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钢铁企业余热吸收制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猛  董辉  杜涛 《节能》2009,28(9):39-42
调查和分析了钢铁企业余热利用的现状,得出余热制冷是钢铁企业余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鞍钢为例介绍了吸收式制冷机组在钢铁企业的主要用途,具体分析了不同余热载体(蒸汽、热水、烟气)作为吸收制冷机组的驱动热源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国内外吸收式制冷最新研究情况,最后探讨了余热制冷在钢铁企业中经济性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夏远萍 《节能》2010,29(12):61-62
通过对制药企业废药渣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测试计算,分析烟气余热供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的节能效果。采用该机型利用烟气余热制冷,既解决了生产车间所需冷源问题,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冷变压器在运行时产生的大量热损耗,通过水冷将热量快速散发,在冬季冷却水温仍维持在35~40℃,这部分余热可以再利用。介绍了水冷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余热用于冬季空调采暖和夏季空调制冷,以及变压器平均负载率与出水水温的关系。分析认为:通过挖潜增效,可以利用水冷变压器的余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无论是直接利用变压器余热,还是改造变压器冷却系统,用于民用建筑采暖空调,既节约了一次投资费用,也节约了运行费用。吸附式制冷机组的优势是利用废热及低品位热源,采用环保制冷剂;劣势是制冷效率与传统蒸汽压缩式制冷(包括吸收式制冷)效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其制冷量包括能源的可循环利用量还很小,产品尚未量产。  相似文献   

4.
对烟气余热利用技术设备和系统进行相关设计及优化分析,并以300 MW机组为例,分析其节能改造方案及节能潜力,对烟气余热利用项目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宝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率先对连续退火机组的烟气余热进行利用。叙述了机组原余热利用系统的工艺流程及其缺点以及机组余热利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提出,机组余热利用工艺系统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大型F级联合循环机组利用烟气余热进行凝结水/给水加热、燃料气加热,进气冷却,以及利用烟气余热制冷和采暖方面的应用,分析表明,大型联合循环电厂烟气余热利用潜力较大,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具有一定的节能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品质余热回收利用热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俞启云  胥建群 《节能》2009,28(9):15-18
回收低品质余热用于制冷,减少制冷机组所需的低压蒸汽,节省煤量,同时自备电厂供热机组供汽量减少,热电比减小,煤耗增加,两者的差值是余热利用后净节省煤量。通过计算发现,考虑余热回收利用对自备电厂的影响.回收制冷机组投资成本需3a的时间,而按以往计算只需1a,其两者数据结果偏差较大。因此,分析余热回收利用实际问题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节能》2021,40(6):31-3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是回收空压机低温余热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Aspen Plus软件实现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仿真模型构建及模拟计算,探讨制冷机系统热力参数的确定,为空压机余热利用方案和吸收式制冷机组工艺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节能》2019,(6):67-68
数据中心能耗大且耗能稳定,是优质的热源,利用制冷机组进行余热回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及节能意义。以北京某已运行的数据机房为例,对其余热回收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了4种余热回收方案:(1)多微通道蒸发换热器热回收系统;(2)在精密空调回风口处设置回收装置(表冷器);(3)在冷冻水侧设置余热回收系统;(4)在冷却水侧设置余热回收系统。同时,分析4种方案的优缺点。根据设计要求:保证原有数据机房安全运行,选定在冷却水侧设置余热回收系统,初步估算初投资。为运行的数据机房进行余热回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节能》2019,(11):40-43
燃用天然气的内燃机发电机组,在做功过程中除发电外,还会产生大量余热,有效利用余热资源可以提高内燃机发电机组的综合效率。结合现场需求,设计了利用烟气余热驱动制冷机组的方案,有助于提高冷热电三联供(CCHP)系统综合用能效益。对采用天然气发电机组的CCHP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与分析,进行了系统能量分析和?分析,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  相似文献   

11.
热风炉空气预热器是纳米碳酸钙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节能设备,可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广泛采用的光滑圆管空气预热器体积庞大,换热效率低,造成排烟温度高,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大量的热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椭圆扭曲管应用于热风炉空气预热器。结果显示,以椭圆扭曲管为换热元件的椭圆扭曲管空气预热器体积小、耗用钢材少、换热效率高,提高了烟气余热利用效率,降低燃料消耗量。以空气为工质,分别对椭圆扭曲管和圆管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其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圆管,空气在椭圆扭曲管内湍动性更强,换热效果更好。通过对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将椭圆扭曲管应用于热风炉空气预热器可减少换热面积27.9%,缩小体积37%,具有良好的节能节材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连红奎  李艳  束光阳子  顾春伟 《节能技术》2011,29(2):123-128,133
节能减排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工业余热利用是重要内容.本文从余热利用过程能量转换情况角度,概述了国内用于余热利用的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余热发电技术及余热制冷制热技术及其设备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概况,分析了工业余热利用中的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进一步推广余热锅妒及低温汽轮机余热发电技术,提高中高温余热的利用率,需要强化研究并掌握有机...  相似文献   

