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占85%.20例均行手术治疗,共行胆道重建手术23例次,其中行2次手术1例,3次手术1例...  相似文献   

2.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8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共施行手术156次。其中2次手术者66例,3次手术者6例。22例胆管侧壁损伤行修复,胆管内置T形管。8例是胆总管横断伤,行胆肠吻合、T管支撑引流。胆管结扎9例,行结扎线松解,T管支撑引流。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77例。60例获随访1~10年,优良率90%。结论 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避免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或损伤性狭窄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腹部外科》2012,25(1)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7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时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占80.0 %(12/15).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处理.术中发现10例,采用直接修补或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7例;直接置T管引流1例;胆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术后发现5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2年后因吻合口狭窄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胆总管置管引流1例;拆除胆总管前后壁之间缝线1例.全组死亡1例,生存14例全获随访,疗效优良率为80.0%.结论 医源性胆道损伤常见于胆囊切除术.根据损伤的时间及类型,灵活选择适合于病人胆道损伤情况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右肝管缺如与医源性胆道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合并有右肝管缺如者行胆囊切除术时易致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0年3月至2002年4月收治的18例合并有右肝管缺如行胆囊切除术所致的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损伤原因主要是将右肝后叶胆管误认为胆囊管而一并切除。损伤部位以Ⅱ类多见。结论 对右肝管缺如胆道异常解剖结构的认识及胆囊切除前遵循“辨—切—辨”三字原则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而损伤后诊断时期与损伤类型决定了外科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及病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来修补或重建胆道。结果 所收治的17例病人均治愈,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胆管损伤常发生于胆囊切除手术。损伤后治疗处理效果重在及时发现,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的灾难性并发症。为了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提高手术的疗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3月-2001年10月我科行胆囊切除术致医源性胆道损伤12例。1 一般资料 1990年3月-2001年10月,我科胆囊切除致医源性胆道损伤12例,男性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4.6岁。其中开腹胆囊切除10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 损伤部位及方式:胆总管5例,肝总管3例,汇合部1例,右肝管3例;其中横断伤4例,部分性损伤7例,钳夹伤1例。 治疗及结果:术中发现,一期处理10例,其中单纯缝合、腹腔引流4例,端端吻合修补。“T”管支撑引流6例;二期处理2例,行右肝管空肠袢式引流。12例均获随访,除1例二期手术病人有症状外,其余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而胆囊切除手术是引起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黄晓强等报道,统计274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结果显示94%的胆管损伤来自与胆囊切除有关的手术。文献报道,国内担囊切除术(OC)导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3%-0.75%,而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处理,必将引起严重的后果,给病人带来多次手术的痛苦,甚至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共施行手术41次,其中2次手术者5例。最后1次手术方式为胆管端端吻合2例,胆管壁缺损修补4例,单纯缝线拆除3例,胆管空肠R oux-en-Y吻合27例。28例随访1~8年,优良率90%。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避免的。胆管空肠R oux-en-Y吻合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或损伤性狭窄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胆管损伤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 9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1例共施行手术 10 3次。其中 2次手术者 8例 ,3次手术者 2例。最后 1次手术方式为胆管端端吻合 18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3例 ,胆管壁缺损修补 4例 ,单纯缝线拆除 1例 ,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 6 5例。 70例随访 1~ 10年 ,优良率 90 %。结论 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 ,是可以避免的。肝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是医源性胆道损伤或损伤性狭窄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胆道疾病患者的增多,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已经构成普通外科的主要手术。据上海瑞金医院统计,胆囊切除及胆管探查术占该院普外科手术的40%。