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了经小剂量辐射后淋巴细胞NK活性和人红白血病细胞(K_(562)细胞)功能的变化。以~3H-TdR释放法测定NK活性,通过~3H-TdR参入反映小剂量辐射后K_(562)细胞的功能改变。对21名肿瘤病人和10名正常人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10及50cGyγ射线辐射后,NK活性均有显著升高,而肿瘤患者仅在50cGy剂量组观察到NK活性升高。在同一剂量组,正常人NK活性升高程度大干肿瘤病人。经10cGy的γ辐射使K_(562)细胞的~3H-TdR参入增加,超过50cGy时,刺激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小剂量辐射对艾氏腹水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荷瘤小鼠经10cGyγ射线照射后24h,脾细胞NK活性显著升高。经10cGy照后24h和5d,脾细胞对ConA的转化反应增强。经10cGy照后24h,30cGy照后24h和5d,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增加。荷瘤鼠经5~50cGy的γ射线整体照射后,脾细胞对LPS的转化反应、胸腺细胞自发性~3H-TdR掺入、脾指数、肿瘤重量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小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小剂量辐射对艾氏腹水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荷瘤小鼠经10cGyγ射线照射后24h,脾细胞NK活性显著升高。经10cGy照后24h和5d,脾细胞对ConA的转化反应增强。经10cGy照后24h,30cGy照后24h和5d,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增加。荷瘤鼠经5~50cGy的γ射线整体照射后,脾细胞对LPS的转化反应、胸腺细胞自发性~3H-TdR掺入、脾指数、肿瘤重量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小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10cGy的γ射线整体照射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刺激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应用淋巴细胞丝裂原刺激后细胞~3H-TdR参入的方法,研究了小剂量γ射线照射(0~4 cGy)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适应性反应;探讨了影响适应性反应表现的几个因素,即D_1剂量、D_2剂量及D_1和D_2照射的时间间隔。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h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小剂量γ射线(0.5~4.0cGy)照射后,均产生了适应性反应,并以1.0cGy的γ射线  相似文献   

5.
应用淋巴细胞丝裂原刺激后细胞~3H-TdR参入的方法,研究了小剂量丁射线照射(0~4cGy)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适应性反应;探讨了影响适应性反应表现的几个因素,即D_1剂量、D_2剂量及D_1和D_2照射的时间间隔。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h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小剂量丁射线(0.5~4.0cGy)照射后,均产生了适应性反应,并以1.0cGy的γ射线照射所诱导的适应性反应最强。随剂量的增大,适应性反应减弱,说明了小剂量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存在着最适剂量范围。D_1(1.0cGy)照射后6,24,48,72h照射D_2(3Gy),结果表明24h的间隔适应性反应最强,这与照后细胞的增殖周期有关。1~7Gy的D_2照射,均可观察到适应性反应,而以3.0Gy照射后反应最强。D_2剂量过大,适应性反应不明显,剂量过小,适应性反应显现不充分,说明D_2剂量在适应性反应中亦有最适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6.
该实验应用~3H-TdR参入被PHA激活淋巴细胞的方法,当加入5μg/ml VitA培养16h后,发现~3H-TdR参入淋巴细胞计数率(cpm)明显增高;而浓度超过25μg/ml时,或浓度为10μg/ml作用72h时,参入量均明显下降。淋巴细胞经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后进行体外培养发现,加入VitA 5μg/ml 16h,~3H-TdR参入DNA的cpm比单纯照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0例癌症患者接受一个疗程的放疗(剂量75~184 Gy),其~3H-TdR参入率显著下降,加入5μg/ml的VitA,其~3H-TdR参入率比对照组非常显著增高。以上结果均提示适当浓度VitA具有促进PHA激活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而LPS激活的B细胞同样加入VitA,则不表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单克隆抗体铺皿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CD_4,CD_8,CD_(19)(B)和CD_(57)(NK)四种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了各亚群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和相互调节以及小剂量辐射对CD_(57)细胞功能和亚群间调节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上四种淋巴细胞亚群均具有肿瘤杀伤活性,其中以CD_(57)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CD_4和CD_(57)细胞混合培养后的总NK活性超过两者之和,而CD_8,CD_(19)分别与CD_(57)细胞混合培养后,总NK活性与两者单独培养之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0cGy和80cGy的γ线照射可使CD_(57)细胞的功能增强。照射CD_4或CD_(57)细胞后二者混合培养的总NK活性比未受照的混合培养组显著升高。而CD_8或CD_(19)分别与CD_(57)混合培养则无此现象。表明小剂量辐射可增强CD_4和CD_(57)细胞间的协同作用。外周血NK细胞受到多种亚群细胞的影响,外周血NK活性反映了多种细胞自然杀伤活性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应用玫瑰花环法分离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T_4McAb标记淋巴细胞后经细胞亲和层析分离得到T_4~+和非T_4~+细胞。部分T、B、T_4~+和非T_4~+细胞接受10 Gy~(60)Coγ线照射。