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专政 《摩托车》2012,(6):47-49
国产中、小排量弯梁骑式摩托车,由于发动机配置使用了离心式自动离合器,其最大优点是运行平稳,操纵方便,深受摩托车用户的喜爱。在弯梁骑式摩托车投入使用之后,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弯梁骑式摩托车投入使用没有多久,就发生了脚启动打滑故障,这给摩托车用户日常使用摩托车带来不便,较多的  相似文献   

2.
陈国辉 《摩托车》2006,(6):13-14
弯梁摩托车因车架为弯曲的U形,并且车架为钢管和钢板脊骨式而得名。弯梁摩托车的发动机安装在车架的中下部位,大多采用风冷四冲程顶置凸轮轴式发动机。采用自动离合器结构,有极变速链条传动,发动机采用换挡制动离合器等先进技术,使摩托车在各挡位都可以启动或起步。弯梁摩托车动力性强、油耗低,稳定性好、驾驶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弯梁车融经典和现代于一身,摩托车的造型棱角分明,个性突出。豪华时尚的前照灯及双外罩轿车级豪华尾灯,豪华仪表盘及挡位显示等,使弯梁车变得色彩缤纷,具有极强的科技感与高级感。由于弯梁摩托车既有骑式摩托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的特点,又有踏板车的操作方便,机动灵活,靓丽豪华的外表,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初次结识建设弯梁,是在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上,红白相间的建设K8在赛道上风驰电掣,在赛场上刮起一股弯梁摩托的红色旋风。今天试骑的主角,是建设继K8之后推出的又一款弯梁产品——JS110-9H"X6弯跑"。  相似文献   

4.
信息     
《摩托车》2007,(1)
建设摩托3千万巨资投放央视广告建设摩托自推出“五芯”战略以来,以JS110-B灵雅为代表的“弯梁芯”和以JS125- 6B骏将为代表的“骑式芯”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追捧,在今年整体下滑的摩托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芯”风潮,形成了“中国摩托看弯梁,弯梁摩托看建设”的局面,树立起了行业“芯”标准。  相似文献   

5.
赛言 《摩托车》2012,(15):76-77
在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CRRC)的赛场上,我初次"结识"了建设弯梁车,那红白相间的建设K8在赛道上风驰电掣,刮起了一股弯梁摩托车的红色旋风。今天我们试骑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在2006年国内摩托车市场持续低迷之时,建设集团挺身而出,继弯梁芯摩托成功上市之后,又相继推出了骑式芯、太子芯系列产品,并将继续推出踏板芯和ATV芯,形成一个覆盖摩市所有产品的五芯系列.以8月10日建设摩托骑式芯下线仪式为标志,骑式芯、太子芯系列产品正式投放市场以来,短短几个月产品供不应求,其畅销程度出乎企业意料.  相似文献   

7.
陈国辉 《摩托车》2012,(4):51-54
铃木赛驰QS110(05升级版)弯梁型摩托车,是轻骑铃木集团开发上市的一款全新弯梁骑式摩托车。如图1所示,为铃木赛驰QS110(05升级版)摩托车电气原理图。QS110电气系统主要由电源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信号系统、电启动系统组成。QS110摩托车电源系统由单相磁电机、全直流整流调节器、点火开关、熔断器、蓄电池等组成。点火系统由点火开关、触发线圈、DC-CDI、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电器组成。  相似文献   

