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荣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65-1266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是以质粒介导耐药细菌产生的相关酶类,现己了解的β-内酰胺酶可达200多种。ESBLs的生物学特性是产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氨曲南耐药。产酶菌株在医院的流行,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出挑战,临床微生物学常规检测ESBLs势在必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会萍  徐文健  王洛平  孟春  李静 《北京医学》2010,32(7):582-582,58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e,ESBLs)是指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氨曲南的β-内酰胺酶。近年来,随着超广谱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某些细菌在选择压力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产生ESBLs,从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最具代表性的革兰阴性菌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武汉、泉州两地肺炎克雷伯菌(Kpn)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多底物相邻纸片协同法检测武汉、泉州各70株Kpn所产各种β-lase.结果武汉70株Kpn总β-lase检出率为28.7%,其中产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各1株(1.4%),产广谱酶4株(5.7%),产ES-BLs14株(20.0%),未检出培南酶;14株产ESBLs菌株中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为底物的分别为11株、11株、12株.泉州70株Kpn总β-lase检出率为85.7%,其中产青霉素酶4株(5.7%),头孢菌素酶3株(4.3%),产广谱酶11株(5.7%),产ESBLs42株(60.0%),未检出培南酶;42株产ESBLs菌株中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为底物的分别为34、38、40株.结论本组武汉、泉州Kpn所产各种β-lase均以广谱酶、ESBLs为主,产ESBLs菌株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检出率均不相同,武汉以头孢噻肟最高,泉州以氨曲南最高;均未检出培南酶;武汉、泉州两地Kpn所产各种β-lase的产酶率、类型不同,泉州Kpn总产酶率、各种β-lases均高于武汉Kpn.  相似文献   

4.
氨曲南(Aztreonam,AZT)是目前投入市场的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主要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由于其对多种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1],药物不良反应少,且较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因此尤其适用于免疫低下、老年患者和青霉素过敏患者.本文主要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光庭  林湛  柯水源 《华夏医学》2007,20(3):535-537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通常是由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如TEM-1 TEM-2和SHV-1基因突变产生,其对青霉素及一些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氨曲南耐药,并使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等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给临床抗感染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出现了相应的耐药株,导致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对所有的青霉素类、三代头孢类和氨曲南耐药,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的主要细菌[1].为了解ESBLs菌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高疗效.故对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64株大肠埃希菌,其耐药性进行了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情况及其多重耐药特点。方法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离不重复7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抗药活性。结果2004-2006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痰标本分离率较高。感染者分布于临床各个科室,并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病,并使用过抗菌药物。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复方新喏明、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巴唑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5%、82.8%、74.7%、70.7%;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超过50%。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与非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比较,产酶株对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复方新喏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坦敏感,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利用2-巯基丙酸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筛查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的简便方法,了解产金属酶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2-巯基丙酸络合金属离子的纸片扩散法来检测金属酶.结果:27株耐亚胺培南细菌共检出产金属酶菌株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8株产金属酶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及亚胺培南全部耐药,仅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较敏感.结论:络合金属离子的纸片扩散法是一种简便、敏感的细菌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产金属酶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9.
