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EGFR敏感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和试验组(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每组4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62.50%(25/40)]高于对照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25(CA125)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低于对照组,但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EGFR敏感型NSCLC患者采取埃克替尼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观察组予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1个治疗周期为21 d,至少治疗2个周期。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生活质量总体改善率、治疗效果及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为(114.02±13.44) ng/L,低于对照组[(153.97±17.8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NSCLC患者。依照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50),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和血清CY211、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MP-9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 研究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为(79.71±6.49)%、(40.59±3.21)%、1.9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47±5.0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联合异环磷酰胺、艾迪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吉非替尼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接受吉非替尼联合异环磷酰胺、艾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CD8+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异环磷酰胺、艾迪治疗晚期NSCLC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减少骨髓抑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任统伟  袁航  魏娜  任毅 《临床医学》2023,(4):112-114
目的 分析四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在中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南阳张仲景医院收治的8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以四君子汤加减治疗,21 d为一化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54%(24/41),高于对照组[36.59%(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与CD3+、CD4+、CD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为(9.50±1.03)ng/ml、CA125为(36.33±4.14)U/ml、AFP为(30.21±3.59)ng/ml、CD8+为(38.23±4.01)%,低于对照组[(14.41±1.75)ng/ml、(43.75±5.20)U/ml、(39.52±4.26)n...  相似文献   

6.
王志刚 《临床医学》2024,(2):99-101
目的 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安罗替尼治疗,观察组应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8.57%(31/35),与对照组[60.00%(2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痰缓解时间为(1.87±0.72)d、胸闷缓解时间为(3.54±1.07)d、胸痛缓解时间为(2.40±0.31)d、痰中带血缓解时间为(3.08±0.42)d,均短于对照组[(3.64±0.85)d、(5.62±1.17)d、(3.81±0.43)d、(4.74±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指标为(49.56±6.07)%、CD4+指标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榄香烯联合洛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内注射洛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4周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十九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66.7%(20/30),对照组DCR为46.6%(14/3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CD3+、CD4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信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艾迪注射液。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肿瘤体积变化、免疫功能(CD3+、CD4+、CD8+)、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2.93%(34/41)]较对照组[56.10%(23/41)]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肿瘤体积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CD3+、CD4+高,且CD8+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IL-2、INF-γ水平低(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可缩小肿瘤体积,改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变化,探讨其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关系。方法 34例晚期肺癌患者均接受ICIs治疗,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抑制剂单药,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或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治疗。ICIs治疗前、第3个周期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包括Treg细胞、B细胞、NK细胞、CD45+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3+T细胞绝对值及PD-1+/CD45+T细胞、PD-1+/CD8+T细胞、PD-1+/CD4+T细胞、PD-1+/CD3+T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52例NSCLC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在GP方案化疗基础上增加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8%,高于对照组的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信迪利单抗+化疗,观察组采用信迪利单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二科收治的100例经病理诊断为晚期(ⅢA~Ⅳ期)NSCLC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58.94±12.33)岁,年龄范围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免疫功能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收治的75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男40例,女35例,年龄(57.13±6.32)岁,年龄范围为43~71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7)与开腹组(n=38)。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首次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表面抗原分化簇4(CD4+)、表面抗原分化簇8(CD8+)、CD4+/CD8+]及应激状态[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0±1.31)d]、首次饮食时间[(3.08±1.18)d]及住院时间[(9.86±2.38)d]均短于开腹组[(3.24±1.67)d、(4.12±1.35)d、(12.24±3.09)d];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CD4+[(28.22±4.49)%]、CD8+[(26.18±2.67)%]、CD4+/CD8+(1.08±0.10)均高于开腹组[(24.01±3.69)%、(24.17±2.46)%、(1.01±0.09)];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内皮素[(0.77±0.36)ng/L]、IL-6[(37.18±23.25)μg/L]均较术前[(1.35±1.10)ng/L、(58.32±20.08)μg/L]降低,开腹组内皮素[(2.25±1.88)ng/L]较术前[(1.45±1.12)ng/L]升高,IL-6[(53.16±24.37)μg/L]较术前[(63.45±20.42)μg/L]降低,且腹腔镜组内皮素、IL-6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超导下麦默通术与区段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12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区段组和超导组,每组各80例.