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是战国中晚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儒家"礼治"思想。其未照搬儒家原有"礼治"学说,而是对人性论做出自己的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礼",以礼化性,实现内圣,隆礼重法实现外王。荀子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延续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正统。  相似文献   

2.
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在封建社会产生,为封建社会提供政治文化理论支撑。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包括德治思想、仁政思想和内圣外王思想。提高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的理论资质,充分吸收现代政治文明成果,使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为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提供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刘顺 《老年人》2008,(7):39-39
湖湘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湖湘文化指湖南地区的一切文化成果和文化传统。狭义的湖湘文化主要指以胡安国父子创立的、湖湘理学为基础的文化传统。它主张以身心修养为基础和根本,强调经世致用,体现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相统一的社会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狭义的湖湘文  相似文献   

4.
儒家解释传统从原始儒家形成以来至今,都是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解释历史上的儒家大师们的学与行的。“君子三畏”为儒家提供了理解经典的连贯的基本价值,提供了对于经典的原初态度的基点。这种敬畏之心是儒家能够绵延至今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导向的基础结构。当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转型时期,但是文化道德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个体道德意识薄弱,群体道德滑坡这一表象凸现了人们于道德意识层面所发生的问题。当代社会急需进行伦理道德的重建,尤其需要关注道德敬畏感的重新确立。解构儒家传统道德的积极内涵,从儒家关于道德敬畏的学说之中汲取有益资源,努力承接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指向敬畏道德人格的养成,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重建来说应该是一种极其有益的探索,也必能发挥出积板作用。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为一种原始的情感载体,在先秦社会中受到各家褒贬不一的评价。儒家则认为音乐能够调和人的内心情感,德化的乐能够对人的个人修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儒家通过音乐这种以传达人内心的情感需求的形式,来达到儒家的理想型人格。再通过对乐文化赋予特定的社会道德意识来完成政治色彩的乐的转变。儒家以这种独特的乐文化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社会政治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儒商研究:儒家伦理与现代社会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儒商为切入点,尝试探究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所谓儒商,指怀抱儒家道德价值的商人。本文首先构造儒人的理念型,作为衡量儒商的准绳。研究通过熟人推介,以深入访谈方式,共走访了40位企业家。结果显示,讲求道德价值的儒商,做生意的时候虽然未必物尽其利,总可以在利害计较的市场找到一席之地。由此可见,以儒家伦理来抗拒现代社会工具理性横肆,并非能与不能,而是为与不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佰义 《现代交际》2024,(3):78-88+123-124
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是以天道为形上依据而建构的以“仁”为本的人道本体观。“生”贯通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形上依据与形成理路,体现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思维根系,即“生”贯通了天之“元”德与人之“仁”德,凸显出强烈的哲学特性和伦理品格,成为儒家文化哲学特性的重要标志。孔孟继续深化了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在物质层面,表现为对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正当性的道德权衡,即儒家“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观;在精神层面,表现为以情为本的情本体观,即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感主义伦理观。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理论困境集中表现为人性论的认知困境。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具有一定当代价值。在理论层面,它建构了原始儒家的哲学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无哲学的质疑之声;在现实层面,它启迪人们对道德理想与人生信念的追求,不忘初心,并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利用的良好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政治时代,政治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政治社会化是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政治规范在个人心中的内化,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在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青少年时期。学校是促成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施教机构之一。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院校,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促成青少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职责。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其中之“德”,从实质上说,指的是达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中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与此同时,精神道德危机也随之出现。纵观中国传统哲学,伦理思想一直是组成社会美好与智慧的基础,对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商品交换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商业与文化不可分离。商业文化的内核是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以儒家商业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文化,对于构建我国现代商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儒家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的道德观,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有广泛的影响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儒家道德存在各个层面的共通,既实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的融合,又是对儒家道德的当代升华。理论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重视儒家道德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政治家的理想概括,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理论精髓.本文笔者就对"内圣外王"的理解与思考谈一下行政领导应具备的一些要素.  相似文献   

13.
张子通 《现代妇女》2013,(11):263-264
中西哲学方法论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政治文化传统差异的一大重要因素。中国哲学从神秘主义的方法论出发,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政治道德本体论,进而形成了“圣人政治”和全能政府的政治文化传统。西方哲学从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出发.形成了”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和政治权利本体论.进而形成了“契约政治”和有限政府的政治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德治思想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德治就是道德政治,是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的一种学说。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强调了把统治者的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孔子的德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  相似文献   

16.
政治和道德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一般来讲道德和政治从整体上采讲是一回事。在一些政治理念上,特别强调要有良好的品行,讲求德治。德治是通过统治者道德的修练,使社会达到完美的境界,现在的民主仍然需要良好的德治,良好道德是民主政治的有效保障,是现代政治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世外桃源"模式它构筑了中国本土理想的社会蓝图,这个理想的社会美好、神秘、令人向往。它的产生源于文人对当时社会的憧憬与理想的寄托以及乐园神话的原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采众长,儒家、道家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不被帝王所重用仕途不济,导致而对理想社会的想象。该模式对近代的景观和旅游业影响深远,它不只是局限于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同时还包括城市景观,庭院景观等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上发生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究其根因,是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相对于实际人生的严重滞后,渐渐地失去了效用。所以,所谓道德滑坡,实际上是传统道德的滑坡。作为历史进步、人生发展的必然后果,这固然有其令人欣慰之处。但是,作为新人生的承担者,新文化的创造者,我们最感关切,最迫切需要的是彻底反思道德与人生之间的真实关系,认真检讨传统道德的特点和局限性,积极探讨,建构以新的实际人生为依据的新道德,并努力推动它“上坡”。 (一) 道,其原意是有一定指向的道路。我们知道,人首先要生存,要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之道,是主体需求(需求的自觉则是价值、理想)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相似文献   

19.
黄振 《现代交际》2014,(3):108-108,107
政治妥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手段。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完善和创新。政治妥协产生的根源在于冲突。无论从政治妥协的特点还是功能来看,它对我们当代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与人的关系是政治学经典问题,也是当今时代面临的国家治理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中国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本文通过对先秦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研究中探讨政治与人的关系,分别得出儒家臣民观,法家公民观和道家市民观的结论,并挖掘其中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