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已由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转到大力寻找非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阶段。本文针对地震方法能否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问题,分析和论述了该盆地地震勘探地层岩性油气圈闭的地质基础。指出了盆地的多期构造运动和多种类型的砂体是形成地层岩性油气圈闭的基础;盆地内砂、泥岩声学特性的差异,决定了用地震方法寻找砂岩体圈闭和直接检测油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陈波  李晓光 《勘探家》1998,3(4):32-36
中央凸起是西部凹陷,东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油气多的指向,油气聚集主要受运移和盖层条件的控制;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存在着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断遮挡岩性油气藏三种典型的油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表明:源上主要发育Yabus上段—Adar—Lau高位域,有利相带为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主要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源内主要发育Galhak—Algayger湖侵域,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浊积扇,主要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源内层序是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在有利构造背景下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是Melut盆地白垩系成藏的关键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优势相带,上白垩统Galhak组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要目的层段。研究结果对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下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以及与国内多个典型盆地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东濮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在构造圈闭不发育的生烃洼陷区是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方向,同时分析了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思路对策,重视对高精度三维地震信息和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合理利用是有效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内的一个富油凹陷,近年来开始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工作方法寻找各类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藏,但多局限于单井和二维层序地层分析,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地震、测井、岩心资料的作用,而且由于该凹陷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相变快的特点,容易造成层序地层分析的多解性。2007年对凹陷主体3150km。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连片时间偏移处理,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提高。研究以歧12凹陷勘探实践为例,充分利用三维大连片数据体。提出了层序地层三维体解释技术的概念,系统阐述了该方法的技术要点,克服了从二维角度认识地质体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有效降低了岩性圈闭多解性,提高了岩性圈闭预测成功率,实现了岩性地层油藏的工业化勘探。  相似文献   

7.
狮子沟油田N1油藏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亚区.该构造浅部地层岩性疏松、成岩性差,岩性以浅棕、土黄色砂岩、泥质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及砾状砂岩。  相似文献   

8.
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思路及其工业制图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取决于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定的沉积环境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以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从寻找岩性地层圈闭角度出发,分析了岩性地层圈闭的类型、赋存条件及勘探难点,提出了以富油凹陷为目标,以查明“三面一线”(最大湖泛面、首次湖泛面、不整合面及勘探目的层尖灭线)为基础的勘探思路和开展岩性地层圈闭工业制图及其质量检查的建议。相信这些建议不仅使今后的岩性地层圈闭工业制图逐步标准化,也有助于促进岩性地层圈闭解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和预测更多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应用单因素叠合分析的思路,在构造-砂体-成藏综合研究基础上,认识到“三元耦合”控藏本质,研判出渤海湾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有利区。研究表明,歧口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控藏主因素可以概括为3个端元,一是油源,包括生排烃和其输导体系;二是储集层物性,包括孔渗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三是圈闭是否有效以及圈闭闭合幅度多高。可用“三元耦合”控藏新模式来表达油气成藏的本质,决定其圈闭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板桥滨海断鼻、滨海斜坡区与埕北断坡区等是歧口凹陷古近系最有利的大型勘探战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坳陷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与湖岸线的关系,认为湖岸线附近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研究表明湖岸线具有“控砂、控圈、控藏”的特点1湖岸线附近发育着丰富的滨浅湖沉积砂体,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地层圈闭。2湖岸线进退的旋回性和幕式性为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创造了绝佳的有利条件。3多样的地层岩性圈闭可形成多种油气藏,沿岸坝、滩砂和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是其主要的油气藏类型;油气成藏机制为油气的横向运移主要靠不整合和沟谷体系沟通源岩,纵向运移成藏靠断层疏导。4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沿湖岸线具有群带性和规模性的特点,地层超覆油气藏主要分布在LST、TST的湖岸线附近;RST对应的湖岸线主要发育了退覆油气藏;而沿岸坝、滩砂、湖湾砂等油气藏分布于各个体系域。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成藏机理与勘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形成是在新近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三湖地区第四系具有成岩作用弱、砂泥岩薄互层、源储不分、接替接力生气及由南向北水动力条件较强等独有的地质特征。在这一特有的地质背景下,形成了该区特有的生物气成藏模式:烃源岩持续生烃、水溶气动态成藏。