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长春新碱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一线化疗药物,而其突出的剂量限制性神经毒性使其临床应用明显受限。本研究旨在评价谷胱甘肽对恶性淋巴瘤长春新碱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行CHOP方案或R-CHOP方案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进入谷胱甘肽组和对照组。每2个周期评价神经毒性及近期疗效。结果:谷胱甘肽组和对照组Ⅰ~Ⅱ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6.5%(13/49)、47.1%(24/51),Ⅲ~Ⅳ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1%(3/49)、23.5%(12/51),谷胱甘肽组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周期后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3.7%(41/49)、82.4%(42/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对含长春新碱方案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同时不影响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钙镁制剂和谷胱甘肽(GSH)对奥沙利铂(OXL)引起的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93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化疗的同时分别给予钙镁制剂(29例)、GSH(33例)和生理盐水(3l例),观察每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体力状况.结果 钙镁制剂组、GSH组和单纯化疗组急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82.8%、90.9%和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神经毒性方面,化疗3个周期时,钙镁制剂组、GSH组和单纯化疗组1~2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37.9%、48.5%和42.0%,无3度神经毒性发生;化疗6个周期时,1~2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68.2%、88.9%和85.2%,5例患者出现3度神经毒性;化疗9个周期时,1~2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81.3%、90.0%和92.9%,又有2例出现3度神经毒性.3组1~2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3组患者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变化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镁制剂和GSH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疗效[1]。方法:87例奥沙利铂全身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8岁;对照组43例(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龄为19-70岁,平均年龄为45岁。治疗组奥沙利铂化疗前2天,使用谷胱甘肽1200mg加入5%GS 250ml,静滴,每日一次,至化疗结束后3-5天;对照组予以保肝对症治疗,不使用谷胱甘肽。结果:治疗组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发生率11.36%(5/44),对照组为51.16%(22/4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对预防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联合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60例接受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联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化疗的前1d开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连用5-7d;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给药方法相同,共用药6个周期。结果试验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26.67%(8/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18/30),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L-OHP的神经毒性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纪文翔  褚倩 《中国肿瘤》2012,21(5):354-357
化疗药物所致神经毒性是化疗副反应中仅次于血液系统毒性的常见副反应,成为限制化疗药物使用剂量、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全文从常见化疗药物神经毒性的症状、致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对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3例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文拉法辛组(58例)和对照组(45例),文拉法辛组(随机分为A、B两组)化疗同时给予口服文拉法辛,其中A组28例给予文拉法辛37.5 mg,1次/d,B组30例给予文拉法辛75.0 mg,1次/d,对照组化疗同时给予口服安慰剂.按照NCI-CTC 3.0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观察不同组别急、慢性神经毒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A组急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57.1%)稍高于B组(56.7%),但A、B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A组与对照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B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A组与B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化疗3个周期时,A组、B组和对照组Ⅰ~Ⅱ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35.7%、40.0%和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个周期时,A组Ⅰ~Ⅱ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为48.0%,低于B组的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而A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化疗9个周期时,A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9.1%低于B组的6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而A组Ⅰ~Ⅱ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B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A、B两组恶心、呕吐、乏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能明显减少奥沙利铂所致急慢性神经毒性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表柔比星心肌毒性的疗效。方法:共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入组并随机接受4周期TA方案化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治疗或仅TA方案化疗(对照组);利用心电图和AHA心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脏毒性。结果:11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化疗后治疗组8例患者心电图诊断异常,比率为13.3%,对照组14例,比率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前后心功能无改变,对照组经化疗后有3例出现心功能Ⅱ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防治表柔比星的心肌毒性,可提高表柔比星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化疗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讨其在化疗性肝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化疗所致肝损伤的食管癌患者44例,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照组22例;分别应用GSH及葡醛内酯+益肝灵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组ALT数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GSH治疗化疗所致的肝损伤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和降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78例肠癌术后和胃癌术后准备进行FOLFOX4或mFOLFOX6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GSH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GSH组在奥沙利铂化疗每周期同时给予GSH 1.8 g/d,1次/d,加入生理盐水100 mL,共3 d(化疗前1 d、当日和第2天).对照组在化疗每周期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共3 d(化疗前1 d、当日和第2天).在治疗前、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8个周期后及化疗12个周期后分别记录临床感觉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并记录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级别.有神经毒性症状的患者随访1年,每3个月复查1次临床感觉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化疗4个周期、化疗8个周期后GSH组与对照组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12个周期化疗后GSH组3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15%,4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0,对照组3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9.5%,4级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3%,3~4级神经毒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GSH组>2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0,1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7.5%(3例);对照组>2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0,1级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3.7%(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时使用GSH可以预防和减少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钴胺分散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肺癌化疗患者神经毒性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行甲钴胺分散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采用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分别观察两组肺癌化疗患者接受化疗4、6个周期时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治疗6个周期时,分析甲钴胺联合谷胱甘肽对降低肺癌化疗患者神经毒性反应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为诱发的肢端麻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化疗4、6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0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61.9%)明显高于对照组(33.3%),观察组患者1~3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化疗6周期时,降低神经毒性反应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有效降低肺癌化疗患者慢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对肺癌化疗患者发生神经毒性反应具有较高的防治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神经电生理的方法评价文拉法辛联合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谷胱甘肽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联合维生素B6治疗.结果:治疗组右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左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谷胱甘肽联合文拉法辛可提高外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改善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2.
