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者们发现IL-23/Th7轴在银屑病发病中具有中心地位,直接或间接靶向于此通路的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IL-12/23抑制剂、IL-17抑制剂等在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中有明显疗效。药物遗传学通过研究药物疗效与不同个体之间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可以预测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生物制剂的药物遗传学研究和应用可以使银屑病的治疗更加合理及个体化,本文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药物遗传学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治疗中重度、难治性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获批上市并已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三大类7种制剂,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生物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银屑病诊疗及相关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银屑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订本指南,从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患者的筛查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摘要】 对于中重度儿童银屑病,若外用药治疗无法控制病情,临床则需要考虑系统治疗。儿童属于生物制剂应用的特殊人群,应用的剂量、疗效及安全性与成人不尽相同。为此,我国儿童银屑病诊疗领域部分专家依据国内外指南及共识、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经过深入讨论,制定本共识。从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应用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疗程及停药时机、用药前筛查及用药过程中监测等方面提供指导性意见,希望为我国中重度儿童银屑病患者生物制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针对其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及受体的生物制剂近年成为银屑病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和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等生物制剂在我国陆续上市,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本文综述不同生物制剂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及关节病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表明生物制剂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银屑病能减少生物制剂单独应用时抗抗体的产生,增加生物制剂的疗效。本文就生物制剂联合免疫抑制剂在治疗银屑病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维A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阿维A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12例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患者24周,评估治疗期间治疗效果并监测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24周治疗期内PASI评分逐渐下降(P0.05),治疗16周时,达到PASI 75的患者占50.00%,达到PASI50占83.33%;24周时,PASI 50者为100%,PASI 75者为91.67%,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维A与MTX联合治疗难治性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明显,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前治疗银屑病生物制剂主要包括TNF-α抑制剂、IL-12/23抑制剂、IL-23抑制剂和IL-17抑制剂等,在治疗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适应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或者加重其他适应症的表现,即矛盾性反应。本文对国内外银屑病常用生物制剂诱导的主要矛盾性反应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临床医生更合理应用生物制剂、规范处理诱导的矛盾性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生物制剂治疗抵抗的银屑病患者皮损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中国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数据库中足量、规范化使用生物制剂 ≥ 24周、目前仍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入库时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为1 ~ 5分的73例成人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生物制剂治疗抵抗的银屑病患者皮损分布。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生物制剂使用者皮损残留部位分布的差异,McNemar检验比较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前后各部位皮损残留情况,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皮损残留部位PASI评分与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的关系。结果 73例银屑病患者经 ≥ 24周足量、规范化生物制剂治疗后,顽固性皮损最常累及下肢(46 例,63.01%),其次为头皮(36例,49.32%)、上肢(27例,36.99%);治疗前后,面颈部、躯干、上肢、下肢、手足等部位残留皮损患者比例显著降低(配对χ2值分别为5.14、7.69、9.90、4.17和6.13,P值分别为0.016、0.003、0.001、0.031和0.008),而头皮、生殖器部位残留皮损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13例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59例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治疗的皮损残留部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13例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前后,所有皮损残留部位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59例使用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治疗后,躯干、上肢和手足等部位残留皮损患者比例显著降低(配对χ2值分别为4.90、9.09和7.11,P值分别为0.021、0.001和0.004),而头皮、面颈部、下肢及生殖器等皮损残留部位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73例患者上肢、下肢及总PASI评分与DLQI评分相关(H值分别为7.52、12.61、6.75,均P < 0.05),DLQI评分超过10分者上肢、下肢及总PASI评分均显著高于DLQI低于5分者(均P < 0.05)。结论 对生物制剂治疗抵抗的银屑病皮损主要位于头皮,顽固性皮损最常累及下肢、头皮及上肢;使用两类生物制剂患者的皮损残留分布无显著差别,但相比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可能对更多的部位达到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甲氨蝶呤、维A酸、环孢素等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传统药物,但均存在起效慢及不良反应多等缺点。生物制剂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是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常见药物,本文系统阐述TNF-α拮抗剂、IL-17拮抗剂、IL12/23拮抗剂、IL-23拮抗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IL-17A抑制剂、TNF-α抑制剂和IL-23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成本-效果,以期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从银屑病患者角度,根据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构建Markov模型,分析银屑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运用各种生物制剂所产生的医疗成本以及累积健康效果。成本及健康效用值参数来自已发表的文献以及各公开统计数据。结果指标主要包括累积医疗成本、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以及概率敏感性分析(PSA)验证了模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在一年的治疗时间下,两种IL-17A抑制剂中,依奇珠单抗比司库奇尤单抗组提供了额外的0.04 QALYs,总费用节约了21099.91元;依奇珠单抗相比于阿达木单抗在减少医疗费用18977.40元的情况下增加额外0.46 QALYs,具有绝对的成本-效果优势;古赛奇尤单抗比依奇珠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分别多提供0.09 QALYs和0.59 QALYs,但其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远大于三倍的人均GDP的阈值,因此古赛奇尤单抗相比于依奇珠单抗和阿达木单抗不具备成本-效果优势。