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背景: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对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MTT法和生长曲线法检测蛇床子素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蛇床子素能明显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MTT法检测的IC50为(15.2±2.0) μmol/L,可以明显下调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P < 0.05)。说明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以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背景:体外实验常采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来观察细胞增殖变化,易忽略细胞本身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检测原代成纤维细胞和纤维肉瘤细胞(L929)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浓度和细胞增殖的变化。 方法:Elisa试剂盒检测原代成纤维细胞和纤维肉瘤细胞各时相点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生长转化因子β1水平。 结果与结论:纤维肉瘤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原代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两种细胞培养上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均随时间而上升,但纤维肉瘤细胞显著高于原代成纤维细胞  (P < 0.01),峰值时达到原代成纤维细胞的20倍;两种细胞增殖曲线在72 h内均随时间而显著增高(P < 0.01),同一时间点比较,纤维肉瘤细胞明显高于原代成纤维细胞。提示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不同的自分泌水平可能是影响原代成纤维细胞这种正常细胞和纤维肉瘤细胞肿瘤细胞对于外源转化生长因子β1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肾间质多种细胞增殖、迁移、转化及细胞外基质的过表达。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D/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R信号通路激活对大鼠肾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49F),按照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D刺激质量浓度分为对照组、1 μg/L组、10 μg/L组、50 μg/L组、100 μg/L组,然后根据50 μg/L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D刺激不同时间分为对照组、12 h组、24 h组、48 h组。CCK8检测不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D质量浓度及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D作用不同时间对NRK-49F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各质量浓度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R、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浓度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R、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D可明显刺激NRK-49F细胞增殖,呈现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D可剂量依赖性刺激其相应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R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增加。提示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DD/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R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显著刺激NRK-49F细胞的增殖及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管新生受生长因子的影响,黄芪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促血管新生的功效,但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通过与单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干预比较,观察中药黄芪对体外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黄芪注射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于SD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应用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小管形成实验观察黄芪注射液对体外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黄芪能明显促进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P < 0.01),迁移的细胞数增加(P < 0.01),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数增加(P < 0.01),并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P < 0.01)。说明黄芪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小管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体外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利用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韧带样细胞并促其分泌胶原蛋白是构建组织工程化韧带的关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化为韧带样细胞,并研究此种韧带样细胞的生物特性。 方法:自幼兔四肢骨抽取骨髓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培养、增殖。采用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和25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分为空白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观察生长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使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使用天狼腥红染色法定量对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分泌胶原蛋白量。把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使用BrdU荧光染色标记,然后移植到脱细胞真皮基质上,观察细胞增殖分布情况,并与空白组对照。 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组,细胞形态优于空白组及单一因子组,细胞增殖率、胶原分泌量也较高。脱细胞真皮基质上,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增殖分布情况明显优于空白组。提示联合使用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促使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转化为韧带样细胞,对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通路;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作用。 目的:验证丹参酮Ⅱ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致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取上述第3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用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5,30,60,120 min或6,12,24 h后收集细胞,用不同浓度(10-5 mol/L、10-4 mol/L)丹参酮ⅡA预处理2 h后再加入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120 min或24 h后收集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mad7及磷酸化Smad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磷酸化Smad3及Smad7的表达,刺激终末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均P < 0.01);磷酸化Smad3及Smad7蛋白表达量在刺激后1 h达到峰值,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 < 0.01)。高浓度丹参酮ⅡA预处理可显著下调磷酸化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表达(均P < 0.01)。两种浓度的丹参酮ⅡA预处理均可上调Smad7蛋白表达(P < 0.05,P < 0.01)。提示丹参酮ⅡA对心肌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mad7蛋白表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3磷酸化,部分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对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在新西兰白兔背部制造3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以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贝复剂(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生理盐水修复。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检测创面修复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与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贝复剂、生理盐水比较,生肌玉红胶原海绵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P < 0.05),增加创面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子因子β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P < 0.05),提高创面愈合率(P < 0.05),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 < 0.05)。证实生肌玉红胶原海绵能够促进创面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血红素氧化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增加成纤维细胞等创面修复细胞。  相似文献   

8.
