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张锡纯如何使用四组药对:黄芪、知母药对;人参、赭石药对;山药、牛蒡子药对;海螵蛸、茜草药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伤寒论》泻心汤类方中常用药对及其使用规律。方法:运用SPSS Modeler 18.0对《伤寒论》泻心汤类方进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找出支持度>20%、置信度>60%、提升度> 1的药对。结果:泻心汤类方共计出现29对高频药对,从中可归纳出8大类药对,分别为半夏药对、黄连药对、黄芩药对、人参药对、生姜药对、干姜药对、大枣药对、甘草药对,从每一类药对中可选出一对具有代表性的药对进行浅析。结论:泻心汤类方常用药对的挖掘和浅析有助于中医药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泻心汤类方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经方疗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对其中的药对运用思维进行探讨,从药对与治法、药对与四气、药对与五味、药对与升降浮沉、药对与归经、药对与药物毒性等6个角度加以列举分析,以期进一步挖掘古代经典名方丰富的内在价值并指导临床药对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中如何运用对应选穴法。方法:综述临床上针灸医生选用对应选穴法中左右对应选穴法、上下对应选穴法、斜对应选穴法、前后对应选穴法、内外对应选穴法治疗肩周炎、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腕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指趾痛、偏头痛、面肌痉挛、面瘫、胆囊疾病、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腹痛、痔疮术后尿潴留、妊娠剧吐等疾病的疗效。结果:临床医生中运用对应选穴法治疗疾病的疗效确切。结论:对应选穴法是针灸临床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风池穴的传统刺法包括刺向对侧内眦、对侧鼻尖、对侧眼球及双侧风池对刺,危险结构为脊髓上端、延髓、椎动脉,安全深度一般控制在35mm之内,安全性依次为双侧风池对刺、对侧鼻尖、对侧内眦。风池穴刺向对侧眼球最为危险;风池穴的神经径路与颈3神经后支、枕小神经干或枕大神经分支的外侧支、枕下三角外侧、颈后神经丛、椎动、静脉丛等关系密切,针刺效应可能与其神经径路有关;目前对风池穴作用机理的研究多倾向于风池穴对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文琴  张永臣 《河南中医》2011,31(12):1427-1428
太冲穴具有疏肝理血、益肝明目、舒筋通络之功效,文章综述了太冲穴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对血糖的影响、对胃和肝的保护、对血流速和血脂的影响、镇痛作用、对眼的调节以及太冲穴的影像医学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药对首见于《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首创于《伤寒杂病论》,据统计共有147对药对。研究与应用经方药对,既要重视常用药对,又要重视不常用药对。既要重视研究药对之间的基本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又要重视研究药对之间的剂量调配,尤其是药对量变决定主治病证。经方常用药对有:麻黄、桂枝;栀子、淡豆豉;石膏、知母;桂枝、白芍;柴胡、黄芩;黄芩、半夏;黄芩、黄连;干姜、黄连;大黄、附子;黄连、阿胶;龙骨、牡蛎;附子、干姜。  相似文献   

8.
周立群 《中医杂志》1992,33(10):48-49
为更准确地描述耳穴定位,探讨了耳廓基本标志线的设立,包括:耳轮内缘、对耳轮脊、耳舟凹沟、对耳轮耳舟缘、对耳轮耳甲缘、对耳轮三角窝缘、耳甲折线、对耳屏耳甲缘、耳垂上线、耳屏前缘等。  相似文献   

9.
陈雪功 《新中医》1990,22(9):24-26
本文着重介绍张锡纯运用黄芪对知母、石膏对人参、滑石对淮山药、人参对赭石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伤寒论》理中汤类方中药对使用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伤寒论》理中汤类方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找出支持度和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理中汤类方共计出现62对高频药对,选取其中前18对进行列表显示,从中可归纳出7大类药对,包括白术药对、桂枝药对、附子药对、人参药对、大枣药对、干姜药对、芍药药对,每一类药对都可选出一个代表药对。结论:理中汤类方常用药对的挖掘和剖析,有助于中医药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中汤类方的结构和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同时也有利于经方爱好者以此为参考,挖掘出其他类方的常用药对,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学习、研究、运用医圣仲景的药对。  相似文献   