13.
以电弧炉炼钢过程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及烟气净化除尘为主线,以热管蒸发器为换热元件,合理控制烟气流速,解决高温烟尘的沉降和蒸发器热管灰堵以及烟气温度波动大的难题,完成了50t电弧炉烟气余热回收净化系统设计与施工.对电弧炉炼钢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进行余热回收,满足电弧炉炼钢流程VD真空处理对蒸汽的需求,实现了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和环境净化,为国内电弧炉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炼油企业既是二次能源的生产企业,又是能源消耗的大户,面对“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各炼油企业压力重重.近年来,随着装置技术进步和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炼厂能源利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大部分炼厂在低温余热利用方面还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针对目前炼厂低温余热概念不统一、装置热联合程度差、炼厂低温余热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调研大连石化、广西石化等几个大型炼厂的实际情况,定义了“80~170℃工艺物流所具有的未被工艺过程利用的热量为炼油厂低温余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常减压、催化裂化等炼厂内低温余热热源,以及气分、油罐加热、制冷站等热阱的一般情况.根据炼油厂热源产生与热阱利用的特点,提出“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低温余热利用原则,以及“优先同级、重视升级”的低温余热综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Direct steam generating parabolic trough power plant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to match future electric energy demand. One of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its emergence is energy storage. Solar-to-hydrogen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solar energy storage. Electrolysis is among the most processe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recently investigated. High temperature steam electrolysis is a clean process to efficiently produce hydrogen. In this paper, steam electrolysis process using solar energy is used to produce hydrogen. A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generates high temperature steam thanks to the 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s waste heat. The analytical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solar power plant, 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 and electrolyser. The impact of waste heat utilization on electricity and hydrogen generation is analysed.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s done with MATLAB software show that fuel cell produces 7.73 MWth of thermal energy at design conditions. 73.37 tonnes of hydrogen and 14.26 GWh of electricity are yearly produced. The annual energy efficiency of electrolyser is 70% while the annual mean electric efficiency of solar power plant is 18.30%.The proposed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yearly 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hydrogen generation has presented a goo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6.
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制冷方式,可以利用低品位热能提供冷量,因此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在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余热利用等中低温余热领域已有应用,但对低于60℃热源的利用实例较少。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的驱动热源温度是扩大吸附式制冷系统使用范围的重要手段。吸附式制冷系统所需驱动热源温度与系统循环方式、吸附剂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二级/多级吸附式制冷循环、表面酸性强度与孔结构等影响吸附剂再生温度方面阐述了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多级循环吸附式制冷系统可以降低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低再生温度吸附剂能够拓宽吸附式制冷装置的驱动热源温度范围,吸附剂的脱附温度与表面极性、酸性、孔结构等参数有关,对吸附剂进行改性,吸附剂极性弱、酸性低的表面特性有利于降低脱附温度。另外,还介绍了数据中心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技术。开展降低吸附式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温度的研究为低温余热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油田区域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存在大量的用热需求。在油田地区综合开发地热能,不仅可以解决油田伴热、社区供暖/制冷等问题,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海南福山油田的地热资源条件及用能需求,将油田生产伴热、热泵尾水升温和地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多种油田地热能综合利用方案,并计算比较了各个方案的经济收益,进一步分析了地热水温度和流量对各个方案适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油田区域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晓干 《锅炉技术》2021,52(1):65-68
为解决燃煤机组产生的大量烟气余热难以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温省煤器耦合暖风器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方案,该技术将锅炉系统和汽轮机回热抽汽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能量品位的转换,从而提高系统经济性.以某电厂600 MW等级超临界机组的应用方案为例,对低温省煤器耦合暖风器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Energy》2001,26(10):891-904
The fuel cell is an emerging cogeneration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Japan, the USA and some countr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is system performs direct conversion of the chemical energy of the oxidation of hydrogen from fuel with atmospheric oxygen into direct current electricity and waste heat via an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relying on the use of different electrolytes (phosphoric acid, molten carbonate and solid oxide, depending on operating temperature). This technology permits the recovery of waste heat, available from 200°C up to 1000°C depending on the electrolyte technology,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team, hot or cold water, or hot or cold air, depending on the associated recuperation equipment. In this paper, an energy, exergy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a fuel cell cogeneration system (FCCS) is presented. The FCCS is applied in a segment of the tertiary sector to show that it is a feasible alternative for rational decentralized energy production under Brazilian conditions. The technoeconomic analysis shows a global efficiency or fuel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86%.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xergy losses in the fuel cell unit and th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are significant. Furthermore, the payback period estimated is about 3 and 5 years for investments in fuel cells of 1000 and 1500 US$/kW,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