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销系统中代理人可能合谋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虑具有一个生产商和两个零售商的分销系统中零售商可能合谋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假设商品销售量对于服务水平敏感,每个零售商的销售量不仅与自身的服务水平有关、同时受另一零售商服务水平影响的情况下,分别考虑分销商非合谋时生产商的最优激励问题、分销商合谋但生产商不知道时生产商所付出的代价问题以及生产商知道分销商合谋企图或以前有过合谋行为时的防范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分销商合谋但生产商不知道时生产商付出较大代价,而在采取防范措施后其付出代价较小,但这两种情况下的利润均小于零售商非合谋时生产商所能获得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分销系统优化及仿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研究多个制造商多个分销商组成的分销系统, 综合考虑库存成本、订货成本、运输成本和 缺货成本, 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分销网络成本模型, 以分销商满足市场需求时的服务水平作为优 化问题的约束条件, 求解成本优化问题. 然后, 给出了求解上述最优订货量的方法, 并用仿真方 法分析了价格参数及订货比例系数对总成本的影响. 结论表明: 随着运价参数b 的降低, 总成 本下降幅度较大; 分销商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特征, 会影响分销商在不同供应商之间的最优订货 比例, 该比例不是越大越好, 也不是越小越好, 最优比例是居中的某个数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应链缺货的VMI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志学  储力 《管理学报》2005,2(2):180-183
基于VMI的供应链伙伴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由于双方目标不一致会引起一系列风险,因而委托方需要建立对代理方的激励机制以促使双赢.为此探讨在基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VMI系统下,分销商缺货时,作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如何对分销商进行激励,通过建立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的激励模型并进行求解比较,为供应商制定有效的激励合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司设立了激励员工的机制,就应该对员工有激 励作用?春节期间发奖金一定能激励员工在春节后努 力工作吗?公司春节为什么要给员工发奖金,因为竞 争对手为员工发奖金了。最后,每个参与发奖金的公 司都没有获得奖金应有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商业环境的瞬息万变,如何应对供应风险,是企业运作管理中需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建模分析法研究了近年来运作实践中新出现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与对手合作,并建立了如下供应链竞合模型:模型考虑一个产品制造商需向一个具有随机中断风险的供应商采购某种核心零部件以制成产品,并与对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其中对手是一个能够自己生产该零件并制成产品的集成制造商;在供应商的供应中断发生后,产品制造商可以从竞争对手处对零部件进行补货.研究发现,在上游供应商获得订单且发生供应中断的前提下,两个制造商之间的补货合作一定会达成,这意味着补货合作选项具有风险应对效应.然而从总体上看,依赖于市场潜能、供应的可靠性、产品间的替代性以及成本的大小,两个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既可能共存,也可能互斥(即只竞争不合作或只合作不竞争).除此之外,区别于既往文献的经典研究结论——“下游企业紧急补货选项的存在使具有供应风险的(上游)主供应商获得的订货量减少”,本文在引入供应链竞合之后却发现:补货合作选项的存在竟然会使具有供应风险的上游供应商获得的订货量增加,即两个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具有向上的溢出效应.而且本文还发现,与没有合作选项的情形相比,合作的存在使两个制造商投放到市场的产品总量增加,即两个竞争性制造商之间的补货合作还具有向下的溢出效应——降低了市场价格从而提高了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6.
基于CPFR的多产品分销系统库存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中的分销系统由生产多种产品的多个制造商,一个地区分销中心DC,多个零售商所组成,系统采用基于CPFR来确定订货临界点,并且在假设DC和零售商都实行连续性盘点的(R,Q)库存控制策略,提前期为随机变量,零售商需求为泊松分布的前提下,以整个分销系统的库存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DC和零售商的多产品服务水平为约束条件,通过确定最佳订货批量,建立了此多产品分销系统的库存优化模型,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库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具有不同准入标准的管制市场与自由市场中,服务是影响需求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降低服务运作成本,零售商进行了服务提供模式的创新。分别在管制市场与自由市场环境下,建立了基于服务竞争的零售商竞合策略选择模型。研究发现:在管制市场中,与独立提供服务相比,合作建立场地提供服务时零售商的利润会增加,但是,服务水平保持不变;与此同时,零售商参与非盈利的第三方统一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最低,但利润最高。在自由市场中,选择合作提供服务模式的零售商比选择独立提供服务的零售商多,但选择参与非盈利的第三方统一服务平台提供服务的零售商数量最多。在自由市场环境中,当服务设施的固定成本较小时,则统一服务平台模式中零售商提供的服务水平最高;但是,当服务设施的固定成本较大时,则合作提供服务模式中零售商提供的服务水平最高。数值例子的结果也验证了所讨论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8.
