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镍(Ⅱ)/2,4,6-吡啶三酸(H3L=2,4,6-pyridinetricarboxylic acid)的配合物(1);利用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20 27(15)nm,b=1.112 93(17)nm,c=1.461 6(2)nm,α=75.026(3)°,β=78.291(2)°,γ=65.384(2)°,V=1.449 0(4)nm3,Z=2.配合物中的镍(Ⅱ)离子处于两种不同的配位环境.其中部分镍(Ⅱ)离子与配体中的两个羧基及氮原子配位,其余的镍(Ⅱ)离子与六个水分子配位;而配体吡啶环上的4-位羧基未与Ni(Ⅱ)离子配位.与此同时,配合物中形成复杂的氢键,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3-对溴苯基-4-对甲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作为配体,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trans-[CuL2(ClO4)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829 29(15)nm,b=0.854 48(16)nm,c=1.502 7(3)nm,α=83.517(2)°,β=89.200(2)°,γ=73.064(2)°,V=1.011 9(3)nm3,Z=1,R1=0.041 2。单晶结构表明,铜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高氯酸根离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的1个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参与配位。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10℃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3.
以3-对甲氧基苯基-4-对溴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作为配体,合成了1个钴配合物[CoL2(H2O)2](ClO4)2.2C2H5OH,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76 3(5)nm,b=3.384 4(18)nm,c=0.920 3(5)nm,β=102.961(8)°,V=2.660(2)nm3,Z=2,R1=0.064 4。单晶结构表明,钴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水分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的1个氮原子和吡啶氮原子参与配位。配体配位后三氮唑-吡啶间二面角反而变大。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45℃开始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4.
以3-甲基-4-对溴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作为配体(L),合成了1个新的锰配合物[MnL2(NCS)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6480(2)nm,b=0.90707(13)nm,c=2.1919(3)nm,β=97.454(2)°,V=3.248 8(8)nm3,Z=4,R1=0.043 9。单晶结构表明,锰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硫氰根离子呈顺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1个氮原子和吡啶上1个氮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4,5-二氮芴-9-酮(dafo)的Cu(Ⅱ), Zn(Ⅱ)配合物[Cu(dafo)2(H2O)2] (NO3)2和[Zn(dafo)2 (H2O)2] (NO3)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Cu(Ⅱ), Zn(Ⅱ)分别和来自两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两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的配位环境中,两配体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两水分子垂直于两配体所在平面,Cu(Ⅱ)处于畸变八面体中心,Zn(Ⅱ) 处于正常八面体中心,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热分析表征,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Gaussian-98w中的DFT-B3LYP/LANL2DZ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全几何优化以及后续计算.  相似文献   

6.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混合溶剂热条件下,以4-[(羧甲基)硫代]-苯甲酸(CMTB)为配体合成了[Pb(CMTB)H2O]n(1)和[Cd(CMTB)]n(2)两个配位聚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645 08(13)nm,b=0.847 83(17)nm,c=0.956 30(19)nm,α=90.37(3)°,β=92.75(3)°,γ=106.40(3)°,Z=2;化合物1具有二维层状结构,每1个Pb(Ⅱ)与来自4个配体的5个氧原子以及1个来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1个变形八面体的几何构型。化合物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是P21,晶胞参数为a=0.786 27(16)nm,b=0.600 55(12)nm,c=1.001 3(2)nm,β=91.14(3)°,Z=2。