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王仲奇医案》分析王仲奇诊治郁证临床处方经验,从经验归纳、用药特色两方面剖析王仲奇辨治郁证的用药经验特色。王氏常以辛开苦降法疏理气机,临诊时重视调节脏腑功能,从心肝胆胃脾论治,用药轻清灵动,善以经方愈病,常用药对有绿萼梅与橘叶、川黄连与法半夏、龙齿与紫贝齿、白蒺藜与甘菊花、茯苓与益智仁。  相似文献   

2.
基于《王仲奇医案》分析王仲奇诊治郁证临床处方经验,从经验归纳、用药特色两方面剖析王仲奇辨治郁证的用药经验特色。王氏常以辛开苦降法疏理气机,临诊时重视调节脏腑功能,从心肝胆胃脾论治,用药轻清灵动,善以经方愈病,常用药对有绿萼梅与橘叶、川黄连与法半夏、龙齿与紫贝齿、白蒺藜与甘菊花、茯苓与益智仁。  相似文献   

3.
《王仲奇医案》是对王仲奇先生临证经验的总结,也是其学术思想的典型体现。王仲奇先生作为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擅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内伤杂病。胸痹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以胸闷心痛,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1]。此病病机常常虚实夹杂且易相互转化,起病较急,病情凶险,治疗颇为棘手。王仲奇先生认为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病因多责之"痰""瘀""虚",治疗上多以通阳泄浊为主要治疗大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兼以益气养阴,理气化痰。功效卓著,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4.
新安医家王仲奇在《王仲奇医案·中风》中详述中风诸案,其辨治特色对于中风的临床诊治大有裨益。本文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医案中临床症状、脉象、治法、中药和药物属性并加医案典例阐释。王仲奇认为中风虽病位于脑,实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肝肾阴虚是病机关键,其次是痰瘀阻络。其中风临床医案篇相对于中风常用的镇肝息风、豁痰开窍、活血通络等治法,更侧重于安神养脑、补肝肾及息风豁痰。常用甘枸杞、女贞子补益肝肾,牡蛎、龙骨、茯神等补虚安神,半夏、天麻息风豁痰,豨莶草、鹿衔草、威灵仙等补肾强筋骨,因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精足则髓足,髓足则脑充,治疗上体现了肝肾并补、安脑生髓及息风豁痰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著名医家王仲奇,临床经验丰富,生前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但由于其书法精美,许多手书处方笺流传至今,其上所载医案为各种已出版的《王仲奇医案》所失载。本文整理散见王仲奇处方医案6则,稍作分析,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材料,同时也可防其缺损再失。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整理和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泄泻的辨治方法。通过分析其记载的泄泻医案,得出叶氏对泄泻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及遣方用药具有病因首重湿邪、治疗祛湿为先和病本以脾为主、同时兼顾肝肾两大学术特色。其辨治体系可分为从湿论治和从脏腑论治两大系列,对目前临床诊治泄泻仍具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呕吐医案的统计整理,总结叶天士辨治呕吐的经验,为现代临床辨治呕吐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医案57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20.0和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证候、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最后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在57例呕吐病案初诊记录中,共涉及证候11种;症状56个,频次≥3的高频症状13个;药物73味,频次≥3的高频药物27味,《中药学》教材收录的常用药物69味。②得到有意义的症状因子组3组,药物聚类组6组,症状聚类组5组,药-药二阶关联8组,三阶关联24组,四阶关联5组。结论:叶天士辨证呕吐重视肝胃关系,从木乘土辨证呕吐是其特色。治疗呕吐以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用药注重辛开苦降,调气止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著名医家叶天士治疗便血的经验进行归纳并探索,为现今临床医学辨治便血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便血医案53例,将53则医案中有关的信息录入计算机统计表格,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剖析并归纳相关统计结果。结果:53则便血病案的首诊记载中共涉及到的证型有21种,药物101味,其中高频药物(频次≥4)30味,茯苓、人参、当归、白芍、地榆等较为多见;《中药学》教材中收录的常用药90味,按功效归为16类,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以温热药居多,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有意义的药物聚类组9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4组药-药二阶关联,86组三阶关联,97组四阶关联,42组五阶关联,6组六阶关联。结论:叶天士辨治便血,以虚实为纲领,阳虚、气虚、阴虚为虚证之别,湿热、瘀血为实证之异。治疗便血并非一味收涩止血,而是针对阳虚失摄、阴虚火旺、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之不同病机随证变法,多采用自拟方辨证施治,所用药对及药组可为现代临床便血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书中暑病医案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叶天士辨治暑病的经验,不仅为现代临床辨治暑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暑病医案54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和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证候、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在54例暑病医案的初诊记录中,共涉及证候13种;症状203个,频次≥3的高频症状27个;药物97味,频次≥3的高频药物44味,《中药学》教材中收录的常用药物82味。