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氯吡格雷相关基因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BCB1)和对氧磷酶1(PON1)]的临床特点。方法 318例行PCI术后的患者,常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ABCB1和PON1共5个基因位点。术后1个月用血栓弹力图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正常组,比较CYP2C19相关基因发生的情况。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出血情况,并比较CYP2C19相关基因发生的情况。结果 318例PCI术后患者的氯吡格雷相关基因分型:CYP2C19*2基因的AA突变型10.06%, AG杂合型30.81%;CYP2C19*3基因无突变型, AG杂合型30.81%;CYP2C19*17基因无突变型, CT杂合型6.29%;ABCB1基因突变型约占9.74%, CT杂合型52.52%;PON1基因AA突变型10.06%, AG杂合型占65.41%。氯吡格雷抵抗组携带2个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的发生率大于氯...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11):1448-1452
目的:探讨对氯吡格雷不同反应的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基因型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CAD患者159例,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年。采用光比浊法测定各患者治疗前后经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百分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其细胞色素P450(CYP)2C19、CYP3A5、野生型亮氨酸33等位基因(PLA1)/脯氨酸33等位基因(PLA2)的多态性。结果:共检出CYP2C19基因型3种(*2/*2、*2/*1、*1/*1)、CYP3A5基因型3种(*3/*3、*3/*1、*1/*1)、PLA1/PLA2基因型3种(A1/A2、A2/A2、A1/A1),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159例患者中,有81例为氯吡格雷"半反应",占50.9%;有78例为氯吡格雷"反应",占49.1%。氯吡格雷"半反应"患者CYP2C19基因缺失(*2/*2或*2/*1基因型)和*2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反应"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半反应"患者PLA1/PLA2基因缺失(A2/A2或A1/A2基因型)和A2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反应"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吡格雷"半反应"患者CYP3A5基因缺失(*3/*3或*3/*1基因型)和*3等位基因的频率虽略高于氯吡格雷"反应"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基因型患者经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CYP2C19基因缺失型、CYP3A5基因缺失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基因表达型(*1/*1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1/PLA2基因缺失型与其基因表达型(A1/A1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半反应"在CAD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CYP2C19、PLA1/PLA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氯吡格雷"半反应"有关,而CYP3A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之无关。CYP2C19、CYP3A5基因缺失可能会降低氯吡格雷对CAD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CYP2C19和ABCB1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30例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17、CYP2C19*3、CYP2C19*2和ABCB1)的基因型,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给药建议。另选取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PCI术后患者,测定氯吡格雷相关基因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结果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1例为超快代谢型,8例为快代谢型,18例为中间代谢型,3例为慢代谢型;ABCB1 CC野生型13例,CT突变杂合型14例,TT突变纯合型3例。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PCI术后规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反复胸闷胸痛,CYP2C19基因检测为CYP2C19*1/*2中间代谢型,无ABCB1突变,药物代谢减慢,建议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结论通过基因检测指导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给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时CYP2C19、PON1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术的患者217例,对217例患者行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PON1基因监测,观察患者在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75 mg·d-1)1个月以上的血浆FIB、D-二聚体指标。结果:在217名患者中CYP2C19* 17基因未检测出突变型等位基因,因此对超快代谢型基因不做统计分析。CYP2C19基因的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之间的FIB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代谢型与中间代谢型、快代谢性与慢代谢型之间的D-二聚体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代谢型与慢代谢型之间D-二聚体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PON1基因GG型与GA型、GG型与AA型、GA型与AA型的FIB和D-二聚体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的患者使用常规氯吡格雷剂量治疗,增加血栓风险,可考虑适当增加氯吡格雷服药剂量或改服替格瑞洛进行溶栓治疗。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血小板反应性差异并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吴晓峰 《安徽医药》2019,23(4):679-682
目的 探究CYP2C19*2和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病人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招募了34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支架植入病人。采集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至少7 d的病人血液样品,用VerifyNow P2Y12测定法测量血小板活性(PRU)和(%)抑制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多态性,比较氯吡格雷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分组时,PRU>208的病人对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104例(30%)病人为无应答者,243例(70%)病人为应答者。243例氯吡格雷应答组和104例无应答组CYP2C19*2(rs4244285)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GG为80.7%/54.8%,杂合型GA为17.3%/38.5%,突变型AA为2.1%/6.7%,两组比较χ2=7.04,P<0.001;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G为89.3%/74.0%,突变型A为10.7%/26.0%,两组比较χ2=5.25,P<0.001。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CC为67.9%/75.0%,杂合型CT为30.5%/23.1%,突变型TT为1.6%/1.9%,两组比较χ2=0.81,P=0.388;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C为83.1%/84.1%,突变型T为16.9%/13.1%,两组比较χ2=0.68,P=0.416。结论 CYP2C19*2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相关,CYP2C19*17多态性增强了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根据这两种多态性的单倍型,氯吡格雷治疗的病人可以被保护或不受支架血栓形成和缺血事件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刘俊  朱艳虹  栾家杰  汪魏平 《中国药房》2014,(12):1097-1098