将各种细胞匹配分组培养,以~3H-TdR参入法观察PWM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激活功能和~(60)Coγ线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T、B淋巴细胞均可被PWM激活,B强于T细胞;PWM对B和非T_4~+细胞激活作用相当,唯T_4~+细胞最弱。PWM激活时。T与B、T_4~+与B细胞其DNA合成均有协同作用,前者的协同作用更大。当T、T_4~+或B细胞受到10Gy~(60)Coγ线照射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消失。非T_4~+与B细胞间既无协同作用亦无抑制作用。10 Gy~(60)Coγ线照射后,B和非T_4~+细胞~3H-TdR参入下降比T_4~+细胞严重,前二者的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应用DNA解旋荧光测定(FADU)法,研究了小剂量辐射对淋巴细胞DNA的影响及其诱导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FADU法测得的γ射线所致的淋巴细胞DNA断裂与剂量呈线性关系,最小检出剂量为0.3Gy;0.5~8.0cGyγ射线对静止期和丝裂原激活后的淋巴细胞双链DNA百分数无影响;小剂量辐射(2.0cGy)对15Gyγ射线照射所引起的DNA断裂的修复(37℃,15~60min)有促进作用,但对最终修复程度(37℃,120min)无明显提高。小剂量(0.5~4.0cGy)γ射线照射,均可诱导出淋巴细胞对15Gyγ射线所致损伤的抗性,以2.0,4.0cGy的γ射线为诱导适应性反应的最适剂量;大剂量(5~20Gy)的照射均可显现出小剂量(2.0cGy)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以15Gy照射后适应性反应表现最强;3-AB可明显地抑制小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应用DNA解旋荧光测定(FADU)法,研究了小剂量辐射对淋巴细胞DNA的影响及其诱导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FADU法测得的γ射线所致的淋巴细胞DNA断裂与剂量 呈线性关系,最小检出剂量为0.3Gy;0.5~8.0cGy γ射线对静止期和丝裂原激活后的淋巴细胞双链DNA百分数无影响;小剂量辐射(2.0 cGy)对15Gy γ射线照射所引起的DNA断裂的修复(37℃,15~60min)有促进作用,但对最终修复程度(37℃,120min)无明显提高。小剂量(0.5~4.0 cGy)γ射线照射,均可诱导出淋巴细胞对15 Gyγ射线所致损伤的抗性,以2.0,4.0 cGy的γ射线为诱导适应性反应的最适剂量;大剂量(5~20 Gy)的照射均可显现出小剂量(2.0 cGy)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以15 Gy照射后适应性反应表现最强;3-AB可明显地抑制小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用三株单克隆抗体(McAb):T_4、T_8和HI_(43)研究不同剂量~(60)Coγ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效应;玫瑰花环法分离T、B淋巴细胞;T_4McAb标记淋巴细胞,经细胞亲和层析得到T_4~ 和非T_4~ (即去除了T_4~ 亚群的淋巴细胞)细胞。部分T、B、T_4~ 和非T_4~ 细胞接受10Gy~(60)Coγ线照射,随后各种细胞匹配分组配养,以~3H-TdR掺入法观察PWM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激活功能及(60)Coγ线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T_4~ 、T_8~ 和HI_(43)~ 细胞受到0.1Gy(60)Coγ线照射后即刻(1小时之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就可呈现非常显著的辐射效应,T_8~ 和HI_(43)~ 的辐射敏感性高于T_4~ 亚群。T、B淋巴细胞均可被PWM所激活,后者强于前者;PWM对B和非T_4~ 细胞激活作用相当,唯T_4~ 细胞最弱。T细胞和T_4~ 细胞与B细胞均有协同作用。前者与B细胞的协同作用更大。当T、T_4~ 细胞或B细胞受到10Gy(60)Coγ线照射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消失。非T_4~ 细胞与B细胞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受10Gy(60)Coγ线照射后,T_4~ 亚群~3H-TdR掺入CPM减少没有B和非T_4~ 细胞严重,后二者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陈红专  洪金秧 《核技术》1993,16(2):99-102
采用~(51)Cr释放法,以K_(562)瘤株为靶细胞,观察赖氨酸锗(Ge_(401))对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NK-A)的作用。结果表明:Ge_(401)在50、100、200μg/ml三种浓度与效应细胞预处理18h后,NK-A(%)从对照组24.30分别提高为32.52(p<0.05),39.70(p<0.01),43.42(p<0.001),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Ge_(401)在100、200μg/ml两种浓度时,对~(51)Cr标记的K_(562)靶细胞的~(51)Cr释放率无明显直接影响。提示Ge_(401)对K_(562)靶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其促进NK-A的作用部位在于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60)Coγ线、中子及X射线照射正常人血后,以丝裂原PHA、ConA、LPS及PWM诱导血内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转化实验,研究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损伤效应。实验用~3H-TdR、~(14)UR及~(14)C-缬氨酸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示踪技术,观察不同丝裂原诱导人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动态;电离辐射对细胞内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并比较其辐射损伤效应。结果:(1)不同丝裂原诱导的正常人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特性各异,分属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2)实验以DNA及蛋白质合成中,放射性同位素参入CPM值为指标,观察到ConA、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亚群,其辐射损伤效应大于LPS、PWM诱导的B淋巴细胞。(3)淋巴细胞受中子照射后的损伤效应大于γ射线及X射线照射。(4)不同丝裂原诱导的正常人血淋巴细胞亚群,受照射后其细胞DNA链断裂修复能力愈强,该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就愈低。  相似文献   

14.