体内化疗药物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核基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了解体内化疗药物作用下白血病细胞核基质的变化及某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与核基质蛋白的变化关系。方法:应用高盐抽提法抽提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SDS-PAGE电泳法分析核基质蛋白的变化。结果:化疗前后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的改变很明显,主要表现为某些区带的蛋白质的消失或减弱。结论:高三尖杉脂碱、阿糖胞苷、足叶乙甙三种药物联合化疗可引起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的明显改变,三种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其机理部分可能与对核基质蛋白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红胶囊联合化疗药物对中晚期肿瘤病人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临床研究分组原则,将598例确诊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5例为单纯使用化疗组,393例为参红胶囊加化疗组。两组患者均分别连续给予治疗药物60天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卡氏(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红胶囊联合化疗组肿瘤患者的总缓解率42.0%(对照组23.9%);疼痛、咳嗽、乏力和食欲不振的平均改善率为71.9%(对照组48.3%);Karnofsky评分提高了27.0%(对照组17.1%);CD3^+和CD4^+数量增加11.6%和19.3%,CD8^+则降低22.6%,CD4^+/CD8^+用药后增加54.2%;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功能也明显提高,IgG和IgA含量增加(P〈0.05),而白细胞的下降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该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参红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用化疗的对照组。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的方法来评价化疗联合消癌平注射液与单独应用化疗的方案在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CI)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VIP、CNKI 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5月31日,检索有关食管癌治疗中应用化疗联合消癌平注射液与单独应用化疗方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包含496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联合消癌平注射液的治疗方案在改善食欲[RR=1.18,95%CI(1.08,1.28),P=0.000 2]、改善吞咽困难[RR=1.18,95%CI(1.07,1.30),P=0.000 7]、减轻疼痛[RR=1.08,95%CI(1.02,1.14),P=0.01]、提高KPS评分[RR=1.25,95%CI(1.05,1.49),P=0.01]方面较单纯化疗方案具有明显优势,而在治疗有效率 [RR=1.26,95%CI(1.00,1.58),P=0.05]、白细胞下降水平[SMD=0.77,95%CI(-0.35,1.89),P=0.18]、肝肾功能[RR=1.05,95%CI(1.00,1.11),P=0.05]、改善恶心呕吐[RR=1.12,95%CI(1.00,1.25),P=0.05]方面,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化疗方案相比,化疗联合消癌平注射液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食欲、改善吞咽困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KPS评分,但在治疗有效率、白细胞下降水平、肝肾功能及改善恶心呕吐方面无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试验组)对比替吉奥(对照组)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于2019年8月2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地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后,主要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合计1 150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2.02,95%CI(1.56,2.63),P<0.000 01]、疾病控制率[OR=3.10,95%CI(2.30,4.17),P<0.000 01]、中位总生存期[MD=3.99,95%CI(3.56,4.43),P<0.000 01]均高于替吉奥组,两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MD=1.24,95%CI(-1.19,3.67),P=0.32],不良反应中仅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的高血压发生率[OR=6.19,95%CI(1.89,20.23),P=0.003]及蛋白尿发生率[OR=4.02,95%CI(1.11,14.62),P=0.03]高于替吉奥组,其余不良反应间亦无显著性差异,另外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的IFN-γ、TNF-α水平高于替吉奥组,IL-10、IL-4、TSGF、CA199、CEA水平则低于替吉奥组。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较单药替吉奥可获得更高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总生存期,不良反应较少,免疫功能有所提高,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5)行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观察组(n=35)应用丹参酮II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临床疗效、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AST、ALT、TBIL、A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68.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同期CD3+、CD4+、CD8+ 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为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较还原型谷胱甘肽好,能更有效恢复患者的肝功能,用药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埃克替尼、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等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FMRS,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纳入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收集有效观察指标,采用RevMan5.3版本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4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率方面,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优于厄洛替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埃克替尼组的皮疹发生率显著低于厄洛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厄洛替尼,且皮疹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侯丹  董梅 《现代肿瘤医学》2022,(9):1695-1698
紫杉烷类药物是治疗实体肿瘤的常用药物,临床常基于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给药,但其无法降低个体间代谢差异以及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已不再是最适宜的剂量算法,有必要对紫杉烷类药物采用剂量个体化给药。因此,现就紫杉烷类药物的代谢酶活性测定和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紫杉烷类药物剂量个体化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