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教师职业紧张压力源的研究可以从教师职业压力、教师职业紧张、教师职业倦怠、横向比较等层面入手,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压力源有:社会压力源包括(1)过高的职业期待和过低的待遇,(2)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学校压力源包括(1)工作的负荷重,(2)同事关系紧张,(2)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违纪行为严重,(4)考试的压力大,(5)教师的角色冲突严重等。通过教师职业紧张研究思路及其压力源的反思,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种外力,是导致教师职业紧张的外因,而内因则是教师对其职业压力的认知。教师过高的期望、过低的能力、过高的感受力等,均影响着教师对其职业压力的认知,进而引发不必要的职业紧张心理。所以应强化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支持系统,确保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降低对压力的感受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及其主要压力来源,揭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特点、影响因素,分析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工作、教学评价和学生因素;参加课改实验教师与未参加课改实验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压力发展趋势是先下降再缓慢上升,其中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表现出较低程度的职业压力,而后职业压力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升高;城市区域和学校类型等背景因素在教师职业压力总分上的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社会期望过高、政策调整过快和个人感受过强等方面。过大的职业压力会引起教师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问题行为等。研究者大都主张在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基础上,采取应对性策略来缓解。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的方法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Maslach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5.
段平 《宁夏教育》2008,(2):22-22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并能对症下药,就有可能缓解甚至克服这种现象。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之一,高职教师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来说,其职业倦怠表现得更明显,也更为强烈。本研究从深入分析当前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满意度情况入手,解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因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焦磊  姜程 《文教资料》2007,(13):113
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职业压力影响了教师的工作质量。社会支持是影响压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对教师职业压力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教师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进行了回顾,概括了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的反应,而职业价值观是职业压力影响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受功利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教师呈现出重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轻职业理想与价值观教育的倾向,而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就是职业理想幻灭、职业价值观动摇。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点突出压力极大的职业之一,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会表现出明显的职业枯竭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其主观积极性,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本文在分析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寻找缓解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促进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中学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4所中学的180名教师进行测试,探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躯体化、强迫、抑郁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中学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和考试压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边远地区300名在职中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压力基本表现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边远地区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边远地区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普遍较大,24.1%的女教师体验着重度的职业压力。(2)边远地区初中女教师在职业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和高中女教师;主科教师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方面压力显著高于副科教师;班主任教师在考试压力和工作负荷方面压力显著高于非班主任教师。(3)部分女教师面临家庭与事业发展的双重冲突,尤以研究生学历女性为最。(4)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前提,增强自我职业压力管理能力是缓释教师职业压力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给教师带来了较以往更大的职业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出现抑郁、焦虑、偏执、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情绪。文章针对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分析了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原因,提出了教师职业压力自我调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卫宇 《教育与职业》2012,(23):40-4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压力源问卷》对613名高职教师进行了测量,目的在于探讨性别和年龄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问卷中的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家庭社会、学生素质和总均分上表现出年龄差异,30~50岁的中年教师面临着更大的职业压力,但在问卷所有五个维度和总均分上都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由此可见,年龄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性别教师的职业压力随年龄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心态、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是当前困扰着教育界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要求、社会地位、社交环境、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职业压力、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的人格与特点七个方面阐述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供教育决策者参考。减少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是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关乎教学的质量及教师的发展。对七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环境因素能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通过职业压力的中介作用;通过教学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通过职业压力与教学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良好的社会、工作与生活环境有助于减轻英语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学效能感,进而避免或减轻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有:生理———心理症状、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行为问题等。文章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诊断和预防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使用职业倦怠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而所谓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高中教师在工作十年左右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3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位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社会背景和学业考试压力较高;职业倦怠属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偏高,低成就感其次,去人性化倾向得分较低,三因子间存在两两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任教学科和职称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各不相同;社会背景对职业倦怠各因子的预测比较微弱,各因子对低成就感因子的影响比较微弱,职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从积极回应教师职业发展诉求、推动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优化学业评价标准和助力教师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职业枯竭问卷、职业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61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整体状况并不严重,但在职业压力上问题较为严重;职业枯竭与职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枯竭的影响以社会支持为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