(2)得到药-药二阶关联16组,三阶关联32组,四阶关联12组,五阶关联2组;有意义的药物聚类组8组。结论:叶天士所论暑病,包括暑温和暑湿两大类,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辨治暑病,以气分证居多,病位涉及肺和脾胃,以暑热壅肺、暑湿阻滞脾胃为常见证;暑邪深入营血,病位涉及心、肝、肾,以出血、阴伤、动风、神志异常为主证。治疗暑病以清热祛湿、顾护津气为基本原则,善用祛湿药对,治湿三焦兼顾为其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泄泻方剂的组方规律剂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有效指导临床。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泄泻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72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及新处方5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初步揭示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新安医家王仲奇对于肾消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用药思路。王氏认为肾消病机在于肾不藏精,内热煎灼肾阴,论治肾消承刘完素以燥热论消渴的思想,注重清热养阴,泻热的同时不忘固护正气,三消同治,以滋肾阴为主,注重肝肾同补,辅以润肺健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疟病组方思路,探讨叶天士临床辨治疟病用药规律与特色.方法 以《临证指南医案》卷六疟病篇所载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系统聚类算法、因子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辨治疟病的高频药物有6味(用药频次≥40),分别为:生姜、人参、半夏、茯苓、知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行开发的历代医案数据库,总结《临证指南医案》疟疾辨治特色。其所载疟疾医案症状以脾胃症状及全身症状较为突出;病因病机强调湿热,认为疟疾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疾病,脾胃虚弱是其发病的重要内因,在此基础上感受外邪,引起痰湿内结、中焦气滞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重视扶正,常用温补法;方药主要以半夏泻心汤加减。体现了叶天士别具一格的治疗思路,为临床疟疾的治疗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治胃脘痛之经验。辨证当首辨虚实,再辨寒热、辨气血、辨燥湿、辨病邪,再根据证型立法选方。通过对本书的研读,笔者对叶氏治疗胃脘痛之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举例分析典型医案,以求充分展示叶氏之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唐雅琴  韦延之 《光明中医》2008,23(3):290-292
《王仲奇医案》反映了近代杰出新安医家王仲奇先生临床对不寐证的诊治特色。认为心脑相因,肝肾同源,精亏神耗气衰,关于心脑肾肝。临床识证,除以阴阳为先外,尤其重视精、气、神三者的互生互化,强调肾虚髓弱,精亏气耗,气逆阳越,神明失守所致的心肾失交是不寐证的基本病机,其中主要与心、脑、肝、肾四脏有关。治疗上,注重宁心和肝实肾,用药多以重介甘酸。并强调病分标本先后,重视预防摄护的观点,对我们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王孟英治疗温热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从《重订王孟英医案》温热案中筛选出治疗温热病的有效方药,将所得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王氏治疗温热病的处方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进行药物频次统计,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从医案中筛选出处方116个,用药总频次1444次,涉及178味中药,频率 ≥ 10%(频次 ≥ 12次)的高频药物共41味,其中排名前5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竹茹(52次,44.83%)、栀子(47次,40.52%)、黄连(45次,38.79%)、知母(43次,37.07%)、玄参(40次,34.48%);高频药物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主要涉及肺、胃、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59条药物组合,其中2味、3味、4味中药关联规则分别为11、36、12条;聚类分析得到9个聚类方。结论 王孟英治疗温热病尤为注重温病传变规律,擅用经方,食药相合,以清热类方药为主,结合祛痰理气、滋阴凉血生津之法,同时兼顾肺胃,豁痰理气、斡旋气机以调其愆滞,使气顺、痰消、热去而诸症自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医案》血证相关的医案篇目中处方的整理统计,总结出吴鞠通对血证的辨治规律,分别详论黄土汤法、活肝络法、建中法、复脉法、清上焦法、通补胃阳逐痰饮法、苦寒清下法、温镇冲脉法等吴氏常用治血八法,以期反映吴氏血证辨治的具体应用规律,为现今临床血证的辨治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临证指南医案》脱肛篇展现了叶天士诊治脱肛的特色经验。叶氏勤求古训,创立新说,认为脱肛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肾等脏腑相关。从辨虚实、辨脏腑、辨脉象等辨证,以"升举、固摄、益气"三法为治疗大法,具体体现在重视温补后天脾胃,甘药培中,甘温益气,治在中焦;以血肉之品填补下元,温肾助阳,兼理奇脉;中药炒炭增强收涩之力,固摄肾气,收敛阴液等。叶氏治疗脱肛圆机活法,提高了临证疗效,对后世医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治疗胃脘痛的病案,总结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特色。发现叶氏辨证治疗胃脘痛时,重视肝与胃之间的关系;根据"久必入血"灵活用药;脾胃分治,通补阳明。叶氏在治疗胃脘痛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创立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治疗思想对现代医家治疗胃脘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