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提高,胸中段以上食管癌的手术方式现以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与胃吻合重建术为首选,即“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其优点是切除病变组织完全,清除淋巴组织彻底。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略高于胸内吻合口瘘,文献报道胸内型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4%,颈部型吻合口瘘为12.4%~26%。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对手术进行改进。方法 ①将常规牵拉胃底把胃提至颈部改为牵拉胃贲门部。②食管胃深浅间隔进针吻合法。③胃体浆肌层切开减张降低吻合口存在的张力。结果 连续进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手术101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结论 该手术改进可明显降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经验。结果经过颈部充分换药、管饲等,治愈24例,其中2例为广泛耐药菌株感染者,感染控制后置入食管带膜支架治愈出院,3例形成慢性窦道者未愈,自动出院,预后不详。结论通过各种措施避免吻合口张力过高、胃底组织挫伤、保持胃管通畅、防止猛烈咳嗽、院内感染可有效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切口彻底引流、加强管饲、带膜支架的应用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斜切口、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吻合术在食管癌中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共完成的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吻合术65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痊愈出院64例,围术期死亡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直径达1.0cm以上。结论食管胃颈部单层宽边吻合治疗食管癌具有切除彻底,残端癌的发生率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三角吻合组(40例)采取颈部三角吻合术行食管胃吻合;管状吻合组(60例)采用传统管状吻合。对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房颤、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2组吻合时间,围术期心血管、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加强颈部换药及支持治疗后瘘口愈合。三角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5%,管状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采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并且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状吻合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外科并发症。2001年1月~2004年11月,我科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165例(手术切除162例,贲门癌3例手术探查);食管胃颈部吻合13例,胸内手工吻合7例,胸内器械吻合142例;其中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无吻合口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40%~50%是吻合口瘘引起。颈部吻合口瘘较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食管胃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最低。早期吻合口瘘发生在术后5d内,一般多发生在7~10d,极少数发生在3周以后。作者总结了本院近期5例吻合口瘘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8~73岁。食管中段癌3例,食管中下段癌1例,食管中上段癌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95例中上段食管癌手术经验,探讨中上段食管癌合理手术方式。方法195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左颈部吻合组:左胸径路、胃由食管床提至左颈部与近端食管行手工单层、宽边吻合;胸内器械吻合组:左胸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行左胸膜顶胃食管吻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端食管癌组织残留的阳性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胸内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较颈部吻合组缩短(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呼吸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左颈部吻合组低(0%vs7.5%,0%vs5.8%,2.7%vs16.7%,P〈0.05,0.05,0.01),但其近端食管癌组织残留阳性率明显高于颈部吻合组(0%vs6.7%,P〈0.01);两组患者乳糜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左胸顶部器械吻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易发生癌组织残留,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械吻合在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吻合中的应用.方法 对13例胸上段食管癌肿瘤瘤体较大的患者行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机械吻合,总结优点及手术要点.结果 13例患者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无残端阳性.结论 右开胸三切口食管胃右颈部机械吻合可以更加彻底的切除食管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戴建科  刘圣亚 《临床医学》2004,24(10):28-29
目的:探讨经左胸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左胸后外侧入路,游离胸段食管和全胃至幽门部,仔细探查;颈部取左胸乳突肌内缘切口,分离切除食管后将胃经食管床上提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4/41),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4%(1/41),低于文献报告的发生率。结论:应用本术式能减少病人肺功能的损失,消除胸内吻合口瘘凶险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过程,是一种适用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1.
中上段食管癌切除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临床医学》2009,29(7):25-26
目的探讨中上段食管切除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左颈部吻合术式治疗256例,其中经左胸切除215例,经右胸切除41例。经左胸切除病例胸腔胃均经原食管床主动脉弓后间隙上提至颈部进行吻合。结果25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发生率为4.7%;颈部切口感染8例,发生率为3.1%;胸部切口感染3例,发生率为1.2%,均经换药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降低吻合口张力,保证胸腔入口主动脉弓后间隙宽畅是避免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切除胸内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大多数医院报道,其发生率在3%以上,病死率在50%以上。1993年1月--2005年4月该院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胸腔内吻合4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胸食管胃颈部吻合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机械吻合技术在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经胸颈部吻合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3例应用经胸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在食管癌切除重建消化道的经验。结果本组53例切除胸段食管,应用管状吻合器经胸颈部重建消化道,吻合顺利,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无吻合口狭窄,无声嘶。结论经胸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能切除足够胸段食管,国产吻合器具有成本低、无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手术中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经食管床颈部机械吻合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此术式治疗的115例食管癌患者,对该术式的优点进行总结。结果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115例,两切端无食管癌残留,也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结论该术式治疗食管癌根治性强,手术操作方便,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胃食管重建手术颈部食管-胃3种吻合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经左胸开胸行双野淋巴结清扫及胃-食管重建术食管癌患者205例,依据食管-胃吻合技术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组87例、半机械侧侧吻合组26例与手工吻合组92例,比较3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结果术后半机械侧侧吻合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而圆形吻合器组及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3.4%、14.1%,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7%、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机械侧侧吻合组与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圆形吻合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8.5%)高于圆形吻合器组(40.2%)与半机械侧侧吻合组(19.2%)(P〈0.01)。结论在颈部食管胃3种吻合方法中,使用圆形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食管胃颈部的机械吻合较手工吻合并发症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明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1):1051-1052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和吻合方法的不断改进,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病死率仍然很高。现对我院394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各100例分成2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行胃食管间断缝合吻合时,实验组采用薇乔带针可吸收线行胃食管间断缝合吻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丝线缝合吻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实验组未发生吻合口瘘,轻度吻合口狭窄4例,经行吻合口扩张后能正常进食;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8例,两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吻合口狭窄的程度也较轻。  相似文献   

18.
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40%~50%是吻合口瘘引起[1].颈部吻合口瘘较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食管胃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最低[2].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应用的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对340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次全切除及胃-食管颈部吻合,分为器械吻合+EN组、手工吻合+EN组和手工吻合+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予以营养支持1周,临床观察3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器械吻合+EN组与手工吻合+EN组的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器械吻合+EN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于手工吻合+EN组。结论食管癌切除行颈部器械吻合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将肠内营养的并发症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77年7月至1982年10月,共作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346例,均行食管与胃或肠单层宽边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现就此法和吻合瘘口的关系等谈谈体会和看法。手术分类: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223例,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180例,弓下吻合4例,颈部吻合3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