目的:探讨基因型检测在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两例患者因基因型差异导致联合使用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分别引起出血和血栓形成的案例。结果:案例1患者基因型为CYP2C19*1/*17突变杂合型,而案例2患者为CYP2C19*2/*3突变杂合型、ABCB1-3435C/T突变纯合型(TT),这可能是两例患者给予相同方案治疗后分别引起出血和血栓形成的不同临床事件的原因。结论:氯吡格雷疗效存在高度变异性,且与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关联性。基因型检测有助于制订科学合理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CYP2C19*1、*2基因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服用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及维普期刊数据库(VIP),再辅以手工检索,查找有关携带CYP2C19*1、*2基因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与氯吡格雷疗效关系的临床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研究,共454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CYP2C19*1和CYP2C19*2基因携带患者植入支架后血栓再形成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0 2,RR=2.46,95%CI(1.54,3.92)],其CYP2C19*2基因型携带者较CYP2C19*1型可明显增加血栓形成,但2组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心血管患者中,CYP2C19*2基因型较CYP2C19*1基因型更易发生支架后血栓,但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鉴于CYP2C19*2基因型携带患者发生植入支架后血栓再形成风险增加,建议在拟行PCI手术并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应先测定CYP2C19*2基因型,再考虑是否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26):3604-3609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PAD患者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相关性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已发现多种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相关的基因,包括细胞色素P_(450)(CYP)2C19、腺苷三磷酸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ABCB1)、对氧磷酶1(PON1)和腺苷二磷酸P2Y12受体(P2Y12)等。其中,CYP2C19~*2、~*3等位基因可能会减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两者的相关性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且结果具有广泛的一致性;ABCB1 C3435T、PON1 Q192R位点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变低,增加MACE发生的风险,但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且现有结果并不一致;尚未发现PAD患者P2Y12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ADP抑制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76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患者,采取血标本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将提取后的总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双向测序和基因芯片杂交法确定基因型,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组;测定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基因型所占比例:CYP2C19*1/*1为42.05%,CYP2C19*1/*2为32.95%,CYP2C19*1/*3为9.09%,CYP2C19*2/*2为9.66%,CYP2C19*2/*3为6.25%,CYP2C19*3/*3为0%。A组为野生型纯合子组、B组携带有野生型基因与突变基因杂合子和C组突变基因纯合子或杂合子;三组之间ADP抑制率无显著差异。结论:CYP2C19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频率较大,然而仅通过基因分型无法预测氯吡格雷的用药剂量,还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CYP2C19未突变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测定与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不一致,TEG示:氯吡格雷抑制率25.2%,MADP 57 mm。氯吡格雷治疗基因预测示:CYP2C19*2 GG,CYP2C19*3 GG,CYP2C19*17 CC,ABCB1 3435 TT,PON1 576 AA,结论为氯吡格雷抵抗低风险。综合分析患者病情,临床药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同时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建议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无心血管不良事件、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为患者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用药教育,保证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59例,测定CYP2C19(rs4244285、rs4986893)、ABCB1(rs1045642)和PON1(rs662)基因型及血栓弹力图(TEG),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临床终点事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CYP2C19、ABCB1、PON1基因型、一般情况及临床因素对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氯吡格雷疗效。结果:5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发生率为8.5%。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6.0±10.1)%、(78.4±17.3)%和(66.4±23.0)%,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47),ABCB1和PON1各基因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YP2C19、ABCB1、PON1基因型与HTPR相关(P=0.681)。随访1年中,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2、3和3例;ABCB1携带TT、TC、CC等位基因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1,3和4例;PON1携带AA、AG、GG等位基因患者的临床事件分别有4,2和2例,各基因型之间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CYP2C19、ABCB1和PON1基因多态性尚不能预测服用氯吡格雷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某院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法检测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EM)90例、中间代谢型(IM)95例和慢代谢型(PM)47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抑制率,根据血小板抑制率将患者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代谢型、联用药物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连续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共7d.检测患者CYP2C19各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率,以1年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终点事件为观察指标.结果 CYP2C19基因弱代谢型15例,中间代谢型39例,强代谢型48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在弱代谢型较中间代谢型高,中间代谢型较强代谢型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可明显减少卒中复发事件(P<0.05).结论 采用基因分型法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疗效,指导临床个体化给药.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CI术后患者PON1-126C>G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某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收集全血,提取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基因分型技术进行PON1-126C>G、CYP2C19*17基因型分析;采用HPLC-UV法测定羧酸氯吡格雷代谢物(CLPM)血药浓度;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随访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的出血事件。