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罗影  左中夫  张俏  薛坤  刘畅  闵连秋 《眼科新进展》2020,(11):1033-1037
目的 探讨葛花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ueraria,TFP)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1)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TFP组及TFP+Brusatol组(Brusatol为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造模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浓度、体质量、视网膜谷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Nrf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结果 造模12周后, 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且均大于16.7 mmol·L-1;TFP组及TFP+Brusatol组血糖浓度均低于糖尿病组(均为P<0.05);糖尿病组、TFP组及TFP+Brusatol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糖尿病组和TFP+Brusatol组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TFP组谷氨酸含量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TFP+Brusatol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TFP组MDA含量低于糖尿病组,SOD活性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TFP+Brusatol组大鼠视网膜GFAP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TFP组GFAP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糖尿病组(P<0.05)。将对照组Nrf2蛋白免疫荧光强度设定为100.00%,糖尿病组Nrf2蛋白免疫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TFP组Nrf2蛋白免疫荧光强度高于糖尿病组(P<0.05),而TFP+Brusato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Nrf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和TFP+Brusatol组大鼠视网膜HO-1和GS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TFP组大鼠视网膜Nrf2、HO-1及GS蛋白表达均高于糖尿病组(均为P<0.05),而TFP+Brusatol组与对照组大鼠视网膜Nrf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P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增强大鼠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进而保护糖尿病状态下受损的Müller细胞,其机制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SPF级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模型组20只和葛根素组20只,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大鼠均接受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同样体积的枸橼酸盐溶液。造模后1周,葛根素组大鼠每天给予100 mg·kg-1葛根素单侧腹腔注射治疗,连续治疗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及血-视网膜屏障的损伤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大鼠的视网膜组织神经节细胞凋亡情况;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 (malonaldehyde,MDA)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E2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细胞外调节p-ERK的总蛋白(t-ERK)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血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葛根素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模型组,血糖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伊凡斯兰渗透量为(10.63±3.21)μg·g-1,高于正常对照组[(2.87±1.09)μg·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葛根素组伊凡斯兰渗透量为(5.56±2.71)μg·g-1,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葛根素组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TNF-α及MD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SO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葛根素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TNF-α及MDA水平低于模型组,SOD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Nrf2、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葛根素组大鼠Nrf2、p-ERK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大鼠t-ERK 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Bcl-2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53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葛根素组大鼠Bcl-2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53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葛根素可有效减缓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改善2型DR的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rf2/ERK通路的激活,减轻视网膜组织的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X受体激动剂TO901317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 取24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O901317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TO901317组大鼠在禁食24 h后测量空腹血糖浓度,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1,1周后采尾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浓度。此后每月检测空腹血糖浓度1次,以空腹血糖浓度持续24周高于16.7 mmol·L-1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准; TO901317组大鼠在第25周时一次性双眼玻璃体内注射5 μL TO901317(3.125 g·L-1),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此阶段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取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结构和微血管变化情况,测量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ELISA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ABCA1、IL-1β、IL-6、VEGF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ABCA1、VEGF、IL-1β、IL-6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间连接紧密,细胞排列整齐,各细胞形态及微血管结构正常。模型组和TO901317组大鼠视网膜可见内界膜肿胀断裂严重,部分内皮细胞突出内界膜;两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O901317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改变介于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视网膜厚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IL-1β和IL-6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O901317组大鼠视网膜IL-1β和IL-6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ABCA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和TO901317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IL-1β、IL-6、VEGF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和TO901317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ABCA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和TO901317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IL-1β、IL-6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和TO901317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肝X受体激动剂TO901317可以上调ABCA1表达,下调IL-1β、IL-6和VEGF表达,抑制DR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形成,对DR大鼠视网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具有复杂的病理表现和发生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参与高血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DR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将枸橼酸缓冲液配置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照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16.7 mmol/L视为建模成功;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造模后4周和12周处死大鼠并分离视网膜,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视网膜的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磷酸化ERK1/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造模后4周和12周,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74、13.771,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饮水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70、18.725,P<0.05).与对照组大鼠比较,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变薄,外丛状层水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内核层及视细胞层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造模后4周和12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相对表达量(A值)分别为3 197.1±13.1和7 202.0±5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 152.8±16.1和2 337.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7、16.417,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视网膜磷酸化ERK1/2相对表达量(A值)为2 850.6±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 27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1,P<0.05).结论 ERKl/2信号通路参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早期DR,可能与RGCs和视细胞的凋亡及Müller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急性高眼压模型诱导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模型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SD雄性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前房加压法):通过自制的升眼压装置维持120 mmHg(1 kPa=7.5 mmHg)眼压,1 h后解除压力造成RIRI。硫氢化钠(NaHS)作为提供外源性H2S的供体,随机把52只健康无眼疾的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4只)、RIRI组(24只)及NaHS干预组(24只;连续5 d大鼠腹腔内注射NaHS液,造模前15 min再次给药)。后两组再分为造模后 1 h、6 h、12 h、24 h、48 h、72 h 6个时间点(n=4)。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qPCR检测视网膜中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tic atrophy 1,OPA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胞质以及线粒体中OPA1、CytC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线粒体形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除NaHS干预组造模后1 h(0.226±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RIRI组和NaHS干预组均增加(均为P<0.05),两组视网膜中OPA1 mRNA表达均下降(均为P<0.05),线粒体内OPA1和CytC的蛋白表达均下降(均为P<0.05),细胞质内均增加(均为P<0.05)。透射电镜下RIRI组和NaHS干预组线粒体肿胀,可见细胞质空泡及自噬小体。与RIRI组比较:NaHS干预组细胞凋亡减少(P<0.05);视网膜OPA1 mRNA表达从造模后6 h开始均高于RIRI组(均为P<0.05),线粒体内OPA1和CytC表达从造模后24 h开始均高于RIRI组(均为P<0.05);在细胞质内OPA1和CytC表达均低于RIRI组(均为P<0.05);NaHS干预组各时间点线粒体损伤减轻。结论 H2S可能通过调节OPA1的表达与分布来减轻RIRI,且开始作用时间为造模后24 h。  相似文献   

6.
