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地震成因入手,总结得出地震成因理论——Y一地震成因假说。并基于此理论,研究出临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震临震预测预报的地应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自转和极移的惯性力的作用密切相关,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地壳岩石内产生应力应变。用四方位地应变传感器观测水平地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和临震前兆信息-地应力应变剧烈变化和地壳岩石出现微观断裂滑移及微观弹塑性应变应变波群,再根据主压应力作用方向和地质构造断裂带分布情况作综合分析,可以在临震前10 ̄72小时内初步预报出地震的时间、方向、地点和震级。对于震中距400公里内的中强地震预报对应率较高,根据  相似文献   

3.
在水渗入干燥和饱和的花岗岩样品过程中,我们观测到了声发射现象和P波速度变化,以此来研究流体诱发地震活动机制。在流体静压力和高偏应力作用下,分别均匀地将水注入干燥饱和圆柱花岗岩端部表面中,用计算机层析技术揭示的二维P波剖面图显示出水前缘皆平行于部表面,而且在流体静压力作用下,水前缘均匀地离开干燥花岗岩的端部表面。  相似文献   

4.
渤海陆缘地震的力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渤海陆缘是华北强震活动区,如1966年的邢台震群,1967年的河间地震,1969年的渤海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1976年的唐山震群和1983年的菏泽地震,都是在该区发生的。显然,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构造运动和地震成因是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本文拟从应力场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地震预测有关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地震预测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影响地震预测的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地震成因。利用新的观测技术,发展新的地震成因理论,或将成为地震预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的发生以及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经过数年沉寂之后,国际上对地震预测的讨论又处于增温状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唐山震中的地震测深以及深反射剖面,揭示了唐山震源区的浅部及深部构造图象,它与以往的推测很不相同。 唐山东面的开平向斜属中生代构造,探测的结果表明,向斜轴是一近于直立的地壳断裂。唐山地震时的水平地形变主要是由开平地壳断裂的位移引起的,它是北北东—南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开平地壳断裂西面的陡河断层是一自地表向南东方向下插的正断层,断层倾角为26°,延伸至5km深处。陡河正断层刚好插到唐山市震中区的正下方。唐山地震时的垂直地形变主要是由陡河正断层的滑动引起的。 野鸡坨—丰台断层通过震源区的西部边缘,断层以西的第四纪沉积层,在过去一百万年间曾经沿北北东方向水平滑移15km,表明它也是一个右旋的走滑断层。但是它在近代数百年间并无地震活动,唐山地震时该断层的滑动亦不明显。 开平地壳断裂和陡河正断层在唐山地震时同时滑动,说明地震的作用力除区域水平构造力外,地壳上方还存在一个附加的引张力。在开平断裂处,上部地壳的反射面倾角杂乱,而且在它的正下方,莫霍界面明显错断,因此,地幔顶部的热物质可能自开平地壳断裂中上升。热物质产生的热应力在地壳上方可表现为张应力,而在地壳下方却表现为压应力,这与反射地震剖面图的现象相符合。开平地壳断裂中热物质的上升对地震的产生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各种地震预测方法对地震的预测情况.首先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含裂纹岩石材料的变形破坏过程;其次,将实验室岩石破坏过程的观测结果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外推到地壳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从地震发生的物理力学机理出发,对多种地震预测方法进行了评述,研究这些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预测地震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地震宏观异常与临震预测成功的希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宏观异常指人类用感官可直接觉察到的自然界中的不正常现象,其中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的现象称其为地震宏观异常.我国近4000年历史资料中,有十分丰富的有关地震宏观异常的记载,甚至有一些利用宏观异常试图预测地震与防震减灾的记载.我国现代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也表明,地震前确实存在大量的宏观异常,若能够观察、收集、整理与分析这些异常就有可能实现成功的临震预测,尤其为临震时间预测,可取得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立交模式的原理,对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并对山西地震带具有立交成因的强震危险地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太原盆地南端、大同盆地南端和北端、忻定盆地中段是可能孕育大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称的对称迁移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或一定的地质构造背景上,地震按一定的对称图式依次作规则的迁移。对称迁移不同于沿带迁移,是由相互联系的四次地震配套而成为一独立的迁移组合,它们分别发生于与X断裂网络四个结点相当的位置上。互为配套的四次地震满足于以下三条件:1)在空间上呈现为对称的(或近于对称)四边形图象;2)各震的震级相近,震级差不大于0.5级;3)每组内四次地震的发震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表现为T_4-T_3≤T_2-T_1或T_4-T_3≤(T_2-T_1) 10。按照各震迁移的顺序和路线,将其划分为对角型、弯折型和圈闭型三类。  相似文献   