结果:共纳入384例患者,依据随访结果,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PON1-126G突变型即CG+GG基因型分布频率在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28.57% vs. 13.47%,χ2=4.712,P=0.046);CYP2C19*17突变型即C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10.71% vs. 2.30%,χ2=6.462,P=0.041)。结论:PON1 -126 CG+GG基因型与PCI术后12个月内氯吡格雷所致出血事件发生显著相关,该基因型检测可有效预测出具有出血风险的高危患者,从而调整氯吡格雷给药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药物代谢酶系统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患者主要临床资料与服用氯吡格雷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拟行冠脉造影检查或支架植入治疗患者35例,根据围手术期应用氯吡格雷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非抵抗组。检测CYP2C19基因型,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资料,分析基因水平及临床水平各因素对血小板聚集及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的影响。结果检测出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15例,CYP2C19慢代谢基因型患者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基因型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OR=1.236,95%CI:0.273~5.599,P=0.049)。结论 CYP2C19基因型在基因水平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临床水平资料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样性(*2,*3,*17位点)与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IS)复发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根据血栓弹力图的结果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合理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CIS患者,分别检测CYP2C19*2、*3和*17等位基因突变类型。患者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 d后,于第8天抽静脉血,2 h内完成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检测,根据血小板抑制率分析氯吡格雷疗效,随访1年CIS患者的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09例CIS患者,其中超快代谢型4例(3.67%),平均ADP抑制率为(57.23±15.35)%,12个月再发缺血事件为0;快代谢型64例(58.72%),平均ADP抑制率为(51.86±25.06)%,12个月再发缺血事件8例次(12.50%);中代谢型37例(33.94%),平均ADP抑制率为(48.34±22.42)%,12个月再发缺血事件7例次(18.92%);慢代谢型4例(3.67%),平均ADP抑制率为(30.22±17.08)%,12个月再发缺血事件为0。1例快代谢型患者出现颅内外出血,其他基因型均未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超快代谢型2例(50%),快代谢型5例(7.81%),中代谢型1例(2.70%),慢代谢型1例(25%)。不同基因型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预防CIS复发密切相关。与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相比,慢代谢型ADP抑制率显著降低;而CYP2C19*17等位基因增加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探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收集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快代谢型组、中间代谢型组和...  相似文献   

18.
范洁  詹三华  袁孔现 《安徽医药》2020,24(2):385-38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后病人 CYP2C19*2、CYP2C19*3及 PON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定时定量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 CYP2C19*2、CYP2C19*3及 PON1基因型。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以艾司唑仑为内标,测定氯吡格雷、羧酸氯吡格雷( SR26334)血药浓度。结果共纳入 51例 PCI术后病人,果显示 CYP2C19快代谢型血药浓度( 1.09±0.61)μg/mL与慢代谢型 SR26334血药浓度( 1.54±0.48)μg/m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结义( P=0.038 9)PON1(126C>G)野生型( CC型)病人 SR26334血药浓度( 1.45±0.63)μg/mL与突变型( CG+GG型)病人 SR26334血药浓度( 1.09±0.3,2)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08)。 SR26334峰浓度与终点事件相关性分析中可见,正常组病人血药浓度( 1.51±0.48)μg/mL VS心血管事件组病人血药浓度( 1.06±0.6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81)CYP2C19基因型与终点事件的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基因检测和血药浓度检测可为 ACS病人 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可作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1例,男105例,女76例,年龄43~85岁。根据CYP2C19基因分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代谢型(CYP2C19* 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 *2/*3、CYP2C19*3/*3)。比较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基因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快代谢型92例(50.83%)、中代谢型69例(38.12%)、慢代谢型20例(11.05%)。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与氯吡格雷抵抗无相关性(均P>0.05);快代谢型组NIHSS评分为(3.29±2.14)分,中代谢型组为(3.83±2.47)分,慢代谢型组为(5.90±3.81)分,NIHSS评分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P<0.01)。3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1年,终点事件发生率快代谢型为3.26%(3/92)、中代谢型为5.80%(4/69)、慢代谢型为20.00%(4/20)。根据CYP2C19基因型,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6,P=0.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代谢型可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和临床疗效,携带CYP2C19*3/*3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低。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为快代谢型和中代谢型,其中慢代谢型急性脑梗死复发率较中、快代谢型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淮海地区汉族人群中冠心病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应用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5例,采用芯片杂交法进行CYP2C19基因分型。观察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1年内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比例为13.33%,中间代谢型比例为40.89%,快代谢型比例为45.78%。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5例,快代谢型患者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为CYP2C19突变杂合及纯合基因型、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过高(P<0.05)。结论:淮海地区PCI术患者CYP2C19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应用后再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