已知小剂量辐射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对高本底地区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肿瘤死亡率及某些肿瘤发病率有所降低(1)。NK细胞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观察小剂量辐射对肿瘤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的相对效应以及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影响,以期从体外买验来探索较小剂量辐射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即~(60)Co γ线、中子及X射线照射正常人血后,以丝裂原PHA、ConA、LPS及PWM诱导血内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转化实验,研究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损伤效应。实验用~3H-TdR、~(14)C-UR及~(14)C-缬氨酸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示踪技术,观察不同丝裂原诱导人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动态;电离辐射对细胞内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并比较其辐射损伤效应。结果:(1)不同丝裂原诱导的正常人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特性各异,分属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2)实验以DNA及蛋白质合成中,放射性同位素参入CPM值为指标,观察到ConA、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亚群,其辐射损伤效应大于LPS、PWM诱导的B淋巴细胞。(3)淋巴细胞受中子照射后的损伤效应大于γ射线及X射线照射。(4)不同丝裂原诱导的正常人血麻巴细胞亚群,受照射后其细胞DNA链断裂修复能力愈强,该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就愈低。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辐射对肿瘤细胞K562及肿瘤病人天然杀伤细胞(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小剂量辐照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对高本底地区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肿瘤死亡率及某些肿发病率有所降低(1)。NK细胞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观察小剂量辐射对肿瘤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的相对效应以及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影响,以期从体外实验来探索较小剂量辐射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用~3H-TdR掺入示踪技术,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辐射引起人血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逆转作用。用~(60)Coγ射线体外照射人血淋巴细胞后,加入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外源性IL-2常规培养,以淋巴细胞DNA中~3H-TdR掺入量的变化来衡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1-40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均可引起T淋巴细胞增殖力抑制,40Gy剂量组增殖率只有27.6%;加IL-2后,1-10Gy剂量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幸均明显增加,提示IL-2有使受辐射损伤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恢复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应用同位素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植物血凝素(PHA)、葡聚糖硫酸盐(DS)两种丝裂原刺激下的T、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各种花环试验(ERFC、ERFC、ZC_3RFC、M_ERFC、EA_GRFC和EA_MRFC),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NAE)及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谱的测定等指标,观察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辐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 1.淋巴细胞是具有高度辐射敏感性的不均一群体。总的说来,B细胞辐射敏感性高于T细胞;Tγ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比Tμ细胞高。 2.T、B淋巴细胞非特异性转化反应是一项辐射敏感性较高的指标,B细胞转化反应对辐射效应比T细胞转化反应更为敏感。 3.电离辐射对ANAE活性和E花环形成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ANAE活性的抑制较对E花环形成率的抑制更为显著,提示ANAE染色更能反映T胞细的辐射损伤效应。 4.T、B淋巴细胞在中等剂量照射后,LDH_5含量相对百分比都见增高,但T细胞LDH_5百分比的升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细胞经2.5或5.0Gy照射后LDH_5百分比升高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这种T、B细胞照射后LDH_5变化的不同,提示B细胞辐射敏感性可能高于T细胞。 5.淋巴细胞中各种RFC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具有时相性变化。各种RFC的D。值变化顺序为ERFC>ZC_3RFC>E_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3H-TdR参入法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比较了~(60)Coγ射线照射后PHA、ConA、PWM激活的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DNA单链断裂及其修复,结果表明:受照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在0—8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呈双相线性关系,其中PWM激活的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最低。三种细胞受照后DNA发生单链断裂,在0—3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相关,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受15Gy照射后,细胞在37℃条件下能重接DNA断链,但重接不完全,重接后如经较长时间保温仍会发生再断裂,PWM激活的细胞重接修复率最高。淋巴细胞转化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DNA断链的重接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培养基转移实验,观察人红细胞系白血病细胞(K562)受60Coγ射线照射(0.5、1.0、2.0、5.0和8.5Gy)后的条件培养基(ICM)对未受照细胞的损伤情况,用健康人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来间接反映,并观察了未受照的K56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以受照后K562细胞的培养基去培养未受照的K562细胞,检测到其对NK细胞的敏感性明显升高,未受照的K56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提示辐射引起的旁效应现象,初步分析了旁效应的剂量学特征和时间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