化合物2是一个二维层状化合物,Cd(Ⅱ)与5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同时,我们对两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型钕配合物[Nd(CH_3COO)(C_4H_3N_2O_2S)_2(H_2O)_2](C_4H_4N_2O_2S=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胞参数:a=0.95486(12)nm,b=1.03280(15)nm,c=1.8244(2)nm,α=92.945(7)°,β=92.582(7)°,γ=94.401(7)°,晶胞体积:V=1.7893(4)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4,式量Mr=525.6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Nd(Ⅲ)分别与来自四个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配体的4个羧基氧原子、2个三齿螯合桥联的醋酸根离子中的3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九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的配位几何构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配合物Ni(Aim)4(SCN)2(Aim=1-烯丙基-1H-咪唑),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83 90(18)nm,b=0.953 90(19)nm,c=1.051 5(2)nm,α=70.22(3)°,β=65.29(3)°,γ=86.66(3)°,V=0.754 3(3)nm3,Z=2。在配合物中,每个Ni(Ⅱ)原子分别和来自4个Aim配体的4个氮原子、2个异硫氰酸根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结构。在晶体中,分子通过C-H…N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沿a轴形成一维锯齿结构。电化学研究显示配合物中Ni2+/Ni对的氧化还原是一个准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梁鸿  雷智鸿  李夏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9):1595-1599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Co2(NDC)(BIPY)2(H2O)6]·(NDC)(NDC=2,6-萘二甲酸根,BIPY=2,2′-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2239(4)nm,b=1.12616(5)nm,c=1.22119(6)nm,α=94.857(3)°,β=111.843(2)°,γ=112.200(3)°,V=1.05205(8)nm3,Z=2,Dc=1.526Mg·m-3。该配合物由[Co2(NDC)(BIPY)2(H2O)6]2+阳离子和1个游离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组成。Co2+离子与2,6-萘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水的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2,6-萘二甲酸根的2个羧基分别以单齿方式桥连2个Co2+离子形成双核配合物。配合物中,配位水分子之间,配位水分子和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以及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形成了丰富的O-H…O氢键,进而将双核配合物连接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o(H2CA)2(H2O)2(H3CA=三聚氰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荧光和单晶X-Ray射线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503 83(7)nm,b=0.699 82(10)nm,c=0.911 08(13)nm,α=90.107(2)°,β=98.032(2)°,γ=110.788(2)°,V=0.296 92(7)nm3,Z=1,R=0.038 2。在配合物中,Co(Ⅱ)离子与三聚氰酸配体上的N原子,配位水的O原子配位,形成规则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相邻的2个Co(Ⅱ)平面四边形单元通过配体三聚氰酸上的氢键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室温荧光光谱测定表明该化合物在420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2.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二维稀土Sm(Ⅲ)的配位聚合物[Sm(1,4-bda)1.5(phen)(H2O)]n(1)(1,4-H2bda=对苯二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Sm(Ⅲ)离子与6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其中5个氧原子来自1,4-bda配体的羧基氧原子,1个来自配位水分子;2个氮原子来自邻菲啰啉分子。每个Sm(Ⅲ)离子与1个邻菲啰啉分子螯合配位,1,4-bda配体在配合物中有两种不同的配位方式。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30 72(6)nm,b=1.086 75(7)nm,c=1.139 83(8)nm,α=107.759(6)°,β=91.886(5)°,γ=112.878(6)°。该配合物在波长为34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显示出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型吡啶基二氮环配体L(N,N'-双(吡啶基-3-亚甲基)-1,5-二氮环辛烷)及其铜配位聚合物{[Cu(滋-H2L)(L)Cl](ClO4)3}∞(1),研究了此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光谱及磁性质。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5170(17)nm,b=1.0440(5)nm,c=1.1966(6)nm,V=4.394(4)nm3,Z=4。配体L以顺式螯合和反式桥联两种不同的配位形式将铜离子连接起来形成一维链状阳离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型吡啶基二氮环配体L(N,N′-双(吡啶基-3-亚甲基)-1,5-二氮环辛烷)及其铜配位聚合物{[Cu(μ-H2L)(L)Cll(ClO4)3l}∞(1),研究了此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光谱及磁性质.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5170(17)nm,b=1.0440(5)nm,c=1.1966(6)nm,V=4.394(4)nm3,Z=4.