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3碳-尿素呼气试验评价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13碳-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评估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HP)的价值.方法 选择胃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阴性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行13C-UBT检测,并以非胃肠道疾病患者为对照.13C-UBT检查HP阳性病例分三组分别施行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PPI二联和单纯PPI治疗,治疗后复查13C-UBT,作为评价疗效指标.结果 768例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阴性的患者中,460例13C-UBT结果为HP阳性,阳性率59.9%.对13C-UBT检测HP阳性病例三种治疗后转阴率分别为83.6%,16.4%和3.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胃镜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显示HP阴性的病例,应用13C-UBT有助于提高HP检出率和判断HP根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幽门螺杆菌检定卡与快速尿素酶检测两种方法进行HP的检测,探讨使用HP检定卡来检测HP感染的可靠性。方法将420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10例,对照组210例,试验组患者做经幽门螺杆菌检定卡(胶体金法)检测,对照组患者做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下HP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分析胶体金法的使用可靠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胶体金法检测的HP阳性检出率65.71%与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67.14%,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检测的敏感度91.24%、特异性89.76%明显优于对照组检测的敏感度64.35%、特异性62.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作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时,使用胶体金法检测敏感度及特异性高于快速尿素酶检测法,且胶体金法在使用方面更简单且较短时间就可以得到结果,因此可用于临床推广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75例反复腹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同时予胃镜检查取胃窦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染色法检查作对照,对HPSA酶联免疫法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染色法均阳性结果比较,以评价HPSA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75例患儿中,HPSA酶联免疫法阳性率29.33%,对照法阳性率为30.67%,这两法阳性检测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PSA酶联免疫法与对照法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1%和94.23%.结论 HPSA酶联免疫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准确率。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间接诊的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观察两种试验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使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8.07%,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阳性率为7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如果无法避免则需要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进行检查,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组(286例)和对照组(240例),采用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病理学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为20.3%,而对照组为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存在逆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6例患者经过胃镜证实胃十二指肠溃疡56例、浅表性胃炎70例,应用14C-UBT、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切片法(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三种方法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结果:14C-UBT、RUT和组织切片三种方法的HP阳性率分别为83.16%、73.12%、69.15%,以14C-UBT法HP阳性检测率最高,三种方法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14C-UBT与目前常用HP检测方法具有类似的检出率,但它简便、快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与其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方法:设计HP特异的尿素酶C和cagA PCR引物,检测48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口腔黏膜的HP与正常人黏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HP阳性率为81.2%,对照组为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参与了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发生,HP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测定胆囊结石(实验组)及非胆囊结石(对照组)患者胆囊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HP的检测采用术前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气实验,术后胆囊粘膜组织活检。结果发现大多数HP阳性的胆囊结石患者可在胆囊粘膜活检中查到HP。结论提示HP感染可能为胆囊结石的形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法(HPS)检测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价值,探讨舌苔与口腔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HPS检测唾液中的尿素酶,同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观察寒热错杂型慢性胃炎HP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诊断HP感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观察患者的苔质与苔色,分析舌苔与口腔HP感染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作HP联合检测检,HPS检出74例,阳性率74%;13C-UBT检出68例,阳性率68%,阳性符合率(敏感性)为94.12%,阴性符合率(特异性)为68.75%,阳性预测值为87.00%,阴性预测值为84.62%。P>0.05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诊断效能指标相近。HPS检出HP感染阳性率比较:黄腻苔>黄白相间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苔,经卡方检验,各种舌苔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HPS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适宜所有人群,是值得进一步验证、推广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②口腔中HP感染率高的舌苔以黄腻苔、黄白相间苔居多,HP感染与湿、热之邪为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3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评价13C-UBT在H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6例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C-UBT组301例,RUT组255例。结果 13C-UBT组301例患者中13C-UBT测出HP阳性217例,阳性率为72.1%。RUT组255例患者中HP阳性171例,阳性率为6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C-UBT诊断HP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旋杆菌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由春  蒋泽先  谢勇 《江西医药》2004,39(4):245-246
