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臧晶  高汝龙 《铁道医学》1995,23(3):131-132
报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平部切口摘除球内异物的联合手术,治疗眼球后段异物8例8眼。其中,3眼为非磁性异物,5眼为磁性异物,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介绍了此联合手术的方法,并对其意义、适应证以及手术前的准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对其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也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眼内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 对2000年6月~2001年8月间经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56例(5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53眼)1次性取出异物,成功率为94.64%。出院时40眼视力提高(71.42%),7眼视力下降(12.5%),8眼视力无变化(14.28%),伴视网膜脱离者,视网膜均复位,伴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者均治愈。术后5眼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眼球萎缩。行眼球摘除并义眼座植入。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是治疗眼内异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后段异物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42例(42眼)眼后段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术和(或)联合冷凝,光凝,眼内C3F8或硅油充填术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摘出眼内异物,术后视力提高24眼(57,14%),视力不变10眼(23.81%),视力下降8眼(19.05%),1例最佳矫正视力0.6,伴视网膜脱离者8眼,术后近期(〈0.5年)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远期(≥0.5年)发现有2眼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率为75.00%。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明显提高了眼后段异物的摘出率,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并可及时处理伴随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的视力、手术结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方法:20眼眼内异物(15眼磁性异物,5眼非磁性异物),做了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和眼内异物摘除,3眼视网膜脱离做了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8眼外伤性白内障同时做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20眼均一次取出异物。术后视力提高16眼(80%);不变3眼(15%);仅1眼(5%)视力减退;最佳矫正视力0.8~0.7。结论:玻璃体切割治疗眼内异物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在有选择的眼穿通伤合并眼内异物病例中,联合白内障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免做两次手术,其主要优点是可以一次手术就较快地恢复视力,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和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的效果和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20眼)眼内异物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治疗,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眼中摘除异物18例,异物摘除率为90%,术后视力提高14眼(70%),视力不变4只眼(20%),视力下降2只眼(10%).并发症主要为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异物的摘除率,并同时治疗眼内多组织的损伤,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白内障28例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空孔伤23例,其中空孔伤合并球内异物3眼;钝挫伤5眼。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天 ̄2年。28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出院时敌正视力≥0.8者16例(57.1%),随访时间4月 ̄14个月。随访时矫正视力≥0.5者13例(65.0%),对外伤性白内障的特点、手术时间和手术操作的关键作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赵勇洁 《广东医学》2006,27(12):1861-1862
目的评价玻璃体显微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46眼)经显微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其他技术治疗的伴眼内异物的穿通伤的病例资料,对比观察术前和术中裂孔发现的个数和视网膜脱离的眼数,术后视力的改变,一次取出异物的成功率,网膜的复位情况。结果术前发现视网膜裂孔48个,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58个,给予光凝、冷凝处理;术前视网膜脱离15只眼,术中确认36只眼,其中异物周围视网膜局部的浅脱离28眼,视网膜全脱离6例,漏斗状脱离2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次取出异物的成功率为97.8%,视网膜的复位率为89.1%。结论显微玻璃体手术可成功地摘出眼内异物,更准确、直观地了解眼内的病变,及时处理,有效地防止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我院呼吸道异物84例进行临床分析。术中采用高频喷射吸氧,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无创电血压监测,手术成功率达97.6%。其中8例难取之呼吸道异物患者,采用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复合麻醉,直达喉镜-支气管镜联合取出异物,成功率达100%。文中对难取异物的手术技巧及麻醉供氧和全麻用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8例晶体异物,全部行晶体异物与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雠为白内障联合异物摘除有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处理晶体异物好的方法,并就异物对晶体的影响,晶体异物的处理和晶体异物摘作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清创缝合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在一期清创缝介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对其所在医院收渝的复杂眼内异物患者38例(38眼)进行同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采用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行异物取出硅油填充,随访3~37个月(平均19.3个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异物均一次成功取出。最佳矫正视力≤0.02者10眼,〉0,02者8眼,〉10.05者7眼,〉10.1者13眼。结论使用硅油填充在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性眼内异物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对500对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病季节、年龄、性别、异物的种类及停留时间、部位与并发症的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50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男女之比为1.56:1.年龄为7个月至14岁,3岁以下者占89.4%。植物性导物占95.6%.总气管和右支气管异物者占70.8%.左支气管异物者占25.6%,双侧支气管异物者占0.6%、咳出者占3%。并发症以气管支气管炎最多见。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岁以下男性多见.且以植物性异物为主.其并发症与异物在呼吸道停留的时间及种类、形状、大小和手术及手术时间的早晚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小儿双侧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手术治疗5例双侧支气管异物及并发较严重并发症的患儿,采取术前治疗、全麻、高频氧通气及严密监测等措施保证手术安全性。