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贫血是晚期肿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而化疗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 ,进一步引起或加重肿瘤病人的贫血状态。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能够以非输血治疗形式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以纠正贫血 ,从而降低病人对异体输血的需求 ,改善生活质量。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恶性肿瘤病人 12 1例 ,男 6 2例 ,女 5 9例 ,年龄18~ 70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肝癌、淋巴瘤、妇科肿瘤、结直肠癌等。入选条件为血红蛋白 (Hb)≤ 10 5g/L或红细胞压积 (Hct)≤ 0 .3,或Hb在化疗后降低≥ 15g/…  相似文献   

2.
贫血是肾衰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如何改善血透病人的贫血仍是临床一大课题。目前改善肾衰病人贫血多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及输血治疗。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renalfailure ,CRF)合并严重高血压患者应用EPO受到限制 ,常规输血易使尿素氮、血钾升高且易发生肝炎等传染病 ,有时使病情加重。我们观察 12例CRF并高血压病人输光量子充氧疗法后的异体红细胞悬液可明显改善病人贫血状态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  相似文献   

3.
叶酸改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是慢性肾衰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现研究认为肾性贫血主要是由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 1986年Winearl等[1] 首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肾性贫血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临床上广泛使用。但仍有应用EPO疗效不佳者 ,但原因不明。如何提高EPO的疗效 ,是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我们观察叶酸对EPO疗效的改善作用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 75例 ,应用EPO治疗 3~ 2 4月 ,治疗前血红蛋白均低于 90g/L ,2周内未接受输血。均除外感染、甲旁亢、骨髓病变…  相似文献   

4.
用庆大霉素诱导建立大鼠肾性贫血模型并以此观察本所研制的基因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应。连续16d给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病理学研究证实大鼠肾脏组织学结构已发生破坏;实验室指标显示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红系各指标显著降低;ELISA法不能测出血清中的红细胞生成素(EPO),表明大鼠已发生功能衰竭和肾性贫血。经连续5d皮下注射rhEPO,血清EPO水平上升,网织红细胞(R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等指标迅速好转,其中以Rc最为敏感,提示经EPO刺激后人鼠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其效应强弱与rhEPO用量相关。实验结果证实rhEPO对肾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悬液是成分输血中最常用的红细胞制剂之一,由于其输注既能纠正贫血,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外科大手术和外伤急性失血的患者,应用红细胞悬液输注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自2000年10月~2001年9月观察了本市3所综合性医院外科大手术输血和外伤失血的抢救治疗输血中,红细胞悬液输注与全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特异性识别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作出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存素(rhEPO)为抗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ELISA筛选、有妻稀释亚克隆获得抗人EPO杂交瘤,以免疫印迹和快速Ig亚型分类对所获单抗作出初步鉴定。结果 经筛选获得1株稳定分泌的抗rhEPO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1D1)。亚型鉴定为IgG2b,轻链为k链,用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单抗为rhEPO特异性识别。结论 成功获得1株可分泌特异性识别rhEPO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最初是从肾脏中分离出来能刺激前体红细胞增生、分化的一种细胞因子。血液中的EPO主要来自肾脏 ,与其受体 (EPO R)结合后共同介导缺氧的生理反应。 80年代后期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治疗肾性贫血取得成功 ,现已经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常规药物。新近研究发现 ,EPO和EPO -R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有低水平表达 ,在脑缺氧后表达增加[1,2 ] ,并且给予外源性EPO对多种脑损伤模型有脑保护作用[3 ] ,因此 ,EPO对非造血系统的作用尤其是脑保护作用倍受关注。1 E…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CHO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构建了两个人促红细胞生成素cDNA重组表达质粒pED-EPO和pEF-EPO,分别用DEAE-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作瞬时高表达,选pEF-EPO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CHO-dhfr-细胞,加入氨甲喋呤(MTX)扩增、选择,作稳定性高表达。结果:pED-EPO和pEF-EPO转染COS7细胞后72h表达量分别为17.8和21.0ng/ml,pEF-EPO转染CHO-dhfr-细胞,随着MTX浓度的增加,CHO-dhfr+的克隆数减少,而混合克隆的EPO表达量逐渐升高。筛选了一株稳定性高表达rhEPO的细胞株,其3d表达量为16μg/ml。结论:rhEPO在CHO细胞中获得了高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外科疾病应用的优越性 ,推广成分输血 ,节约用血 ,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择期手术 2 0例 ,术中意外创伤失血 5例 ,外伤失血 15例 ,失血量超过 15 0 0ml需输血的患者 ,统计出全部输添加剂红细胞者 2 0例 ,全部输全血者 2 0例 ,对临床实验检测和疗效对比。结果 RBC、HCT、Hb两组输后升值无显著差异 ,而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全血组明显大于输添加剂红细胞组。结论 外科输血患者开展成分输血 ,对提高输血疗效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术后贫血的可行性 ,以减少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对异体输血的需求。方法 :选择ASAⅠ -Ⅱ择期手术病人 4 0例 ,预计术中失血量为总血量的1 0 %~ 2 0 % ;病人血红蛋白≥ 1 1 0 g/L ,6 0岁≥年龄≥ 1 8岁 ,体重≥ 5 0Kg。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为治疗组 ,B组为对照组n =2 0 ) ,麻醉成功后所有病人于术前以羟乙基淀粉 (6 %贺斯 2 0 0 /0 .5 ,HES)行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 (AHHD) ,输注速度为 1 5ml·kg- 1·h- 1,术中出血以等量的HES补充 ,而其他液体的丢失用等量的林格氏液补充 ,出血量 2 0 %内不输血。A组均分别于手术当日、术后第 3日、术后第 7日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并常规口服铁剂防止缺铁。B组不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处理 ,其他同治疗组。A、B组均于手术当日、术后 1、3、7、1 4日测定Hb、红细胞压积 (HCT)、网织红细胞 (RC) ,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1 )A组RC于用药后三天开始升高 ,一周后明显增高 ,术后 1 4天仍比用药前升高 2倍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 )。B组RC也有升高。 (2 )HCT和Hb术后两组均较术前降低 ,术后治疗组的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 ,术后二周已接近术前水平 (P>0 .0 5 ) ,而对照组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结论 :重组人红  相似文献   