非对称信息下分销渠道中的激励契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制造商如何设计相应契约来激励分销商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最大化制造商自己的利益的问题.给出了信息非对称下的供应链契约设计模型,并计算了信息价值.模型结果表明,分销商销售能力越强,制造商获益越多;并且,制造商收益与分销商销售能力成平方增长关系.同时,还得到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制造商由于信息的缺乏付出了代价,当分销商的销售能力越强时这种情况表现越为明显,信息价值也就越大,制造商收集分销商有关信息的动机也就越强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混合分销渠道结构下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库存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分销渠道出现。传统分销渠道和网上直销渠道并存的混合分销渠道结构给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混合分销渠道结构下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运用报童问题的框架,分析了两种不同运作模式下生产商和零售商库存策略,并通过数值实验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性对生产商和零售商最优库存策略的影响。最后,根据数值实验的计算结果,总结了本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苏宁、国美两大3C零售商商业模式的变迁,是问题的来源.考察一个由生产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战略博弈,并分析谈判力对博弈的影响.发现:首先,只有两种模式是有效率的,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在供应链成员中,一方完全控制市场而另一方作为合同的领导者决定利润的分配.不管是生产商还是零售商当其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由一个零售商向两个制造商购买产品,在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同时作用下,供应链成员的协调运作策略。通过构建一条包括制造商、零售商和顾客的二级供应链模型,应用逆向归纳法以及最优化理论,求解供应链在集中决策、制造商不合作、制造商合作以及半合作(零售商与其中一个制造商合作)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博弈均衡。分析四种合作关系下两种竞争产品关于质量和服务的均衡解,并且分析消费者剩余。运用数值仿真讨论各种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商不合作情形虽然不能提高产品的服务水平,但是能够提高制造商的质量努力程度;零售商的集中协调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避免制造商之间合作可以为顾客提供较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产品,使顾客收益,增加市场中顾客总量,同时可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利润。  相似文献   

12.
毛照昉  刘鹭  李辉 《管理科学》2019,22(5):47-56
电子商务环境下线上零售商如何实现良好的售后服务是当前电商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从售后服务合作视角出发, 研究在电商环境下由线上与线下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营销系统的产品与服务定价决策问题.对比分散决策下的最优产品价格与服务费用, 以集中决策下的最优价格作为基准, 通过两部定价合作机制, 使线上线下双方在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利润分配, 从而达到双方共赢.通过两部定价下的售后服务合作, 一方面解决了线上零售商的售后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也为线下零售商带来了额外的服务收入, 因此能使双方利润同时得到有效提升.不同于传统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纵向合作, 文章创新性地研究了线上线下两个零售商之间的横向合作, 并证明存在竞争关系的零售商亦可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对当前线上零售商的产品售后服务及线上线下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TPT-CLSC的协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式的闭环供应链(TPT-CLSC)是当前企业界的热点话题,本文构建了TPT-CLSC系统的非合作模型和合作模型,研究了模型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TPT-CLSC内部成员合作的程度越高,TPT-CLSC渠道获得的利润越大。为促成TPT-CLSC成员的有效合作,文章建立了系统成员之间的协调机制,使得合作之后各方的利润都比非合作时有所增加。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证明了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We consider a market with two competing supply chains, each consisting of one wholesaler and one retailer. We assume that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ces supply chains to charge similar prices and to compete strictly on the basis of customer service. We model customer service competition using game‐theoretical concepts. We consider three competition scenarios between the supply chains. In the uncoordinated scenario, individual members of both supply chains maximize their own profits by individually selecting their service and inventory policies. In the coordinated scenario, wholesalers and retailers of each supply chain coordinate their service and inventory policy decisions to maximize supply chain profits. In the hybrid scenario, competition is between one coordinated and one uncoordinated supply chain. We discuss the deriv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service strategies, resulting inventory policies, and profits for each scenario, and compare the equilibria in a numerical study. We find that coordination is a dominant strategy for both supply chains, but as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both supply chains are often worse off under the coordinated scenario relative to the uncoordinated scenario. The consumers are the only guaranteed beneficiaries of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5.
考虑零售商和技术提供商的二元结构,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零售商嵌入专业技术的营销策略选择问题,并探讨技术嵌入以及技术营销策略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提供商作为博弈的领导者在获取边际利润方面具有优势且相对稳定;并且对技术提供商而言,让零售商进行技术营销的策略是最优的。然而,对于零售商而言,不同技术营销渠道下的利润大小会受到技术产出、技术营销、以及营销努力博弈的影响,因此零售商的策略选择较为复杂。在一定的条件下,零售商可以嵌入产出贡献度较大的专业技术,并优先选择自己进行技术营销以增加技术营销贡献度。这一策略有利于零售商快速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与技术提供商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6.
