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地衣进行实地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对该地区大型地衣进行分类和整理。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地衣38种,隶属于5目,8科,20属,其中梅衣科、地卷科和石蕊科为优势科,有13属29种,约占大型地衣总种数的76.3%,黄烛衣科和胶衣科均仅有1属1种。该保护区大型地衣区系被划分为以下7种地理成分: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中亚成分、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和中国特有种。保护区内大型地衣根据生境类型被分为树生地衣、藓丛生地衣、石生地衣和草地生地衣等4种,其中树生和藓丛生地衣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9.1%。研究结果表明,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地衣区系与我国北方植物区系成分特征相似,生境类型以树生和藓丛生为主。  相似文献   

2.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岩面生地衣共有58种,隶属于6目、18科、35属,其中微孢衣属和平茶渍属种类较多,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数的10.34和15.52%.地衣科目中茶渍目占优势,其科、属、种数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数的72.22,74.28,74.14%.根据地衣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将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环北极成分、世界广布成分、中国特有种、欧亚-北美成分、中亚成分、中亚-西亚成分、广泛分布成分等7个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3.
新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地衣区系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新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地衣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衣共有72种、1个变种,隶属于6目、16科、30属,其中褐梅属(Melanelia Essl.)、石蕊属(Cladonia Wigg.)、地卷属(Peltigera Willd.)等地衣种类较多,分别占9.33%,10.67%,13.33%.在该地区分布的地衣科目中茶渍目占优势,其科、属、种数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数的68.75%,73.33%,69.33%.根据地衣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将新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地衣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20.00%)、环北极成分(26.67%)、温带成分(45.33%)、东亚成分(5.33%)和中国特有种(2.67%)等5个分布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和环北极成分占该地区地衣总种数的72.00%,占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数据,初步鉴定出阿勒泰大青河林场地衣种类52种,隶属于4目、10科、21属.其中茶渍目地衣有6科、16属、42种,分别占该地区地衣科属种总数的60.00%、76.19%、80.77%.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茶渍目的梅衣科、蜈蚣衣科和石蕊科,占地衣总数的67.31%.根据研究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地衣种类组成,将该地区地衣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划分为世界广布种、环北极-高山种、北半球大陆广布种、环北方种、环低北极及北方种、东亚种、温带种、两半球广布种、地中海、西亚和中亚种、两极和大西洋种、中国特有种共11种.同时对地衣的生长基物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阳市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等方法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研究区的地衣进行分类鉴定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地衣物种资源丰富,共发现地衣12科18属36种,包括贵州新记录科2个,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21个;优势科为梅衣科(Parmeliaceae)、蜈蚣衣科(Physciaceae)、石蕊科(Cladoniaceae),优势属为哑铃孢属(Heterodermia Trevis.)、石蕊属(Cladonia P. Browne)。研究区地衣根据生长形式类型分为枝状、叶状和壳状3种类型,其中叶状和枝状地衣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2.78%、36.11;根据着生基物类型分为土生、石生和树生3种类型,其中树生地衣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1.12%。该地区地衣区系被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泛热带成分和东亚成分5个类型;通过与贵州省内其他5个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与黔西南州、遵义市、黔东南州属的相似性最高,与遵义市和铜仁市种的相似性最高。该研究为贵阳市及贵州省后续对于地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和前人研究资料对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衣的物种组成及区系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衣种类丰富,共8目、29科、64属、201种,不完全地衣1属2种。其中含五种以上的大科共有11科,占总科数的37.93%,集中了该地区58.73%的属和80.81%的地衣种类。地衣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7类,包括温带成分(36.95%),泛热带成分(0.99%),中国特有种(16.26%),世界广布成分(9.85%),东亚成分(3.94%),环北极成分(31.03%),两极分布种(0.99%)。该地区地衣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带有东亚种类,中国特有种类较显。  相似文献   

7.