11.
小青龙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对单味药以及麻黄-甘草药对、麻黄-桂枝药对、白芍-桂枝药对、白芍-甘草药对、五味子-细辛药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小青龙汤组方特性,探讨中医方剂配伍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医治疗溃汤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主要有中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中药对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中药对变态反应作用的研究、中药对血小板及血流变学作用的研究、中药对微量元素的影响、中药防治复发作用的研究、中药对直肠肛门动力学的研究、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原康胶囊临床疗效观察、对肺功能的影响、对脉搏的影响、对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水负荷的影响、对炎性介质的影响、抗氧化作用、动物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八个方面对高原康胶囊预防及治疗急性高原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海螵蛸、骨碎补、三七、阿胶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观察海螵蛸、骨碎补、三七、阿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ELISA法观察海螵蛸、骨碎补、三七、阿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ALP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成骨细胞的增殖方面,海螵蛸、三七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骨碎补、阿胶对成骨细胞增殖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对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作用方面,海螵蛸、骨碎补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内ALP的合成有抑制作用;三七没有明显作用;阿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4种中药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各不相同。海螵蛸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有抑制作用;骨碎补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对其分化功能有抑制作用;三七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其分化功能作用不明显;阿胶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无促进作用,但能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对药又称药对,其组合大抵分为相辅相成、相合相成、相制相成、相反相成。历代医家对《傅青主女科》中对药之相辅相成描述甚多,对其它几类则描述甚微。盖《傅青主女科》理法方药,独有建树,制方用药,独出心裁,其不仅善用相辅相成之对药,而且对相反相成之对药的应用独具匠心。本文对《傅青主女科》相反相成对药之阴阳互济、升降相合、寒热并调、补泻兼施、开合同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其在妇科尤其是在经、带、胎、产等方面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药对的主要组配方式有:相须相使配对、相畏相杀配对、性味药对配对、趋向药对配对、补泻配对、动静配对及其他药对配伍等.文章结合祛痰法中主要药对的配伍,举例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祛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永奇 《中医研究》2000,13(5):47-49
本文指出中药祛痰药除中对呼吸系统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之外,对其他系统也有广泛作用。从镇静催眠、抗惊厥、解热镇痛、对学习记忆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祛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从抗心律失常、强心、调节血压、降血脂、对血小板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祛痰药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归补血汤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五个方面对当归补血汤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了综述。即:对细胞免疫影响的研究、对体液免疫影响的研究、对单核-巨噬细胞影响的研究、对细胞因子诱生作用的研究、对其它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封玉琳老师擅长运用药对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常用药对如平抑肝阳、息风止痉药对天麻、钩藤,平肝清阳、镇惊安神药对灵磁石、石决明,柔肝祛风、定惊止痉药对僵蚕、蝉衣,清心安神、镇惊除烦药对竹叶、龙齿;兼症药对如四肢抽动明显加木瓜、伸筋草,眼部抽动明显加青葙子、木贼草,鼻部抽动明显加辛夷、白芷,咽喉发声明显加射干、木蝴蝶,头项肩抽动明显加葛根、川芎。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系统对金银花、连翘药材以及药对配伍中的挥发油进行分析,评价配伍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GC-MS对金银花、连翘药材和药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金银花挥发油中检出的香叶醇、十四烷酸甲基酯、十六烷酸乙基酯、荧蒽、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基酯、亚油酸等成分和连翘挥发油中检出的樟脑烯、α-松油烯、紫苏醇、蒎烯、棕榈醛、β-水茴香萜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相对于单煎所得的挥发油,药对挥发油中新增成分有柠檬烯、异长松叶烯、十九烷等.结论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