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难浸金矿焙烧处理的新进展(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松文  刘建军 《黄金》1995,16(4):31-35
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难浸金矿焙烧处理工艺的最新进展:循环沸腾炉焙烧、富氧焙烧、闪速焙烧以及无污染固硫砷焙烧。并就我国难浸金矿焙烧处理工艺的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难浸金矿焙烧处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肖松文  梁经冬 《黄金》1993,14(6):27-30
本文介绍了难浸金矿焙烧处理最新工艺—加盐固硫、砷焙烧工艺的研究状况,展望了加盐固硫、砷焙烧工艺的前景,指出了钙盐焙烧法是较有前途的焙烧工艺.  相似文献   

3.
某含砷、碳的砷金矿、原矿焙砂以及氰化浸渣的物质组成研究表明,金在原矿中呈不可见-不可直接浸出的形式存在,该矿石属"难处理金矿石"。矿石焙烧后,其中所载的不可见金转化为可氰化浸出的不可见微粒金。浸渣中赤铁矿和脉石载金是构成渣中Au损失的2种主要因素。针对该砷金矿特点,采用原矿焙烧工艺流程提金,试验结果表明,砷金矿通过氧化焙烧-氰化浸出,金的浸出回收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4.
某含砷金精矿含金52.80 g/t、砷6.31%、硫21.50%,是典型的难处理复杂金精矿,采用直接氰化,以及氧化焙烧、两段焙烧预处理后氰化,金回收效果不理想。试验采用三级工艺,即一级还原焙烧、二级酸浸、三级氧化焙烧进行处理,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经还原焙烧—酸浸—氧化焙烧—氰化工艺处理,金浸出率达93.60%,较两段焙烧—氰化工艺提高6.80百分点,实现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含砷金精矿中金的高效回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含砷难处理金矿组成复杂,需经过预氧化处理才能进行氰化提金。砷的转化方式和最终形态对含砷难处理金矿的预氧化处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目前难处理金矿的预氧化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是焙烧法、加压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围绕砷的转化问题,综述了3种难处理金矿预氧化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黄金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环境保护要求,展望了难处理金矿预氧化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矿石为低硫化物,含砷、炭难选冶金矿石,介绍了采用浮选、浮选精矿细菌氧化或焙烧氧化-氰化浸出两种不同回收金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适合该金矿的选冶工艺。  相似文献   

7.
文章叙述了含砷难浸金矿石经加盐两段焙烧、培砂氯化浸金、湿法分步浸出Ag、Cu、Zn、As、Pb等有价金属的试验研究结果。与全泥氯化浸金工艺相比,该法Au浸出率高(92.44%),各有价金属回收率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卡林型金矿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林型金矿通常具有品位低、规模大、埋藏浅等特点,矿石中多含有砷、硫、锑及有机碳等有害杂质,属难处理金矿资源,也是中国重点开发的金矿类型。简要介绍了其资源量及分布特点,同时分析了其难选难浸的主要原因;评述了卡林型金矿几种主要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主要包括焙烧法、浮选—焙烧法、生物氧化法、热压氧化法及其他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万年含砷银金矿回转窑焙烧脱砷工艺试验研究与工业实践。认为该工艺脱砷技术可靠,指标稳定,经济上合理,脱砷焙砂含As≤0.5%,满足冶炼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李海涛  谭长有 《铜业工程》2014,(2):12-14,35
针对复杂含砷金精矿湿法冶炼工艺的特点及工艺过程控制的具体要求,为新疆阿希金矿复杂金精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设计了先进、实用的自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检测仪表及PLC控制系统,对两段焙烧、烟气制酸、湿法收砷、酸浸-萃取-电积提铜、氰化提金等工艺过程进行检测与自动控制,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含砷锑硫难处理金矿由于金的包裹、共生及提取过程二次包裹等原因,导致其常规提取工艺金回收率低,而预处理技术对金回收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含砷锑硫难处理金矿难浸的原因,总结了焙烧法、加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等含砷锑硫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各工艺的选择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难浸金矿低温焙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三民 《湿法冶金》1998,(3):31-35,49
本文根据多年来对难处理硫化物金矿进行的低温焙烧研究,论述了低温焙烧的概念及与中温氯化焙烧的重大差别;研究了焙烧过程的主要物相反应;讨论了影响低温焙烧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大量难浸金矿的低温焙烧及焙砂浸金试验得出,低温焙烧技术适用于大量含硫化物、硫砷化物、多金属硫化物难浸出金矿的预处理,其特点是焙烧温度低,能充分利用硫化物氧化放出的热能;焙砂中能固定大部分的硫、砷等有害元素,二次包裹金少,金浸出率高。  相似文献   

