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疾病的应用。方法:利用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HP在胃肠道外疾病中致病的依据来分析。结果:认为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代表药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治疗HP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结论:除此之外,可用含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的三联疗法根除HP感染,现将以上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有所增加,又由于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广谱抗菌、能耐酸、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与抗生素后效应(PAE)长等特点,因而该类药物重又引起重视,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和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选择最佳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舒美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等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疗效,与传统的盐酸多西环素进行疗效比较,为今后临床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将536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选用舒美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等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和盐酸多西环素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中疗效远高于盐酸多西环素(P<0.01),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安全、方便、广泛,尤其新衍生物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罗他霉素、米欧卡霉素、泰利霉素等因具有优于红霉素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和更强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因此,合理使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探讨国内应用上述2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1995-2006年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获得。结果文献表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消化道反应多见;克拉霉素静脉滴注可致少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用药不可忽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应重视用药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阿奇霉素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大环内酯类第一个氮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的开发概况、化学结构、抗菌机理、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阿奇霉素特殊的结构决定它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广谱的抗菌作用,扩展了大环内酯类传统的治疗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琰 《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1):51-51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协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解脲脲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的敏感率〉95%,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75%,环丙沙星、氧氟沙星〉45%,左旋氧氟沙星〉60%。结论: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75%,对于治疗这类感染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和左旋氧氟沙星,若疗效不佳再选用强力霉素等敏感性更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人型支原体(Mh)对14环(红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15环(阿奇霉素)和16环(交沙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106株Mh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5种药物中,交沙霉素抗Mh活性最强,MIC50为0、125mg/L,MIC90为0.5mg/L,较弱的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其MIC50分别为4mg/L、32mg/L和64mg/L,MIC90分别为32mg/L、128mg/L和512mg/L,最弱的为红霉素,MIC50为64mg/L,MIC。为512mg/L,结论Mh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16环大环内酯类药物交沙霉素,抗Mh活性强于14环和15环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克拉霉素干混悬剂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新剂型--干混悬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应用稀释法及临床分离所得的285株致病菌对克拉霉素干 阳性对照药红霉素进行外抗菌活性的测定,并考查了细菌接种量,血清浓度和培养基P至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同时测出受度药克 霉素干混悬剂的  相似文献   

10.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柴栋  王睿  裴斐  陈迁  方翼  刘皈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5):934-936
目的:观察不同结构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板培养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银染法鉴定,经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加替沙星对生物被膜处理后,用MTT法测定存活细菌数。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的影响。结果:1/16,1/4MIC的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强减少加替沙星作用后被膜存活菌数(P<0.05),并可减少细菌对硅胶片的粘附(P<0.05),而螺旋霉素无明显作用。结论:减少细菌的粘附,防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可与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起到协同杀菌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环内酯类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以往倾向于用红霉素来治疗,近年来新的大环内酯类药桕继问世,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足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能明显缩短疗程,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自1998年5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62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31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剂量克拉霉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口服茶碱,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 不允许使用其他大环内酯类药; 治疗组给予口服克拉霉素0.25 g,1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及肺功能(FEVl、P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MA)因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十四、十五或十六元大环而得名。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其第一代为天然品种,如红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第二代为半合成品,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第三代为新开发出3位酮基的新14元大环内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克拉霉素与罗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克拉霉素组和罗红霉素组。克拉霉素组给予克拉霉素片0.25g,bid;罗红霉素组给予罗红霉素片0.15g,bi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克拉霉素组总有效率93.5%,罗红霉素组83.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症状比较克拉霉素组优于罗红霉素组,不良反应克拉霉素组低于罗红霉素组(P〈0.05)。结论克拉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应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39-139,144
目的研究探讨比较两种克拉霉素制剂在人体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特征。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自身对照,分别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克拉霉素胶囊两种制剂。结果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克拉霉素胶囊两种制剂的平均药代动力学参数见附表。结论以克拉霉素分散片为参比制剂,计算克拉霉素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87%,两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6.
克拉霉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霉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宋洪杰沈意翔李萍李珍石晶王卓高申克拉霉素(CLM)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化学名称为6-O-甲基红霉素A,由红霉素分子中6位羟基被甲氧基取代而成。这一结构变化使得CLM与红霉素相比,胃酸稳定性增加,口服吸收良好,血浆和...  相似文献   

17.
汤雅军 《吉林医学》2014,(17):3717-3718
目的:研究分析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儿童Ⅰ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应用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儿童Ⅰ型慢性鼻窦炎420例,对其分别给予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以及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420例患者治疗后随访观察5~32个月。痊愈218例(51.9%),好转156例(37.1%),无效36例(11.0%),总有效率为89.0%,三种治疗方法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童Ⅰ型慢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Ⅰ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病变越轻,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68株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大环内酯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icaA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测采用大环内酯抗菌药物预防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以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微孔测定法考察临床分离表皮衙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PCR法测定icaA基因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耐药程度较高(88.2%),且耐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较敏感菌显著增强(P<0.05),耐药菌与敏感菌的icaA阳性比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难以有效地预防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  相似文献   

19.
<正> 克拉霉素是红霉素结构改造的衍生物,是新一代14元环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上第6位的特殊结构,决定其具有良好的药效学和超群的药代力学特性,不仅克服了红霉素副作用和耐受性差的缺陷,而且使其抗菌性、抗菌谱得到改善,其耐酸性是现有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最强的,因  相似文献   

20.
利迈先通用名为克拉霉素,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和西安制药厂在国内首家联合研制成功。它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在红霉素结构中C6位以氧甲基取代羟基,具有对酸极为稳定,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较广等药动学特点。因而利迈先在临床上用途较广。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