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地衣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的不同海拔设置20个样地采集地衣标本,采用形态解剖和地衣化学分析法相结合进行物种鉴定并对地衣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在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的地衣共有49种,隶属于5目、14科和22属。其中,茶渍目(Lecanoralis)的地衣种类最多,其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71.43%、77.27%、83.67%,是该地区的绝对优势目。黄枝衣目(Teloschistales)地衣分别占7.14%、9.09%和12.24%,其它三个目仅有1科、1属、1种。含5种以上的大科占总科数的21.43%,包含该地区8属,31种,分别占该地区地衣总属的36.36%和总种数的63.26%。阿尔泰山温泉沟森林公园的地衣区系包括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中亚成分和中国特有种等6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显色反应(CT)、微量结晶(MCT)和薄层色谱(TLC)等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南山小渠子林场叶状地衣的物种组成及区系地理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山小渠子林场叶状地衣共有5目、11科、18属、57种。含4种以上的大科共有4个,占总科数的36.36%,分别包括本地区55.55%的属和78.94%的种。地衣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7类,包括温带成分(36.842%)、世界广布种(29.825%)、环北极成分(22.807%)、泛热带成分(1.754%)、东亚成分(3.509%)、两极分布种(1.704%)和中亚成分(1.704%)。该地区地衣种类与北美、欧洲等地在地衣区系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有种类。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分布在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朽木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对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托木尔峰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共计39种,隶属于5目14科19属。根据数量分类的结果,把该地区的朽木生地衣划分为以下4个群落:群落1:糙皮石蕊Cladonia scabriuscula(Delise)Nyl.+喇叭粉石蕊Cl.chlorophaea(Florke ex Sommerf.)Sprengel+藓生双缘衣Diploschistes muscorum(Scop)R.Sant.群落。群落2:分指地卷Peltigera didactyla(With.)J.R.Laundon+察氏地卷P.zahlbruckneri Gylen.+绿皮地卷P.aphthosa(L.)Willd.群落。群落3:茎口果粉衣Chaenotheca stemonea(Ach.)Mull.Arg.+脱落网衣Lecidea elabens Th.Fr.群落。群落4:漆毛黑瘤衣Buellia cf.vernicoma(Tuck.)Tuck.+黑蜈蚣衣Physcia nigricans(Florke)Moberg+斑面蜈蚣衣Ph.aipolia(Ehrh.Ex Humb.)Furnr.群落。各群落的多样性具有差异,群落3的多样性最大为1.852,其次为群落2和群落4,分别为1.578和1.471,群落1的多样性最小为0.958。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自托木尔峰国家级保护区岩面生苔藓植物进行标本鉴定,发现该保护区岩面生苔藓共有128种(含变种),隶属于32科53属。其中苔类8科8属14种;藓类植物有24科45属114种,包括新疆新记录种4个种。优势科为丛藓科、紫萼藓科、提灯藓科、青藓科等,分别占总种数的16.40%、12.68%、7.46%、6.71%;该区地理区系成分丰富并复杂,区系联系广泛,共有10种类型;该区北温带成分为主,占总数的60%。  相似文献   

11.
托木尔大峡谷位于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地处天山托木尔峰南坡的暖温带灌木荒漠和温带荒漠草原带。共分布野生种子植物35科102属131种(变种)。植物寡种科占绝对优势,单种科位居其二;超过10种的较大科仅有4科,占总科数的11.43%,所含属、种数分别占本区总属、种数的50.00%和53.43%;科的地理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热带至温带、亚热带至温带、温带)为主(18科,51.43%)。植物属均为单种属或寡种属,其中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在属的分布类型中,以北温带分布类型及其变型为主,其次是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及其变型,地中海、西至中亚分布类型及其变型位居第三,热带成分极其微弱。特有种、珍稀种以及重点保护植物共20种,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锡林郭勒荒漠草地种子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55科180属348种,被子植物占优势。科属组成分析表明,区系优势现象较明显,优势科、大属和较大属均以温带分布占优势;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属、种占优势,热带分布的属、种所占比例很小,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3.
