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阎老师认为"脾"在消渴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脾失散精、浊毒损肾是该病的重要病机。指出该病持续进展的两个重要因素(高糖毒性、尿蛋白)均与脾的功能失常有关。其中高糖毒性属脾失散精,精微不化,变生浊毒损害肾络范畴;尿蛋白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进展因素,属脾失运化,脾不升清,精微下泄。主张"先天之肾难补,后天之脾易复",利用脾肾的生克制化关系以脾治肾、以脾代肾。强调根据"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以尿蛋白、高血糖、尿糖等为辨证依据,治疗以运脾散精、升清固涩为主;中期出现水肿、尿浊、腰痛、乏力等肾系症状,主张以脾治肾,以助运化水湿、固涩精微;晚期脾肾衰败、浊毒泛溢、变证百出,主张治肾先治脾。常用经验方芪苡异功汤、补脾益肾汤加减,用药多温和性薄;注意培补脾阴,常用薏米、山药、扁豆、莲子等补而不滞、甘润不燥之品。  相似文献   

2.
肿瘤恶病质是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先古前贤论虚劳立足脾肾、脾肾两虚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其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与脾肾关系密切及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脾肾亏虚证相一致4个方面阐述可从补肾健睥治疗肿瘤恶病质。  相似文献   

3.
“脾肾相关”理论是以阐述脾肾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关证治方药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说,是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渴肾病是消渴病后期常见并发症,其基本病机特点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毒为标,故治疗上以补益脾肾为治疗总则,并根据脾肾亏虚程度及标实不同进行辨证论治。现基于“脾肾相关”理论剖析消渴肾病病因病机,探讨从脾肾论治消渴肾病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气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化生之源。精、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卫气主要是循行于皮肤粘膜等体表的正气,起免疫屏障作用,其作用的发挥,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协调的结果,即卫气化生于肾中之阳气,充养于中焦之脾胃,散布于上焦之肺气。而其关键又在于脾肾二脏,“肾者主为外”,“脾为之卫”,认为脾肾通过卫气行使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5.
黄雯静  张琪 《河南中医》2014,(4):613-614
张琪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复杂的病变过程,往往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但主要责之于脾肾,临证从脾论治或从肾论治亦或是从脾肾合病论治,每每均有良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与脾肾不足关系最为密切,临证多侧重于脾、肾、尤其重于治肾,脾肾双补为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治疗大法。再障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重视"痰湿",提出治疗慢性再障之一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分析58例OHS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Golan分度的关系。结果 OHSS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肾两虚兼水湿内停证为主。随着病情的加重,脾肾两虚证、脾肾两虚兼水湿内停证、脾肾两虚水湿内停兼气滞血瘀证依次呈递进关系。轻度患者以脾肾两虚和脾肾两虚兼水湿内停为主要证型,这2个证型在OHSS轻度患者中所占比例相当;中度OHSS患者以脾肾两虚兼水湿内停为主要证型;10例重度OHSS患者均为脾肾两虚水湿内停兼气滞血瘀证。结论 OHSS中医证型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健脾益肾、通络蠲湿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脏病变为主的临床证候群,以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目前,本病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但有激素抵抗可能,且存在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健脾益肾、通络蠲湿法是叶进教授从脾统四脏、肾病治脾和脾肾同治的思想出发,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现代临床特点而设计的治疗大法。笔者试从理论基础、病机变化出发,对其分析探讨如下。1理论溯源脾主运化,肾主封藏,脾肾两脏发病多以虚证为主,补脾肾是历代医家治疗虚证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病与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最为密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困脾或脾虚不运,则精微不荣全身而下陷;肾主蛰藏脏腑精气,水气伤肾,肾蒸腾气化无力,肾失固封,则精微下漏于尿中。基于此,调理脾肾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键。慢  相似文献   