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度过手术,抢救成功率100%,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双侧支气管异物多为植物类异物,胸部X线表现与肺部听诊不一致时,应高度怀疑双侧异物,确诊后应尽早手术;伴有严重并发症时需以能耐受手术为前提,术中氧饱和度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以进一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1年2月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3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自行咳出外,其余均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顺利取出,异物位于气管内 83例,支气管 227例(其中右例 122例,左侧 99例,双侧6例).术前及术中气管切开8例.入院时并发气胸、纵隔及皮下气肿5例,术中窒息6例,术后喉头水肿5例,无死亡.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小儿,临床症状常较重,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X线检查.早期诊断、恰当的手术时机、良好的麻醉技术是顺利取出异物、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国良 《当代医学》2009,15(27):82-84
目的回顾14年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105例的点滴经验,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完美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准确诊断异物部位,麻醉及用药选择、手术步骤、手术时机等均应仔细研讨。方法小儿气道异物取出中,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多用全麻:1)眯达唑仑异丙酚复合麻醉。2)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3)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复合麻醉;鼻道异物和咽、喉部异物用无麻或表麻。结果105例小儿气道异物中,气管支气管异物28例,咽、喉及声门区异物24例,鼻道异物53例,一次性取出96例,再次取出9例。无一例术中死亡。结论小儿气道异物应尽快取出,麻醉是关键,深度要足,若全麻深度不足比无麻更危险。要诊断准确,作好术前各项准备,手术时机正确把握。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密切配合,共同预防术中并发症,正确选好异物钳,术者精心操作。预防呼吸和心跳骤停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异常征兆和正确处理,就能保证手术的成功。广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改掉不良习惯,预防误吸异物,减少小儿气道异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临床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1994~2010年间绵阳市肛肠病医院在临床实践中诊治的肛管直肠异物29例,采取分类统计的方法,对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方法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29例直肠异物的种类和大小各异,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经扩肛后直接用手指取出4例;局部麻醉后经肛门直视下取出13例、破碎后经肛门取出7例;剖腹探查、经肛门异物取出术3例;剖腹探查、结肠切开异物取出术2例。术后住院1~14 d,予以抗生素、对症等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并发肠粘连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3.4%。结论根据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顺利取出直肠异物、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小儿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中,植物性异物173例、金属性异物2例、塑料性异物2例、其他3例;在表麻下Hopkin支气管镜经口取出异物176例,经气管切开后取出异物4例,经二次手术取尽异物15例,均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d复查胸透(片)均未见异物残留征象。结论异物吸入史、症状及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表麻下气管异物取出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手术方式,症状严重者应考虑及时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内源性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治特点,总结硬支气管镜在儿童内源性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治价值及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儿童硬支气管镜诊治的30例内源性支气管异物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异物全部由硬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其中痰栓25例、肉芽4例、伪膜1例。顺利康复出院29例,另外1例术后结核芯片检查示阳性,提示结核感染,后转结核病院治疗。结论硬支气管镜检查术可确诊及有效治疗内源性支气管异物,术前准备要充分,手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并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况,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应用潜窥镜与普通支气管镜在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不同效果,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20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麻醉、手术方法和疗效;对潜窥镜视频监视下与普通支气管镜取异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采用潜窥镜异物取出术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普通支气管镜行二次手术10例,术中出现喉痉挛8例、支气管痉挛12例,术后出现纵隔气肿1例、气胸2例、皮下气肿4例、心衰2例,行气管切开5例,无异物变位性窒息,气管、支气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潜窥镜下气道异物取出术具有明视、放大等特点,避免了普通支气管镜的盲目性,提高了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低剂量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儿童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经支气管镜证实有气道异物患儿的肺部MSCT资料,其中26例为低剂量扫描,16例为常规剂量扫描,分别对2组图像资料观察分析。结果26例低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25例,检出率为95%。16例常规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16例,检出率为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的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儿童气道异物的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它可以确定异物的具体位置,对手术定位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大大降低了射线量,儿童气道异物的CT检查应优先使用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20.
小儿呼吸道异物治疗8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呼吸道异物患儿846例中的827例,急诊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术及异物取出术,感染较重或合并皮下气肿气胸19例患儿先行对症消炎后再行手术。结果846例中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9.53%(842/846),4例一般情况不良,行支持消炎治疗后二次手术成功。无1例气管切开、开胸、死亡病例。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取出要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和麻醉方法,诊治及时,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