背景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主要机制是视觉神经元的凋亡和视网膜血液供应的减少,灯盏细辛已证实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视神经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藏红花提取物具有抗炎、抑制神经元凋亡和调节血流等作用,但其能否保护青光眼患者的RGCs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藏红花素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藏红花素组,每组8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藏红花素组大鼠采用巩膜静脉烧灼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剪开结膜,灯盏细辛组和藏红花素组大鼠于术前30 rmin和术后每日分别腹腔内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150 mg/kg(0.5 ml)和藏红花素20 mg/kg(0.5 ml),共给药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0.5 ml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于术前和术后1d、3d、1周、2周、3周、4周测量眼压.术后4周制备大鼠眼球及视神经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视网膜厚度;采用TUNEL染色法计数RGCs凋亡数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轴突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和藏红花素组大鼠造模和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眼压值均明显高于造模前,各组大鼠在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值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69.079,P=0.000;F时间=50.505,P=0.000).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和藏红花素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92.72±4.28)、(165.15±3.89)、(177.75±3.35)和(182.48±4.12) μm,藏红花素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值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灯盏细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灯盏细辛组和藏红花素组大鼠RGCs凋亡率分别为(2.58±1.33)%、(42.10±4.71)%、(28.34±2.96)%和(19.95±2.93)%,藏红花素组大鼠RGCs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灯盏细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藏红花素组大鼠视神经有髓纤维数量和bcl-2/bax值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灯盏细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藏红花素可抑制RGCs凋亡和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其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强于灯盏细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3,PFKFB3)、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2,S1P2)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与PFKFB3、S1P2的关系。方法 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和tBHQ组。后两组诱导2型DM模型,其中tBHQ组于造模成功后7 d在高脂高糖饲料中添加10 g·L-1 tBHQ进行干预,DM组大鼠继续使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于tBHQ干预后4周和12周各组大鼠心脏采血,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PFKFB3、S1P2、VEGF蛋白及mRNA的分布和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三组大鼠在4周和12周的FPG、FINs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4周和12周时各组中均可见PFKFB3、S1P2、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免疫组织化学及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PFKFB3、S1P2、VEGF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和12周时,DM组PFKFB3、S1P2、VEGF的表达较NC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BHQ组PFKFB3、S1P2、VEGF的表达较DM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4周比较,12周时DM组PFKFB3、S1P2、VEGF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加(均为P<0.05),tBHQ组S1P2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4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4周和12周时DM组凋亡指数均较NC组增多,tBHQ组均较DM组减少(均为P<0.05);与4周比较,12周时DM组凋亡指数增高,tBHQ组降低(均为P<0.05)。结论 PFKFB3、S1P2及VEGF共同参与2型DM大鼠视网膜的病理过程,其可能是通过PFKFB3/VEGF/S1P2信号途径起作用,并可能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相关;tBHQ对2型DM大鼠视网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 gene-modifi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EDF-MSCs)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中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慢病毒(lentivirus,LV)为载体,将PEDF基因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20、50体外转染至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中,应用RT-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以最佳MOI值转染细胞中PEDF的表达情况。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高眼压的方法制成RIRI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治疗组(PBS组)、hUCMSCs治疗组(M组)及 PEDF基因转染的hUCMSLs治疗组(P组);N组不予特殊处理,其余三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立即进行干预治疗,PBS组给予PBS治疗,P组与M组分别给予 PEDF-MSCs、hUCMSCs治疗。5 d后处死大鼠,尼氏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计算视网膜内层厚度,RT-PCR检测大鼠视网膜 PEDF和VEGF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率高达75.8%。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PEDF-MSCs的上清液中PEDF mRNA相对表达量(4.34±0.29)明显高于hUCMSCs(1.0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 PEDF-MSCs上清液中PEDF蛋白表达量[(83.09±7.58)μg·L-1]明显高于hUCMSCs[(12.30±1.24)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PBS组大鼠神经节细胞数量变少,治疗5 d后,P组、M组大鼠神经节细胞数量均高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组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P组、M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均厚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组厚于M组。RT-PCR检测结果显示,P组PEDF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VEGF mRNA 表达水平下降,与PBS组、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PEDF-MSCs能上调RIRI模型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并下调VEGF 表达,对RIRI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模型鼠血清补体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omplement Clq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9,CTRP9)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和高脂饮食组12只,NC组以标准大鼠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后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1)制造DR模型,造模成功的高脂饮食组大鼠随机分为DR组(6只)和治疗组(6只)。