考虑零售商可能参与灰色市场投机,我们构建一个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并分别研究制造商是否提供服务以及零售商是否参与灰色市场投机组成的四种情景。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管制造商在高价市场中是否提供差异化服务,在替代系数和低价市场需求弹性都适宜的条件下零售商都参与灰色市场投机以获取额外的利润,并且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赢。其次,制造商提供服务能缩小零售商参与灰市投机的空间和减少利润受损的空间。再次,消费者对产品服务敏感性越高,服务策略应对灰色市场的效果越好。最后,服务水平与敏感系数和替代系数两个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完全信息下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探讨了回收量随机情况下的单一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在完全信息下,分别得到了Stackelberg博弈和联合博弈下的可行策略集合及可行解。在不完全信息下,运用信号甄别方法及激励相容约束得到了两个最优定价合同。研究表明:定价合同可以有效避免逆向选择问题,保证回收市场的稳定性;通过签订合同,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有所增加;制造商可通过零售商的履约表现控制其回收量,并对未完成任务的零售商进行惩罚;高运营成本零售商会不断降低运营成本以增加利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对双渠道供应链信息分享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存在网络外部性和不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通过比较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不分享下其与制造商的期望利润。研究发现:当未考虑产品的网络外部性时,零售商不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与已有研究一致。当考虑了产品网络外部性且网络外部性较小时,零售商仍不与制造商分享市场需求信息;然而,当网络外部性较大时,零售商与制造商分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此外,零售商与制造商共享其市场需求信息有助于增加制造商和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19.
鲁芳  吴健  罗定提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144-155
有关产品分销渠道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成本、风险规避、消费者公平偏好等方面,较少关注产品本身属性。对于体验性低的产品,消费者在网络渠道就能较为准确判断产品价值。而对于体验性高的产品,网络渠道由于其虚拟性导致消费者不能准确判断产品价值,实体渠道则可以凭借现实产品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由于线下零售商营销努力的溢出效应,部分消费者在线下体验产品后转移到线上消费,因此有必要从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角度研究多渠道的合作策略。本文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分析了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对不同渠道需求的影响,基于此研究了制造商和线下零售商的三种分销渠道合作策略,探讨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对不同分销渠道选择的影响:第一种为制造商支持线下零售商实施营销努力的单一合作策略;第二种是在单一合作策略下,制造商与零售商采取价格协调契约的双重合作策略;第三种是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进一步引入收益共享契约的多重合作策略。通过对三种合作策略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合作策略均能有效提高制造商与线下零售商的收益水平,并且产品体验性越低,合作策略作用越显著。制造商在进入市场初期,往往需要快速增加企业价值,此时双重合作策略是最优选择。当市场发展成熟,双重合作策略虽然能够有效提高线下零售商收益,但却减少制造商收益,为了激励制造商支持线下零售商实施营销努力,需要将合作收益再分配,此时多重合作策略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We study the incentives that drive an online firm to make various types of innovation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e develop and use a simplified price competition model between two retailers, one online and one offline. A given fraction of consumers, called the Internet penetration, comparison shop online, independent of their customer type, thereby creating two markets for the offline retailer, a captive market and a competitive market. The online product has the steeper of the two linear utility functions, which means that the customers who buy online in our model are high end. We focus on the competitive region in which both retailers are (strictly) profitable in the competitive market and consider innovations that increase high‐end appeal, low‐end appeal, and/or reduce unit cost. We find that the online firm has a strong incentive to invest in innovations that either reduce unit cost and/or, equivalently, increase the appeal to all consumers equally. Investments of this type are strategic complements: implementing one increases the value of another, so the value of two innovations of this type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 values of each individually. We identify a relative strength measure of the online firm such that, as its high‐end appeal increases and/or its unit cost decreases, we say that the online firm is stronger. This strength measure facilitates drawing an explicit dividing line between strong and weak online firms. If Internet penetration increases, the online firm's profits increase if and only if it is strong. If penetration increases over time, it is possible for a strong firm to turn weak and see its profits decrease and possibly disappear completely. A strong online firm has more opportunity to profit from low‐end innovations than does a weak one, while the opposite is true for high‐end innovations. Interestingly, some innovations may actually decrease the online firm's profits.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results for existing and future online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