针对该区生物气的勘探对策是:以寻找低幅度构造圈闭为主,围绕北斜坡构造发育区带,加强连片二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寻找低幅度构造目标;同时应继续加强岩性气藏的研究与探索,在确定有利区带、建立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含气检测手段确定有利岩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惠民凹陷唐庄地区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临区地质分层,分析了唐庄地区的构造面貌和油气藏规律。该区主要有背斜油气藏、断地愉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沙三段-沙一段,油气藏发育层位和深度由南向北依次更新并抬高;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田,综合研究指出,唐庄北部是今后寻找东营组地层不整合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成熟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港油田历经40多年的勘探,已经进入成熟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成熟区的油源、储集、圈闭等条件均较优越,但成熟区构造及油藏关系复杂,因此成熟区勘探应采用斜坡区岩性勘探的思路和工作流程,重新认识和评价成熟区的分析研究工作,要在充分利用成熟区丰富钻井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储层精细研究,包括层序划分、岩相识别以及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储层刻画。实践证明,对成熟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再认识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而打开了成熟区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之上的春光油田,属于源外岩性成藏的典型,打破了斜坡区以找地层圈闭为主的勘探思路。本区地层不整合油藏勘探表明,在石炭系凝灰岩岩性背景下,其风化淋滤带具备长距离横向输导的能力;同时该区的地层剥蚀不整合油藏勘探表明,该类油藏顶板条件并非一定需要泥质盖层或盖层厚度等因素,胶结致密的砂岩或者厚度较薄的一些特殊岩性等均可以起到封盖作用。春光油田原油物性的反序分布实质上为本区混源两期充注所造成,春光油田这种独特的油层物性分布规律,有助于把握稠油之上找稀油,稀油沿层找稠油的勘探方向,挖掘出更多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5.
柴西南地区剩余油气资源巨大,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岩性油藏勘探起步晚、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成藏关键因素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岩性油藏勘探进展。近年来,围绕柴西南富烃生油凹陷,加强基础研究,整体认识,精细评价,深入系统开展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岩性圈闭的识别等研究工作,充分利用柴西南大面积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和精细储层预测,明确了扎哈泉为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圈定了有利相带和落实了优质砂体分布,并准确预测“甜点”分布区,发现和落实了柴达木盆地首个亿吨级岩性油藏规模储量区。通过扎哈泉岩性油藏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用于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地震勘探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对深化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立体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层序发育、沉积充填演化特点,对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其中砂岩透镜体圈闭可分为低位浊积扇圈闭、高位滑塌扇圈闭和近岸水下扇圈闭。沉积坡折和断裂坡折是各体系域中岩性、地层圈闭砂体发育的主要条件,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透镜体圈闭、湖侵体系域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7.
在压扭性含油气盆地勘探中,早期主要集中在断褶构造带的构造高部位,并已找到了许多断背斜、断鼻型油气藏;但随着勘探的深入。不得不考虑这些断褶构造下盘由逆断层和聚敛型扭断层封闭所形成的断层圈闭。虽然断层下盘圈闭在数量上和总的油气储量上一般都要比断层上盘背斜圈闭的低。但有时断层下盘的圈闭可以形成储量很大的油气藏,目前国内外均找到了这类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圈闭条件的实例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由逆断层和聚敛性扭断裂封闭的断层下盘圈闭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是一个位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西斜坡北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构造演化复杂、地层结构复杂、储层变化大等地质特点,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古地貌分析、“三相”联合解释、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分布、分频解释和多参数反演等技术,对本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有利储层、储盖组合、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运聚条件等进行分析预测,有效地预测沙三段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状况,实现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对开展岩性油气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泌阳凹陷有利油气区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系统地划分和对比泌阳凹陷上白垩统至古近系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建立了凹陷内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对比框架,指出凹陷北部斜坡带为高位进积三角洲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北部斜坡枢纽带内带为低位扇断层-岩性油气藏、深凹区湖扩展期和高位期为滑塌浊积体及湖底扇透镜体圈闭,南部陡坡带为岩性油气藏发育区。以此为指导,针对凹陷北部斜坡、深凹区、南部陡坡等3个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圈闭的特点,开展了圈闭的地震识别和预测技术研究,发现了一批复杂油气藏,钻探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川东石炭系大型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经过30多年以构造圈闭为目的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已经成为了四川盆地重要的产气层系。近来以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进行了新一轮的地层、沉积微相、储层、烃源岩、构造、成藏与圈闭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石炭系发育构造与岩性地层两类目标。石炭系内幕因粒屑滩微相控制与埋藏白云化不均一影响,储层具有不连续性,存在岩性圈闭;石炭系大范围尖灭与大面积残留,在尖灭带与残留区发育大型地层圈闭。川东石炭系具备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目前发现4个有利区带和12个有利目标,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