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彩秀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74-2875
目的:调查我院9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抗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2年7月1日为时间节点,对住我院9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其中男67例,女28例)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未使用抗精神病药7例(7.73%);单一抗精神病药使用45例(47.37%),其中以氯氮平、氯丙嗪最常用(34.74%);两种抗精神病药联用42例(44.21%),以舒必利联用氯氮平最常用(18.95%);三种抗精神病药联用1例(1.05%)。使用其他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丙戊酸钠8例(8.42%);抗抑郁、抗焦虑药2例(2.11%);联用苯二氮革类9例(9.47%);抗癫痫药:卡马西平5例(5.26%)。从使用频率看,舒必利40例(42.11%),氯氮平39例(41.05%),氯丙嗪25例(26.32%),氟哌啶醇6例(6.32%),其他4例(4.21%);从使用最高频率开始,前4位依次是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使用的药物多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关因素第一住院费用限制,第二流浪精神病患者一般家境贫穷,出院后要维持服药,故医生们从多方面考虑,着重使用疗效确切,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的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服用奥氮平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病症状、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BPRS总有效率为97.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范鲁华  胡亚莉  孔令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73-3073,308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服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中西医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合并人工月经周期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人工月经周期疗法。于治疗前、治疗第6个月末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浓度;于治疗6、12个月末分别评估闭经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两组均治疗3周期,观察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第6个月末,研究组血清PRL浓度低于对照组(t=7.30,P〈0.01),亦低于治疗前(t=19.70,P〈0.01);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96.8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69.70%(x^2=8.54,P〈0.01);两组治疗第12个月末,研究组远期总有效率93.7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66.67%(x^2=7.4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临床疗效显著而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物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育龄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辨证采用四物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一个疗程)后按拟定的疗效评价方法由医生及患者共同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随访监测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总的疗效为痊愈33例(55%)、好转21例(35%)和无效6例(10%),显效率达90%。所有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其不良反应轻微,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不良反应TE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加减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用药现状。方法:对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时点调查。结果:临床用药以单一用药为主(占73.68%)。氯氮平使用率占第一位,氯丙嗪居第二位,利培酮居第三位。联合用药35例(26,32%),其中合用苯海索17例。抗精神病药两药合用者23例,90%患者为病程长、3次以上住院者。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仍为目前主流用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占一定比例,但低于国内发达城市及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
吴凤祥  梁长秋  李颖  李冰  张蕊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13-2513
目的:评估因服用氯氮平、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治疗出现月经紊乱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阿立哌唑后月经改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换用阿立哌唑26例,开放性、非固定剂量治疗26周,重点观察月经变化及血清催乳素(PRL)、雌三醇(E2)、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评定,观测异常不自主运动(AIMS)、静坐不能、震颤、肌强直等锥体外系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10例溢乳者在阿立哌唑治疗第4周溢乳现象消失8例,15例闭经者于第8周时月经来潮13例,血清PRL水平在第4周时就显著低于基线值。1例服用阿立哌唑出现明显锥体外系副反应,3周后停药改服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BPRS和CGI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出现月经紊乱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阿立哌唑治疗前后总体疗效相当,月经恢复,催乳素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秦晓霞  谢守付  刘晶洁  高琳  王艳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43-1244,1247
目的 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 评估125例至少治疗3个月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入组患者曾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或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根据患者使用药物不同,将其分成3组:单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A组)、合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情感稳定剂(B组)及单用情感稳定剂(C组).结果 125例患者,40例(32.0%)检出MS;A组患者MS检出率与B、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组、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3组间MS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易发生MS.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者,均应定期检测BMI、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原发性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原发性甲亢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奥氮平组和奋乃静组各34例,分别予奥氮平和奋乃静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18项)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测定血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元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元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结果。结果:6周末,奥氮平组精神障碍病情显效率为73.53%高于奋乃静组的47.06%(P<0.05);奥氮平组的T4、FT4恢复快于奋乃静组(P均<0.05);奥氮平组TESS总分低于奋乃静组(χ2=1.581,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原发性甲亢所致精神障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培酮、奥氮平以及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18~45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及阿立哌唑组,每组40例。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检测血清PRL并记录溢乳、月经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组及奥氮平组血清PRL升高,并有相应临床症状;阿立哌唑组无明显升高,几乎无影响。结论不同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PRL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复退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状况。方法:先对所有参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掌握评定标准。询问病史、全面精神及体格检查,审查有关档案资料,采用BPRS、GAS、SDSS等量表评定。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1250例退伍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700例(56.0%),未用药550例(44.0%),单用药物氯氮平39.91%,氯丙嗪18.44%,奋乃静3.97%,舒必利3.82%,利培酮1.43%,其它0.32%,联合用药32.11%。常合并抗胆碱能药和苯二氯[艹卓] 类药。患者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住院次数和病情状况是影响维持用药的因素。结论:复退军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为主,而未治疗率较高,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张鸿艳 《吉林医学》2014,(23):5113-5114