基于当前我国的各项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累及指(趾)甲。银屑病甲损害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疼痛和(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是银屑病关节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甲的结构及甲床的低渗透性使甲银屑病的治疗充满挑战。常规治疗包括局部外用药物、皮损内注射及系统药物治疗等,治疗周期较长,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也对银屑病甲损害有所改善,但在国内整体使用率不高,尚缺乏针对甲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该文就国内外生物制剂在甲银屑病中的应用做一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环孢素A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以抑制白介素-2为主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生成为机理,从而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目前无论是环孢素A单一药物的短程、长程和间断维持疗法,还是与其他治疗银屑病的系统性药物、生物制剂及紫外线光疗联合应用,均在银屑病皮损控制及疗效维持等方面有较为明确的治疗作用。本文将现阶段临床上环孢素A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药物特性等问题作一总结,为环孢素A临床用于银屑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矛盾的药物不良反应,即其可诱发部分患者出现银屑病样表现,称之为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病理表现可为银屑病样改变,也可为海绵状改变,发病机制可能与TNF-α和Ⅰ型干扰素之间平衡失调、白细胞介素23/Th17细胞轴参与、感染有关。本文对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组织学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做一阐述,为识别和治疗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为多基因遗传背景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人体免疫等之间复杂多变的相互作用导致银屑病发生。大量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内皮细胞调节及记忆T细胞的募集及效应功能中起重要作用[1]。抗TNF-α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显示出理想效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包括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的生物制剂等新的高选择性生物疗法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为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肿瘤坏死因子人鼠嵌合IgG单克隆抗体,其适应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克罗恩病、银屑病等。本文就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生物制剂是治疗中重度儿童斑块型银屑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生物制剂治疗儿童银屑病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但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易感性。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但银屑病患者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与担忧疫苗接种加重银屑病、银屑病影响对疫苗的免疫反应、系统治疗影响疫苗效果等疫苗犹豫相关。儿童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的主要对象,其生物治疗期间的疫苗接种问题已成为皮肤科医生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本文综述儿童银屑病生物治疗与疫苗接种研究进展,供医患决策疫苗接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 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30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分为益赛普组(15例)和益赛普+甲氨蝶呤组(15例),疗程2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17A和TNF-α的浓度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益赛普+甲氨蝶呤组和益赛普组患者,血清IL-17A,TNF-α水平以及外周血PBMC中IL-17A,TNF-α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益赛普+甲氨蝶呤组血清IL-17A、TNF-α浓度(142.67±14.82,70.07±25.02)及外周血PBMC中IL-17A、TNF-α mRNA表达(1.12±0.33,2.50±1.04)与益赛普组血清IL-17A、TNF-oα浓度(163.54±23.18,91.98±14.62)及外周血PBMC中IL-17A、TNF-α mRNA的表达(1.56±0.77,3.61±2.14)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 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用益赛普治疗,联合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7A、TNF-α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多数轻中度儿童银屑病通过外用药及光疗可控制病情,重度儿童银屑病需要考虑系统治疗.近年来,生物制剂在成人斑块型银屑病的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逐渐被国内外批准用于儿童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本文就生物制剂在儿童银屑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n=66)和健康对照者(n=56)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两组人群血清中TNF-α、IL-17A、IL-23、IL-36γ蛋白表达水平有无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患者血清IL-36γ与TNF-α、IL-17A、IL-23表达水平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TNF-α、IL-17A、IL-23、IL-36γ表达水平与PASI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结果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IL-17A、IL-23、IL-36γ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6γ与IL-17A(r=0.783,P0.001)、IL-23(r=0.929,P0.001)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血清TNF-α和PASI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r=0.300,P=0.014)。结论银屑病发病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有关,其中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36γ与IL-17A、IL-23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TNF-α/IL-23/IL-17通路与IL-36通路可能存在正向反馈炎性反应环路;TNF-α在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血清中表达上调,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或可作为辅助评价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的相对客观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重症银屑病病情较重,需采用系统治疗,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临床常用的方法有: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类、免疫调节剂、以及联合治疗等。现将重症银屑病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目前尚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大部分患者不能实现长期的临床缓解,因此需要维持治疗以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然而,国外研究指出,接受传统治疗及光疗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中约20%不能坚持为期1年的治疗[1],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中10% ~ 15%在第1年就中断治疗[2-3],而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中断治疗后多数在2 ~ 6个月内复发,影响疗效且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强调中重度银屑病的维持治疗很有必要。银屑病维持治疗的定义尚未明确,Mrowietz等[4]提到,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阶段和维持阶段。诱导阶段定义为16周,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到24周,维持阶段即为诱导阶段之后的时间段。本文提出的维持治疗概念指的是皮损基本消退之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