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4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前 5 0例的消融靶点为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的起源部位 ,消融终点为自发和诱发的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消失 (终点 1) ;后 2 4例的消融靶点为致心律失常性肺静脉的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该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消失 (终点 2 )。结果 共发现 111个异位灶 ,行76次消融术 ,有 5 8例 (78 4% )达到消融终点。随访 1~ 31(12 9± 6 6 )个月 ,2 3例 (31 1% )消融成功 ,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术中达到消融终点者的成功率为 39 7% (2 3例 / 5 8例 ) ,其中达终点 1者为 34 1% (15例 / 44例 ) ,达终点 2者为 5 7 1% (8例 / 14例 )。并发症 :无症状的单支肺静脉狭窄 5例(6 8% )、气胸 1例 (1 4% ) ,均发生于本组的前 30例中。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为安全 ,但成功率尚待提高 ,目前可用于部分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而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乙灶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右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科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0min内房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使老年患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AF的药物治疗包括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等,但治疗效果有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F近年进展较大,其主要进展为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成功电隔离肺静脉有效治疗AF,其它进展包括消融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治疗房扑合并AFD、消融房室结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AF伴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室率或(和)心力衰竭、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持续性AF伴快速心室率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的止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房颤患者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和/或左房线性消融。消融前静脉给予1μg/kg芬太尼和0.4mg/kg咪唑安定,术中以小剂量(1μg.kg-1.h-1)芬太尼静脉维持,消融剂量1~3μg.kg.-1.h-1,消融剂量以患者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掌握,特别疼痛处加用咪唑安定1mg。结果50例共隔离肺静脉204根,17例患者加做左房线性消融,9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加做右房峡部消融,即刻电隔离成功率98.0%。手术时间262±21min,透视时间38±7min,芬太尼剂量245±32μg,咪唑安定剂量3.1±1.1mg,术中患者仅有轻微疼痛。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止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可行性3例房颤患者房颤持续时间2个月至1年4个月。术前口服胺碘酮,1例转为窦性心律伴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1例转为房早与短阵房颤和阵发心房扑动(简称房扑),1例转为房早与阵发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经导管作点状消融或点状消融加房扑线性消融,2例术中房早消失,1例房早显著减少,经快速心房刺激或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均不能诱发房颤。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晨阳 《心电学杂志》2009,28(2):125-127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6%,85岁以上则接近10%。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心房颤动疾患的社会负担将加重。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目前该病患者总数约800万。心房颤动通常不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但可导致中风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与正常同龄人相比,该病患者的中风机会增加50%~70%。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机制研究的深入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逐步进入临床。为提高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作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总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尽管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可控制房颤,但与之相关的副作用、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以厦不佳的远期效果限制了药物治疗的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出现为多种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提供了一种治愈的方法。房室交界区消融或改良可以碱轻房颤的一些症状。在过去几年中也提示了用导管射频消融治愈房颤的可能性。本文目的是叙述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治疗房颤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轻者影响生活质量 ,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 ,临床心电生理学家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寻求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成为目前房颤治疗研究的热点。一、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策略从上世纪 80年代Cox率先开展外科迷宫手术治疗房颤开始 ,房颤的射频消融从Swartz线性消融(linearablation)模拟迷宫手术 ,发展到Haissaguerre的方式为代表的局灶性房颤点消融 (focalablation)、肺静脉口节段性消融 (segmentalpulmonaryveinostialablation ,…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有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电图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Omin内房早/房颤消失及随访期内可以无须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结果:92.6%(25/27)的异位兴奋灶位于肺静脉,其中尤以双上肺静脉居多(21/25)。随访2.4±3.7个月后有13例患者(68.4%)达上述成功标准,其房早数目由术前的3720±2741个/日降至216±139个/日,除1例发生心房穿孔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和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连续78例房颤患者采用肺静脉开口部节段性消融(SPVI)40例和三维电解剖标测(EnSite3000)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CPVA)38例,统计其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和类型。结果发生主要并发症14例,其中急性心包压塞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肺静脉狭窄5例,严重皮下血肿并出血性休克1例,急性左心衰1例,心包及胸腔积液3例。SPVI组和CPVA组各发生并发症7例。SPVI组主要为肺静脉狭窄(5例),CPVA组主要为心包及胸腔积液(3例)。除肺静脉狭窄外,其余并发症均得到了相应的纠治。结论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并发症的发生与消融方法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可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2.
Catheter ablation is the most promising method to he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 the past decade, catheter ablation developed very quickly. Though it is controversial that if catheter ablation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line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several researehes have shown that ablation is superior to antiar- rhythnfia drug therapy both in success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Now the problem is how to choose the optimal procedure for various typ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More efforts should he placed both in basic research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房颤动不同方式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老年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53例房颤患者,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60-83岁。按接受不同的经导管消融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组20例、消融典型房扑治疗房颤合并房扑组26例、消融房室传导加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持续性房颤伴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室率和(或)心力衰竭组7例。结果消融隔离肺静脉组中15例采用环状标测电极导管引导电隔离3~4根肺静脉成功,术后无房颤发作8例(53%),房颤发作明显减少4例(27%);采用电解剖系统引导下环双侧肺静脉线性消融隔离肺静脉5例,无房颤发作4例(80%)。消融房扑组26例典型房扑均消融成功,随访中15例(58%)无房颤发作,8例(31%)房颤发作较前减少。经导管消融房室传导组7例全部成功,4例行右心室、3例行双心室VVI模式起搏,随访中生活质量和(或)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房颤患者采用不同的经导管消融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的进展及射频消融治疗器械和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经导管射频消融已逐渐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65岁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0例与服药组50例。射频消融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服药组采用常规服胺碘酮、华法林。观察两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1~5年生存率及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is)及P波最大时限(Pmax)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组治疗后9、12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服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dis及Pmax变化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后Pdis及Pmax优于服药组(P<0.05);射频消融组总有效率88%,服药组总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射频消融组1年生存率为96%(48/50),5年生存率为88%(44/50);服药组1年生存率为82%(41/50),5年生存率为68%(34/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经导管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超过6%。房颤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使老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房颤患者若能转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最理想的治疗结果。药物治疗其有效性不能长期维持,或因继续服药疗效下降,或是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药。根据调查,目前中国房颤病人的服药率低,而  相似文献   

17.
对46例阵发性和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肺静脉进行隔离。结果:发生少量心包积液1例,顽固性呃逆1例,严重迷走反射2例,心房扑动1例,一过性ST段抬高1例,血气胸1例,颈部血肿3例。结论: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总体上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的进展及射频消融治疗器械和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经导管射频消融已逐渐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的经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过去的10多年里,经导管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一直是临床心电生理研究领域的主旋律,并获得了多项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一场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热潮正在兴起。本简要介绍有关这一治疗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的经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同宝 《山东医药》2005,45(8):64-66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据统计 ,6 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 3%~ 5 % ,6 0岁后每 10年发生率增加 1倍 ,80岁后发生率可达 8%~ 10 %。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脑梗死的危险 ,并可使心排血量下降 ,长期房颤伴快速心室反应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关房颤机制的研究已持续了近百年 ,尽管其间曾提出过多种假说 ,但因其固有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至今仍未完全得到阐明。新近研究表明 ,多数患者的房颤是由异位冲动所诱发 ,起源于心脏肺静脉和腔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