8.
沈汝洋 《摩托车》2007,(1):88-89
在2006年整个摩托车行业市场持续低迷,不少商家,厂商都对市场形势迷茫甚至悲观的时候,建设集团挺身而出,在继弯梁芯成功上市之后,建设又相继推出了骑式芯,太子芯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9.
弯梁型摩托车一向以好骑、实用、价格相对较低的优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造型单一、动力不高也一直是其软肋。所幸的是,一直以打造摩托车精品为己任的金城,在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后推出了金城"铃木三剑客",将弯梁摩托车从外观到动力再到操控,都做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0.
初次领略建设弯梁的风采,是在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上,红白相间的建设K8在赛道上风驰电掣,在赛场上刮起一股弯梁摩托的红色旋风。继K8之后,建设又隆重推出另一款弯梁产品——JS110-9H"X6弯跑"。X6能否延续K8的优异性能,再一次刮起弯梁旋风?为一探究竟,我对建设X6弯跑进行试骑,通过亲身体验来真实感受X6弯跑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柔性调节无凸轮配气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液压驱动柔性调节的无凸轮配气机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气门运动特性,试制了原理样机,通过对原理样机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配气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提出了气门"软着落"方案,有效降低了气门落座冲击。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可以实现气门提前角、气门开启持续时间(时面值)、气门迟闭角等参数的连续可变。将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成功应用于液压自由活塞柴油机的排气门,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电液驱动可变气门机构性能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液驱动可变气门机构,设计了负气门重叠配气策略,并研究了其对汽油压缩着火(GCI)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电磁阀输入信号对气门正时的影响,发现气门正时随电磁阀输入信号线性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负气门重叠控制策略。进一步地,在发动机着火状态下,验证气门升程曲线的可重复性,结果表明排气门升程波动比进气门略大,其最大波动幅值为0.2 mm,最大标准差为0.056 mm,重复性较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随着气门开启持续期的减小,气门升程出现小幅降低。在上述基础上,研究了进、排气门正时对GCI燃烧性能的影响,其中排气门关闭时刻对内部EGR率的改变影响较大,对GCI燃烧性能的影响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自行研制的电磁驱动气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落座时气门产生的冲击应力,0.3m/s落座速度下,冲击应力峰值为51.63 MPa;分析了动质量、落座速度和气门侧偏角等参数对气门落座冲击的影响,其中气门侧偏角和落座速度对冲击应力影响显著。通过设计缓冲结构,气门冲击应力降低了50%,且落座速度越大,缓冲效果越明显;缓冲结构很好地抑制了气门的反跳,有利于降低气门精确控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柴油机的配气系统,设计了中压共轨电控可变气门系统。根据电控可变气门的工作原理,利用HYDSIM软件建立电液控制配气机构的仿真模型,对电控可变气门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活塞直径、高压共轨腔压力和高压电磁阀的通流面积等关键参数对气门升程及气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确定可变气门机构部件的关键参数,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气门运动动态特性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上海别克V6发动机配气机构为气门顶置、凸轮轴上置式,以齿形皮带同步传动。介绍了气门与气门座的检修;气门挺杆的检修;摇臂与摇臂轴的检修;气门导管的检修;气门弹簧的检修;凸轮轴的拆装与检修;凸轮轴油封的更换;气门推杆的检修;齿形皮带的安装。  相似文献   

16.
基于ADAMS的四气门配气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DAMS/View对某型号车用柴油机的配气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发现四气门配气机构中气门运动不同步的现象,增大了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的摩擦力,影响气门的升程,最终影响配气机构的性能。结合实际测量的结果,分析了这种不同步原因及对气门组的可靠性影响,讨论了减小运动不同步的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对所分析的配气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配气机构改善了气门的不同步现象.减小了气门轭与摇臂之间的滑移距离及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气门轭的偏转,配气机构性能得到了提升,而且用虚拟样机技术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汽油HCCI试验机上,固定排气门升程和相位,选取了4组不同的进气门升程与相位组合,并应用Simpack软件对气体流动进行计算,同时还引入了残余废气的空间分布率和不均匀度的概念,分析了进气门相位和升程对缸内残余废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进气门的开启定时和升程会对缸内残余废气的分布造成一定的影响,进气门开启定时对缸内残余废气不均匀度的影响比进气门开启升程对其的影响要大;进气门开启时刻越早,上止点附近残余废气不均匀度越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特点,设计了配气相位的目标要求及确定方法,对常用工况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设计了满足目标要求的气门升程曲线,结合怠速稳定性和气门与活塞运动干涉的研究,确定了配气机构安装相位。试验表明,该分析方法在怠速时可实现怠速转速波动率有效下降,且在各转速工况实现VVT相位变化最大,避免气门与活塞的运动干涉。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无凸轮轴气门驱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阐述了在发动机上以电磁、电液、电气或其他方式驱动气门 ,实现无凸轮轴气门驱动 ,可以灵活改变气门正时 ,简化发动机结构 ,能有选择地闭缸 ,灵活改变发动机有效压缩比以适应多种燃料要求 ,使发动机获得比采用一般可变气门驱动更多的好处。无凸轮轴气门驱动的主要问题是响应速度不够高、气门落座冲击、能耗过高以及驱动系统复杂昂贵。目前无凸轮轴气门驱动还未达到大规模实用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Laplace小波相关滤波法的柴油机气门间隙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信号中冲击响应信号通常表征着某种故障特征。根据Laplace小波相关滤波法的原理、方法进行气门间隙故障诊断研究。分析了配气相位与气门落座冲击的对应关系。对气门间隙正常及异常情况下的时域波形进行了相关性滤波分析,结果表明,基于Laplace小波相关滤波法能准确定位冲击发生的时刻及频率,有效地判别气门落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