我院近6年期间(2000年1月-2005年12月)因胆石病手术18079例,占我院同期普通外科手术的76.3%(18079/23681)。近年来医源性胆道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IBDI)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国外报道为0.21%~0.86%国内报道为0.1%-1%。医源性胆道损伤时90%以上是胆囊切除所致。美国每年施行75000例择期胆囊切除术,绝大部分为LC。在我国IBDI曾主要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而今随着LC广泛开展,则成为IBDI的第一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9年中129例胆管损伤108例再手术病人的损伤部位和再手术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率83.1%(108/129);病人性别、年龄与再手术率无显著关系(P>0.05);再手术率与损伤原因、首次手术方式、损伤部位、再手术时机、再手术术式和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LC胆管损伤再手术率(93.3%)高于OC手术胆管损伤(82.5%),相差显著(P<0.05);LC胆管损伤再手术率最高(92.3%),OC次之(84%)、OC+胆管探查术最低(75%),三组间相差显著(P<0.05);损伤部位再手术率:肝总管、肝门部胆管、高位胆管分别为92.3%、88.5%、89.6%,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胆总管损伤再手术率最低36.9%,与前三个部位再手术率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胆管损伤力争手术中、术后早期(<24h)确诊并处理,术后被迫急诊手术只能作为急救措施进行胆汁外引流术。LC术中及其术后和OC手术术后胆管损伤短期内(<4周)修复应慎用,4周后行损伤近端胆管与空肠Roux-Y端侧一侧吻合较合适,并内置于T管支撑半年以上,可降低术后胆管再狭窄及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胆管损伤病例48例,均为胆囊切除术中损伤.结果 在术中、术后早期和晚期发现胆管损伤,均予不同方法处理,本组46例好转或痊愈出院,手术病死率为4.2%.35例经平均3年以上的随访,效果优良率达91.4%.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难以完全杜绝,应提高对胆管损伤高危因素的认识,仔细辨认并解剖Calot三角,胆管损伤时按不同情况和时间选择不同方法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附182例综合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综合国内4家医院收治的182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经行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良好,病死率55%(10/182)。结论胆囊切除术时应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单纯胆囊切除时,应行逆行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资料。结果在术中、术后早期和术后晚期发现胆管损伤,均予不同方法处理,27例经平均3年以上的随访,效果优良率达96.3%。结论思想上的重视及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是防治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验值得注意——再论胆管损伤与损伤性胆管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普遍开展之后,胆囊切除的病例很快增多,而胆管损伤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又重新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医源性胆管损伤重在预防,预防手术中胆管损伤的基本点仍然是强调外科手术的基本要求,认真细致地施行手术,必要时中转开放手术。在专科中心及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手中,修复手术结果优良者一般可达到90%,初期修复的效果优于再次修复。恢复胆道生理功能是修复手术的最终目的,当前广泛应用的仍然是肝管Roux-en-Y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45 30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年医源性胆管损伤数量、比率及阶段性比率差异变化.结果 20年来共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32例,平均发生率为0.071%,低于大宗病例发生率的下限(1%);尤其是后10年的损伤率更趋下降,为0.026%,与前10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传统开腹式胆囊切除术在技术上和方法上的一个大的改进和发展,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至关重要,具有特殊意义.术者只要做到思想重视、规范操作,可以减少胆管损伤或将严重胆管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术致高位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陕西省人民医院1997-2010年间收治的18例胆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发生于肝总管及以上部位,经过1次或1次以上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1~5年无胆管狭窄。结论 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后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总管末端医源性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回顾总结 18例胆总管末端医源性损伤的术中诊断和早期处理经验。结果  18例均为胆总管探查所致损伤 ,17例经T管引流和十二指肠外侧双套管引流治愈 ,1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胆总管末端医源性损伤的常见原因是不正确的胆总管探查 ,术中使用胆道镜即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胆管损伤病例48例,均为胆囊切除术中损伤.结果 在术中、术后早期和晚期发现胆管损伤,均予不同方法处理,本组46例好转或痊愈出院,手术病死率为4.2%.35例经平均3年以上的随访,效果优良率达91.4%.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难以完全杜绝,应提高对胆管损伤高危因素的认识,仔细辨认并解剖Calot三角,胆管损伤时按不同情况和时间选择不同方法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