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71岁。约2岁时右下肢窝处被开水烫伤,愈后形成广泛皮肤粘连,膝关节不能伸屈。5~6岁行分离术,术后形成大面积瘢痕,时有痒痛感。2年前瘢痕中央出现花生米大突起,近1年皮损明显扩大。3月前疼痛突然加剧。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下肢窝处大面积瘢痕,膝关节屈伸角约30°,运动受限不能站立,瘢痕中央约有15cm×10cm×2.0cm皮损,呈鲜红色菜花样,周边色素加深触之硬,脆易出血,有特殊臭味。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因患者系孤寡老人及经济条件所限,拒绝医治烫伤瘢痕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王俊启$河南清丰县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跖部烧伤瘢痕并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男,35岁,因右足跖跟部烫伤后瘢痕31年,溃疡1年就诊。皮肤科情况:右足跖跟部见约5 cm×9 cm大小瘢痕,其上有3 cm×5 cm大小不规则、表面不平的溃疡,周围红晕边缘隆起,表面有少许脓液。诊断为烧伤瘢痕和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左手背出现增生性结节伴溃疡2年,加重3个月,于2010年6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左手背被烟头烧伤,自愈后留有瘢痕.12年前瘢痕处出现数个粟粒大红色丘疹,伴轻微瘙痒,未予处理.2年前皮损逐渐增大成斑块状,伴糜烂渗出,曾于当地门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左手背可见3 cm×4 cm暗红色不规则形状斑块,边界清楚,质地坚实,表面覆以脓血痂,结痂剥脱处可见溃疡形成(图1、2).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鳞状细胞增生,侵及真皮网状层,可见角珠形成,棘层上皮瘤样增生,棘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核分裂相,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I-II级)(图3、4).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发生于额部左侧的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患者女,35岁,额部左侧白斑5年,瘢痕样损害2年。皮肤科检查:额部左侧一直径约5 cm大色素减退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块或条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收缩间隙,肿瘤团块周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及硬化。诊断: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予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经过4次扩大切除,肿瘤切除干净,术后创面予以全厚皮片植皮,伤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头皮巨大鳞状细胞癌。患者女,56岁,头顶部菜花样肿物5月余,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头顶可见一巨大肿物,约10 cm×9 cm大小,表面粗糙呈菜花状,高出皮面。组织病理示:表皮假性上皮瘤样增生;真皮见鳞状细胞瘤团和角化珠,少许细胞异型,见角化不良细胞,瘤团及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诊断:头皮巨大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0岁,工人。8年前于双上肢及双手背出现少许暗红色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伴瘙痒,皮损渐增多,互相融合呈大小不等的苔藓状斑片,瘙痒加剧,曾做病理检查,诊断为“扁平苔藓”。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显。2年后,原皮损逐渐变成条状、圆形及不规则形淡红色坚硬隆起,并向周围延伸。皮肤科情况:双手背见条状、圆形、卵圆形及蟹状坚硬的扁平隆起,表面平滑呈淡红色。双前臂屈侧有20cm×1cm左右条状坚硬隆起,双肘关节处瘢痕挛缩,伸屈受限,躯干及双下肢未见类似皮损。病理检查符合瘢痕疙瘩诊断扁平苔藓继发瘢痕疙瘩1例@邢燕$成都铁路中心医院皮肤科!61008…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6岁。2016年6月因“右侧面颊部丘疹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左侧面颊部见一黑褐色丘疹,约1.5 cm×2.0 cm,表面色素不均匀,无糜烂、溃疡,无明显角质增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见大量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团,瘤细胞核大,胞质少,染色嗜碱,瘤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团块与周围基质间有裂隙,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基底细胞癌。病变予以切除。2018年5月因“背部丘疹6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背部见一浅褐色丘疹,约0.6 cm×0.5 cm,表面无鳞屑、结痂,表面少许鳞屑、结痂,无糜烂、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见由基底样细胞形成的瘤团,瘤细胞团自表皮底部呈芽蕾状或不规则伸长至真皮乳头层,瘤体多处与表皮相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真皮深层未见异常。诊断: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再次行病变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麻风治愈后高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男,78岁。右手背感染后肉芽状增生伴疼痛1周,怀疑麻风复发皮损。皮肤科检查:右手背部一约7 cm×8 cm×1 cm淡红色至暗红色菜花样乳头样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疣状突起,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结节易破溃,形成火山口样溃疡,可见污垢坏死组织和脓样分泌物,伴恶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鳞状细胞团块,抗酸染色(-)。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9.