11.
国产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北京友谊医院姜群,王质刚,郝继英,马清选择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国产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EPO)改善肾性贫血,并与同期应用进口rhEPO的25例患者疗效相比,结果总结如下:一、...  相似文献   

12.
马健浩 《医学综述》2002,8(12):738-741
红细胞在骨髓中的生成受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调节。EPO为一条 3 0kD的糖蛋白 ,在远祖细胞中通过延迟细胞凋亡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由于慢性肾衰竭 (CRF)时EPO生成减少[1 ] ,肾病综合征时尿EPO排泄增加[2 ] ,慢性炎症时靶器官对EPO的抵抗作用等 ,导致了贫血。CRF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替代疗法以改善肾相关性贫血[3,4] 。而rHuEPO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均提示有许多依赖于红细胞生成素系统意料不到的作用 ,这些作用很多都起源于rHuEPO的贫血矫正作用。本文主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左旋卡尼汀与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补充左旋卡泥汀(L-carnitine)是否能加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作用。方法:将96例患随机分为3组进行治疗。A组:透析后静脉注入左旋卡尼汀1.0g;B组;每周用rhEPO50-150IU/kg,透析后皮下注射1-2次;C组:透析后静脉注入左旋卡尼汀1.0g,并且每周合用rhEPO50-150IU/kg。治疗前及治疗后2,4,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的临床疗效。方法:AA12例,MDS-RA7例,均采用rhEPO和rhG-CSF联合治疗。结果:AA患者贫血改善且不需输血者7例(58%);粒细胞增加者11例(91%);血小板增加者4例(33%);MDS-RA患者贫血改善且不需输血者3例(42%);粒细胞增加者6例(85%);血小板增加者2例(29%)。结论:应用rhEPO和rhG-CSF治疗AA和MDS-RA确实一部分病例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应用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妇科贫血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11月于本院行妇科择期手术的子宫肌瘤贫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70~100~L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不用药,实验组术前以及手术当日皮下注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各5000iU,同时静脉注射蔗糖铁。根据围术期患者Hb水平确定是否输注少量白、红细胞悬液,严密观察用药反应,记录患者术前4d、手术当天、术后第1、3、5天(记为-4,0,+1,+3,+5)的实验室检查f包括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V)]、红细胞输入量及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并记录复查的血红蛋白值。结果围术期实验组Hb、Hct、RET%在0、+1、+3、+5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俨〈0.01),实验组术后的铁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实验组仅有2例接受异体输血,且每人1U,平均为0.07u/例;对照组10例输血,共20U,平均为0.67U/例,实验组异体输血率显著降低俨〈0.01)。结论围术期妇科贫血患者静脉联合应用蔗糖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减少贫血并能减少异体血输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外科疾病应用的优越性。推广成分输血,节约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择期手术20例,术中意外创伤失血5例,外伤失血15例,失血量超过1500ml需输血的患者,统计出全税输添加剂红细胞者20例,全部输全血者20例,对临床实验检测和疗效对比。结果 RBC,HCT,Hb两组输后升值无显著差异。而输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输全血组明显大于输添加剂红细胞组。结论 外科输血患者开展成分输血,对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输血是围术期常用的治疗措施,但其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近年来,有报道异体输血可使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导致术后感染率和肿瘤复发率增加[1,2]。而成分输血对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异体红细胞及少白细胞异体红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胃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男29例,女11例;年龄35~67岁;体重55~82kg。所有患者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无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史。随机均分为异体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围手术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胃肠道肿瘤伴贫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C,A组患者术前每天皮下注射rhEPO 1万IU,连续4 d,术后第1、3 d分别皮下注射rhEPO 1万IU;B组患者术前7 d始隔天皮下注射rhEPO 1万IU,连续6次;C组患者不给予rhEPO.观察所有患者贫血纠正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后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高于对照组、用药前,术中及术后异体输血少于对照组.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rhEPO对于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及其与隐性失血量的相互关系,以此指导脊柱术后临床输血。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脊柱前路手术50例;行脊柱后路手术50例。根据手术前后平均红细胞比积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失血量,从而得到隐性失血量,并根据术后Hct变化,确定异体血的输入量;术后补充体液以生理需要量为准。结果脊柱前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较脊柱后路手术多,在脊柱前后路术后,Hct改变以前路最明显。结论Hct变化对于失血反应较灵敏,它可以用于临床脊柱术后输血的指导,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简称EPO)治疗肾性贫血后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变化,该文对2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血透患者在EPO治疗前后,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示EPO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而红细胞MDA,SOD及全血GPX则无显著变化。提示EPO能有效地改善肾性贫血,但不能改变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不能使红细胞寿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