区段组患者采用乳腺阶段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线单药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PD)-1/PD-L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单用培美曲塞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与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化疗4个周期疗效;化疗前与化疗4个周期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化疗期间毒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化疗4个周期总有效率(63.41%)高于对照组(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2组患者KPS评分、血清CA125、CEA水平、CD3+、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85.46±3.87)分高于对照组(78.29±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CEA水平分别为(32.54±4.60)U/mL、(14.35±3.76)ng/mL,低于对照组[(45.12±5.76)U/mL、(23.12±3.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分别为(56.57±3.08)%、(35.48±2.16)%、(1.42±0.19),高于对照组[(48.72±3.25)%、(29.39±2.45)%和(0.8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SCLC患者化疗4个周期后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与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用对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降低CA125和CEA水平,毒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ⅡB期~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ⅡB~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62例为结直肠癌组,体检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滴注完毕,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至发生严重不良发应或疾病进展停药。结直肠癌组于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对照组于体检日采集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直肠癌患者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结直肠癌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1.12±8.07)%]、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57±0.61)%]、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9.10±3.32)%]、CD3-CD16+/56+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百分比[(17.56±9.28)%]均低于对照组[(44.96±6.34)%、(1.97±0.64)%、(13.93±5.16)%、(20.70±7.55)%](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6.58±8.29)%]高于对照组[(21.94±7.88)%](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79±9.17)%]与对照组[(70.90±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第3、5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2.31±8.13)%、(43.31±8.1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67±0.69)、(1.76±0.64)]高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8.36±3.58)%、(8.18±2.29)%]低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86±10.71)%、(72.56±11.4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8.22±11.82)%、(27.46±10.57)%]、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19.05±10.13)%、(18.63±11.66)%]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辅助化疗可增强CD3+CD4+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CD19+B淋巴细胞相关的体液免疫,对CD3-CD16+/56+NK细胞参与的固有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入住六安市中医院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乳房切除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照组予以乳房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臂周径、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34.26±4.28)cm、(121.53±24.1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9.49±4.19)cm、(70.69±1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含量分别为(72.73±14.15)%、(48.05±10.56)%、2.68±1.46、明显高于对照组[(58.46±16.74)%、(42.59±9.57)%、1.64±0.75],CD8+含量(22.29±6.42)%低于对照组[(26.19±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效果更好,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与溶血磷脂酸(LPA)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另外,选取同期80例肺炎患者作为肺炎组,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发光法测定上述人群的血清LPA和CEA水平。比较不同组间人群血清CEA与LPA水平,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指标阳性率,以及CEA和LPA单独及联合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效能。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CEA、LPA水平[(23.5±17.2)ng/mL、(9.8±2.4)μmol/L]高于肺炎组患者[(2.8±1.1)ng/mL、(1.8±0.4)μmol/L]和健康对照组患者[(2.3±0.8)ng/mL、(1.6±0.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患者血清CEA阳性检测率(68.3%)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组(32.4%)和组织未分型组患者(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与LPA联合检测的准确度(69.4%)和灵敏度(61.2%)高于CEA、LPA单独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联合检测的特异度(73.8%)低于CEA、LPA单独检测的特异度(77.5%、75.6%)。结论血清CEA与LPA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n=31)和低剂量组(n=29),高剂量给予等效生物剂量为76~86 Gy,低剂量为60~66Gy。分析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癌抗原(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总有效率74.19%与低剂量组总有效率65.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生存率87.10%高于低剂量组的82.76%,而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9.68%、9.68%低于低剂量组的13.79%、13.7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疗后CEA、CA125、NSE及CYFRA21-1水平低于放疗前(P<0.001);但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45.63±7.33)ng/mLvs.(26.46±7.93)ng/mL,(80.66±5.95)U/mL vs.(45.83±5.77)U/mL,(9.22±2.66)ng/mL vs.(5.23±2.25)ng/mL,(24.24±5.57)ng/mL vs.(21.24±5.6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58%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剂量组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均无明显差异,但低剂量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程度优于高剂量,且低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5例胆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5例,女50例,年龄(60.25±2.65)岁,年龄范围为53~72岁。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组(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