目的 探讨胃与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分布有无差异性。口腔是否为幽门螺旋杆菌的一个重要储存库方法随机选取经内窥镜证实患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50名,分别从胃与121腔中取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多聚酶链反应和细菌培养以测定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粘膜标本组中快速尿素酶法获45例阳性,多聚酶链反应34例阳性,细菌培养25例阳性。口腔牙菌斑组中快速尿素酶法41例阳性。多聚酶链反应28例阳性,细菌培养17例阳性。结论 胃粘膜与121腔幽门螺旋杆菌分布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36例上消化道不适且经Olympus胃镜检查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HP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为阳性即确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53例来院检查未查出上消化道疾病的为对照组。结果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阳性率为63.0%,其中食管癌63.9%,贲门癌66.7%,胃癌72.9%,消化性溃疡73.6%,慢性萎缩性胃炎61.2%,浅表性胃炎60.9%;农村患者的总检出率为85.5%,城市患者为36.6%,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上消化道不同部位溃疡的HP检出率除幽门口溃疡为68.8%外,其他均高于70%,对照组HP阳性率为14.6%。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农村人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亚群 (PG 、PG )含量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 ,选取体检健康者 3 0例 (对照组 )和疾病组 14 4例 (实验组 )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47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 5例 ,胃溃疡 40例 ,胃癌 2 2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及病理切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 ,旨在研究胃相关性疾病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RUT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 (79.17% )高于病理切片法 (4 0 .2 8%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 ,胃癌组患者 Hp感染率低于胃炎及胃溃疡组 ;在血清 PG含量检测中 ,胃癌组低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 (P<0 .0 1) ,胃癌组 PG /PG 比值低于对照组及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Hp(+ )组 PG 、PG 含量均高于 Hp(-)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菌株中cagA和hrgA基因对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作用及其检测的意义。方法胃镜下诊断慢性胃炎的病例,钳取活体组织标本,组织学检查。胃癌及消化性溃疡术后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确认,快速尿素酶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胃腺癌中18例hrgA阳性、6例hrgA阴性,20例cagA阳性、4例cagA阴性;消化性溃疡中6例hrgA阳性、8例hrgA阴性,12例cagA阳性、2例cagA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30例Hp阳性、8例Hp阴性,22例cagA阳性、16例cagA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中2例cagA阳性、20例cagA阴性。结论Hp感染与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CR检测较快速尿素酶法准确。检测cagA和hrgA基因对了解Hp菌株的致病性、估计疾病程度、了解病变预后及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患者同步完成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以病理(HE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阳性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8%,准确性为93.4%。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创伤、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Hp感染与iNOS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入选病例的Hp,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NOS。结果①在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各组中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5.2%、56.0%、43.5%、65.4%,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iNOS表达在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1.7%、52.0%、65.2%、80.8%,各组同浅表性胃炎比较:胃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性胃炎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Hp感染与iNOS表达的关系:各组慢性胃病中Hp感染阳性者iNOS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5)。④iNOS于胃癌中表达增强,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中的表达无明显规律性。结论Hp可能参与慢性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NOS高表达提示NO在炎症、溃疡乃至胃癌发生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为制定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对症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胶囊、拉霉素胶囊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铋剂丽珠得乐冲剂。连续服药15d后对患者进行胃镜下评定并快速进行尿素酶试验HP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6%,HP检测转阴率为7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HP检测转阴率为40%;观察组患者胃镜下效果、HP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治疗对象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联合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胃溃疡患者症状,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mushrooms on the growth and urease ofHelicobacter pylori (HP),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gastroduodenal diseases such as gastritis, peptic ulcer and gastric carcinoma, were investigated. Most of the mushroom extracts did not show inhibitory effect on HP urease exceptCoriolus versicolar, Auricularia auricula, Sarcodon aspratus andFlammulina velutipes. The extract ofGanoderma lucidum, Coriolus versicolar, Gyropora esculenta andAgaricus bisporus var. albidus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HP. When their extracts were fractionated, the ether fraction ofGanoderma lucidum andAgaricus bisporus var. albidus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Among seven components seperated from the ether fraction ofG. lucidum extract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P3 was the most potent: MIC was 200 μg/ml. However, P3 did not inhibit the urea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感染对胃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12例胃癌(胃癌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和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快速尿素酶、14C-呼气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方法检测Hp,对胃黏膜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在Hp阳性与Hp阴性的对照组中VEGF的表达及M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阳性的胃癌组织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VEGF的表达及MVD值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VEGF表达和MVD值与CAG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CAG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使胃癌组织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VEGF高表达及MVD值升高,故Hp与胃癌的发生及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