皮脂腺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头部新发肿物伴出血1个月,于2006年8月1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头皮即有一黄色扁平丘疹,后逐渐长至2.5 cm×3 cm斑块,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1个月前发现在此斑块基础上出现一新生肿物,色红,仍无自觉症状,近期经常破溃出血.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可见一2.5 cm×3 cm黄红色扁平质硬斑块,表面呈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其上见一1.5 cm×2 cm的红色肿物,表面有破溃出血(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分化成熟的皮脂腺(图2),真皮内又见肿瘤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部分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丝分裂(图3). 诊断:皮脂腺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皮肤科,北京,100730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8岁,全身褐色线状斑40余年,外阴部肿物10年。皮肤科情况:外阴及肛周多处可见溃疡,最大处为7.0 cm×5.0 cm,均为不规则形,质硬,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脓液,触碰易出血,有异味,伴疼痛。皮损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可见鳞状细胞团块,基底层细胞异型增生改变,真皮深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汗孔角化症;鳞状细胞癌(外阴)。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80岁。6年前右足跟部出一黄豆大疣状突起,表面较粗糙,无炎症表现,境界清,诊断寻常疣,未做特殊处理。穿鞋摩擦压迫,有时碰撞后出少量鲜血稍有疼痛感,渐消失,饮食活动如常。近1年多损害渐增大,有白色粘稠分泌物渗出,伴特殊臭味,穿鞋困难,行动不便。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足跟部约一鸡蛋大肿物,边界清楚,顶端凸凹不平呈菜花样,表面覆盖白色粘稠分泌物,血管扩张明显,具有特殊臭味,用棉签触试,基底较硬,组织脆弱,易于出血。病理组织:符合鳞状细胞癌。寻常疣继发鳞癌1例@石仁琳$兰州医学院第…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瘢痕癌变罕见,我院于1997年1月收治1例,经手术切除植皮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患儿男,13岁。头部烧伤12年,伤后瘢痕区溃烂出现疣状结节1年,有恶臭粘稠的脓性分泌物,触之易出血(见图1)。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见图2)。头颅片示骨质有破坏。在全麻下行头皮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术中植全层皮肤,第14天拆线愈合。图2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呈棱形,核大小不等,染色深,核分裂像多见(1×200倍)讨论: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中老年,40岁以下者较少,小儿尤为罕见。本病多由角化病、粘膜白斑等癌前期病变转化而来。本例病变部位暴露,…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麻风足底溃疡并发鳞状细胞癌截肢术后创口不愈合2个月。20年前,患者因"足底溃疡伴红斑2年"诊断为BT型麻风曾在本院治疗,疗养至今。3年前因足底外跖出现不良性增生(图1),建议转诊综合医院处理,拒绝;2年前溃疡面进一步加重,菜花状增生(图2);再建议截肢,仍拒。近2个月来,溃疡面扩大,呈不规则菜花状,表面凹凸不平,面积约8cm×10cm,有恶臭脓血性分泌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1岁,全身反复结节囊肿10余年,加重1年。皮肤科情况:头面颈部、胸前、腋下、臀部散在红色、暗红色大小不等丘疹、结节、囊肿、瘢痕,部分融合、破溃,见黄色、暗红色分泌物,肛门左侧见一直径约2.5cm的火山口样圆形溃疡。溃疡组织病理示:皮下见癌细胞呈多角形,可见角化珠形成,核仁显著,可见核分裂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诊断为毛囊闭锁三联征合并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皮肤软纤维瘤基础上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患者女,65岁。左手臂皮肤袋状突起10年余,迅速增大6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上臂伸侧有一2.5 cm×2 cm×2 cm暗红色不规则球形肿块,质中等,肿块随肢体活动可轻度扭转。皮损大体病理:球形肿块剖面呈灰白色,有蒂;组织病理:肿物表面多灶性坏死,瘤细胞呈巢团状向纤维组织内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多形,蒂部被覆皮肤基本完整,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变性,皮下见癌细胞浸润。诊断为皮肤软纤维瘤继发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6.