利用2-巯基丙酸检测产金属-13-内酰胺酶细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筛查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的简便方法,了解产金属酶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2-巯基丙酸络合金属离子的纸片扩散法来检测金属酶。结果:27株耐亚胺培南细菌共检出产金属酶菌株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l株。8株产金属酶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及亚胺培南全部耐药,仅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较敏感。结论:络合金属离子的纸片扩散法是一种简便、敏感的细菌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产金属酶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是质粒介导耐药细菌产生的相关酶类,现己清楚的可达几十种。其生物学特性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氨曲南产生耐药性。产酶菌株在医院的流行,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构成了严重威协,临床微生物学常规检测ESBLS势在必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变形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正确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78株变形杆菌进行鉴定,分析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及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筛选。结果:奇异变形杆菌的产ESBLs率为18.9%(10/53),普通变形杆菌产酶率为9.5%(2/21)。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替卡西林+棒酸等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的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实验室应加强对产ESBLs变形杆菌的检测,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替卡西林+棒酸等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是治疗变形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地区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k-B法进行药敏试验,玻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PCR扩增TEM及ROB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48株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门诊.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62.50%、35.42% 和22 9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曲南耐药率为12.50%;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氯霉素耐药率为8.33%;头孢吡肟、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2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为100%.10株氨苄西林耐药菌株均产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0.83%,且均检测到TEM基因.结论 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已不再适于临床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氨苄西林仍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抗菌活性高,可望作为治疗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理想用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引起重视.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TEM型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泸州市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方法:按NCCLS规定的初筛及表型确认试验检测是否产ESBLs,用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确认有28株产ESBLs,占总数的35.4%;产ESBLs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泊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与非产ESBLs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ESBLs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非产ESBLs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与非产ESBLs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与非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本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产ESBLs菌株流行严重;产ESBLs菌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大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很高,对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也较高;相当部分对第四代头孢菌素敏感,大部分对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原核表达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分析其抗药活性.方法:收集2006年至2007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ESBLs大肠埃希菌46株,采用PCR克隆目的基因,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T28a-SHV质粒,采用JM109大肠埃希菌作为宿主菌进行ESBLs的表达,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pET28a-SHV质粒PCR扩增条带在约900 bp位置处,其序列分析结果正确;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抑菌环直径差>5 mm;pET28a-SHV质粒转化子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及阿米卡星耐药(MIC均>6 mg/L),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中介耐药(MIC分别为16及8 mg/L),对广谱青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体外敏感,对药物酶抑制剂及亚胺堵南稳定敏感.结论:SHV型ESBLs表达成功,转化子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7,7(6):1010-1011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双纸片协同法。结果从2001-2005年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氨基糖苷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分别是8.5%、16.4%、19.3%、25.4%、27.8%。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逐渐上升,要加强对其的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宦定才 《中国医刊》2006,41(10):26-27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mpC酶均很稳定,在临床上特别适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和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然而,由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与日俱增,迫使碳青霉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结果导致临床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也不断增加。在已知的几种耐药机制中,由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BL)的水解作用引起的耐药性更广泛、后果更严重。根据Ambler分类法,MBL属B类β-内酰胺酶,与传统的β-内酰胺酶不同,其活性中心为金属离子(主要为Zn^2+)。MBL均可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包括一、二、三、四代)、碳青霉烯类等绝大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其活性可被离子螯合物EDTA、菲咯啉或巯基类化合物所抑制,但不能被常见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所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BLs)的基因分型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2018-05/2020-05月在作者医院就诊病人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出的多重PA耐药菌株40株.E-test法检测金属BLs的阳性率.纸片扩散法检测PA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BLs的耐药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BLs的同源性.结果 PA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达30.0%以上,其中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达40.0%,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敏感率为100%;PA经层次聚类分析分为3个不同聚类群(A、B、C),A群有24个(60.0%)菌株,B群有12个(30.0%)菌株,C群有4个(10.0%)菌株;12例菌株检测有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 beta lactamase,MBL),阳性率为30.0%.BLs耐药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29例菌株携带blaSPM-1基因型,6例菌株携带blaSPM-1/VIM-1基因型,5例未检测到耐药基因.结论 作者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PA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较高,BLs的耐药基因分型以blaSPM-1为主,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用E-test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19%、头孢他啶64.0%、阿米卡星44.5%、环丙沙星64.32%、头孢哌酮/舒巴坦70.12%、亚胺培南79.1%、氨曲南58.32%、哌拉西林47.62%、头孢吡肟51.43%。22株耐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率为31.8%。7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有4个克隆株。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及头孢菌素耐药的机制之一,准确的实验室检测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可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404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我院3a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了解其耐药性的发展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对我院2004年至2006年临床分离的404株大肠埃希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检出率维持在很高的水平(49%~53%)。3a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广谱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及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一直很高;对氨曲南、氨苄西林、三种加酶抑制剂复合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率逐年上升较快(P<0.05);对碳青酶烯类仍呈高度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对绝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逐年增加,积极加强耐药监测,合理、规范选用抗生素,才能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特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协同筛选法测定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2%、83%、78%和64%),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氨嘧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6%、16%、12%和9%)。产ESBLs菌株占71.43%,产MBL菌株占80.95%,同时产ESBL和MBL的菌株占57.14%。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中有多种机制参与,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