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挥发性麻醉剂后处理对SH-SY5Y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SH-SY5Y神经细胞行1h的氧糖剥夺和20h的再灌注.在再灌注之初立即给予不同浓度的异氟烷、七氟烷或地氟烷进行后处理1h.观察相应挥发性麻醉剂不同浓度组、氧糖剥夺组及对照组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结果 氧糖剥夺可以损伤SH-SY5Y神经细胞,在再灌注开始1h内给予挥发性麻醉剂后处理,可显著降低氧糖剥夺和再灌注导致的LDH释放.结论 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3种常用的挥发性麻醉剂在SH-SY5Y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后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K+ 通道 (KATP)开放剂吡那地尔 (pinacidil,Pin)对缺氧缺糖再复氧损伤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细胞培养至 10d ,建立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 ,观察Pin及KATP阻断剂格列苯脲对缺氧缺糖不同时间 ,再复氧 2 4h后细胞死亡率、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的影响。结果 :缺氧缺糖、再复氧后大鼠的神经细胞死亡率均显著升高、MDA生成增多、SOD的活力下降 ,Pin干预后 ,细胞死亡率下降、MDA生成减少、SOD的活力升高 ;格列苯脲能拮抗Pin这种保护作用。结论 :Pin对缺氧缺糖损伤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并与拮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过程中神经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深入认识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丹酚酸B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和丹酚酸B治疗组(10 mg/l),复制缺糖缺氧3 h后复糖复氧3 h和24 h的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观察神经细胞活性,荧光标记法和自旋捕获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内Mn-SOD、CAT及GSH-PX的活性,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色素c的漏出率,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B可以提高细胞活性、Mn-SOD、CAT及GSH-PX的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同时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细胞色素c的漏出率。丹酚酸B还能减轻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结论:丹酚酸B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清除活性氧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黄芩苷锌(HBZn)是否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以缺氧缺糖(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拟脑缺血病理的改变,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研究黄芩苷锌的体外神经细胞保护活性.结果:黄芩苷锌对PC12细胞OGD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黄芩苷、灯盏花素的保护效果接近,但在OGD损伤前2h给药保护作用明显.结论:黄芩苷锌对OGD诱导PC12细胞的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已有实验证实黄芪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心肌,减轻心肌损伤。为进一步探讨黄芪注射液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而进行本实验。本实验将体外培养在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造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五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预防性保护组和治疗性保护组。观察细胞的搏动频率,培养其中的LDH释放量,细胞内SOD活性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在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缺氧、缺糖再给氧为模型,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坏死百分率。结果缺氧、缺糖5 h再给氧3、12、24 h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形态学观察也发现大量神经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产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均显著降低,随再给氧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下降,清开灵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百分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与缺氧、缺糖再给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可抑制缺氧、缺糖再给氧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从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对海马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对缺氧缺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试剂盒、Fluo-3 AM法、Western blot检测SH-SY5Y细胞氧糖剥离损伤4 h后,与药物一起复氧1 h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caspase-3/7酶活力、细胞质中核小体含量、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以及calpain、cleaved caspase-12蛋白量的变化。结果显示DGMI能极显著降低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LDH的漏出量,抑制caspase-3/7酶活性,减少细胞核核小体的释放量,下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lpain和cleaved caspase-12蛋白量,抑制calpain凋亡信号通路保护神经细胞。DGMI对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calpain/caspase-12/capase-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丹参素对缺氧/缺糖损伤神经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SH-SY5Y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时胞浆内[Ca2 ]i、细胞凋亡率、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其对神经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 ]i、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SH-SY5Y细胞缺氧/缺糖损伤2 h时,细胞内[Ca2 ]i明显增加,为8.46 nmol/L(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为18.59% (P<0.01),细胞内[Ca2 ]i的浓度4 h时达到高峰,为9.89 nmol/L(P<0.01),而后呈下降趋势,细胞凋亡率随缺氧/缺糖损伤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12 h时达到45.91%,细胞经缺氧/缺糖处理2 h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分别降低29.17%(P<0.01)、38.80%(P<0.01),随着缺氧/缺糖时间的延长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12 h时分别降低56.72%(P<0.01)、63.58%(P<0.01),丹参素能显著降低细胞内[Ca2 ]i,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与缺氧/缺糖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丹参素可抑制缺氧/缺糖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衰老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D-半乳糖0 mmol/L)、D-半乳糖(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400 mmol/L)组,分别给予对应浓度的D-半乳糖处理48 h,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E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率以及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D-半乳糖致衰浓度,建立衰老模型。将衰老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氧糖剥夺不处理)、氧糖剥夺处理(0.5 h、1 h、1.5 h、2 h)组,随后复糖复氧24 h,CCK-8检测衰老SH-SY5Y细胞存活率。结果:25 mmol/L、50 mmol/L组的细胞形态、β-gal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100 mmol/L组细胞可见胞体肥大,200 mmol/L组细胞染色质固缩,400 mmol/L组细胞出现大量空泡化;(100 mmol/L~400 mmol/L)组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P<0.05),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阿米替林(Ami)对缺氧缺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15~18 d胎龄的大鼠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消除培养基中的氧合并培养基缺糖模拟细胞缺血性损伤,测定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变化,观察缺氧缺糖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及Ami的保护作用.结果 缺氧缺糖引起神经细胞明显损伤性变化,死亡率升高,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含量升高,细胞匀浆中丙二醛生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减少.Ami 10-7~10-5mol/L能不同程度地减轻上述损伤性变化.结论 Ami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钙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