例1.女,42岁。因额部环状斑块2年,于2005年5月6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额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自觉瘙痒,皮损逐渐扩展至甲盖大小,形成环状斑块。半年后右侧额部又出现一类似皮损,偶感瘙痒,触之疼痛明显,亦呈环形扩大,曾在当地医院按“环状红斑”治疗,但效果不佳。皮肤科检查:右侧额部见2个直径分别为1cm和2.5cm的淡红色环状红色斑块,边缘隆起,边界清楚(图1),质韧,触之有浸润感,表面皮肤轻度萎缩,无鳞屑、水疱、糜烂及渗出,触痛不明显。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上部见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可见较多的多核巨…  相似文献   

17.
黑素瘤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1临床资料例1男,65岁。右侧腹部黑色斑块20年,溃破、增生2月。皮肤科情况:右侧胁肋、锁骨中线交界处可见一约3.0 cm×3.0 cm大小黑褐色斑块,颜色深浅不一,形状不规则,表面呈肉色赘生物乳头瘤样增生,局部溃破(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填充大小不一呈巢状分布的瘤巨细胞,细胞有异型,有核分裂相(图2)。免疫组化示:MIF~+(图3),S-100~+(图4),HMB45~+。诊断:结节性黑素瘤。治疗:予以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烧伤瘢痕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瘢痕癌是在烧伤形成的瘢痕上出现的增生物.瘢痕癌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其次为基底细胞癌[1].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患者男,44岁。右侧鼻唇沟外侧赘生物2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右侧鼻唇沟外侧1.5 cm × 1.5 cm半球状隆起,中央呈火山口状。皮损上方2.0 cm × 1.5 cm半月形隆起。组织病理:半球状隆起皮损示表皮不规则向下增生,皮损中央呈充满嗜酸性角质栓的火山口样改变,周边两侧上皮向上隆起成领圈状。上皮细胞团块内中性粒细胞小脓肿,增生上皮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的病变下界基本清楚。半月形隆起皮损真皮中部较多形态、大小不一小叶状结构,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小叶内见不同成熟阶段的皮脂腺结构。免疫组化:角化棘皮瘤病变中CK,CK5,CK14,CK17,CEA,EMA在其浸润的鳞状细胞团块呈阳性表达;皮脂腺腺瘤中CK,CK5,CK14,EMA在皮脂腺细胞呈阳性表达。病理诊断:角化棘皮瘤合并皮脂腺瘤。患者2008年确诊为直肠中低分化腺癌。结合患者皮肤表现及肠道肿瘤病史,最终诊断:表现为角化棘皮瘤和皮脂腺腺瘤的Muir-Torre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着色性干皮病并发鳞状细胞癌。患儿男,3岁。因全身褐色斑2年余,头、面部结节4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头部、面部、颈部、上胸部及四肢可见约针尖至芝麻大褐色斑。头、面部色素斑基础上可见数个结节,0.2 cm×0.3 cm~2.0cm×2.0 cm不等,部分结节破溃及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内可见大量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鳞状窝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中等量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边缘未切干净。诊断:着色性干皮病并发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