奇台县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奇台县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奇台县境内中部平原区,东经89°53.3’-90°7.5’,北纬44°12.6’-44°25.7’,总面积384.19km2。据调查,共有种子植物27科、94属、139种。占全疆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2.11%,总底数的14.01%,总种数的4.30%。植物的区系特点如下:1、与世界及我国其它荒漠相比,植物种类较丰富,而且大部分植物科、属的系数较大。2、本区系的温带成分属占优势;同时,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也是本区系重要组成部分。3、种的地理成分以干旱的中亚分布为骨干,兼有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等。4、藜科植物在保护区有特殊地位、5、本区系具有明显的古老性,同时也有属的发展。6、珍稀植物资源较丰富。因此,本保护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样线法和样地法相结合对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其区系特征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计有大型真菌177种,67属,31科,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其中优势科有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ceae)和红菇科(Russulaceae)等6科,占总科数的19.35%,占总种数的60.45%;优势属有马鞍菌属(Helvel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羊肚菌属(Morchella)等,共计有13个属,占总属数的19.4%,共计94种,占总种数的53.11%;大型真菌受到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在针阔混交林中的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最高,而在高山灌丛草甸中则为最少,物种多样性指数则在落叶阔叶林中达到最高;区系研究中该保护区与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相似性系数最高,也说明两地大型真菌的起源具有相关性,且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区系地理成分上分析,科的分布类群有世界性分布(67.74%)、北温带成分(19.35%)、热带-亚热带分布(12.9%)、东亚-北美分布(3.23%);属的分布类群有世界广布成分(47.76%)、北温带成分(20.90%)、热带-亚热带成分(8.96%)、东亚分布成分(2.99%),这种分布特征与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海拔高度,气候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定西地区战国秦长城沿线种子植物调查,共统计到种子植物58科242属444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56科239属441种。单种属的科共15个,超过10属的科5个,其总属数占调查总属数的45.5%,种数占调查总种数的52.4%,以菊科最多,共38属82种。科的区系分布类型共4个正型和4个变型。属的区系分布类型共13个正型和11个变型,中国特有属2个,分布在菊科(Compositae)和伞形科(Umbelliferae)。调查区域的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地理成分比较复杂,以温带成分占优势,以北温带分布型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型为主;发现珍稀濒危植物2种。这为保护长城选择适宜的植物类群和代表性物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源县山地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约有种子植物364种,隶属于48科,203属,根据该我植物区系的分析,各大科,属的地理成分及主要群落的优势种,以温带成分占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保护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同时也反映出它成为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和中亚分布等类型的交汇地带,赋于植物区系成分以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种子植物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克拉玛依有种子植物44个科198属369种,通过对该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的种子植物单种科,单种属多,区系优势现象明显:本地区中的7种优势科,虽只占克拉玛依植物区系总科数的15.91%,但所含种数占总种数的67.75%。特有种比例低,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较少,且植物区系主要以温带为主:温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57.80%,植被分布符合该地区地带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经初步查明,新疆乌恰县康苏肖尔布拉克自然保护区计种子植物65科282属635种(含亚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62科279属623种。对282属635种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植物分布区类型有12个型14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95属259种,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种数的40.25%和53.40%,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同时,该地区植物区系与地中海―西亚―中亚及旧世界温带交流最多,其次与热带有一定的交流,而与温带亚洲和东亚交流很少。  相似文献   

19.
秋作物四杂草有22科、49属、45种、1亚种和3变种,对秋作物的生长发育危害严重。区系成分以热带和世界分布占优势,温带分布占相当数量。在属级水平上有地中海-西亚-中亚和东亚成分渗入,这与秋作物的生态习性及陕西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衣植物研究历史回顾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根据作者1985年以来在新疆地衣的研究工作,特别是1991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后所作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比较前人所做的工作而写出的回顾型论文。标本采集点共计40个,包括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等山脉,共采集六千多号标本,经过处理鉴定初步定名地衣植物有269种,265种隶属于8目,30科,85属,另半知菌类4属,4种。新疆地区已定名地衣种,主要系泛北极植物区系成分,包括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