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为脑梗死患者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70例患者中,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0分者27例(38.6%),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0分者33例(47.1%),实验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SAS及SDS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焦虑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见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躯体症状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其心理护理,从而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组均在入院后及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病人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及医患依从性情。结果心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3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身心健康,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6月-2014年4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确诊的4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心理护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干预组除了常规护理外,实施了6周的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干预前后测评两组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缓解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EORTC-QLQ-C30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及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第6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后的2周、4周、6周对两组患者评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两组患者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6周后评估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HAMA、HAMD、SDS和SAS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2周、4周、6周的HAMA和HAMD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逐渐下降(P0.05),且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2周、4周、6周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护理干预6周后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6周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53例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共3个月,并在基线及干预后应用上网情况调查表(IU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IUQ各因子评分以及SDS、SAS评分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的各项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干预后,干预组的IUQ各因子评分以及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网络成瘾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少网络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12 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6 0例 ,对照组 6 0例 ,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 ,干预组加用心理干预 ,均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 ,并测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小时血糖 (PBG)。结果 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FBG和PBG减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讨论 心理干预治疗能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负性情绪 ,更好的控制血糖 ,临床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 对 5 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测评 ,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SCL - 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男女之间差别不明显 ,经心理干预 ,以及随着患者病情改善 ,患者亲属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 ,应主动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 ,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干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对112例患者父母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不同层次干预.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父母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母亲不良情绪反应较父亲重,经心理干预改变观念,及病人病情逐渐好转后,患者父母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主动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持续性心理疏导护理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失能"非失智"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6月~2020年0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性心理疏导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FMA评分和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缓解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其心理弹性程度,进一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年后北川干部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与焦虑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PCL-C对北川县事业单位的2055名干部进行调查。结果①1341人(65.3%)再体验症状阳性,780人(38.0%)回避/麻木症状阳性,1076人(52.4%)警觉性增高症状阳性,695人(33.8%)三大症状均呈阳性。②北川干部SAS总粗分(37.22±9.20)高于中国常模(29.78±10.07),有差异显著性(P<0.001);③SDS总粗分(41.97±8.30)与标准分(52.47±10.37)均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41.88±10.57),有差异显著性(P<0.001);④PCL、SDS、SAS得分在受教育程度、亲人遇难、房屋倒塌、身体受伤方面均存在差异显著性;⑤PCL-C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DS标准分、SAS标准分均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汶川地震发生1年后,北川干部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仍广泛存在,其中丧失明显者更为显著,而且创伤后应激症状常共病抑郁等其他心理问题。提示,在干预创伤后应激症状时,应同时改善合病的抑郁等状况。  相似文献   

13.
综合治疗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为单用降糖药,干预组为降糖药加心理干预,综合组为降糖药合并帕罗西汀和心理干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测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PBG)。结果:SAS和SDS评分以综合组和干预组均显著低于药物组,但综合组情绪改善较快。FBG和2PBG下降以综合组和干预组好于药物组,综合组和干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综合治疗更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63例成人癫患者在抗癫治疗的同时实施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163例癫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显著,并随干预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周,SAS及SDS评分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0.272);干预1个月和3个月,SAS及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5.196、16.207,P均<0.001)。结论: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犬咬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在短期内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对符合入组条件的506例犬咬伤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犬咬伤当日和伤后4周测评,分析犬来源(家养和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Ⅰ、Ⅱ、Ⅲ),性别,年龄与总分的关系。结果:犬咬伤患者在咬伤当日存在一定比例的焦虑(9.33%)和抑郁(2.65%)症状,两者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咬伤当日和伤后4周再测评前后总分也差异有显著性(P<0.01),咬伤当日量表总分与女性、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有关(P<0.05),其中Ⅲ级伤口暴露分级关联程度最大(β=13.365,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犬咬伤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与女性、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总刺激量得分均显著较高(P均〈0.01);而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分均显著较低(P均〈0.01)。糖尿病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6个因子分与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能对其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和心理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文拉法辛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及血钙(Ca)、碱性磷酸酶(AKP)和磷(P)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和PSQI评分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a、P较前升高、AKP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拉法辛可有效缓解OVCF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骨代谢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压力接种联合森田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MHD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压力接种联合森田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the associated predictor factors of the 2019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n survivors in the early convalescence in Shenzhen.MethodA survey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 (PTSD-S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was presented to COVID-19 survivors still in quarantine. Scores of each scale and subscale were 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Mann-Whitney test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126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mean scores of PTSD-SS, SDS, and SAS were 45.5 ± 18.9, 47.3 ± 13.1, and 43.2 ± 10.2, respectively, meanwhile, 9 (31.0%), 28 (22.2%), and 48 (38.1%) of the survivors met the cut-score for clinical significant symptoms of stress respons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pectively. Infected family members, and postinfection physical discomfort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cores on all three scales. Social support, retirement, and being female ha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ith the PTSD-SS score. The survivors aged 60 or above experienced less severe stress response symptoms, fewer emotional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fewer anxiety symptoms than younger survivors.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rat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the COVID-19 survivors in early convalescence was high,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all COVID-19 survivors to be screened fo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regularly for timely intervention. The predictors indicated by the current study may help to identify those at high-risk. Besid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older survivors suffered less emotional reactivity and fewer stress response symptoms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than the younger 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