配体L以顺式螯合和反式桥联两种不同的配位形式将铜离子连接起来形成一维链状阳离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HL)及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合成了一个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4(2,2′-bipy)2]·H2O(1),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12 57(15)nm,b=1.312 5(2)nm,c=1.317 0(2)nm,α=82.985(2)°,β=76.437(2)°,γ=88.290(2)°,V=1.688 7(4)nm3,Dc=1.391 g·cm-3,Z=2,F(000)=732,GooF=1.027,最终偏离因子R1=0.037 5,wR2=0.091 4。在配合物分子中相邻的2个铜(Ⅱ)离子通过2个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根桥联配位连接起来,其端位各与1个2-(4-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根和1个2,2′-联吡啶分子配位,整个分子形成了双核结构。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为608 nm时,配合物在472和476 nm处有2个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在2~100 K,配合物具有顺磁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L-tyr)(TATP)(H2O)]ClO4.H2O(L-tyr=L-酪氨酸,TATP=1,4,8,9-四氮三联苯),并用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7862(2)nm,b=1.0510(5)nm,c=1.4768(3)nm,β=97.74(3)°,Z=2,V=1.2092(5)nm^3,R1=0.0341,wR2=0.0919。中心Cu(Ⅱ)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配位结构,与TATP中两个氮原子、L-tyr的氨基氮和羧基氧原子及一个水分子配位。晶体中芳环堆积及氢键作用类似于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之间的作用,具有分子识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稀土苦味酸盐(pic)与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L)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CeL2(pic)2](pic)?(CH3OH)3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3795(3)nm,b=2.1292(5)nm,c=2.5651(6)nm,α=105.847(3)°,β=100.150(3)°,γ=107.893(3)°,Z=2,R=0.0519,wR=0.1255.晶体中一个不对称单元内有两个结晶学上独立的分子,这两个分子的构型基本相同,中心Ce3 均与两个三齿配位的配体及两个双齿配位的苦味酸根配位,配位数为10.中心Ce3 的配位多面体为变形双帽四方反棱柱,两个分子之间以π-π堆积连接,生成一个非中心对称的二聚体.整个晶体则是由这些二聚体以分子间氢键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室温下,在紫外光激发下Eu(III)配合物固体和溶液均表现出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以3-对甲氧苯基-4-对氯苯基-5-(2-吡啶基)-1,2,4-三氮唑(L)为配体,合成了1个单核锰配合物trans-[MnL2(NCS)2],对其进行了红外、电喷雾质谱、热重和单晶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1.458 5(3)nm,b=0.915 00(18)nm,c=1.616 3(3)nm,β=101.70(3)°,V=2.112 2(7)nm3,Z=2,R1=0.058 5。单晶结构表明,锰离子处于1个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硫氰根离子呈反式配位,每个配体L通过三氮唑上1个氮原子和吡啶上1个氮原子参与配位。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260℃开始发生分解。变温磁化率显示该配合物为顺磁性(1.8~300 K)。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L)Br]·DMF (1),[Cu(L)Cl]·2H2O (2)和[Cu2(L)2(SO4)]·H2O·CH3OH (3)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Cu(Ⅱ)离子与来自1个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体的N2S给体及1个卤素阴离子配位(1和2中分别为溴离子和氯离子),采取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3中,2个Cu(Ⅱ)中心由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硫原子桥联形成Cu2S2簇,Cu…Cu距离为0.318 0 nm。每个Cu(Ⅱ)离子还与来自同一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处于外轴向位置η2-SO42-的1个氧原子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PDC)(bix)(H2O)]n(H2PDC=2,4-吡啶二甲酸,bix=1,4-双(咪唑基-1-甲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学数据:a=2.5255(4),b=1.31898(19),c=1.4415(2)nm,β=118.656(2)°,V=4.213 5(11)nm3,C21H19CoN5O5,Mr=480.34,Dc=1.514 g.cm-3,μ(Mo Kα)=0.857 9 mm-1,F(000)=1 976,Z=8,残差因子R=0.030 5,wR=0.067 4。在晶体结构中,钴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PDC配体上的2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bix配体上的2个氮原子、来自PDC配体上的1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水分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而且该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