治疗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Trx(50 mg·kg-1)持续1周,NC组和DR组大鼠每天给予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PB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CTRP9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RP9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进行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分析。结果 所有高脂饮食组大鼠都造模成功,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中CTRP9含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RP9表达量均低于NC组,治疗组高于DR组(均为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的视网膜荧光强度(67.29±1.94)显著高于NC组(5.39±1.29),治疗组(34.20±5.11)低于DR组(78.11±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大鼠的CTRP9相对表达量低于NC组,治疗组高于DR组;高脂饮食组大鼠的PI3K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治疗组低于DR组(均为 P<0.05)。结论 Trx可保护DR大鼠的视网膜细胞免受ROS的损伤,抑制细胞凋亡,促进CTRP9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CTRP9改善PI3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那白滞素在治疗前节内眼模拟手术诱发的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中的疗效。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每组36只。造模后4 h、1 d、2 d、3 d、5 d和7 d,采用ELISA法检测房水和玻璃体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浓度。采用Evans蓝作为示踪检测BRB的完整性。结果 造模后1 d、2 d、3 d、5 d四组间房水和玻璃体内IL-1β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房水和玻璃体内IL-1β浓度在造模后4 h略有增加(均为P>0.05),造模后1 d显著增加(均为 P<0.05),造模后2 d达到峰值(均为P<0.05),造模后3 d、5 d均下降(均为P<0.05),造模后7 d接近对照组水平(均为P>0.05)。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房水和玻璃体内IL-1β浓度在造模后1 d、2 d、3 d、5 d均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局部治疗组房水和玻璃体内IL-1β浓度在造模后1 d、2 d均低于全身治疗组,但造模后3 d高于全身治疗组(均为P<0.05)。造模后1 d、2 d、3 d、5 d四组间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在造模后1 d局部治疗组低于全身治疗组(均为P<0.05),但在造模后2 d和3 d局部治疗组均高于全身治疗组(均为P<0.05)。局部治疗组和全身治疗组视网膜Evans蓝渗漏量在造模后1 d、2 d、3 d、5 d均低于模型组,但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IL-1β在前节内眼模拟手术诱发的BRB破坏中起重要作用,阿那白滞素可以减轻BRB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5只)。向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双眼各滴入5 μL 浓度为0.75 g·L-1的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持续7 d,诱导小鼠干眼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酚红棉线法测定泪液分泌量,分析各组小鼠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并行角膜和结膜HE染色。qRT-PCR检测角膜和结膜组织IL-1β、IL-6、IRAK1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RAK1和NF-κ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实验造模后1周和2周时,酚红棉线湿长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干眼症小鼠泪液分泌量在造模后1周和2周增加了1.2~1.3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增加,细胞排列欠整齐,同时伴有缺损。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6 mRNA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β mRNA在造模后1周和2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组织中IL-1β mRNA在造模后1~4周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RAK1 mRNA的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IRAK1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4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小鼠角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仅在造模后2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AK1的表达随着干眼症病程动态变化,IRAK1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核转移参与对干眼症炎症进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香椿叶提取物(toona sinensis leaf extract,TSLE)对高脂大鼠视网膜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高脂模型组(HF组)和高脂模型+TSLE组(HF+TSLE组),后两组高脂饮食诱导高脂血症模型;8周后确认造模成功,HF+TSLE组给予TSLE水溶液灌胃4周,N组和HF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12周末对大鼠进行视觉电生理、血清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检测,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ing检测Bcl-2蛋白、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与电生理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HF组TC、TG、LDL-C较N组高,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F+TSLE组TC、TG、LDL-C较HF组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F+TSLE组HDL-C较N组降低,TC、TG、LDL-C较N组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大鼠a波潜伏期比较,HF组较N组延长,HF+TSLE组较HF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F+TSLE组较N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b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波、b波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F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表达水平较N组显著降低,Bax蛋白较N组升高;HF+TSLE组较HF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各组Bax蛋白表达水平与a波和b波潜伏期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a波和b波振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TSLE对脂代谢异常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蛋白、Bax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石蕊  王博  杨乐 《眼科新进展》2019,(6):528-531