目的:探究几种不同的抗精神疾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行利培酮、舒必利、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治疗时间为2个月,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四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和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四种不同的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部分药物对患者的催乳素水平有一定影响,其中阿立哌唑对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最小。结论:四种不同的抗精神疾病药物对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其中阿立哌唑这种药物对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测定血总胆固醇(T...  相似文献   

13.
孙丽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21-1323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进行为期8周的双盲对照研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有效率为80.2%,利培酮有效率为83.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frequently cause hyperprolactinemia and even galactorrhea. In addition, these side effects may result in noncompliance with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Capacity to avoid hyperprolactinemia has been accepted as one atypical criterion.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effects of haloperidol,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ntipsychotic, and quetiapine, a novel antipsychotic agent used in Turkey, on serum prolactin (PRL) levels. METHODS: The study consisted of 35 females diagnosed with schizophrenia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DSM-IV). Thirty-five patients in a drug-free period for at least 2 weeks were included to randomized quetiapine (n = 18) and haloperidol (n = 17) treatment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and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rating scale (ESRS). PRL levels were measured both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sixth week of the study. RESULTS: Both treatment groups exhibi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clinical signs as evaluated by BPRS and PANSS.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L level between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control prolactin (PRL)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quetiapine compared to haloperidol group. While no quetiapine group patients exhibited galactorrhea, we observed that two patients from the haloperidol group had galactorrhea related to hyperprolactinemia.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quetiapin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in PRL secretion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 haloperid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自制调查表,收集7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34.3%)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加量受到影响,31例(44.3%)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尤以年轻、未育的患者为多。37例(52.9%)患者需接受中药或溴隐亭治疗。结论: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关键,积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药源性闭经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月经中断达3个月以上的女性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研究组)与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连续观察6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相当(P〉0.05),但研究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源性闭经疗效肯定,与人工周期治疗效果相当,但由于中医药的副作用较少,远期疗效好,故能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马敬  王宁 《安徽医学》2015,36(10):1209-1212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 PANSS、Y-BO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 PANSS、Y-BO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对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强迫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研究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分别于基线、治疗4周末和8周末检测血清泌乳素、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与基线相比,治疗4周末和8周末研究组血清泌乳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末和8周末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和8周末两组空腹血糖、胆同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与基线相比以及两组间同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空腹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显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01-3002,3011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7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35)和利培酮组(n=35),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中、后采用磁酶免疫法检测血清催乳素(PRL)的水平。结果:两组PANSS减分率分别为阿立哌唑组(47.21±13.34)%、利培酮组(46.78±14.13)%,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57%、88.57%,治疗前、后阿立哌唑组PR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PRL明显增高(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PRL水平的差值与PANSS减分率经相关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利培酮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出现月经紊乱或泌乳阿立哌唑组(1/16,6.25%)较利培酮组(8/17,47.06%)明显为少(P<0.05)。结论:两种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显著,阿立哌唑对PRL水平影响很少,利培酮则影响较大,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