12.
强震预报的连续性方法与丽江7.0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淑蓉 《地震研究》1997,20(1):21-25
作继《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探讨》后,提出云南强震活动的连续性方法:即一次强震前4个月内的中等地震丛集区几何中心150公里内地区,在经过数月至数年的孕育后将演变成强震发生区。据此连续性方法,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后即在《震情研究》上预报“未来3-5年省内的7级大震将发生在永胜期纳(26.4°N,100.6°E)附近地区。另外,缅甸(22.5°N,98°E)也可能发生7-8级大震”。上  相似文献   

13.
水库地震主震发生时间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利工程对水库地震的抗震设防要求事先对水为地震进行预测。预测内容包括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可能性、)最大震级、最大震的地占紧及不库地震对场址地震动参数的影响。除主震时间的预测外,本文第一作者都曾提出过初步的预测方法。本文认为,水库地震前震波速比异常、非线性灰色模型以及前震系列回归等方法,是预测主震时间的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焦远碧 《内陆地震》1993,7(2):106-113
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划分出不同的地震区带,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可分为9个地震区带,分析各个区带的地震活动性可作出某一活跃期强震发生主体地区的判别,对某一个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作出地震危险区预测。用震源面投影图代替点投影的震中分布图可更合理地解释一个构造带上强震的发生过程,更清楚地勾画出未来强震的孕震范围。对强震破裂区闭锁段、背景空区、孕震空区的关系用实测震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地磁场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扼要叙述了震磁关系研究的现状,阐述了“震磁效应”分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空间相关”和“现象相关”两种“震磁效应”分析的基本方法。作者应用我国华北地区若干台站资料,以局部地区地磁场空间相关性的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了“空间相关法”,给出了具体震例分析的初步结果。最后,就有关“震磁效应”分析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扼要叙述了震磁关系研究的现状,阐述了“震磁效应”分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空间相关”和“现象相关”两种“震磁效应”分析的基本方法。作者应用我国华北地区若干台站资料,以局部地区地磁场空间相关性的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了“空间相关法”,给出了具体震例分析的初步结果。最后,就有关“震磁效应”分析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水化学地震前兆短临预报指标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玉华 《地震》1995,(1):65-72
本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单项异常的判别和确认:2、短临预报指标的提取和地震三要素的预测。根据苏,浙,沪,皖水化测报区多年的预报实践和震例资料,从多种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日常预报经验,初步建立了反映现阶段资料状况和认识水平的统计性短临预报指标和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方法。经检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性作。  相似文献   

18.
电阻率法测地震是当今世界预测地震所用的主要方法之一。40年来国内外对电阻率法测地震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本文主要简述了室内研究,实验方面研究对象从对小块岩石发展到大块岩石,压力环境不断向地层条件贴遗,数值模拟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的发展。本文对此简单介绍分析,并对电阻率法测地震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报地震的模糊数学方法。该方法包括:(1)从特征因素和预报指标二个论域进行多相模糊统计;(2)对所得的隶属函数进行直积运算,并用条件概率公式建立模糊关系矩阵;(3)通过模糊变换和最大隶属优势准则得出预报意见。对云南地区近期地震活动的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多年来利用“对称填补”办法研究所得之国内外11幅既具有研究意义更具有实用意义的珍贵图像,按不同类别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从应力场的角度对每组地震活动的方式提出了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