10.
癌性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症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发的虚劳多属于因病成劳,癌症在进展及治疗中,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而成劳。当今学者多认为癌性恶病质当主要责之于脾肾,多用温补脾肾治法.今笔者认为肺脾肾三脏皆为癌性恶病质主要病位。肺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及情志方面的变化皆是癌性恶病质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重点温补脾肾时,需要兼顾治肺,甚至以治肺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o"指出了五脏柔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老年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走向老化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阶段。老年人其生理功能减退,脏腑功能衰弱,精血耗损,脏腑精气衰退。众所周知,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脾肾两虚,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脾肾两虚是老年病的主要原因和基础,脾肾亏虚继而出现气虚、血瘀、痰凝、肝郁等,脾肾亏虚为本,血瘀痰凝为标,本虚标实是老年病的基本病机。因此,笔者认为老年糖尿病关键在于从脾从肾从血瘀辨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以脾、肾为主要环节。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运用双黄连,具有解热、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热退、少尿期、血小板复常、尿蛋白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王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王微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主张从脾肾入手,以补益脾肾、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法则,佐以凉血止血、收敛止痢、活血化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蒋宝素先生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声望卓著,后世称其为"清朝十四名医"之一。先生继承家学,并师从当时医林翘楚王九峰先生。其集40年临证实录所撰之《问斋医案》,全文共802案,载家传方90余。选案均极精审,议论明快,说理透彻,遣药允当,颇多独到见解,值得师法。本文主要选择先生运用脾肾双补一法治疗泄泻、痰饮、肿胀、哮喘、赤白带下、经水不痛等病案,分析总结,探索其论治经验:一是介绍先生家传《椿田医话》脾肾双补丸方;二是论治水湿所致疾病经验,认为脾虚则清阳不升,肾虚则胃关不固,在治疗上脾肾水气难分,法当兼顾,脾肾双补;三是论治痰饮方面经验,认为脾肾为生痰之源,肺胃为贮痰之器,须当扶脾固肾以杜生痰之源;四是论治大病、久病之后及妇女经水不来经验,强调脾肾为生化之源,若脾肾双亏,肾不藏精,脾不化血,当脾肾双补。  相似文献   

15.
癌症恶病质以进行性消瘦、体重明显减轻、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贫血、浮肿、衰竭等为主要表现,常见于晚期肿瘤患者,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属于“虚劳”病的范畴.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病的基础,而脾肾两虚是晚期癌症恶病质的基本病机特点.恶病质的中医辨治应重视脾肾,治疗以调补脾肾、固护正气为先,兼顾祛邪,以改善恶病质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期为目的.从脾肾论治晚期癌症恶病质的思路在现代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降低、易发骨折的代谢性疾病。中医理论认为,肝、脾、肾三脏虚损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肝、脾、肾三脏与肠道关系出发,探讨肝、脾、肾三脏虚损引发肠道微生态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对肝、脾、肾三脏虚损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从而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属于中医“骨痿”的范畴,认为肾虚为SOP发病的根本原因,脾虚为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病机主要以脾肾两脏虚损为本。脾肾二脏为先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脾肾与筋骨相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骨骼与肌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脾肾两虚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证型。故补肾健脾壮骨为SOP的治则,同时应根据其兼夹瘀血、气滞和痰湿等,辅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祛湿。基于脾肾相关理论优化中医药防治SOP的诊疗方案,可为中医药临床治疗SOP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论述肝脾肾三脏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肾论治妇科疾病;并根据冲任二脉的始末与循行,与肝脾肾三脏经脉相通,冲任二脉的生理病理,与肝脾肾息息相关,治疗也是通过调治肝脾肾三脏而达到目的,故提出冲任二脉为病,均责于肝脾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从脾肾兼治Ⅱ型糖尿病肾病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脾肾兼治Ⅱ型糖尿病肾病34例淮阴市中医院(223001)吴良侠关键词Ⅱ型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利水活血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较难,是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笔者自1992年以来从脾肾兼治Ⅱ型糖尿病肾病Ⅳ期属脾肾阳虚证患者34例,取得...  相似文献   

20.
"脾肾相关"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一重要理论,其主要依据五行学说而生,临床中对肺系、心系、肾系、骨科等多类疾病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脾肾相关"学术理论源流、内涵、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总结与分析,探讨"脾肾相关"理论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基于"脾肾相关"理论治疗骨肿瘤主要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在扶正培本的作用上给予治疗"先天""后天"同补,补脾益肾、填精生髓壮骨的辨证治疗思路;在针对肿瘤选用大攻、大毒之品起到防其伤正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