目的 探讨嘌呤受体P2X7-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3,NLRP3)炎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初步研究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组)、非诺贝特治疗组(F组),D组及F组通过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R模型,分别于造模后每天记录血糖情况,并于4周、8周、12周进行三组间血糖水平的比较。自造模成功后第2天起,F组每天口服非诺贝特100 mg·kg-1连续喂养12周,4周后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P2X7、NLR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组相比,D组血糖水平在造模后4周、8周、12周随时间推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组中,GFAP少量表达;D组4周时GFAP的表达主要分布于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RGC层和内丛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非诺贝特治疗后,F组小鼠视网膜GFAP主要分布于ILM和RGC层,且密度与D组相比明显减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组中,视网膜P2X7和NLRP3蛋白仅有少量表达;D组中二者的表达水平在4周时明显升高,与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此时F组经非诺贝特治疗后小鼠视网膜组织中P2X7和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D组明显降低,但仍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非诺贝特可通过下调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P2X7和NLRP3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视神经挫伤大鼠损伤修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大鼠右眼建立视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 d、1周、2周、4周、6周,各组均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观察P波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造模后4周、6周,药物组P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波振幅趋于平稳,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晰,药物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后可见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明显水肿;随时间推移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药物组的视网膜组织形态逐渐恢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逐渐接近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及药物组均在造模后1 d Caspase-3蛋白开始表达,造模后1周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造模后2周、4周、6周药物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能改善视神经的损伤,促进视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15.
鲍庆东  刘太祥  罗鑫  田祥 《眼科新进展》2020,(11):1029-1032
目的 比较四种不同血清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转染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 pig scleral fibroblast,GSF)的转染效率及安全性,筛选合适的基因转染载体。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GSF并鉴定,利用AAV2、AAV5、AAV8、AAV9介导EGFP基因并按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100、1000、10 000转染GSF,空白对照组加入空白培养基,转染后2 d、3 d、4 d、5 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强度及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及凋亡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AAV感染GSF后2 d各组均可见弱荧光,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及MOI值增大而增强,而AAV9-EGFP组全程弱荧光,空白对照组全程无荧光。转染后5 d,MOI=10 000时各组荧光最强,基因转染率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AAV8-EGFP组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Annexin V阳性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在450 nm波长处光密度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AV8能有效地转染GSF,且对细胞凋亡、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2型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的长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造模组。造模组构建2型DM模型,将成模的大鼠进一步随机分为DM组和tBHQ组,tBHQ组于成模后1周在其高脂高糖饲料中加入10 g?L-1 tBHQ进行干预。于tBHQ干预后4周、12周和20周处死各组大鼠,心脏采血检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取大鼠眼球切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PI3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分布及表达,qRT-PCR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PI3K、HIF-1α及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干预后4周、12周和20周,3组大鼠间空腹血糖、TC、TG和LD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干预后12周和20周,DM组较NC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LDL-C水平均升高,tBHQ组较DM组各指标均降低(均为P<0.05)。 HE染色结果显示,干预后12周和20周,tBHQ组较DM组视网膜各层排列规则、紧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干预后12周、20周,DM组HIF-1α、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同时间点NC组,tBHQ组HIF-1α、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同时间点DM组(均为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干预后4周、12周、20周,DM组HIF-1α、VEGF、PI3K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NC组升高,tBHQ组均较DM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tBHQ可能通过PI3K/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2型DM大鼠视网膜起长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对大鼠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al cells,RGCs)和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4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40只大鼠中8只不作处理(实验对照组),在制作青光眼模型后2 d,给予16只大鼠热休克反应处理(热休克反应组),16只大鼠硫酸锌腹腔注射(硫酸锌注射组)。观察及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眼压、RGCs中HSP72抗体含量、RGCs平均密度。结果 激光后3 d、7 d、14 d、28 d,各组大鼠右眼眼压均较激光前有所上升,且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HSP72抗体在RGCs中无表达,激光后3 d实验组各组大鼠RGCs中HSP72抗体含量缓慢上升,7 d、14 d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激光后,实验组各组大鼠RGCs中HSP72抗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热休克反应组RGCs中HSP72抗体含量均高于实验对照组,低于硫酸锌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激光后3 d、7 d、14 d、28 d实验组各组大鼠RGCs平均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热休克反应组RGCs平均密度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和硫酸锌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热休克蛋白反应可在青光眼模型大鼠RGCs中诱导HSP72的生成,且对青光眼性RGCs和视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