本文从提取、扩增、检测3个方面总结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所开发的核酸即时检测方法(point-ofcare testing,POCT),并对整合了这3个步骤的商业化即时检测装置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COVID-19及其他新兴传染病的紧急应对和快速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caused by a novel coronavirus(SARS-CoV-2)is posing a great threat to global public health.Therefore,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viruses plays a vital role in select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s,saving people's lives and preventing epidemics.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quick standard diagnostic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COVID-19)to prevent subsequent secondary sprea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is regarded as a gold standard test for the molecular diagnosis of 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highly promising candidate method due to its fundamental advantage in quick procedure time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without thermocycler opera-tion.A variety of improved or new approaches also have been developed.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detection methods for coronavirus nucleic acid.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is will assist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in developing better techniques for timely and effective detection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通过与胸水中结核菌核酸检测法比较,评价IL-27在检测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5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4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检测两组患者胸水及血清中IL-27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胸水进行结核菌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核组患者胸水IL-27浓度为(516±14) ng/L,高于恶性组(313±87) ng/L(P<0.001),恶性组患者血清IL-27浓度虽高于结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水IL-27应用ROC曲线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78.0%。胸水IL-27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高于结核菌核酸检测(P<0.001)。结论 胸水IL-27检测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较为简便、高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核酸分子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对疾病诊断具有关键价值。传统核酸检测技术受限于耗时长、需大型仪器设备等局限,严重制约了其在大规模、突发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纸基微流控具有便携、自驱动等优势,在整合等温扩增技术后,为核酸分子快速、准确的检测提供可能。本文从纸基微流控的设计出发,综述纸基微流控在核酸分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影响其检测灵敏度、稳定性等的干扰因素,为推动纸基微流控向临床转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定量检测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以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孢子配制菌液,提取RNA后,采用核酸序列依赖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联合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技术进行荧光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结果扩增过程中累计荧光量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需循环数与标本中霉菌孢子量的对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y=-10.7x+81.6,r=0.988)。将含有梯度数量霉菌孢子的标本提取总RNA后进行检测,可建立相应标准曲线。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个孢子;对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与曲霉菌提取总RNA经扩增后的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发现仅曲霉菌出现特异性条带。结论 NASBA结合分子信标检测曲霉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潜在利用价值,有望成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