13.
张顺应 《湖南有色金属》2003,19(1):14-16,30
介绍了康家湾含砷金硫精矿的矿物特征与几种提金工艺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各方案的优缺点,指出了采用焙烧法和生物预氧化提金工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高砷硫金矿中提取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城子金矿是含砷的单一金矿,其中80%左右的金是以不可见金形式赋存在毒砂中。采用选-冶联合流程处理该矿取得了较好技术经济指标。本文简述了金精矿冶金试验的三个方案——焙烧、加压氧化、细菌氧化及氰化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从含砷炭的金矿中回收不可见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汉钊  陈家跃 《黄金》1991,12(4):20-33
东北寨金矿的金以次显微状分散在硫化矿物和粘土矿物中,连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都见不到,还含较高的有害杂质砷、硫和有机炭,属极难选冶矿石。 为了从该矿中回收金,制定了原矿焙烧—磨矿—炭浆(浸)法和浮选—精矿焙烧—碎散—炭浆(浸)法等两种选冶工艺,前者金回收率81.6~83.9%,后者79.6~81.2%。混合矿扩大连续试验的回收率分别为80.3%和74.6%。本试验的成功,为东北寨式金矿的开发利用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含砷碳金精矿焙烧预氧化—氰化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含砷、含碳金精矿进行常规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仅为40.82%。采用焙烧预氧化—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砷、硫、碳脱除率分别为71.23%、96.60%、87.63%,金氰化浸出率达到91.40%。这为有效利用含砷、含碳双重难处理金矿资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段焙烧—酸浸—再磨—氰化工艺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结果表明,在550℃弱氧化气氛下焙烧60min,700℃氧化气氛下焙烧60min;焙砂细磨至-0.038mm占70%,氰化钠用量6kg/t,氰化浸出48h,金浸出率达到90.86%,银浸出率达到56.95%。  相似文献   

18.
镇沅金精矿选择性固砷焙烧—氰化浸出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子高  梁经冬 《黄金》1997,18(7):35-39
对云南镇沅金矿的难当金精矿进行了选择性固砷焙烧-氰化浸出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砷固定率大于92%,硫挥发率为78%-84%,金浸出率可达91%-93%。选择性固砷焙烧-氰化浸出新工艺可有效消除砷害,综合利用有价成分硫,特别适宜于含砷高硫,同时含碳等杂质的细粒浸染型难浸金矿石的处理,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某含铜砷金精矿采用硫酸化焙烧生产工艺进行处理,酸浸铜浸出率仅为86.03%,金、银氰化浸出率分别为92.00%、53.00%,有价金属金、银、铜回收效果均不理想。针对该含铜砷金精矿性质,采用三级工艺,即一级还原焙烧+硫酸化焙烧、二级酸浸浸铜、三级氰化浸出工艺进行处理,并优化了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含铜砷金精矿添加氢氧化钠10.0 kg/t,经过600℃、1.0 h的还原焙烧,焙砂再添加8.0%硫铁矿进行650℃、2.0 h的硫酸化焙烧,焙砂经酸浸浸铜,铜浸出率达到95.35%;酸浸渣经氰化浸出,金、银浸出率分别为96.13%、75.39%,指标较好,实现了含铜砷金精矿的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李骞  董中林  张雁  徐斌  杨永斌  姜涛 《黄金》2016,(11):41-45
针对含硫砷含碳金精矿的性质,进行了提金工艺探索。该金精矿经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仅为1.33%;经两段焙烧—氰化浸出,金浸出率提高到71.33%,但该方法所需时间长、能耗高、有害元素的脱除不完全且容易发生过焙烧。鉴于此,提出了一段富氧添加硫酸钠焙烧—硫化钠碱浸强化—焙砂氰化浸出提金工艺。一段富氧添加硫酸钠焙烧不但可强化硫、砷和碳的脱除,降低焙烧温度50℃,缩短焙烧时间至30 min以内,而且少量硫酸钠的添加可消除焙砂的固结问题,使金的浸出率增加到84.14%;而对焙砂再进行硫化钠碱浸处理,不仅使被包裹的金得到进一步解离,金浸出率提高到94.72%,且可以回收锑,实现金矿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