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术(PTCA) 引起的血管损伤中,血管外膜同内膜和中膜一起参与血管重塑的过程。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损伤后发生表型改变,获得肌细胞分化标志,增生并迁移至新生内膜,同时胶原合成增加,受伤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重塑,管腔变窄,提示外膜在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及附着丧失是导致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细胞因子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形成新附着。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利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传代后细胞进行组织来源鉴定,通过波丝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并加入生物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增殖诱导,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加入质量浓度为10 μg/L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细胞增殖加速,在加入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实验组的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致矽肺肺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明确,罕见报道。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致矽肺肺纤维化作用的影响。 方法:200 mg/L SiO2刺激S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株(CHL)建立矽肺纤维化的体外细胞模型。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15d-PGJ2及其激动剂曲格列酮和齐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CHL的纤维连接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印迹技术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CHL的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①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呈一定范围内的剂量(0~5 μg/L)和时间(0~24 h)依赖效应。②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及激动剂降低了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可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iO2致肺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合成,具有抗SiO2所致肺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期间有大量生长因子参与,并且这些因子在发挥本身功效时,还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更好的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 目的:了解不同质量浓度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对体外培养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肌腱细胞,根据培养液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的不同分为对照组(0 μg/L)和实验组(1,5,10,20,50,100,150,200,250 μg/L),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另外检测对照组与20 μg/L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组培养12-72 h时肌腱细胞的吸光度值,以观察其增殖量效与时间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 Ⅲ型胶原染色呈阴性,证明为大鼠肌腱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除 250 μg/L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组外,其他各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均升高(P < 0.05或P < 0.01);并且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吸光度值先逐渐增大,达一定浓度(20 μg/L)后,又逐渐减小。在20 μg/L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组,肌腱细胞数量从培养12 h开始增加,至48 h达高峰,在培养24-72 h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结果可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在一定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具有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髓核细胞的首选生长因子,适当浓度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方法:取成年大鼠股骨骨髓,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加入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0,1,10,20 μg/L)的HG-DMEM无血清培养液诱导3,7,14,21 d;对照组普通状态下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HG-DMEM培养液自然分化。 结果与结论: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液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 < 0.01)。各实验组14 d时蛋白聚糖的表达均较3,7,21 d时高(P < 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表达均呈阴性。提示10 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提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类髓核的数量,从而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更高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冷疗处理急性软组织损伤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目的:观察不同冷疗方式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组织学改变及治疗效果。 方法:将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间断冷敷组及持续冷敷组,后3组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间断冷敷组用4 ℃生物冰袋间断冷敷于损伤部位,持续冷敷组用4 ℃生物冰袋持续冷敷,模型组不予以处理。冷敷48 h后观察各组损伤部位大体形态改变,采用损伤症候指数评估损伤程度。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间断冷敷组及持续冷敷组损伤症候指数与组织学评分较低,白细胞介素1β的阳性表达率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表达率表达率升高  (P < 0.05)。与间断冷敷组比较,持续冷敷组损伤症候指数与组织学评分较低(P< 0.05),白细胞介素1β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 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表达率表达率升高(P < 0.05)。结果证实,冷疗处理治疗急性期软组织损伤的机制与降低白细胞介素1β及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有关,持续冷疗的疗效优于间断冷疗。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而在组织中的相关研究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 方法:取自2004/2008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4例,增生性瘢痕42例。选取同期45例因非感染手术切除的正常瘢痕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则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与之相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负相关。由此推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可能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背景:壮筋续骨汤具有促进胫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目的:观察壮筋续骨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壮筋续骨汤后制备含药血清。取第2代生长状况良好出生48 h内的SD大鼠成骨细胞,对照组和壮筋续骨汤组分别加入5%,10%,20%的正常SD大鼠血清和含药血清培养72 h。 结果与结论:MTT法检测发现壮筋续骨汤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10%壮筋续骨汤组作用最明显(P <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DNA合成期(S期)的比例,发现壮筋续骨汤组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 (P < 0.05)。说明壮筋续骨汤含药血清能促进成骨细胞DNA的合成,使更多的细胞进入S期,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背景:糖尿病和卵巢去势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两大主要原因,均会出现一氧化氮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 目的:探讨雌激素、一氧化氮、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4,8,12,16周,进行骨密度检测,并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与结论:随着链脲佐菌素诱导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逐渐降低(P < 0.05或P < 0.01);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逐渐降低(P < 0.05或P < 0.0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逐渐升高(P < 0.01);血清雌激素水平轻度降低,与同时间点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其阳性表达随链脲佐菌素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 < 0.01)。说明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变化导致了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使骨密度降低,参与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FL-I,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RA(0.1 μmol/L、1 μmol/L、10 μmol/L)作用3 d对HFL-I增殖能力的影响。5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0 h、6 h、12 h、24 h、48 h、72 h后,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表达,刺激0 d、1 d、3 d、5 d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不同浓度ATRA干预,24 h后RT-PCR方法检测α-SMA mRNA表达,3 d后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结果: (1) 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FL-I细胞的增殖(P<0.05)。(2)5 μg/L TGF-β1诱导后,HFL-I细胞中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3) 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下调TGF-β1诱导的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ATRA能够抑制HFL-I细胞的增殖和TGF-β1诱导的分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从不同层面了解灯盏花素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灯盏花素来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从而延长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提高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失败率,提高腹膜透析远期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膜透析液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5,10,20 µmol/L组。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 结果与结论: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诱导下,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灯盏花素5 µ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 < 0.05),细胞增殖活性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 < 0.05);灯盏花素10,20 µ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 < 0.0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 < 0.01)。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