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使得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情感有了新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我国,它与我们传统建筑的美学思想产生了碰撞。是迎合还是吸纳,这就需要我国设计师寻找一条适合本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肖形印是我国篆刻史、印学史上的奇葩,是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独特美学价值的传统图像文化。肖形印蕴含着丰厚的哲学内涵和审美思想,其艺术表现形式多姿多彩。研究肖形印的图像特征、美学价值及其形式语言,对于探索我国当代标志设计的创作理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多元文化环境对我国包装设计的围合影响下,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作为景观中的构成元素,在公共空间中潜移默化的熏陶着大众的修养。中国处于急速转型的社会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的代沟很是显著,新生一代从出生就接受的各种新新时代的产物,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淡忘应该让我们深思,如何把传统美学原理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公共艺术设计,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把公共艺术做到历史性、互动性、公共性、时代性并存,本文试图探讨当代公共艺术中传统美学的运用关系,一方面是为弘扬我国悠久的传统美学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当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审美观的标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结合产品情感化设计的必然趋势,研究传统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为设计师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审美情趣,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设计出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独特的体系和风格,"天人合一"是其文化思想的精华,它是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美学思想的源头。但是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却一步步地丢弃传统的精华,在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冲撞下我们原有的价值体系日渐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对现实物化的崇拜,这造成对民族特性的忽略,城市文脉的断裂。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指出当今城市建筑文化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美学影响下新闻摄影已逐渐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那么在现今寻求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美学给予新闻摄影带来新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器非田不作,田非器不成",农具是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稻作农具所体现的设计美学价值以及社会生活民俗文化是研究江南地区稻作农具设计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以及当代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江南地区重要的稻作整地农具,碌碡不仅满足了稻作生产需求,其在功能、结构、造型、材料、工艺等方面也体现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为当代器具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通过对"阴阳"思想审美意涵的回顾和反思,以至于如何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的动因。同时,对艺术设计美学主体、理想、境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如何运用"阴阳"思想来影响设计艺术要素,探讨设计艺术美学功能实现的诸种方式,来体现"哲学—美学—设计美学—现代艺术设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代表着先秦诸子百家文化中的儒、墨、道,三者对美学的感悟是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思想的源头活水。儒家美学的中和之美,道家美学的无为之美,墨家美学的实用之美,交织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特的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山水审美。本文以道家美学的审美角度,探讨宋代山水画的审美问题。在道家美学的影响之下,宋代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与"道"契合的意趣,以李成、郭熙、范宽、马远等宋代著名山水画家为例,结合山水审美的三个层次:"悦形"、"怡情"和"畅神",阐释道家美学对山水审美在宋代画家的思维方式、画家的终极精神追求两大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当然了,这篇文章不是老生常谈前人说过的东西,在那基础上,包含了自己一些观点,但愿,有人愿闻其详。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相似文献   

13.
饕餮纹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纹样,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更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含义,它承载着商代社会文化观念、宗教礼制,更承载着商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展示了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类崇仰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4.
禅宗的美学智慧来源于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美学,它所蕴含的顿悟见性的审美思维,尊重自然、注重内在的艺术境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对设计的审美。文章通过对禅宗美学思想的研究,希望为中国设计提供可用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有关艺术作品审美感受的量化或计算,在心理学上已有许多研究。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成为热点,而对人类感知的定量分析也随之受到极大关注,例如基于图片或者音乐内容的情感计算等。美感作为一种艺术化的审美情感,与之相关的定量研究有较大潜力。为便于进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研究,同时为丰富图像情感与审美计算相关研究的数据基础,需建立一个国画美感和情感分析所用的图像数据库。方法 从多种渠道收集筛选511幅国画素材及350个国画美感形容词,通过词汇筛选和因子分析获得国画美感主要因子;采用离散词汇和PAD(pleasure-arousal-dominance)情感连续维度空间这两种描述方式对国画的审美感受进行标注;对数据库进行情感和美感的模式分类,从而验证其实用性。结果 获得5个国画美感主要语义标签:气势、清幽、生机、雅致和萧瑟;标注数据结果满足有效性验证;不同美感的PAD情感分布呈现一定极化;经测试,情感分类精度平均可达0.68,美感分类精度最高可达0.77。结论 本文得到的5个国画美感评价范畴,可基本概括国画的审美感受;所建立的数据库,能为视觉美感及情感的定量研究或者计算机视觉、实验美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效数据基础;PAD分布对美感有较好区分性。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充数据库,以解决数据分布不均问题,同时进一步挖掘PAD分布与美感分布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苏珊·朗格符号美学思想的基本依据来自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苏珊·朗格在吸收、整理现有的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方法论论述了整个艺术系统,并因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美学。苏珊·朗格所说的艺术符号就是“表现性形式”,它是苏珊·朗格美学的核心概念,苏珊·朗格指出了艺术作为符号的独特性,所谓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感性形式呈现”。情感、幻象、直觉都是表现性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有的传统美学根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我们现代设计师应该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及艺术神韵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美的元素和美的思想,用以和现代设计美学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既有历史美感又有现代气质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8.
水墨设计的美是华夏美学精神的集中表现,将水墨元素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在探索出具有本土文化的设计语言同时提升设计作品审美品位,进而彰显作品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的平面水墨设计作品中感受到静、虚、空灵的境界,是一种东方式的抽象与时尚,找到真正为世界所认同的"中国设计"。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网页设计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也促进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如今,网页界面的设计也一改过去单调呆板的形式,逐渐走向艺术化的形式了,提高了其美感也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本文从色彩、文字、留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美学分析,对网页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网页设计者的制作水平和使用者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